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工科视野下电子工程类课堂教学创新实践研究

2020-02-25杨小娇

卷宗 2020年32期
关键词:技术类工科应用型

杨小娇

(吉林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吉林 长春 130000)

新工科这一提法是2017年以来,为应对新一轮科学技术产业升级变革,推动创新驱动力发展,而提出的一个国家战略要求[1]。教育部为积极推进新工科建设工程,先后颁布关于新工科要求方面的多个通知,一方面普及新工科思想,另一方面助力中国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工程专业学科建设。

1 新工科视野下电子工程专业教学现状

1.1 教学面临新要求和挑战

教学是专业建设的主体,在新工科的要求下,电子工程类专业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是教学模式的创新性。当前的电子工程类专业教学多数采用传统的教与学模式,教学内容以理论教学、实验环节交错进行。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主体,主要采用教授方式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一阶段的理论学习完成后,再到实验基地进行实习和实训,提升操作能力[2]。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更多是被动接受知识,没有自身对专业学习进行规划,没有提出预期和疑问,在学习中也不能带着问题学习,效果会大大降低。

1.2 教学理念和人才定位有待调整

长期以来,职业类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相对保守,采用理论和实践结合,以实践为主体,提倡学生尽早进入工作岗位,加强实践水平的提升。忽视了理论知识的扎实,理论与实践结合能力的提升,也就是从技术类操作性人才向技术类应用型人才的过渡。传统的思维中,把职业院校学生未来走向局限为技术类工人。而在新工科视野下,职业类院校学生,尤其是电子工程类学生完全可以成为高水平的科研型、技术型人才。这在培养模式和教学理念上就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创新。

1.3 教学和实践相对脱离

在课堂教学中,当前电子工程类专业还存在着教学与实践相脱离的情况。首先,是教学与产业的脱节。学生在接受了专业教育后,没有合适的对口单位进行实习,只能在本校模拟实验基地进行实训,或者实习单位规模化、产业化程度不高,达不到提升实践认知和实践能力的效果[3];其次,教师实践经验不足。多数教师擅长从事理论教学,而实践经验匮乏。在指导学生实践中会产生一定的困惑,不能帮助学生迅速提高实践能力;最后,学生实践能力缺乏。电子技术类强调知识与实践结合,突出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能力。不重视应用能力,采用理论与实践剥离的学习方式,难以成为专业应用型人才。

2 新工科视野下电子工程类课程教学创新

2.1 创新教学模式

为了与新工科计划接轨,实现创新性应用型高端人才的培养,电子工程类专业教学应该进行教学模式和手段的创新。一方面,采纳新型教学手段和教学设备辅助教学,例如多媒体平台、微课、慕课、翻转课堂、论坛互动等,全面提升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和认可度[4];另一方面,调整教学模式,把课堂交给学生,突显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通过预习、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理解教学内容、解决问题这样的过程,循序渐进,学会自我学习和自我管理,提升自学能力,这样才能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奠定基础。

2.2 调整培养方案

要制定适合电子工程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首先要定位毕业生主要发展方向和发展区域,考察区域经济情况。根据区域发展需要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培养经济发展所需人才[5]。解读国家文件和大政方针政策,了解专业形势和就业形势,针对专业特点着力培养学生的专业基础和综合素质。近年来,电子工程技术类就业前景看好,新兴衍生技术和产品也不断丰富,这就为电子类技术人才的培养树立了信心,同时也确定了目标及努力方向。要着力培养创新性应用型人才,为学生提供参加对外交流、培训和参加竞赛的机会,尤其是电子科技类创新创业大赛,这对提高学生对专业的理解和应用有重要帮助。对于提升专业培养水平,塑造学生综合能力也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2.3 加强校企合作

深入加强与对口企业合作,开拓实习实训基地,深化校企合作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锻炼平台。树立区域化服务思维方式,了解本区域内应用型、技术型人才需求情况,与相关企业建立长期稳定合作模式,签订订单式培养协议,为服务区域及地方经济提供人才输入,促进本地经济,提升就业率。从人才培养为经济发展服务的目标出发,本着高质量就业的宗旨,进行专业设置和学科建设。加强市场合作,考察本区域、本地区市场,为学生提供就业实习和就业上岗的机会,提高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搭建平台。

总之,电子工程类专业虽不属于新型类专业,但随着近年来科技的发展,尤其是新工科战略的确立,为电子工程类专业建设和人才输出提供了更多更广阔的机会。职业类院校要抓住机遇,创新课程设置,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为社会发展输送更多更高层次的人才。

猜你喜欢

技术类工科应用型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少先队科普技术类阵地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兼具市场与技术类课程 CEDA培训(广州站)圆满结束
从翻译行为理论视角探究德语土工技术类文本汉译策略
《植物研究》荣获“2015年中国高校技术类优秀期刊”奖
工科研究生教学模式的思考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