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末首批粤籍官费留日生之考察

2020-02-25宋水英李海蓉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20年10期
关键词:学堂学生

宋水英,李海蓉

(1.广东培正学院日语系,广东 广州 510830;2.中山大学 外国语学院,广东 广州 510275)

引言

舒新城、黄福庆、实藤惠秀等学者认为中国学生赴日留学始予1896年[1],且成为学界定论。驻日公使裕庚基于使馆翻译业务的考虑,选派了唐宝锷等13名学生赴日学习。这13名学生是属于半官方式的“使馆学生”。而真正意义上的官费留日学生却出现在两年后。

1898年3月,湖广总督张之洞著《劝学篇》,大力倡导留学日本,并指出首选日本留学的原因在于“路近省费;去华近,易考察;东文近于中文,易通晓;西学甚繁,凡西学不切要者,东人已删节而酌改之。中东情势风俗相近,易仿行。事半功倍……”[2]与此同时,维新派不断鼓吹变法图强。同年4、5月间,准日本使臣矢野文雄函告总理衙门:“该国政府拟与中国倍敦友谊,籍悉中国需才孔急,倘选派学生出洋习业,该国自应支其经费,”接着又亲自跑到总署面称“中国如派肄业学生陆续前往日本学堂学习,人数约以二百人为限”。[3]不论日本政府出于何种目的,免费供学提供了赴日留学的客观条件。6月,御史杨深秀上奏:“中华欲游学易成,必自日本始。”[4]总理衙门议后亦奏请 “拟即妥定章程,将臣衙门同文馆东文学生酌派数人,并咨南北洋大臣以及两广、两湖、闽浙各督抚,就现设学堂遴选年幼聪颖、粗通董文诸生……陆续派往。”[5]是年6月11日,光绪帝终于正式下诏,将留学定为国策。

随后,浙江省迅速响应,首派9名官费生赴日留学,该月5名入读日华学堂,4名入读成城学校[6],开启了官费留学教育的的先河。1899年1月,南洋公学堂、同年3月天津头等学堂、水师学堂、二等学堂派学12人入读日华学堂[7]。而这12名官费生中,有3名是粤籍学生。他们是首批非广东省派学的粤籍官费生。因此,考察这3名学生将有助于认识粤籍官费生在留学最初期的特点。笔者从这3名学生的个人概况、在日华学堂的学校生活、活动轨迹来展开论述。

一、粤籍官费留日生的基本情况

这3名学生分别是:

黎科,字泽舒,1878年生,广州府新会人,天津头等学堂头班生;

张煜全,字昶云,1879年生,广州府南海县人,第二班生;

王建祖,字长信,1877年生,广州府番禺县人,第二班生[8]。

头等学堂于1895年10月获批后正式办学,采用了欧美的四年学制,程度相当于大学本科。学生进入第四年后,学堂拟将“头等头班三十名,或派赴外洋,分途历练。或酌量委派洋务职事。”[9]因此,能被派去日本留学的这3名学生都是品学兼优的青年才俊,学成归来或委以重任。他们是天津头等学堂的第一届毕业生[10],同时也是广东省最早的大学生。

二、在日华学堂的留学生活

在清廷将留学定为国策前,日本仍无专门接收中国留学生的学校。高楠顺次郎受到日本外务省的专门委托,于1898年开办了日华学堂。日华学堂“专为从速教成清国学生,俾之学习言语及普通各科,以为异日精研高等各科之地步。”[11]

日华学堂每学年分为两学期:第一学期自10月19日起至翌年3月26日止,第二学期自3月31日起至8月25日止,每天授课5、6个小时。寒假10日,暑假自8月26日起至10月8日止,其中8月27日至9月24日开设夏季讲习会,每天授课2、3个小时。该学堂是一栋新建的二层楼建筑,一间教室、一间饭堂,其余都是寄宿舍,虽然留学生都想自住一间,但5叠以上(约8平方米)的房间安排2名学生同住[12]。

1899年3月31日上午11点,黎科、张煜全、王建祖等人到达日华学堂,下午去公使馆报到,傍晚办理好学堂入住手续[13]。他们三人的升学志愿分别是:

黎科,东京帝国大学,土木工学科;

河南洛阳是中国著名历史名城,被誉为“千年帝都、牡丹花城”洛阳,不但牡丹文明天下,洛阳偃师的葡萄种植也享誉大江南北。

张煜全,东京帝国大学,政治科;

王建祖,东京专门学校(早稻田大学的前身)[14]。

进入日华后的第二天,高楠顺次郎学堂长、梅原教师、宝阁善教堂监,召开全校会议,用清政府官方语言提醒新生在校的注意事项。当天晚饭时间,田代舍监与新生同桌吃饭,以预防他们言语行动上出现不逊。并制定数十条舍规,严加管束[15]。

“晨起在午前六点,夜寝在午后十点钟;学生就床必须灭灯,不准闲谈;学生例准除外游走之外,不准出门,遇有不得已,须高明舍监,允准后方得出门;学生遇有来访人,除考察员由职员导引外,不准延入房内,只准在客厅会谈。”[16],另外,为了保持中日两国相互留学的友好关系,日华还安排了巡查员,以确保留学生在校的人身安全。

黎科、张煜全、王建祖等留学生在日华学堂的校园生活可从当时宝阁善教等教师记录的《日华学堂日志》[17]窥见一二。

“4月2日上午,成城学校留日学生来学堂见新生。”对于黎、张、王来说,这是两校文科生与武备生在异乡的第一见面。

“4月3日晚8点,酒匂老师因不能如常进行翌日的授课,马上给黎科、张煜全、王建祖等13名新生发放标上罗马字音的五十音图,并开始授课。”

第二天上午,新生正式上课。

因留学生们赴日前,已习英语8年,英文水平较高,所以日华学堂“用英日课本,初上课时,教习之日语讲释,不能明其意,则比枧英文。”[18]

尽管留学生们校园生活规律有序,但初到国外,难免出现文化冲突,如日本饮食的清淡与习惯也让他们头疼不已。午餐以一尾八钱的香鱼为菜,学生中往往有抱怨者,曰:“此乃猫食也,人不食之。”

经过一学期的学习,他们在日本迎来了第一个暑假。但因为需要练习日语,学校没有停课,而是“在盐原山中,赁得一别庄,全部迁往。是时交通未甚发达,下火车后上山易巫公共马车,式粗旧,路又崎岖,历数小时始达,颇困惫。每日午前照常上课,午后游览各处。山中到处皆温泉,随时可入浴。”[19]

“9月15日,高楠顺次郎学堂长,与宝阁学监率黎科等9名学生到工科大学(东京帝国大学工科大学,后更名为东京大学工学部)会见辰野校长,将学生介绍给各科主任教授,让学生参观教室,顺带将张煜全介绍给法科校长。”

“翌日,土屋老师率王建祖等5人前往专门学校办妥入学手续。”

“该月18日,高等学校发来允许学生入住寄宿舍的通知。”黎科等人将前往工科大学入读。

“三天后,法科大学发来张煜全选科入学的许可通知。”

由于学生们陆续升学并搬离宿舍,加之高楠顺次郎学堂长曾问过学生的志向问题:“学成回国后,打算做什么呢?”,学生回答:“想成为有三妻四妾那样的人”,高楠博士听后,大失所望,并认为学生们留学动机不纯,之后再也不担任学堂长[20]。回答者的想法虽不能代表全部人,但也的确反映出首批官费留日生中的部分人在面对民族存亡的问题时,并没有进行太多深刻的思考,而只是想着个人、追求利禄。清政府为了维护统治地位,选派学生赴日学习,以图兴国,但在遴选学生时却未考察清楚他们的抱负,这也暗示着清廷的如意算盘在今后难以奏效。

三、黎科、张煜全、王建祖的活动轨迹

在日华学堂学习期间,唐才常时常到日华串门,蹭课。黎科与之结识。此外,自黎科入读日华学堂后,成城学校和该学堂的留学生在短短的3个月内、相互访问的次数高达6次[21]。此外,黎科等粤籍留学生还和鼓吹保皇的横滨大同学校的校长徐勤面谈过。在与外界的频繁接触下,黎科认识了吴禄贞、傅慈祥、秦力山等人。

1900年春,以“联络情感,策励志节”为宗旨的励志会成立于东京,这是清末最早的留学生团体,黎科是该会会员之一。“每星期日,与成城同人之维新派会合组织励志会,假日本茶室为会所,上野三宜亭、牛边清风亭时往聚集,清茶煎饼,议论自由。励志会之组织,会员全体平等,不设会长;会中干事,由会员轮值。会时演说,或讲学,或论政,随各人意,绝无形式上之限制。”[22]由于会员们身份平等,可以畅所欲言,彼此产生共鸣,会员逐渐分化出主张维新改良、主张革命、主张走入官场之不同派别的人群。而“黎科、金邦平、蔡丞煜、郑葆丞、张煜全、傅良弼诸人持革命论调”[23]。

同年,唐才常发起自立军,留日学生中的有志之士多有响应。黎科与傅慈祥、蔡成煜等人组成“励志学会回国请愿团”,并于5月1日回国,寄宿于唐才常的上海宅子。他们试图劝说张之洞、刘坤一脱离清廷,实现省内自立,然而劝说失败。在唐才常从日本回国前,黎科与林圭、戢元丞、李炳寰、蔡成煜、郑葆丞等人制定了自立军会章,并立下军令,不准侵害人民生命财产、危害人身安全、所有清廷专制法律,建设文明政府后一概废除。自立军计划兵分7路发起起义。黎科负责政务、文书工作。8月中下旬,唐才常、傅慈祥、黎科等人在武汉起事,由于起义被张之洞识破,黎科等人被捕入狱后遭斩杀。

东京帝国大学工科大学土木工学科的学习课程:第一学年有数学、应用力学、材料及构造强弱学、燕滊机关、地质学、水力机、河海工学、桥梁、意匠及制图;第二学年的学习课程有家屋构造、河海工学、铁道、桥梁、意匠及制图[24]。从该学科的课程安排来看,若学成顺利毕业,该生回国后必将成为国家社会基础设施建设的开荒鼻祖。然而,黎科早为革命献身,成为第一个为革命付出性命的粤籍留日学生。其影响更是源远流长。

1900年冬天,起义失败后的秦力山逃命东京,与沈翔云、戢元丞、杨廷栋、杨荫杭、雷奋、王宠惠、张继等人在日本东京小石川区白山御殿町百十番地创设《国民报》月刊。这是留日界第一份革命报刊。它的出现,为宣传革命、仇满思想提供了新天地。在他们的编辑室里,“四壁悬挂庚子汉口殉难之傅慈祥、黎科、蔡丞煜、郑葆丞四烈士遗诏”[25],以此提醒后人继承革命烈士的遗愿。即使后来《国民报》停刊,仍有留日青年继起创办同一宗旨的报纸,继续发扬和宣传革命思想。

张煜全虽然心中曾有革命志向,但没有亲身参与自立军起义,1901年在东京帝国大学毕业后,接着转去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攻读法学,1903年获得法学士学位。继而进入耶鲁大学深造,翌年获得硕士学位。1906年10月,张煜全参加了第一届游学毕业生考试,以平均分81.5分考列最优等,获法政科进士出身,并在1909年第二届廷试留学毕业生考试中,被授予翰林院庶吉士职位[26]。后分发外务部、出任驻日参赞。

王建祖的轨迹与张煜全的较为相似,他在早稻田大学完成学业后,到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深造,获得硕士学位。1907年10月,王建祖参加了第二届游学生毕业生考试,以平均分数90分,位列第二名、最优等,获法政科进士出身,并于1908年第一届廷试游学毕业生考试后被授职翰林院编修、或检讨[27]。曾任江苏财政监理官,北京大学法科学长、燕京大学教授,编写《经济学讲义》,且译有《经济学史》、《经济学词典》、《基特经济学》、《银行学原理》等书,输入并传播了经济学知识,此外,还任职过上海租界临时法院推事,国民政司法院秘书、行政法院第二庭评事等职务。

综上所述,黎科认为废除所有专制法律,建立文明政府才能强国,所以他参加了起义。起义虽然失败了,但也带动了革命思想的传播,为后来推翻清政府统治奏响了第一枪;而张煜全和王建祖则在遵循清廷原来的体制下,身居要职,积极促进法政、经济领域的进步。

结语

黎科、张煜全、王建祖是北洋头等学堂派出的官费生,同时也是广东省最早的留日大学生。他们在日华学堂的留学生活是集体性的,且留学动机较为集中,趋向功利。由于当时赴日留学的人数不多,成城学院、日华学堂及康有为创设的大同学校间的留日学生会相互交流,当中有些学生逐渐萌发新思想,对政治有了新的见解。在唐才常的带动下,黎科逐渐走向革命并参与革命,最后为革命英勇牺牲。与此同时,自立军的出现也给了清廷当头一棒,在往后遴选学生以及留日毕业生考试中都分外提防学生的政治思想;相比之下,张煜全和王建祖在思想上是比较温和的,他们循规蹈矩地完成学业、深造,成为高学历人才,归国后参加清政府组织的毕业生考试和廷试,走入官场和教育界,在外交、经济、教育等领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并促进了相关领域的发展和进步。他们的选择,让他们在历史洪流中扮演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角色,但无疑成为了后来留日学生群体的一个代表性缩影。

猜你喜欢

学堂学生
快把我哥带走
《李学生》定档8月28日
赶不走的学生
漫学堂
学生写话
森林学堂
宝宝国学堂
宝宝国学堂
聪明的学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