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OBE理念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2020-02-25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专业课程贸易育人

(广东培正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系 广东 广州 510830)

近些年来,随着世界经济发展速度逐渐放缓,在我国进入新常态以后,海外贸易增长率从原来的两位数迅速变成了个位数,一般贸易的上升速度大幅度下降,但自主品牌以及高附加值商品却不断增长。在这样的背景下,社会对国际型人才需求发生了明显变化,根据有关调查结果显示,目前企业虽对国际经济与贸易行业的专业人才有着较大的需求,但其专业的课程体制设定却依旧属于传统海外贸易发展模式下的产物,高等院校培养的人才并不能满足用人企业的实际需求。对此,怎样重新定位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革新育人模式,调整育人方案,优化教学内容,建立崭新的课程体系,改善实践教学,成为了现阶段各大院校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1.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基本特征

1.1 理论性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是重要的经济学分支,因而与经济学一样有着明显的理论性特征。在该专业中有许多理论性较强的课程,比如涉外商贸学、国际金融学等,这类课程基本都是运用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或方法,对要素以及商品的交易与利润分配展开研究。而理论性较强的这一特征也让院校在日常教学中格外注重理论教学,进而忽视了实践教学,还需进一步强化实践训练,对其展开深入研究。

1.2 实践性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不仅具有较强的理论性特征,同时也具有显著的实践性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其一,该专业课程本就属于实践训练类课程,如海外贸易函电、外汇市场、国际贸易实务等课程,都要通过实际操作才能让学生真正掌握。其二,该专业课程含有众多实践类问题,例如外企员工进修培训、国际核算工具运用等,都要通过实践才能切实体会和掌握。

2.当前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在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2.1 人才培养目标存在偏差

当前我国许多高等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依然将“为不同专业进出口企业、国有外贸经济公司、外资集团、教育研究中心等培养培养符合要求的国际经济贸易管理人才及国际经济贸易基础理论探索人才”作为育人目标,这和该专业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专业人才的基本目标相违背,与当今时代创新创业这一主题相脱离,也与国际双创教育浪潮相互矛盾。在二十一世纪,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应注重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要结合现实情况合理优化国际经济与贸易流程、积极创新各项业务,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与此同时还要兼顾以往教育思想。

2.2 专业实践课程不受重视

现阶段,我国大多数开展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高等院校育人目标与其专业发展方向均为实用型国际经济贸易人才,但与其不匹配的是实践课程体制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中的现实地位、所占比重相对于传统理论课程来说整体水平偏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实践课程教材创编不足、师资团队建设进度缓慢、教育理论探究过少,院校对其专业课程体制与教育模式改革的总体投入有限。此外,在日常教学中,明显更倾向理论、忽视实践,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实践课程体制构建力度偏小。事实上,随着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在发展中不断与国际接轨的形势下,其实践课程的独特性、学生应用水平等将成为衡量高等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体系质量的有利依据。

2.3 课堂教学方式方法单一

我国当前大多数院校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设定的课程主要有 《国际核算》、《国际市场营销》、《外贸商务英语》、《进出口实务模拟实践》、《国际物流与保险》、《国际贸易单证》、《国际电商》、《商务洽谈》等。这些课程只有《国际电商》属于新兴课程,其他均属于传统课程。而与当下国际市场发展形势相符的某些课程却并未开展,并且已开展的这些课程基本内容针对的都是国际经济与贸易常见问题和解决对策。由此可见,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课程体制建设还需要进一步优化与完善,要真正做到与行业发展同步。

3.基于OBE理念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建设路径

3.1 人才培养目标

按照学生特点与实际需求,将为期四年的学习制度进一步划分成认知理解、专业学习以及自主创业就业这几个学习不同的阶段,构建理论与实践两种性质的课程体制,以此来实现实践运用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也就是构成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321育人模式。

第一是三个不同的学习阶段。(1)认知理解阶段:因大一新生对学科种类、专业设定与自身所学专业了解有限,所以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强化学科专业教育,根本目的是让广大学生充分了解专业、热爱专业,为下一阶段的学习奠定坚实基础。该阶段工作内容如下:实践经验丰富的授课教师开展专业教育和未来学科发展形势分析;由获得博士学位的专家为入学新生分享专著或论文;主动邀请成功企业家与知名校友,根据当下社会经济的整体发展趋势及自身真实经历,向学生分享人生体验、创业过程与现代化经营管理思想;实地参观业绩优异的外贸企业、跨国集团、海外保税物流基地、进出口工业园区等,让广大学生全面了解进出口业务工作流程和每个环节,以便进一步加强他们对专业的认知。

(2)专业学习阶段:进入大二、大三后,学生基本对专业学科有了一定的了解,也形成了自身的专业喜好,具备了强烈的专业意识。在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学习的过程中,要组织学生参加一些与专业密切相关的比赛活动,例如国际商贸技能竞赛、海外商务洽谈比赛、国际营销计划竞赛、国际商务英语辩论比赛、海外市场调查问卷设计竞赛等,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从根本上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极大程度的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

(3)自主创业就业阶段:在学习了专业理论知识与多种课程后,学生进入大四会变得更加成熟冷静,他们的目标也做出了一定的调整,即顺利毕业、努力考研、自主创业、成功就业。在此期间,毕业论文质量是重点,应在保证学生顺利毕业的基础上,加强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帮助学生树立先就业再选择的思想观念,引领他们制定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有目的性的参与相应的招聘会,利用公务员考试、选调生测试等方式增加就业机会。二是将双创教育渗透到育人的各个环节中,鼓励学生抓住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宝贵机遇,努力激发他们的双创精神、双创意识,促使学生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三是通过考验辅导会,从院校挑选、专业挑选、区域挑选、城市挑选与将来专业学科建设等各个方面对广大考生提供专业辅导,以此来提高学生就业和自主创业的成功率。

第二两种性质的课程体制。本科院校教育是为日后工作与进修奠定基础的,需要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出色的实践运用能力,因此要高度重视理论与实践这两种类型的课程体制建设。理论类课程通常含有政治经济学、微观与宏观经济学、管理学、国际经济学以及计量经济学等课程,基本目标是积累经济管理与国际经济基础知识,培养学生探究力,且为他们考研做好充分准备。而实践类课程则主要包含国际贸易实务与核算、国际商务洽谈与讨论、国际商法与条例、海外贸易函电与单证设计、国际营销策略与运用、海外市场形势判断与分析、国际贸易实践训练软件与有关课程实践训练等课程,主要目标是培养满足国际经济与贸易工作岗位需求的专业人才,使其具备单证制作能力、报检业务能力、跟单业务能力、报关业务能力、货物运输代理能力、谈判商议能力、手工制单能力等。

第三则是一个育人目标。我国本科教育教学工作的引领思想是将专业人才培养视为院校的核心任务,将教学质量视为院校生存及发展的基本保障。按照国家发展计划的详细要求,高等院校应面向全社会现实需求,主动融入当代高等教育思想,积极推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与创新,及时调整育人方案,真正培养高素养、技能型人才。基于此,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育人目标应是:培养可以顺应国际经济与贸易建设需要,具有扎实的国际经济与贸易理论知识,能熟练运用相关技能,掌握国际经济与贸易法律规定和政策。并具有出色的国际经济与贸易实务开发拓展能力、海外市场形势判断和分析力、国际商务洽谈力以及国际经济与贸易管理、调查研究与规划等能力的现代化人才。

3.2 专业课程体制

为了确保实现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其课程体制设定目标,按照先进的课程体制架构的基本原则,依据国内外各大院校课程体制设计与变革经验,在“OBE”理念指导下,构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体制。具体应从类型、层面及形式上进行科学设计和优化,从根本上建立一个新颖、完善、开放且与时俱进的课程体制。

首先从类型来看,指的是通识与专业课程。其中专业课程倾向于专业理论和专业能力训练,而通识课程则侧重于学生诸多学科知识的内化程度、各种技能的掌握情况以及综合素养的培养。在探索素质教育革新路径中,院校专业课程设定应彻底打破以往学科与专业之间的障碍,适当削弱专业和加强基础,逐渐从单科专业教育转变为系统化的通识教育。不能只局限在特定的某个学科范畴内,而是要充分结合专业学科与其他有关学科间的内在联系,增加金融、管理以及法制等互动性相对强的专业课程。通识课程在实际开展中,应根据专业人才全方位发展及当下社会多元需求,努力拓展学生的理论知识,科学设计含有自然及人文科学知识的通识课程,如心理学课程、道德伦理课程、经济发展史课程等。

其次从层面上看,层面是基于教学基本规律与不同课程之间循序渐进的关系来决定课程开展顺序的。第一层是低年级开展的专业基础课程;第二层重点开展的是金融类核心课程;而第三层则是专业课程,就是与实践有着密切联系,并且技术性以及运用性较强的课程。采取这样从低到高、从通识课程到专业课程、从广泛到精细的完善课程教学,能有效促使广大学生形成一种基于通识教育,就业范围较广的专业育人模式。

最后从形式上看,主要包括必修以及选修这两中心授课形式。世界各国高等院校都设有必修与选修课程,唯一不同的地方在于我国各大院校必修课程通常占有较高的比重,基本都在80%左右,而选修课程比重较低,大部分选修课程的设定都仅停留在形式上,对学生知识拓展、素养与技能提升等方面无法起到积极作用。但西方某些发达国家知名院校在课程设定过程中,更注重选修课程的开发与设计,往往占比在70%左右,同时西方高等院校的选修课程为学生提供了更加灵活的选择,这也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了国内外院校在专业人才培养上存在较大的差异。

3.3 实践教学模式

首先,高度重视国际化商务实践训练室的建设。所谓国际化商务实践训练室主要指的是具有全球贸易实务、国际核算、商务洽谈、单证制作、海外贸易模拟以及通关等功能的综合性实践训练室。在训练室内既可以仔细观看货物整理、货物准备、货物运输、货物保险、质量检测、报关、核算、赔偿与追踪等完整的贸易流程,同时还能掌握贸易洽谈、贸易协议签署、贸易收据设计与填写、贸易函电起草、产品质量检测以及资质信用核实等重要业务与其详细流程。通过在训练室的学习和锻炼,可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商业票据、信用证明、商品装箱凭证及保单等相关国际商贸单据的设计与制作方法,让学生真正具备实践工作技能与能力。

其次,实践教材编写要从两个“立足”切入。其一是积极运用海内外知名专家、著名出版社编写的学科教材。其二则是支持并引导校园内部工作经验相对丰富的教师参与到教材编写中。

再次,实践课程内容应始终贯穿在不同课堂教学中,由院校对其进行学分制管理。其中第一课堂一般是由课程论文、学期论文、毕业论文、科学研究论文共同组成。第二课堂是由学生组织活动、专业设计比赛、科技革新活动等组成,重点是培养广大学生双创意识与能力,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而第三课堂则是由假期社会实践活动、假期市场调研活动、毕业实习等组成,强调的是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最后,实践师资团队的多元培养渠道。详细来看,渠道一是积极鼓励广大教师到到国际贸易企业进行挂职训练,直接加入到进出口贸易业务的实践过程中,以此来锻炼与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和实践能力。渠道二主动聘请国际贸易企业主管或是优秀员工到院校担任兼职教师,定期开展主题讲座以及实践训练指导。渠道三是选派校内部分教师参加我国全球贸易研讨会以及中国贸易发展大会等专业性较强的国家级别的培训,让教师随时了解国际经济贸易当下发展形势。渠道四主要对教师职业资格证书给予重视,目标是打造双师型教学队伍。

4.结语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在高等院校经济学领域占据重要地位,对基础理论格外重视,重点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强调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接合该学科特点分析当前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发现,在育人目标、实践课程、教学方法等方面依旧存在许多问题。对此,需要院校充分结合OBE理念,从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课程体系、实践教学模式这几方面入手,探索有效路径,全面革新人才培养体系和模式,从而培养更多优秀的实用创新型人才,为我国海外贸易发展提供新动力。

猜你喜欢

专业课程贸易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2021贸易周”燃爆首尔
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贸易融资砥砺前行
贸易统计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贸易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