APP下载

浅析紫砂泥原料开采及加工

2020-02-25

福建质量管理 2020年6期
关键词:山头泥料紫砂

(常州大学 江苏 常州 213000)

一、紫砂泥原料的开采

(一)早期开采。紫砂泥原料深藏在岩石的下边,在甲泥的泥层中分布,矿层的厚度在一米之内,黏土铁质砂岩是它的主要成分。几万年前,宜兴地区为内陆湖,因地壳运动,下降乘积,在加上多年受到外力冲击,形成矿,深埋于山头之下。

夏龙保师傅,现年80岁,他同现年65岁的曹乃峰老师傅一起,年轻的时候就在黄龙山工作。根据他们的回忆,我们得知,那时候没有电,也没有挖掘效率高的机械化机器,他们用的挖掘方法就是老一辈传下来的好几百年历史的开挖方法,夏龙保师傅还向我们介绍了新中国成立前夕时挖掘紫砂泥的详情。

宜兴的黄龙山石矿区,是夹泥和紫砂泥的主要产区。山体以黄石为主,高约60米左右。山体的根部基本都高于水平面,在水平面之上。想要挖到好的泥料,得先在黄石山的山脚处找到便于挖掘的“眼口”。然后顺着“眼口”到达石隙的底部,如果发现有泥存在,就顺泥而下,最后,先前的“眼口”就变成了我们熟知的宕口。山上总会有几十个宕口处在开挖状态,更有意思的,如果你发现了宕口,那么这个宕口的名字就会以你的名字来命名。这里提到的“宕口”就是洞的意思。每深入一米左右,就需要用石拱搭拱。将以挖的洞支撑起来。只要挖进一二米就需要重复上面的步骤。目的就是防止山洞坍塌。因为山洞一深入,支撑点就分散了,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将洞口顶住,极易发生危险。

小宕口开采,基本没有拱圈回采得情况,根据夏师傅回忆说,四五十米的深度是他印象最深的井。1937年抗日战争时期,石匠凿石的方法广泛应用开来。这种方法极大地提高了泥的开采量,在当时那个情况下是非常重大的发明。采用这种方法,一人一天开采一千至两千斤泥已经成为常态。夹泥的开挖难度要比紫砂泥容易的多,因此紫砂泥的价格要比夹泥的价格贵一点。

直到明清两代之前,上述的开采方式还一直在使用。虽然周高起在《阳羡茗壶系》一书中描述了开采表面的情况,并没有深入到井中进行了解。但“山土诸山,其穴往往善徙,有素产于此,忽又他穴得之者,实山灵有以司之,然皆深入数十丈乃得”。是符合实际情况的。

山体结构复杂,当时不存在机械化,所以开采出的泥块得人工装在“狗头车”上,这是一种当地老百姓用木头做的独轮车。将其运送到山下,然后在装运到停泊在岸边的船上,由船将泥料运往各个泥料加工厂,等候加工使用。

(二)陶瓷公司成立后的开采。1984年10月,中央下令在宜兴投资数万元,采用新工艺。目的只为提高开采质量和速度。随着开采的硬件设施变得越来越先进,工人们不再像以前一样在洞中侧着身子前进,而被起降机替代,矿泥不再用狗头车运送,而是用传送带运送。这些先进的运送设施无疑提高了生产效率,但是随之新的问题也出现了。因为机器还做不到人工识别,所以很多紫砂泥混在了夹泥中,未能及时分离出来。这些混在一起的夹泥和紫砂泥被用来当做制作粗陶的原料。为了不浪费紫砂泥原料,所以厂子的领导曾说要让工人和紫砂师傅亲自去宕口分泥,手工挑选出的紫砂泥,厂子保证用高价购买。从而让紫砂厂的用泥得到了保证。

露天开采,首先要确保选定的山头有大量紫砂泥存在,确保有泥存在后,要将山头的土层清理掉,(土层需保留,回填使用)。在清理土层时要将山头改造成梯田状。这样可以有效的防止山体滑坡带来的危险。在梯田的建造过程中,每一阶阶梯的高度和宽度尽量保持一致。有时会遇到需分离修建的情况,所以修建的具体情况按具体问题来建,一阶梯田分两支来建。在剥土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岩石,剥不动,这时可以使用爆破对其进行建造。要尽量避免直线作业。运土过程中,最好事先由修路机将上山道和下山道分开来建。这样会有效避免堵车的情况,提高运送效率,运送的土壤需要完整保留,等到山头的紫砂泥开采完毕后,还需将土壤运送回原山头进行土壤覆盖,以此来保证植被完整。做到可持续发展。

二、紫砂泥原料的加工

(一)早期磨坊加工。早起磨坊加工中,你会听到这么一个词,叫摊场。摊场指的是将挖出来的泥摊平铺在地上,让风进行晾晒。这种方法很像北方秋天将收获的麦子摊平在空场地晾晒。晒过几个月后,泥块经过风吹日晒会变干,形成块状,颗粒状的泥。然后再把风干的泥放在石墨上,转动石墨将其碾碎。当泥磨成粉之后,还需要用筛子进行筛选,这时往往灰尘满天飞,工人们几乎都是在光着身子在进行作业。但是随着机械化的运用和生产技术的提高,这种生产状况到1962年开始逐渐变得好转。筛选过后的泥粉会被倒入水缸中进行和制(类似于和面)。和好的泥要在木板上堆成长条状,然后再用刀切成块状。用保鲜膜保存起来出售。加工到这种程度的泥,我们统称它为生泥。生泥也分档次,主要分三个档次,价钱也不等。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晾晒好的泥,会由小作坊进行采购。而后再有制胚师傅加工提炼成熟泥。1958年的时候,宜兴紫砂厂开始引进先进的磨粉机。凉干的泥由粉磨机粉碎。机械化的使用结束了工人光着身子磨粉的历史。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厂里开始使用雷蒙粉碎机,用风把控过筛的泥沙颗粒数目,把控程度在100以上,产量由此提高到二十吨每天。不仅提高了生产速度,而且改善了原有的生产环境,结束了粉尘对人体的危害。上世纪五十年代,真空炼泥机开始投入使用。和好的泥料要经过揉泥机和真空炼泥机的双重柔和,提炼成制胚师傅所用的熟泥。机器柔和的泥,可塑性和柔韧性加强,受到制胚师傅的爱戴。但是机器柔和的泥在表面容易产生小皱纹,所以制作高档紫砂壶的师傅觉得不利于自己制壶的视觉效果。1990年末,以前的生产车间由私人承包,这时泥料的加工分两种。一种是澄泥,泥料都可使用澄泥处理法。泥料要经过碾碎,浸水,除尘等工序。第二种名叫踏炼,生活中的一些日用粗陶泥料,经过晾晒,调和,捶踏等工序,最后用刀切块。踏炼后的泥料,放入阴凉处储存备用,这一步名叫“养泥”。

(二)紫砂泥备制过程。1、把紫砂泥从小宕口里挑选出来。2、用竹竿挑到集中处。3、再用“狗头车”将泥料运到河边。4、在岸边从夹泥中把紫砂泥选出来,装船。5、将泥风干。6、将紫砂泥放在磨盘中碾成粉。7、用筛子筛掉紫砂粉中的杂质。8、加水和成泥。9、和好的泥晒到一定程度后用锤捶打。10、反复捶打后就变为熟泥。11、用割泥刀割块备用。

三、结语

紫砂壶产业的发展与前景之所以这么好,是因为有着独一无二的紫砂泥原料和手工艺法,包括手工工具和成型工艺,它们都已是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近些年来市场为了获得巨大的利润,过度的神话了紫砂泥,因此我们应该真正的了解紫砂泥原料的优差在哪里,不能夸张炒作。

猜你喜欢

山头泥料紫砂
浅谈紫砂壶手工成型中泥性的应用
云南建水紫陶泥料配比与工艺性质对比研究
顾景舟洋桶紫砂提梁壶
大美紫砂,无声的艺术——论紫砂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画家张宜与紫砂
文质彬彬的紫砂新境——吴鸣紫砂艺术品读
东山头遗址与岗子遗址
领导干部要破除山头意识
基于ANSYS变温场的真空练泥机泥料挤出质量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