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留白”艺术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四维应用探析
——基于互动课堂模式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实践

2020-02-25徐玉祺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留白理论课政治

徐玉祺

(安徽农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6)

庄子曰:“虚室生白,吉祥止止。”[1]意为空的房间才能显出明亮,好事也随之连连不断。中国绘画、书法结合“虚室生白”理念生成了“留白”艺术,讲究 “留白不空,留白不白”,在黑白相映、虚实交融间呈现空灵之美,为艺术审美创造了遐思的奇趣空间。“留白”艺术在教学中就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唤醒其沉睡的学习意志,在交流和互动中实现合作学习,达到思想启发和情感融通的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2]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正本溯源传递正确理论,教学内容要“守正”;同时在新时代要有新活力,教学要有新突破,面对思想多元化的“00后”大学生,更要凸显“创新”。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让政治说教和理论灌输更有艺术性、趣味性,使学生主动学习、乐于接受思想政治理论课所传递的主流意识形态,提高教学的互动性,增强教学的实效性是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需要攻克的难点。

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新时代要真正成为引领思想、融通情感、贴近生活的课程,必须让学生从被动“填鸭式”教学中解放出来,一味地满堂灌只会让学生产生疲倦、消化不良,要让学生成为主动学习、乐于思考、敢于表达的教学主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灵活借鉴“留白”艺术,给学生留下积极思考、自主学习和讨论交流的时间,让知识有内化和融会贯通的空间。“留白”对课堂时空维度的拓展可以让课堂内容更加丰富,互动活力更强。思想政治理论课信仰传递、理论阐释和思想灌输的教学目标可以在无形中达成,真善美的种子在学生的心中自然扎根萌发。

课堂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主阵地,在教学改革中课堂改革首当其冲。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占据课堂全部时间,往往不愿浪费一分一秒甚至占用课间休息,希望通过满堂灌将理论的整体面貌呈现给学生,结果多是事与愿违,学生在教师的满堂灌中产生了疲倦情绪,抬头率大大降低。改变这一尴尬局面首先要转变教学理念:理论的讲授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一环,但非全部,让学生有效融入、主动思考、交流互动才是课程的真正灵魂所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点更要求教师不断探索教学新方法,转变课堂氛围,让僵硬的理论课堂焕发生命活力。按照发挥学生主体性的要求,课堂改革要通过“互动”实现学生对知识的有效内化吸收,而“留白”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探讨交流、产生共鸣,让思想政治理论课少了枯燥冷清的刻板印象,充满人间烟火的“人情味”,体现课程对情感体验和思维成长的关注,使学生在“留白”中找到自己在课堂中的位置,获得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留白”艺术在时间维度上要让学生留有思考和交流的余量,在空间维度上体现为互动交流和课下延伸学习和实践活动,从而扩展课程与学生的接触面,让思想政治理论课像盐一样有效融入,学生积极主动去汲取。互动课堂理念可以将“留白”艺术发挥得很好,这种互动不是简单地把课堂时间留给学生,而是带有目的性地、有组织地把问题和评价留给学生去探索和创新。在互动课堂中,教师可以巡视观察学生的自学和讨论过程,及时把控学生对知识的认知和掌握程度。课堂“留白”可以有效地凸显课堂教学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学有所思,有针对性地展开探究和讨论。这时,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好奇和欲望被充分激发,教师将话语权威让渡给学生,不言之教胜于有声,最终达成知情意的高度统一和融合,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铸魂育人的本质得到切实体现。

一、导入留白:激发主动学习的求知欲

知识的学习是从不完美趋于完美的补足过程,备课过程中要有意识地找到学生现有知识的短缺点、空白点,使其在空白中激发求知欲。导入部分是最适合调动起学生学习热情的环节,心理学中所谓“蔡格尼克效应”(Zeigamik Effect)在“留白”课堂中的应用就是保持学生求知的不满足感,让知识在“未完成”中自然铺展开来[3]。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好奇心需要这种“未完成”心理的推动,课堂导入在介绍背景知识的同时,一定要设计问题、留下知识空白,给学生思考和探求的空间,从而使学生持续关注学习过程。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必须给予确认和保护,教师要学会适时退出,“师退学进”是在导入部分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也是确保实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关键一步。导入“留白”不是老师知识导入不完整,不是削弱教师主导地位,而是以退为进,“以白映黑”,实现教师在课堂中调度、引导的导演角色。“教”要为“学”作引领、作铺垫,教学导入内容不必面面俱到,教师在其中扮演引路人的角色,导入的“留白”就是要让学生在问题引导下敢于自我学习和理解,并形成创新和独立思考的意识。

导入部分在课堂中发挥着思想铺垫和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在教学中可以灵活设计,根据学生思维和知识特点,设计好“开场白”和知识“空白点”。例如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中,讲到“联系与发展”问题时,第一步,通过“蝴蝶效应”的导入激发学生对“联系”的兴趣,根据教材定义让学生对“联系”与“发展”进行感性体验和理性归纳;第二步,教师要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注意对联系和发展的特性、实质的把握;第三步,学生自主探讨交流,结合教材和讨论形成对“联系与发展”的进一步理解;第四步,组织学生在课堂上发言,表达思想,并播放“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一带一路”等视频材料,引导学生将对“联系与发展”的理论理解与对现实世界的真实感知联系起来,使得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联系与发展”问题内化为学生观察认知世界的方法。在“形势与政策”课关于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教学中,导入部分要在介绍会议背景的同时设置问题,让学生主动探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特征和优势,通过新中国的建设成就、“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分析和中西方不同制度下的社会发展等现实案例引导学生思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表现。这样的启发式教学比直白的讲授更能够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总之,导入留白是增强学生问题意识的教学开场方式,教师把实践总结与理论探究的工作留给学生自主完成,将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起来,并将探索的过程贯穿课堂始终,对于改变思想政治理论课刻板、沉闷的氛围,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具有重要作用。学生在导入思考中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对知识的追求、问题的表达和情感的融通都是可以通过自己完成的。

二、话语留白:无声之教回味无穷

“留白”是画笔未到之处与着墨之处的交相辉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留白”要恰到好处,在适当的时机不说,留给学生时间去品味和思索,往往能达到“无中生有”的玄妙效果。苏霍姆林斯基说:“有经验的教师往往只是微微打开一扇通向一望无际知识原野的窗子。当学生们开始意识到那一扇窗户背后有着那么多美丽的风景,有着那么多的诱惑的时候,即使你不做要求,他们也会尝试着去推开窗户,去自己摸索和尝试。”[4]学生的关注度和兴奋点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需要把控的要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互动中,选择恰当的时点把某些知识有意识地留下不讲,给学生暂时性的知识留白,会使学生迫不及待地到广阔的知识海洋中去寻找,去发现。如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中讲授“马克思主义的时代价值”时,通过介绍习近平总书记在马克思诞辰两百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和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所取得成就,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当代发展的理解会在鲜活的资料中自然生成、不言自明。这种留白的设计并不是对于知识的“舍弃”,而是一种“欲擒故纵”的手法。可以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让他们分组发言,汇聚大家在现实生活中对马克思主义应用及价值的所见所感。这样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加强师生情感共鸣,锻炼学生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增强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信心。在课堂讨论活动中,要贯彻全国教育大会“引导学生培养综合能力,培养创新思维”[5]的育人理念,开放课堂话语空间,激发学生探究和发言的活力。

新时代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铸魂育人的宗旨,打造有思想、有灵魂的课堂氛围。在教师的引领下,在确保“守正”的前提下,给予学生充分的讨论空间,启迪学生创新的思维。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创新发展趋势来看,增强探究性和互动性,提升亲近感是普遍的做法。不论是讨论式课堂、翻转课堂、对分课堂,抑或是访谈式教学,每一种不同的模式都聚焦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广泛开展的“讨论式—小组化”的互动教学策略可以进一步细化深入,针对不同学科专业的学生因材施教。如在讲述“大国工匠”和“工匠精神”时,针对工科的学生可以结合学科特点在职业理想教育中加入相关内容,进行价值引领;针对环境和生态学专业的学生教学时可以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做全面深入的介绍;针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可以布置作业,搜集并分析鉴赏毛泽东诗词,使专业积累与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共融。话语“留白”弥补了以前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中学生无法彰显主动性的缺憾,尤其是将理论与时政热点相结合,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交流辩论的能力,学生在课堂中得到了充分的思想洗礼和能力锻炼,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认同和参与都达到新高度。

三、情感留白:寄情于无言

留白不空,以白胜黑,这就是留白的真正意境所在。在无言中触发情感,让思维的空间尽情释放。恩格斯把思维称为“地球上的最美的花朵”。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新时代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使学生在设疑、互动、交流中擦出思维的火花。互动课堂的可贵之处在于让平铺直叙变得生动有趣,学生变被动的听者为主动的思考者,这样才有可能产生思维灵感并进而在探索中创新。没有疑问和情感的课程是空洞的,学生只有在认知上有冲突和困惑,才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去突破,形成更高层次的思想和情感认同,在课堂结尾处留下恰当的“空白地带”,学生的思考将会加深,情感的融通和体验进一步加强。通常师生的情感交流在教师评语中体现,如“你回答得很全面”“你的看法基本正确”等,但这样的评语是不深刻和浮于表面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评价方式可以创新样式,通过讨论让观点在课堂中激荡,或者留白不做评价,把交流融通的过程交给学生自发完成。例如在“形势与政策”课关于扶贫攻坚内容教学中,在情感目标上重在让学生理解扶贫工作的成效,坚持共同富裕的理想,可以在课程结尾处引入案例的展示或学生亲身经历和体会的讨论,这样恰当的“休止符”可以在课下形成更长久的回音,促成情感教育目标的达成。

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情感要求体现在家国情怀、人民立场、青年担当和使命意识等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情怀一定要深,要将点滴理论融入“大情怀”之中。教师不能满足于将知识传递给学生,每节课的结束要做到“曲终情不散”。例如,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导论中讲授马克思的生平、理论创作的过程和代表性著作时,要将马克思主义信仰贯穿在其中,引导学生在问题导入中回答“我们为什么学习马克思”“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让深厚的经典知识活化为激发学生情感的催化剂,通过历史和现实的呼应,让学生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的历史性和逻辑性,在学生心中形成“我要学好用好马克思主义”和“我要坚守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的情感态度。要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培养学生对人民群众的深情厚谊,可以在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的教学中展现人民群众在历史创造和社会变革中的光辉形象,讲述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七年知青岁月熔铸的人民情怀。新时代的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会形成深刻的情感认同,对人民群众、对劳动的尊敬与热爱于无声处塑造着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讲授“科学社会主义”部分时要将人类美好正义的理想追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实性紧密结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人民的幸福,是当代中国青年必须和必将承担的重任。”[6]通过让学生讨论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人的寄语和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可以使学生自觉将青春韶华之远大追求融入民族复兴的时代理想之中,爱国之情与砥砺之志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情感留白中激荡回响。

四、实践留白:行是知之成

“天下之事,闻者不如见者知之为详,见者不如居者知之为尽。”新时代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应是“行走的课堂”,教学要落脚于践行,实践课是将课堂延伸至生活现场的过程,理论学习会在身体力行的实践教学中得到巩固和升华。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不是“导游”和“游客”的关系,而是通过教师有针对性地引领和介绍拓宽和加深学生的认知和理解。在实践教学中运用“留白”艺术,既可以让学生在与实物实景的交互中验证课堂所学,又可以提升和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表达能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资源是非常丰富的,各地可以就地取材,结合不同专业和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努力实现“行胜于言”“实践出真知”的教学效果。例如,在革命博物馆、烈士陵园通过栩栩如生的人物介绍和故事启发,让学生体会革命志士的英勇无畏精神和革命信仰坚定之忠诚品格,反衬出今日美好生活来之不易,激发学生对社会主义道路和革命文化的自信;在历史博物馆和传统文化纪念馆,留给学生更多自我体验和分组解说的空间,使学生亲身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使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自觉生成。

实践“留白”在校园之外开辟了新的教育渠道,引导学生思索现实问题,更契合新时代大学生个性化和创新意识的培养要求。实践中,需要激励学生从现实出发,从自我做起,对知识贯通、修养品行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这样,教师的权威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认可度在“留白”中不降反升。当学生通过不言之教获得启发后,对教师的尊敬和对学科的喜爱会逐步加深,从而增进实践体验和课程知识的有效融合,促进师生教学相长。

总之,“留白”是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教学中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选择恰当的时机才能更好地发挥其作用。在导入部分的开场白留出知识“未完成”的空间,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话语留白,可让学生在探讨中巩固知识,提升主动性;在课堂结尾处要做到“休而不止”,为知识的课外发散提供可能性;在实践教学中适度留白,能够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领悟的能力,为坚定信仰、升华思想留下更多的体验性空间。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课堂打开了一扇师生共进互动的窗户,在具体的应用中可以不断地总结优秀经验,进而提高效率。思想政治理论课“留白”艺术的四维应用尊重了学生的主体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增强了课程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

猜你喜欢

留白理论课政治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十九大精神融入思政理论课的思考与对策研究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留白”在中国山水画中的重要作用探讨
独立学院公共体育理论课教学现状研究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
新课标下中职体育与健康理论课有效教学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