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政工作精准化实施路径
2020-02-25李美华
李美华
(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福州350101)
当前,多样化社会思潮、逐利性市场经济、网络化媒体环境和敌对势力渗透争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诸多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总结为“四个挑战”,指向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统教育引导方式和社会主义建设者接班人的培养。思想政治工作,要因时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1]作为高职院校,做好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任务艰巨,需要精准应对。
一、精准施策:实施思政工作精准化的新时代背景
(一)精准思维凸显国家治理的效用
精准思维强调具体和准确,从一个个具体问题入手、在一个个具体的点上解决问题,要求动作精准到位,排斥大而化之、笼而统之地抓工作[2]: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关注核心问题和关键问题;深入调查研究,全面细致地了解和摸清情况,掌握信息,把握规律;通过仔细深入地分析问题,从实际情况出发、从可行性出发,定制精细的解决方案;实施精准操作,在具体落实的过程中把工作做细做实做到位。近年来,这种精准思维在精准扶贫、精准改革等国家治理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对高职院校做好思政工作带来新的启示,高职院校理应贯彻精准思维,做好思政工作精准化。
(二)主管部门对思政工作精准化的着力推动
精准思维不仅在精准扶贫、精准改革等国家治理领域得到广泛应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应用精准思维、实施思政工作精准化也随之提上议事日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提出“坚持问题导向,注重精准施策。聚焦重点任务、重点群体、重点领域、重点区域、薄弱环节,强化优势、补齐短板,加强分类指导、着力因材施教,着力破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领域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3]201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陈宝生部长就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再次提出“要着力推进精准思想政治”。精准思想政治正成为国家教育层面考察高校开展思想政治育人工作的重要指标。
(三)高校思政工作外部环境的复杂多变
在全球化背景下,随着信息化的高速发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更加开放包容、复杂多样的外部环境。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想方设法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同时,随着改革进入深水区,社会风险进一步加大,各种矛盾交织涌现。在如此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归根到底还要靠人才培养。思想政治工作如何在如此复杂严峻的形势下找准着力点,精准发力,则成为关键。只有做到精准发力,实实在在解决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才能打通关节,实现育人效果的最大化。
二、补齐短板:高职院校思政工作精准化的现实选择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做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高职院校紧紧围绕立德树人中心任务,坚持改革,不断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显著。顶层设计得到重视,师资队伍配备逐步完善,学科体系明显优化,教育方式呈现多样化;校园意识形态领域主流积极健康向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虽然成绩可喜,但存在不少短板。
(一)认识不够到位的短板
思想政治工作关系“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1]这个根本问题,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时必须牢牢把握住这个根本,找准定位和方向。然而,当前部分高职院校仍只注重职业教育,专注培养学生的专业职业技能,培养方案的设计,注重技术技能的传授,忽视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部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思想政治工作实践中往往忽视了政治性教育与思想性教育的统一,在开展思想工作中忽视了政治性教育或在政治工作中轻视了思想性影响。[4]
(二)对象定位不准的短板
当前大学生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呈现多样性和多元化,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深入了解分析不同大学生群体的个性特点。但是在实际工作中,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施者缺乏针对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爱好等大学生群体的实地调研和持续关注,只关注表面共性,没有进行具体的分层分类,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差异,影响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
(三)工作“实度”不够的短板
作为育人的实践活动,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紧密联系实际。当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仍存在教学内容空泛、脱离实际等问题,思想政治教育供给侧与需求侧存在一定程度的失衡状态。盲目的、缺失针对性的工作方式,导致思想政治工作不够“接地气”,缺乏吸引力和亲和力,育人实效性不佳。
(四)缺乏资源整合的短板
当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尚未形成,资源的整合没有形成有效合力。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仍仅局限于学工系统内的小循环,各职能部门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相互推诿、避重就轻,部分教师仍狭隘地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辅导员和思想政治课教师的事情,对“课程思想政治”重视不够,未形成有效的联动机制和协同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1]要解决上述问题,必须要改变以往的工作模式,实现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
三、四个精准:构建高职院校思政工作精准化工作模式
精准思维为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理论指导。将其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各个环节,就是通过确立精准目标、定位精准对象、创新精准方法、实施精准保障,构建起四维协同联动的思政工作精准化工作模式,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
(一)确立精准目标,坚持正确政治方向
“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不同场合针对我国高等教育提出的要求,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方向。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面对当前世情、国情的深刻变化,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立足高远,时刻牢记“办好我们的高校,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1],在工作实践中牢牢把握目标与方向,使其成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坚强阵地。在人才培养方案制订、教师队伍建设、教育教学管理等办学治校的各个方面必须切实加强党的领导,落实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方略。在目标设定的精准上,必须切实抓好党对学术委员会、教学工作委员会等的领导,以保证正确的政治方向。
(二)定位精准对象,满足个性培养需求
高职思想政治工作既要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也要做好学业引导、生活服务、心理疏导、权益维护、困难帮扶、创业指导、就业服务等各方面的工作。由于每个学生在家庭背景、成长经历等方面的不同,个人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个性行为、内心需求都不一样,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实施者要深入学生群体,搞好调查研究。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调查研究是掌握学生思想动态的基本途径和方法。[6]要建立健全学校领导班子五联七进、中层干部三特一体联系基层制度,进课堂知学风、进班级知思想、进宿舍知心理、进食堂知生活、进社团知爱好、进讲座知关注、进网络知需求。通过个别谈心、实地走访等,熟悉学生情况,及时掌握思想动态,了解他们内心真实需求。在此基础上,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分析研究,做到精准识别、精准分类、精准研究,以实现精准施教、精准服务、精准落实,使思想政治工作真正满足不同学生主体的个性化需求,提高亲和力、吸引力和感染力。
(三)创新精准方法,抓好载体建设
方法手段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系统中介。没有有效的方法和载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就达不到预期的目标,立德树人就会成为一句空话。在具体实践中,高职院校要将传统思想政治工作与校园文化、新媒体相结合,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做到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思想政治课程与课程思想政治相结合、线上思想政治与线下思想政治相结合。切实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探索“思政工作精准化”教学新模式,根据高职院校特色,将专业学习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有效结合,使课堂教学更具吸引力;加强校园文化育人功能,做好第二课堂建设,举办更多满足高职学生个性需求、符合新时代社会特性、广大师生喜闻乐见的各类特色活动,如开设“人生导师”沙龙、进行个性化职业发展教育、发展“学生公寓思想政治”等;善于运用新媒体新技术,做好网络思想政治,充分利用易班、微信、QQ等新媒体,让思想政治工作更接地气、更富于时代感。
(四)实施精准保障,构建精准工作机制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达成思想政治教育预期目标,要构建工作机制,完善保障制度。一是整合各方力量,形成协同育人机制。要建立党委领导、各部门协同配合、教师全情投入的工作机制,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加强校企合作、打造校外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基地等,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积极融入社会。积极建立家校联系沟通制度,充分发挥父母的示范性作用,形成教育合力。同时,要通过融合协调学校、家庭和社会的育人合力,切实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和持续性。二是实施精准管理,建立监管考评机制,加强对思想政治工作过程的管理要做到实时监控、全程跟踪,必须建立相应的奖惩机制。要建立精准化思想政治工作信息系统,通过系统自动评比和人工加权考核的方式,推动思想政治工作考核评价扎实落地,确保工作扎实开展,切实提升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
综上所述,做好新时代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就需要牢牢抓住“精准”二字。在具体实践中,既要精准把握思想政治工作的着力点,也要抓准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