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动与改进海外华文教育的几点思考

2020-02-25王寅峰刘芳彬于晓琳杨海红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华文华裔中华文化

王寅峰,刘芳彬,于晓琳,杨海红

(1.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软件学院,广东 深圳 518172,2.中央社会主义学院(中华文化学院),北京 10081;3.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计财处,广东 深圳 518172)

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历经磨难后浴火重生,这其中的精神力量和顽强生命力就来自于中华文化。习总书记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强调:“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中华文化强大的凝聚力深深植入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成为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独特标识。

华文教育是中华文化在海外的“希望工程”、中华民族在海外的“留根工程”,也是华侨华人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民生工程”。[1]目前,全球有六千多万华侨华人,有数十万华文教师、近两万所华校,据2019年10月28日新华社环球时报综合报道:汉语被首次列入俄罗斯高考科目。2014年,国侨办提出海外华文教育要朝着标准化、正规化、专业化方向发展,2017年第四届世界华文教育大会上达成了关于“新、转、合”三点重要共识。国务院侨办已经发布了《周末制华校办事参照性标准》《全日制华校教育教学大纲》等,推出了《华文教师证书》实施方案和华裔青少年华文水平测试标准。[2]

与中国的国际地位相比,华文教育在竞争力、影响力、传播力等方面还处于弱势地位,反映了华文教育软实力的不足。相对于灿烂的传统文化传播而言,当代文化的传播有些“缺钙”,并没有形成类似好莱坞的产业。同时仍有外国政府一再压制华文教育的发展,如印度尼西亚长期不允许华文教育,近期才允许开办印、中、英三语学校,但仍然“防止华人的再华化教育”,华裔新生代掌握华文并没有给其人生发展带来立竿见影的好处,与固根铸魂的要求还有差距。

海外华侨华人一直坚持认同和继承中华文化所蕴涵的民族精神、品质、美德。[3]华人族群越来越意识到,即便地方政府不支持甚至压制,但只要华人社区继续支持华文教育,华人文化的命脉就能一直延续下去。因此,着力解决上述问题,强化华文教育的软实力,是发展海外华文教育提高新生代华裔文化认同的重大任务。

1 推动文化走向世界扭转华文教育软实力逆差

华文教育软实力的逆差在于西方主要媒体掌握国际舆论的风向标。冷战时期,美国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如制定“海外华人项目”,发行报纸,利用“自由亚洲”广播电台向东南亚华人宣传等方式,目的就是培养华人弃大陆的心理。[4]其它诸如刻意抹黑、肆意歪曲、长期边缘、故意贬低中华文化的行为与之前文化传播力低,没有走出去有直接关系。

据新华社报道,当前新华社驻外分社覆盖了100多个国家地区进行24小时播报,中央电视台实现了171个国家地区的落地。莫言获得诺贝尔奖,“流浪地球”北美票房587万美元是当前中华文化传播的标志现象,但实际上除了华人,真正让外国人接受的中华文化还相当稀少,离形成文化传播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第一,实施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战略要有顶层设计。习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鲜明主题”。中国梦不是一个闭关锁国的梦,而应与世界共同发展。中国梦的实现不仅需要世界先进经济、文化、科技等条件要素广泛地参与,而且还离不开各国朋友的支持和帮助。[5]只有全面客观地向世界展示我国的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如在东南亚以中华文化塑造正面形象,在非洲、拉美等国家辐射我国的成功经验,增强其对中华文化的了解,在发达国家则应注重入乡随俗,增进理解求同存异,[6]传递“中国好声音”才能构建良好的国际环境。

第二,要加强文化交流,整合包括:舞狮、太极、武术、京剧、琴棋书画等交流资源,拓展文化节、民间艺术团体等文化品牌,举办国际汉字大会活动,大力培育文化企业,鼓励文化企业走出去,支持各类音像出版物出口。在文化领域实施“文创IP战略”,推动文化价值和产业价值的良性循环,通过知识产权保护和品牌塑造,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中国文化符号,逐步缩小文化逆差的现象。[7]

第三,要有可靠的载体。2018年12月,中共中央印发的《社会主义学院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指出,中华文化学院要“助推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在凝聚全人类共同价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发挥应有作用”。在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积极围绕“一带一路”倡议做聚人心、聚力量工作,引导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贡献智慧和力量。这对于当前贯彻落实《条例》,推进中华文化学院工作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四,要重视国际合作。中国是体量巨大的文化大国,但世界上对中国文化符号认知还是以熊猫为主,薯片、唱片、大片、美式体育影响力非常突出。需要国内一批有使命感的企业积极地走出去,参与到全球市场的竞争和合作中。例如,发挥腾讯在社交网络、阿里巴巴在电商网络以及在游戏设计中的影响力,不断地总结民族文化中具有广泛的普遍性、深刻的人类性的内涵,引起世界的共鸣,提升讲好中国故事、输出更多中国文化符号的能力。

2 以供给侧改革促进华文教育可持续发展

以教材为例,华文教材保持了迅猛发展的态势。据2017年底第四届世界华文教育大会报道:在党和政府的关心下,2014年以来新编或修订4套共计43册主干教材,涵盖幼儿园、小学、初中和高中阶段。同时,为柬埔寨、泰国、缅甸、菲律宾、澳大利亚及中亚、欧洲等国家和地区组织编写了8套共计280册“本土化”教材。2014年以来,我国累计向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华文学校提供了1300万册各类华文教材,基本做到有求必应,及时足额供应。

但是也应意识到,在数字时代“读屏”比读书更普及,需要提前谋划基于AR、VR、5G等先进技术,配合多媒体展示与互动,借助高新技术引领最新的表达,让数字文化与传统共生,以弘扬优秀文化,主动占领数字空间。例如近年腾讯和故宫、敦煌等文博机构深入合作,致力将其融入到现代人生活当中。比如《王者荣耀》中许多英雄人物来自传统历史。与敦煌研究院合作推出的飞天系列皮肤,在游戏中的使用率高达82%。通过数字文化的体验,使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了解并爱上了我们的传统文化,玩家们由此对敦煌的艺术风格,对唐代文化、美术和历史背景有了更多的兴趣,侧面展示了中华文化的软实力。[7]

党和政府近年大力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文化财政投入,习总书记提出了“展形象”的重要使命任务,这要求华文教育建设领域还要不断深化推进改革。

第一,增强品牌和精品意识。以科技、文创重塑体现中国文化元素的精品,产出更多跨越国界、启迪心智、增进共识的自主知识产权的文化产品。还应结合体育、时尚、旅游等流行元素注重从产业链的角度推动文化产品的建设。《功夫熊猫》2008年推出以来风靡全球,成功地和麦当劳、迪士尼等品牌合作,在世界青年一代中产生了较深远的影响。市场化行为,高标准、高要求,以盈利为目标,也会促进自身的“吸引力”的提升,在全球文化市场的格局内找到自身产品的“定位”,形成造血功能,产生可持续发展的文化交流。

第二,发挥好企业的有效供给作用。文化对其他国家的影响要靠市场的力量,如环球、时代华纳、CNN、迪士尼、好莱坞、百老汇等企业集团和集群基本做到了全产业链覆盖。我国的文化企业正在逐步学习规则走向舞台中央,如合拍的《英雄》在北美获得5000万美元以上的票房,各类电影陆续获得奥斯卡奖等。女排的连续夺冠,运动员在国际赛场的夺冠也一段时间内实现了霸屏,这些形象的传播都需要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促进文化国际传播还需要打破版权瓶颈,创新版权授权机制,降低版权交易成本。搭建公共服务平台,建立“对外输出作品版权资源库”,定期组织优秀作品会审,通过专项扶持资金购买相关作品的境外版权,特别是对于那些有助于“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播中国故事”的版权输出项目,更是要予以支持。[2]

第三,重视历史教育。历史已被视为一门既能培养青少年的国家意识、民族观念、家国情怀等思想道德品质,又能锻炼学生分析、思考、辨识、阐述等综合思维能力的人文性学科。以马来西亚华文独立中学为例,该中学是该国华人社会争取母语教育权利的堡垒,是连接华文基础教育与华文高等教育的桥梁,当然也是马来西亚多元化社会兼容并包的最佳体现。该中学教育比较注意如何塑造国家与国民意识、解释国家政治体制与制度、介绍不同地区和种族的文化、叙述人类历史的发展脉络、锻炼学生的历史思辨能力、培养正确的世界观。[8]但是华裔新生代生活环境日趋复杂,各类不良意识不断入侵,这需要广泛引入各方面的智慧,特别是国内研究机构、文化企业要主动进入相关配套的数字教学资源建设领域,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拥有国家与国民意识、尊重敬爱友族、继承与弘扬中华文化等,促进其中华文化认同。

第四,通过职业教育帮助华裔新生代学习华文提升成长空间。华侨在当地往往从事中餐、零售、加工等服务型行业,随着经济的发展必然要向技术密集型发展以提升社会地位。当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的制造业大国,跻身全球对外投资大国行列,习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指出,“一带一路”倡议就是要实践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如果能够伴随走出去的中资企业弥补当地职业教育的空白,提升包括华裔对中国质量的认同,一定能够极大地激发华裔新生代学习中华文化的热情。例如腾讯、阿里巴巴业务在东南亚已经普及,而基于国产微信、支付宝小程序进行移动应用开发不仅可以发挥当地华裔的聪明才智,还能形成良性循环促进收入的提高,促使更多的华裔新生代感受中华文化的影响力、穿透力。中国拥有世界最齐全的工业体系,而伴随海外华文教育,开展契合当地产业发展的职业类教育,不仅能坚定学习华文的信心,而且能够精准服务“走出去”的中资企业,为企业培养稳定的人力资源与人才储备。因此,参考职教领域的“悉尼协议”标准,系统地推动相关课程、教材建设有利于克服风险,促进海外华人职业发展的梯度转移。同时,在我国建设的体育场、各类标志性建筑中进行现场教学无疑能引发华裔新生代的自豪感,增强华裔新生代对中国发展模式的认识,吸引中资企业的持续投入,多方共同努力,更好地促进华裔新生代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第五,构建华文教师培训资源供给机制。“人”是文化发展的根本动力与源泉。师资是海外华文教育发展的短板,国侨办依托国内华文教育基地、社会主义学院等连续组织专题培训班,不间断地培训海外华文教师。后续可以在集“培训、考核、认证”于一体的华文教师培训中创新加入职业教育模式,参考职业教育领域的“悉尼协议”等人才培养标准入乡随俗,结合华文教育让学生掌握一技之长,让学生能够持续自觉地接受华文教育。此外还可以通过联合国内世界500强企业,“一带一路”走出去企业等共建华文教师企业工作站,师资培养基地,引入企业技能型兼职教师,探索“厂中校、校中厂”模式,为分布于世界各地的华文学校不断注入新鲜血液,为华文教育人才培养提供保障。

3 结语

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海外华文教育的发展、是中华文化生生不息的重要标志。[9]“一带一路”建设作为实践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具体形式,更需要对华裔新生代进行文化影响,辅以职业教育将中华文化与当地社会发展融合,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办好海外华文教育,用发展促前行,向海外侨胞讲好“一带一路”倡议,将中华文化与“一带一路”倡议综合阐述,通过文化引领增进海外侨胞、华裔的国家认同和民族认同,增强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引导华侨华人社团加强团结与合作,增强中华文化软实力,为实现中国梦贡献一份力量。

猜你喜欢

华文华裔中华文化
“和而不同”的华文教育
让中华文化在海外华裔青少年心中“留根”
南通籍华裔科学家高峰
陶欣伯:熠熠生辉的华裔实业家
王赣骏:首位华裔太空人
义不容辞,争为华文教育的“播种人”——连线常州外派华文教师
汉字对中华文化的影响
浅议小学语文阅读指导策略
杭州特产
中华文化传承创新的路径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