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艺美术类人才培养的现代化思路

2020-02-25杨季珑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工艺艺术专业

杨季珑 吴 鹏

(1.安徽工程大学艺术学院 安徽 芜湖 241000;2.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 安徽 芜湖 241000)

0.引言

为有效满足新时代我国工艺美术产业的健康发展需求,我国于1956年建立了中央工艺美术研究所与工艺美学院。1975年建立了特种美术系,即如今的“工艺美术系”,现阶段,我国高校及高职院校先后构建了符合自身教学宗旨及发展特色的工艺美术系,并在漆艺与金属艺术的专业基础上,引进了玻璃艺术、纤维艺术等专业体系使,得工艺美术系得到长远的发展。然而在工艺美术类人才培养的过程中,由于课程结构、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等问题,导致高校难以适应新时代发展的需求,无法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节奏的应用型、实践型人才,对此,专业教师应在结合市场经济发展脉络、高校教学特点及学生学习情况的基础上,以现代思路、现代视角及现代方法(信息技术与数字技术),改革传统的教育体系,提升课堂教育质量,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以此推动工艺美术人才培养体系的快速发展。

1.工艺美术学科的发展内涵

在教育部、学位委员会修订的《人才培养与学位授予学科目录》里,美术学与设计学同属于一级学科。通常来讲,国民普遍将工艺美术作为设计学科的界定标准,这与设计学科的历史过程具有着紧密的联系。根据工艺美术的概念界定,工艺美术主要包括现代和传统的手工艺、工业造物等设计类学科,然而从狭义层面来分析,工艺美术具体指以现代或传统工艺为基础的学科专业,具体包括印染、纤维、玻璃、金工、漆艺及陶瓷等方向,因此,工艺美术以其独有的手工特征,逐渐拥有较为鲜明的应用性与基础性价值。“手工文明的发展基础,是丰富的造物源泉,同时也是现代设计与现代文明的根基,工艺创造不仅在现实,还是在历史上,都拥有难以替代的价值。尤其在工业时代后期,工艺创造逐渐拥有了丰富的手工方式及品质特征,日渐得到了艺术领域的青睐,并形成有别于传统的艺术流派”。可以发现,工艺创造能够有效渗透到艺术构思与创作的过程中,譬如纤维、漆艺、金属、玻璃等材质可以构建雕塑艺术,而漆画艺术更成为世界绘画艺术的主要画种。然而不管工艺创造在艺术领域拥有多少突破与影响,在教育体系的划分中,其必然属于设计类学科,并且会作为我国设计学科体系的重要分支。在我国工艺美术发展的过程中,工艺美术中的漆画艺术专业、玻璃艺术专业等专业主要从属于高校的美术学科,通过强调学生色彩、素描等艺术创作及造型等能力培养,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然而由于我国工艺美术拥有较为鲜明的美术特性与设计特征,因此在专业设置层面上,我国不少院校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差异。然而在课程体系上,却主要包括在美术教育、雕塑艺术、公共艺术、绘画艺术等学科专业中,加之美术工艺的多元化特征,导致高校在人才培养的方向上出现模糊性问题,无法从整体上理清教学要素与教学活动的内在联系。难以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然而设计学在方法论、历史与社会层面上的研究成果,为工艺美术的现代发展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为工艺美术指明了全新的发展方向。

2.工艺美术人才的培养定位

中国“造物艺术”拥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细致精工的漆器、青铜器、刺绣、陶瓷等工艺产品促进了东方工艺文明的快速发展。然而使人遗憾的是,在工业文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我国由于过于追求生产力的最大化,导致不少工艺品质的下降及理论的流失,其中便包括工艺产品的制作工艺与商品品质。而高校作为工艺美术类人才培养的关键场所,为有效满足我国新时代发展的需求与国民日益增长的审美诉求与精神需求,有责任、有义务肩负起工艺美术类人才培养的责任。首先,需要切实树立学生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主要指在继承并传播传统工艺的过程中,利用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新技术、新材料,培养青年学生对艺术品质的探索能力,使其在精益求精、刻苦钻研的精神下,不断改造并创新现有的艺术手法及艺术理念。其次,应以市场经济为导向,将服务区域经济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根基,从而挖掘出地域文化资源,提升民族工艺影响力,进而形成与产业发展为基础的人才互动模式,为高校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制定与落实奠定坚实的基础。最后,工艺美术教学应在严格遵循科学育人、以德育人的过程中,全面统筹并细化教育机制中,能够有效我国文化魅力的工艺美术类人才培养途径,从而使工艺美术类人才培养与国际教育相接轨,提升人才培养的有效性与实效性。此外,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工艺美术教育务必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艺术能力、审美能力提高关注力度,虽然在传统工艺美术教育中,高校通常将应用型人才作为学生发展与学科发展的主要方向,然而脱离漆艺艺术的教育内涵及育人宗旨,将使学生逐渐沦为低端人才。尤其在新经济形态背景下,我国社会各领域都面临着严峻的产业结构改革、资源优化配置等问题,而只有以科技创新、组织创新及产业创新,才能有效提升产业的经济效益,推动相关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进而从低端生产向高端制造转变,扭转我国社会市场经济当前的经济增速放缓、经济上行乏力等现实问题。因此,在新时代市场经济发展背景下,高校不仅要培养出拥有实践能力、操作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更需要培养出拥有创造能力、艺术能力、创新能力的艺术型人才。使人才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成为推动我国社会经济转型及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3.工艺美术人才的培养现状

3.1 课程结构的不合理

在扩大招生政策的持续推进下,高校学生的整体规模得到了显著的提升,直接影响到高校原有的教学理念、教育格局及教学模式,使工艺美术学院的小班制教学模式,逐渐发展为大班制或合班制的教学体系,难以使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的主体意识及思想动态。以致于部分院校在课程机构的设置中,忽视了课程内部的逻辑关系,譬如部分高校将漆画科学、立体造型放在同一教学层次上,使学生在缺乏漆画艺术理论、装饰工艺教学基础的前提下,直接接触立体造型设计的相关理论知识及设计技巧,难以帮助学生从根本上理解漆画艺术的理论内涵及设计要点,无法使学生深入地掌握漆画艺术的发展脉络,从而导致高校工艺美术人才培养质量低下,难以满足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其根本原因在于课程设计者缺乏实践教学与人才培养的经验,或对课程结构设计重视程度的不足,进而导致课程与课程间出现逻辑错乱的问题。致使专业教师不得不对相关课程知识进行提前介绍,提前梳理,从而影响课程的教学质量与进度。

3.2 双师型教师的缺位

根据相关调查显示,我国高校67%的专业教师缺乏相应的工艺美术实践基础;43.34%的专业教师对工艺美术的社会发展现状缺乏深入的了解;14.95%的专业教师虽然与现代企业构建了联系,但却难以将企业的发展需求融入到专业教学体系中。由此可见,高校在工艺美术双师型教师培养层面存在着严重的滞后性与不足性,即时教师拥有较为丰富的从业经验,但在封闭的教学体系下,难免会使自身的理论体系及社会经验出现重复性、延迟性等问题,无法满足我国工艺美术在新时代下的发展需求。此外,在双师型教师缺位的背景下,教师只能加大对学科理论的教学力度,极大地影响学生的操作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尤其在创新能力培养层面上,教师虽然能够通过传统的理论,帮助学生实现手工艺创新的目标,然而由于教师缺乏对现代审美理念的深入研究,致使学生的创新活动,难以有效满足现代艺术发展的需求,极大限制了高校人才培养发展的进程。

3.3 缺乏学科交叉意识

工艺美术是设计学的重要分支之一,是融合多种工艺艺术所形成的艺术学科,在艺术层面,通过不同艺术领域(美术、雕塑、设计)的融合与交叉,能够有效提升工艺作品的审美价值与艺术价值,使美术工艺得到长远的发展。在高校人才培养层面,工艺美术主要包括首饰工艺、玻璃工艺、纤维艺术、金属工艺、漆工艺等专业,不同专业间各成体系,互补影响互补干扰,譬如金属工艺主要以圆雕、浮雕、金属工艺基础、锻金设计、饰品设计、笔画设计等课程为主,而对漆画专业的漆画艺术、造型设计、材质学理论涉及较少,学生难以在融合其它学科的基础上形成全新的设计理念与架构,无法有效地推动我国高校人才培养的进程。此外,在工艺美术人才培养领域,高校教师应在深入结合传统文化的同时,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以此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然而在课程设置层面,高校却没有设置相应的文化课程,使学生的跨学科学习遭受到严重的阻碍及限制。

4.工艺美术类人才培养的现代思路

4.1 构建灵活多样的教学体系

高校工艺美术系应对所有课程进行分析与梳理,做到教学成效、教学目标、成绩评价、课程内容的清楚具体,实现不同阶段的专业课程的详实有序,避免课程内容的重复与拖沓。尤其对贯穿所有学期的核心课程,应切实实现负责人制度,以此使教师对专业课程的发展有全面的把握。随后,应要求专业教师理清“专业知识与工业技能培养、设计思维与创造能力培养及造型感知能力培养”间的层次关系,并在优化课程结构的基础上使师资与内容相融合,发挥专业教师的特长与优势,使教师对专业课程教育负责到底,提升专业课程的成效与质量。此外,在现代科技的影响下,高校逐渐提升对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质量,提升信息技术的教育功能,弥补传统教学方法所存在的弊端,推动工艺美术类人才培养机制的制定与落实。

4.2 优化学科的课程结构

在高校工艺美术类人才培养中,高校应加强课程间的递进与衔接关系,使课程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在课程设置的逻辑顺序上,教师应以传统材料与工艺研究为核心,从技法学习、工艺创作及设计应用的层面上实现同类课程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环环相扣的课程体系,以此避免课程内容的重复,提升课程内容设计的有效性与实效性,进而发挥基础课程体系的基石作用。譬如在首饰设计课程中,需要以首饰设计理论基础、錾花设计与首饰设计、花丝工艺与首饰设计、珐琅工艺与首饰设计等课程顺序进行设置。而在金属专业中,可以以圆雕、金属工艺理论基础、金属浮雕、壁画设计、铸金工艺与锻金工艺、装饰品设计等课程顺序为课程设置基础。这些课程时间与顺序安排所构成的工艺美术课程架构拥有着较强的有机性与逻辑性,能够充分帮助学生从整体上了解学科的理论架构及教学规律,使其更加深入而全面地汲取理论知识,并使其与实践学习融合起来,推动青年学生的全面发展。

4.3 构建基于学科交叉的课程体系

教师需要从以下三个层面增加对青年学生职业发展存在紧密联系的学科内容。首先加强设置能够“有效联系实际应用与工艺市场”的课程,培养学生多层次、多元化的能力与素质,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其次,通过在课程教学中引入科技手段,提升课程教学的质量与效率。即利用数字雕刻、3D打印、数字刺绣等先进工艺和设备,提升学生对手工艺与科技手段的理解,探析未来职业的发展方向。最后,加强传统文化的教学内容,譬如线描、中国画、临摹等,以此加深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审美境界及精神追求的认识及应用。在交叉学科层面上,高校应设置工艺美术学院与其他院系相互联系的选修课机制,譬如工艺美术学院可对其它学院开设的选修课有“首饰艺术、现代装饰、纤维艺术等”,其它院系可对工艺美术学院开放的选修课有传统工艺、古琴文化、水墨画等。此外,教师应引导不同专业的学生组成跨专业学生团队,以此在协同创新的过程中,提升工艺作品的多样性与创新性。

4.4 加强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

高校应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提升对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构建力度,积极引导专业教师渗透到社会发展中,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了解工艺美术的发展方向及趋势,使课堂教学更具针对性、实效性。然而在此过程中,高校应注重教师的业绩表现及经验积累情况,定期对教师的实践能力进行考核,提升双师型师资队伍的构建质量,此外,在实际的课程教学中,高校应逐渐构建出工艺理论家、工艺大师、著名设计师、专业教师所组成的教学团队,通过“顶岗施教”的形式,使学生充分获取最前沿的理论知识、学术研究及业界发展动态,使课程教学更具针对性、实效性。并为学生未来的专业发展、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专业教学团队在任教期间,能够从人才培养、工艺美术产业等角度出发,探析课程教学规律、特征及特点,形成与社会相联系、与学术相契合、与学生发展相融合的人才培养机制,以此为我国高校工艺美术人才培养工作的快速发展,指明新的方向、新的思路及新的途径。

5.结语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我国工艺美术类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不断要求高校教育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加强对市场经济的重视,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与艺术思维的培养,提升学生的文化素质,使其在新时代背景下得到全面发展。对此,高校应从师资队伍构建、课程结构优化、课程内容完善及教学体系构建的层面上,探寻出全新的人才培养思路,以此为我国社会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助力。

猜你喜欢

工艺艺术专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转炉高效复合吹炼工艺的开发与应用
5-氯-1-茚酮合成工艺改进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纸的艺术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一段锌氧压浸出与焙烧浸出工艺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