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英译本翻译策略探析
——基于顺应论视角

2020-02-25林婧

福建江夏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省略译文共同体

林婧

(福建江夏学院外国语学院,福建福州,350108)

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崛起,世界各国对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充满兴趣的同时,也对中国发展模式、中国道路充满好奇。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世界各国积极寻求中国发展所创造的机遇,希望了解和借鉴令人惊叹的中国发展的经验。中国领导人在各大场合所做演讲,包括执政新理念、中国新政策,成为世界看中国的重要窗口,因此如何在国际舞台上讲好中国故事,阐释好新理念,介绍好中国发展道路,对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当今中国,翻译的重心已转向中译外,尤其要通过‘文化翻译’的强有力手段向全世界展示中国文化和文学精品,从而使得博大精深的华夏文明为世人共知”[1]。

一、顺应论及其发展

达尔文的进化论在生物发展进程中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辩证地解释了生物发展的规律,通过自然选择和适应,生物实现进化。顺应论一词出现于《语用学诠释》一书,Verschueren指出人类对语言的使用和生物进化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即对语言具有选择性。[2]

语言的选择源于其3个特性,变异性、协商性和顺应性。语境关系的顺应、客体结构的顺应、动态的顺应和顺应过程的意识性,是顺应论主要讨论的4个方面。此处,着重讨论客体结构顺应在英译中的可行性、适用性,主要包括3个方面。

其一,选择不同的语言、语码和语体。首先,语言、语码和语体是3个渐进式的概念。原语者与受众来自不同的语境,因此应选择双方均可理解的中间语。说话者从自身语言能力出发,根据交际目的以及交际环境选择语言。其次,在语境的基础上选择不同的语码。所谓语码,指语言在一些地方性方言、某些行业专门用语等的变体。最后,根据场合的正式程度,恰当地选择正式或非正式的语体。语言的使用者根据不同的交际目的,因地制宜地采用灵活的语用策略,包括选择语言、转化语码和语体的选用。

其二,构建正确的话语成分。语音语调、词汇、句子成分的结构、语段的选择构成了不同的语言层次。说话者从不同层次出发,选择符合听者理解能力的形式。语段、语篇的连贯性是在选择语段的过程中要着重考虑的方面,因此,语言信息的主体结构、句子的顺序都应反复推敲。

其三,顺应论因其具有语言顺应的特征,广泛应用于文学作品的翻译、英语教学策略研究、网络新媒体翻译研究等方面。首先,国内学者周龙英、李君华等分别对中国经典文学作品《红楼梦》《京华烟云》等英译本都做了相关研究[3-4],积极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中国文学走出去同时,吴远宁、杨雪菲对《浮生六梦》的翻译作出顺应论适用性分析。[5]第二,英语教学研究中, 苏福星从教师角度出发,将顺应论与教学策略相结合探讨教学设计的提升。[6]王颖频从学生角度出发,重点讨论翻译专业学生的翻译解决能力的培养。[7]第三,顺应论也应用于网络新媒体的翻译中。网络信息日新月异,在变化的洪流中,新闻编译者的主体性问题如何解决,中德文化网络交流中中国文化词汇的翻译如何呈现,柳学永、王颖频、滕硕的研究作了相关解答。[8-9]顺应论的研究应用面广,但将其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思想相结合的研究尚少。

《论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涉及中国文化,覆盖面广,涵盖大量中国文化信息,然而,中英在句法的表述、语篇的连贯上存在差异。“就句子的结构而言,西洋语言是法治的,中国语言是人治的”。[10]同样,汉语“特多流水句,一个小句接一个小句,很多地方可断可连”[11]。然而,“英语是形合语言,注重显形接应,注重句子形式,注重结构完整,注重以形显义”[12]。因此,顺应论的结构客体顺应对《论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英译具有一定的适用性。

二、《论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英译本的时代背景、重大意义及特点

习近平将新时期中国外交思想的核心概括为坚持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背景下,我国国际塑造力不断提高,外交工作的理论和实践不断创新,在推动世界和平发展的进程中贡献积极力量。习近平同志85篇重要讲话收录于《论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书,该书全面讨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刻内涵及实现途径。过去零和博弈的旧思路已不再符合新时代的形势需求,需要应用合作共赢的新思想以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理念,紧密联系中国人民的梦想与世界各国人民的梦想,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姿态,处理国际事务。外交宗旨明确,才能让世界正确地了解中国,全面地读懂中国,中国才能在新时期站在世界舞台中心,不断开创外交新局面。

在这种形势下,中共中央党史联合文献研究院共同翻译的《论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于2019年4月由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英文版采用注释、缩略语、索引等方式,方便国外读者阅读。各国读者可通过英文版的阅读,了解习近平同志关于“建设什么样的世界,如何建设”等重大议题的思考。这些重大课题关乎全人类的发展命运,通过英文版的《论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各国人民能够清晰地听到中国声音,将有助于准确把握我国外交方针政策。概言之,《论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英译本的出版,对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积极意义。

《论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书,习近平总书记善于将中国谚语、诗词歌赋等传统文化融入讲话中,大量的四字结构、平行排比,使得语言在形式和音韵上都富有美感,充分体现了习近平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自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础、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要传达出习近平的文化自信,必然要求译者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深入的了解,通过扎实的双语转换将习近平的文化自信在译语中绽放。因此,翻译过程中遵循两个原则:忠实于原文,兼顾外来文化。

(一)忠实于原文

严复先生提出的“信达雅”一直被视为翻译的重要原则之一。从1898年《天演论》的《译例言》到今天,一些学者对该原则进行不同角度的解构,或批评,或辩证。[13]当今时代,“信达雅”是否仍然适用?大多数学者达成了共识,“信”是翻译的首要原则,即译文应该忠实于原文;“达雅”应是以“信”为前提。[14]《论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向世界发出中国声音,目的是让世界了解中国新思想,因此,译者肩负传播中国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使命,需要译者对原文负责、对译文负责,因此,忠实原则是政治性语篇重要的翻译原则之一。

(二)兼顾外来文化

中国文化就像一条河,这条河从未干涸的原因之一在于“从印度来的水”和“从西方来的水”两股水的注入,即对西方文化的翻译使得中国文化生机勃勃。坚定文化自信,在忠实原则的基础上,并不意味着摒弃外来文化,而是在传承优秀中国文化的同时,积极汲取优秀的外来文化,促进不同文化的大融合。让译文成为国外受众可理解、可接受的话语,是译者担负的又一使命。

三、《论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译本中的翻译实例分析

顺应论的结构客体顺应指出,说话者从不同的语言层次出发,即从语音语调、词汇、句子成分结构、语段选择符合听者理解能力的形式。因此,译文可采用增补法、省略法、转化法、解释法、注释法、归化意译法的翻译策略达到结构客体顺应的目的。

(一)增补法

经济学角度下,语言也是一种人力资本,语言的使用体现经济价值。语言经济学认为:语言本身是一种经济投入;学习外语更是一种经济投入。人们通过省略,促使交际过程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就是所谓的语言使用的经济原则。Leech的会话修辞理论也将经济原则纳入语篇修辞的研究范畴,成为重要内容,它要求说话者在不出现歧义的前提下尽量采用言简意赅、简介明了的表达方式。[15]汉语是“意合”的文字,省略现象时常发生。大致可分为:主语省略和逻辑词省略。

例1.要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2013)①本文中文例子皆引自习近平《论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4-320.

译文:We must all commit to the principle that all countries, irrespective of size, strength, and wealth,are equal.(2013)②本文英文例子皆引自Xi Jinping.On Building a Human Community With a Shared Future.Beijing:Central Compilation&Translation Press,2019:6-511.

例2.越是面临全球性挑战,越要合作应对,共同变压力为动力、化危机为生机。(2013)

译文:The more these challenges are global challenges, the more we need to cooperate in our response,working together to turn pressure into motivation and crises into opportunities.(2013)

以上两个例子,都分别添加了主语We, 符合顺应论结构客体顺应里句子成分应顺应听话者的理解习惯的要求。英语是“形合”的语言,句子结构必须完整,句子主语、谓语、主谓搭配应有所体现。汉语中的无主句在翻译过程中若不增补主语,就会使得句子变成祈使句。祈使句使用的语境多为传达命令,不符合外宣翻译的交际目的,不能实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因此,可采用信息增补主语的翻译策略,实现成功的交际。

例3.不仅要坚守,而且要通过跨国界、跨时空、跨文明的教育、科技、文化活动,让和平理念的种子在世界人民心中生根发芽,让我们共同生活的这个星球生长出一片又一片和平的森林。(2014)

译文:Not only must we commit to it, we must use educational, scientific, technological, and cultural activities that transcend national borders,time, space, and civilizations to see the seeds of the notion of peace burgeon and grow in the hearts and minds of the world's people, and to see this planet, our common home,carpeted in forest upon forest of peace.(2014)

本例中依然遵循增补主语we的翻译策略。此外,此处采用“not only must we”的倒装语序,而非“we not only must”的正常语序,旨在在形式上最大限度保留中文形式,即从形式上遵循忠实原则。

例4.第一,继续坚持建设开放型经济,努力实现互利共赢。(2017)

译文:First, we should continue to build an open economy that benefits everyone.(2017)

汉语无主句时,是因为在交际过程中对听话者理解交际内容不会造成障碍;在语篇衔接过程中,主语重复出现会导致中文显得冗长,因此,通常省略逻辑上同样的主语。英语中也存在主语的省略,表现为祈使句。但值得注意的是,祈使句具有表达命令、请求、劝告、警告、禁止等语用功能。在此处,若翻译成祈使句,不符合中国开放创新,倡导各国共同抓住世界经济转型机遇,谋求亚太更大发展的主旨。因此,增补主语即可。

例5.我们要洞察世界经济发展趋势,找准方位,把握规律,果敢应对。(2017)

译文:We must closely observe global economic trends, correctly ascertain their direction, identify the underlying laws, and on that basis, take decisive action. (2017)

例6.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层出不穷,新的增长动能不断积聚。(2017)

译文:New industries, new business forms, and new business models are emerging constantly. And as a result, new growth drivers are being built up. (2017)

除了主语省略外,汉语时常隐去分句之间的逻辑连接词,句与句之间表现为意合。英语则应将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通过逻辑词体现,以达到形合。因此,例5中的“果敢应对”之前添加了“and on that basis”体现了通过“洞察世界经济发展趋势,找准方位,把握规律”从而实现“果敢应对”的内在逻辑关系。例6中,“新的增长动能不断积聚”的原因是“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层出不穷”,因此,“as a result”充分再现了分句之间的因果关系。

(二)省略法

省略法,指在译文中省略不言而喻的字词,或省略那些译出来反而显得累赘或不符合目的语表达习惯的词语。特别是遇到中文的重复句式时,省略法可以省略重复的名词、动词和代词等,以顺应目的语的表达习惯。

例7.早春3月,意味着一个新的万物复苏季节的到来,意味着一个新的播种的时刻的到来。(2013)

译文:The month of March marks the return of spring, a season of great renewal, and a time for sowing. (2013)

例8.我们希望世界变得更加美好,我们也有理由相信,世界会变得更加美好。(2013)

译文:We hope that the world becomes a better place. We have every reason to believe that it will.(2013)

例9.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是世界的未来,也是中俄友好事业的未来。(2013)

译文:The young are the future of our countries, of our world, and also of Sino-Russian friendship.(2013)

习近平总书记在演讲中运用了中文的重复句式,使得演讲在音律上抑扬顿挫,气势磅礴。例7中2个“意味着”,例8中“世界变得更加美好”,例9中3个“未来”是十分典型的重复强调句式,在领导人演讲中应用广泛。因此,在翻译此类重复名词时,可采取省略的翻译策略,顺应英语国家受众的交际习惯,促进跨文化交流。

(三)转化法

黄友义先生指出,翻译人员应善于发现和分析中外文化差异和特点,时刻按照国外受众的思维习惯去把握翻译。[16]转化法的形式多种多样,包括词类、句子成分、句式结构、语序、正反面、主动被动等方面的转化,译者根据语境,灵活选取合适的转化方式。

例10.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反对干涉别国内政,维护国际公平正义。(2013)

译文:The autonomy of a country's people to choose their development path should be respected,interference in the internal affairs of other countries should be opposed, and international fairness and justice should be preserved. (2013)

例11.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层出不穷,新的增长动能不断积聚。(2017)

译文:New industries, new business forms, and new business models are emerging constantly. And as a result, new growth drivers are being built up. (2017)

英文重视逻辑结构,重视形式上的完整。中文是谓语十分丰富的语言,可以通过语境判断主谓之间逻辑关系是主动还是被动,并不需要出现“被”字句,而英文则必须在句子的语态中清晰地表示出来。例10中“尊重权利”转化为被动句“should be respected”,“反对干涉”转化为被动句“should be opposed”,“维护国际公平正义”转化为被动句“should be preserved”。例11中“不断积聚”转化为被动句“are being built up”。在政治语体中,被动句的使用可以突出其严肃性,结构顺应中对语体的选择要求译者应根据场合选择合适的语体,因此,转化句式法是积极的翻译策略之一。

(四)解释法

解释法,也称释义法,指在翻译活动中为了最佳地传递语义,通过重新诠释源语信息的方式进行翻译的方法。换言之,解释法依托客观事实,用其它词语来诠释原信息。特别是遇到文化差异时,解释法可以用于弥补由于背景知识不对称造成的理解障碍。

例12.相信你们对国际形势更加关注,更能感受到过去几十年国际社会沧海桑田般的巨大变化。(2013)

译文:You here at the Institute pay closer attention than most to the international state of affairs and have a real appreciation of the enormous changes that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has been experiencing over the past few decades.(2013)

例13.那种以邻为壑、转嫁危机、损人利己的做法既不道德,也难以持久。(2013)

译文:Practices like treading on one's neighbor, shifting crises onto others, and feathering one's nest at the expense of others are not only immoral but unsustainable. (2013)

例14.“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2014)

译文:As we say in Chinese,“A single flower doesn't make spring, but a hundred flowers bring spring to a whole garden.” (2014)

例15.“和如羹焉,水、火、醯、醢、盐、梅,以烹鱼肉。”(2014)

译文:Harmony is like the how-to of making thick soup. The right touch of water, fire, vinegar, fish sauce, salt, and plum is required to get the fish or meat just right.(2014)

以上4个例子均采用解释性的翻译策略,解释法是众多翻译策略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方式之一,用于弥补由于文化差异造成的理解障碍。例12中“沧海桑田”取自唐朝储光羲《献八舅东归》诗:“独往不可群,沧海成桑田。”另有,明朝刘基《惜馀春慢·咏子规》词:“沧海桑田有时,海若未枯,愁应无已。”意思是大海变成农田;农田变成大海。比喻人世间事物变化极大,或者变化较快,也形容变化久远。此处采用释义法,即解释中国四字成语的隐含意思,可解决译入语无直接对应词的矛盾,是较为灵活的翻译策略,使得译文具有可接受性、可理解性。例13中“以邻为壑”取自先秦孟轲《孟子·告子下》:“是故禹以四海为壑。今吾子以邻国为壑。”原谓将邻国当作沟坑,把本国的洪水排泄到那里去;后比喻把困难或灾祸推给别人。对于不熟悉中国优秀传统思想孔孟文化的受众,可采用解释法,阐释文字背后的实际意义。

(五)注释法

习近平讲话涉及诸多中国特色词汇,例如“一带一路”“万里茶道”“和而不同”等,这就要求译者在翻译时,应对此类词汇加以解释并注释补充相关历史信息。这对于扩大中国文化国际影响力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注释法可以让国外受众接收更多的中国故事,扩大中国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具有中国传统文化诗词的翻译中,可采用注释法,它是对解释法进行补充的策略。

例16.继17世纪的“万里茶道”之后,中俄油气管道成为联通两国新的“世纪动脉”。(2013)

译文:Taking over the baton from the 17th century's Ten Thousand Li Tea Route.(2013)

Note: The Ten Thousand Li Tea Route was a tea trade route stretching 13,000 kilometers passing more than 200 cities. Opened by Shanxi business people during the late Ming Dynasty (1368-1644) and the early Qing Dynasty(1644-1911), the tea route started in Fujian Province, Southeast China, reached Kyakhta,Russia, and from there to St. Petersburg. It was an important route for international trade, enjoying equal fame with the Silk Road.

“万里茶道”和“丝绸之路”类似,是一条贸易之路,在注释中向国际社会介绍中国的茶叶贸易之路,可加深国际媒体对中国的了解。正如习近平首次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作演讲,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时,其注释也是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做详细阐述。但随着“一带一路”不断活跃在国际舞台,译文就出现“the Belt and Road”不再做具体注释,因为国际社会已清晰了解该词所传达的具体含义。可见,注释法对于传播中国特色文化具有积极的意义。

例17.中国有句古诗:“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2013)

译文:China also has an ancient poem that reads,“Someday, with my sail piercing the clouds; I will mount the wind, break the waves, and traverse the vast, rolling sea.”(2013)

Note: Li Bai,“The Hard Road: Three Poems.” Li Bai (701-762) was one of the greatest poets of the Tang Dynasty.

例18.“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2014)

译文:“Easy it is to discern a spring breeze, myriad petals of purple and red set spring aglow.” (2014)

Note: Zhu Xi, "Spring Days." Zhu Xi (1130-1200)was a philosopher, educator, and literary scholar of the Southern Song Dynasty (1127-1279).

例19.中国人在2000多年前就认识到了“物之不齐,物之情也”的道理。(2014)

译文:Chinese people had already come to recognize, over 2,000 years ago, the truth behind the saying,“That things are different is the nature of things.” (2014)

Note: The Mencius (MengZi). This is a Confucian classic compiled by Mencius and his disciples. The book is a collection of anecdotes and conversations of the Confucian thinker and philosopher Mencius during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475-221 BC). It is one of the Four Books of Confucianism, the other three being The Great Learning, The Doctrine of the Mean, and 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

例17和例18均为中国古诗词翻译处理实例,在翻译时,可采用解释法+注释法,阐述诗词表达内在意义同时,注释法指明出处。例19选自习近平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 典出《孟子·滕文公上》。在中国儒家的圣殿里,孟子是仅次于孔子的“亚圣”。因此,在对外传播的过程中,《孟子》也做了详细注释。

例20.中国人早就懂得了“和而不同”的道理。生活在2500年前的中国史学家左丘明在《左传》中记录了齐国上大夫晏子关于“和”的一段话。(2014)

译文:The Chinese have long appreciated the logic of “harmony in diversity.” Zuoqiu Ming, a Chinese historian living 2,500 years ago, recorded in the Chronicl of Zuoa passage from Yan Ying. (2014)

Note:Zuoqiu Ming(556-451 BC)was a historian in the State of Lu during th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770-476 BC).

人类命运共同体旨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在推进过程中,各国历史文化背景存在差异,而中国先人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提出“和而不同”的伟大思想,在注释中加以详细说明,有助于国际媒体深刻认识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了解中国的国际立场,促进跨文化交流。

例21.根据他的故事演绎的神话小说《西游记》,我想大家都知道。(2014)

译文:I imagine you've heard of the Chinese classic Journey to the West, which was based on his story.(2014)

Note: Journey to the West (Xi You Ji ) is a mythical novel attributed to Wu Cheng'en (c.1500-c.1582),a novelist of the Ming Dynasty. It recounts the legendary pilgrimage of the Tang Dynasty monk Tang Seng(Xuan Zang), who traveled to the“western regions” (India) to obtain sacred texts (sutras) with his three disciples, Sun Wukong (Monkey King), Zhu Bajie(Pig of the Eight Prohibitions), and Sha Wujing (Friar Sand), and returned after many trials and much suffering subduing demons and monsters. It is dubbed one of the four great classical novels of Chinese literature, the other three being Romance of the Three Kingdoms,The Water Margin, and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中国的四大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细致的刻画和所蕴含的深刻思想为历代读者所称道,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四座丰碑。本例选自习近平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上的演讲,注释法的应用是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的有效途径之一。

(六)归化意译法

英、汉两种语言之间存在许多差异,如完整照译,势必出现“英化汉语”,这时就需要意译。意译是在忠实原则的基础上,摆脱原文结构的束缚,使译文符合目的语的规范。归化和异化是翻译常见的两种方法,归化是让作者靠近读者,异化是让读者靠近作者。因此,为了让目的语受众更好地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宜将归化和意译相结合,采用归化意译法。

例22.在文明问题上,生搬硬套、削足适履不仅是不可能的,而且是十分有害的。(2014)

译文:Copying unthinkingly or using a Procrustean approach to borrow from another is not only unfeasible but also most damaging. (2014)

“削足适履”出自《淮南子·说林训》:“夫所以养而害所养,譬犹削足而适履,杀头而便冠。” 比喻不顾具体条件,生搬硬套。西方希腊神话中普洛克路斯忒斯之床(Procrustean bed),与汉语成语“削足适履”“截趾穿鞋”颇相同。因此在译入语中可以找到相应表达法时,可以采用归化法,让作者靠近读者。

四、结语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振兴,就应该在发展的洪流中不断前进,这是中国给全人类的发展提供的宝贵经验和启示。如今,人类生活在各国历史和现实交织的一个时空下,国与国之间依存程度空前紧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同体建设是时代潮流,顺应时代潮流是历史的必然选择。中国在吸收各国优秀文化的同时,也在对外传播中国优秀的文化。本文以《论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英译本为语料,对比中英差异,从顺应论结构客体顺应出发,从语言、语码和语体的选择到话语成分的构建,译者应遵循忠实原则,兼顾外来文化原则,采取灵活的翻译策略,包括增补法、省略法、转化法、解释法、注释法、归化意译法等达到结构客体顺应的目的,促进英语国家受众了解习近平总书记讲话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内涵,增强国家话语权,向国际社会树立积极的大国形象,促进国与国之间文化交流。可以预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翻译研究,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将成为一个重要研究课题,吸引更多学者参与其中。

猜你喜欢

省略译文共同体
《觉醒》与《大地》中的共同体观照
Stem cell-based 3D brain organoids for mimicking,investigating,and challenging Alzheimer’s diseases
爱的共同体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偏旁省略异体字研究
译文摘要
中华共同体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I Like Thinking
中间的省略
省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