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志愿服务乡村胜任力探究

2020-02-25管淑波

绥化学院学报 2020年12期
关键词:志愿大学生服务

管淑波 袁 爽

(绥化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黑龙江绥化 152061)

一、大学生志愿服务乡村振兴的意义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乡村振兴的前提和基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脱贫攻坚的巩固和提升。大学生志愿服务乡村振兴,有利于促进乡村振兴战略与精准脱贫攻坚战有机融合;同时将有利于乡村人才培养渠道得以拓宽,增加了农业农村的人才供给。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得以壮大,形成了带动产业兴旺的本土先锋队,助力乡村振兴,农村精准扶贫。大学生是乡村振兴战略科技创新和技术供给的重要力量,在培育乡村活力、服务乡村绿色发展、焕发乡村文明气象、构建乡村治理体系、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等方面展现自身价值。大学生志愿服务乡村振兴,将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责任意识和综合素质,培养大学生具有“改变和引领世界的意识和能力”。大学生志愿服务乡村振兴,有助于大学生实现就业和创业梦想,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促进社会和谐、社会进步。

二、大学生志愿服务乡村振兴的现状与分析

(一)大学生志愿服务乡村振兴浮躁型。大学生志愿加入到振兴乡村的队伍中最初的时候是怀着美好的梦想,带着极大地热情和干事业的决心投入的,当实际工作中,理想和现实的差距越来越大,心中开始出现落差,大学生们对参与乡村振兴的决心开始动摇,表现出在工作和生活中缺乏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品质,缺乏艰苦朴素的作风,缺乏脚踏实地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怕吃苦,不愿循序渐进,[1]缺少坚定执着,夸夸其谈,好逸恶劳,喜欢互相攀比,只想投机取巧,急功近利。近年来,国家对参与基层服务的大学生有很多扶持政策,部分大学生参与乡村振兴是为了享受的国家的政策,由于自身功利性的驱使,大学生认知和责任担当能力不足,独立性差,社会责任主体缺位,导致大学生在服务乡村振兴中浮躁的产生。

(二)大学生志愿服务乡村振兴“唯理论性”。大学生投身到乡村振兴中,党和国家,把大学生看成是农民致富的“助推器”,农民脱贫的“牵引机”,乡村文化建设的“引领者”,大部分志愿服务乡村振兴的大学生都是满载着大学四年所学专业知识的积累加入到乡村振兴的队伍中,但是在实际工作中部分大学生却唯理论至上,主观强调知识至上,忽略和实际经验相结合,如在乡村振兴中,做农林牧副渔工作的大学生,一半是需要理论知识指导,一半是在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深化理论知识,理论知识要活学活用,同时还要结合实际工作中随时出现的客观问题,调整技术指导策略和工作管理方式方法。产生此种现象主要是因为此部分大学生崇尚理性主义同时知行弱化。“知”即道德认知或思想理论,“行”即道德行为或实践行动,二者之间联系紧密,“行”是“知”的先导,“知”又指导“行”的实现,在知行转换的过程中,也会因为一些内外部因素的影响导致不能实现“知行合一”。[2]

(三)大学生志愿服务乡村“动力不足型”。青年大学生朝气蓬勃,有干劲,有知识,他们加入到乡村振兴中,农村专业人才服务保障能力有所提高,农技推广融合发展机制的公益性和经营性得到了有效地探索,更加有效的助力乡村精准扶贫。经调研,大学生在助力乡村振兴的岗位中,往往出现在工作岗位上厌烦,做什么都不敢兴趣,逃避工作,工作自信心、上进心不足,心思不定,对自己的工作没有远大抱负和期望,工作没有成就感。造成这种原因是因为这些大学生的内心深处并没有强烈的热爱志愿服务乡村的工作,理想缺失,在工作中却缺乏实现自己远大目标而工作的动力,工作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挫败感强,缺乏长期人生规划。

三、提升大学生志愿服务乡村振兴能力的路径

(一)引导大学生志愿服务乡村动机,提升大学生志愿服务乡村责任担当。新时代下,大学生主要是通过“三支一扶”“特岗教师”“大学生村官”“基层选调生”“名校优生”“大学生返乡创业”等形式加入到志愿服务乡村振兴的队伍中去,大家参与志愿服务乡村振兴的动机各不相同,为此应该全面、系统、客观的对大学生志愿服务乡村的动机进行培养和引导。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受思想意识的指导,高校作为承担培养人才主渠道,必须树立起正确的教育理念,高校积极营造责任担当的教育氛围,教师应该发挥“立德树人”的引领作用,规范大学生的道德理想教育、职业信念教育、政治理想信念教育,深入开展爱国主义、“中国梦”系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统文化教育,积极为学生搭建社团、公益性社会实践等活动平台,加强家校之间的交流沟通,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不忘初心、艰苦朴素、坚定执着、诚信笃学的优良品质,使其成为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历史使命,在乡村振兴中能发挥中流砥柱作用的新时代大学生。

(二)培养大学生志愿服务乡村技能,夯实大学生志愿服务乡村实践基础。大学生的专业技能直接关系着大学生志愿服务乡村振兴的效果,因此提升大学生服务乡村振兴的专业技能是及其重要的环节,需要科学性、系统系、规范性的对大学生振兴乡村的专业技能进行培养。大学生振兴乡村需要的专业技能如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经济管理、旅游规划、市场营销、电子商务平台建设、计算机操作及农技推广等各方面专业知识,大学生志愿服务乡村除了需要各类专业技能外,还需要综合的管理能力,创新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决策能力等等。为了大学生在助力乡村振兴中发挥更好的作用,大学生在校期间应该设立大学生志愿服务乡村振兴理论和实践模块,并体现在相应的人才培养体系和人才培养目标中,构建大学生乡村志愿服务知识教育体系,并在教学领域引入振兴乡村的课程,建立集理论讲解、案例分析、乡村实践基地于一体的志愿服务课程体系。[3]多组织建立乡村实践、实习基地,能够让大学生摒弃唯理论现象,用学到的理论知识更多的指导社会实践,达到“学”“用”并举,知行合一。

(三)完善大学生志愿服务乡村制度,构建大学生志愿服务乡村长效机制。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是乡村人才队伍的稳定,大学生作为参与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支队伍的稳定对乡村振兴有着重要的作用。各级地方政府要积极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乡村振兴战略规划》《高等学校乡村振兴科技创新行动计划》《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在此文件基础上,结合当地政府大学生志愿服务乡村振兴的实际条件,客观、系统的细化、量化完善大学生志愿服务乡村制度。与高校、企业联合,建立乡村振兴学院,共同探索建立校地、企地人才培养基地,坚持“柔性引才”“以才引才”“灵活用才”原则,加强大学生志愿服务乡村振兴的引进力度,助推乡村振兴。地方政府为志愿服务乡村振兴的大学生提供适宜的“政策礼包”,利用政府网站、政务微博等平台,宣传和解读大学生志愿服务乡村振兴的奖励机制与其自身价值,构建大学生志愿服务乡村长效机制,完善大学生志愿服务乡村振兴人才评价体系,为大学生提供必要的发展机会和平台,建立必要的容错机制,为大学生提供稳定可预期的发展空间。让真正有才学和实干能力的大学生有切实可行的上升渠道,乡村振兴的人才队伍得以稳定,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坚实的支撑和保障。

猜你喜欢

志愿大学生服务
我志愿……
拥有《鹿鸣》书与卡,填报志愿成行家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小小志愿 大大爱心
大学生之歌
招行30年:从“满意服务”到“感动服务”
因爱汇聚,志愿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