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下的审计方法研究
——基于企业能力指标分析为导向

2020-02-25

福建质量管理 2020年6期
关键词:可视化分析方法

(西南民族大学 四川 成都 610041)

一、引言

2014年10月,《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大数据背景下对审计的运用方式和模式的探索要加大数据综合利用力度,创新电子审计技术、提高审计工作能力、质量和效率;2014年12月,国家审计署增设了电子数据审计司,主要负责电子数据审计业务;2015年8月31日,国务院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进一步将大数据时代的变化提升到战略层面进行综合考虑。2018年5月,中央审计委员会的召开为大数据审计的发展指明了要求和方向。政府各项政策的颁布已经从宏观环境为大数据的发展提供了共享制度的保障。大数据环境下,审计证据的获取、审计报告的形成、审计方式的革新以及审计意见的决策等都可以基于审计大数据的分析,形成可重复使用、可持续发展、可随时更新的大数据生态圈。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以及信息时代的迅猛发展,大数据(Big Data)已经逐渐融入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包括医疗、交通、金融、通讯等行业。审计作为“免疫系统”,对环境具有较高的依赖性,信息网络结构的复杂化、数据分析的精密化、信息撷取的庞大化、信息渠道的兼容化等特点都增加了审计风险的难度,审计风险越高,审计内容越多。在保质保量的审计业务环境下,容易造成消极审计,不利于审计行业的健康发展。所以,运用手工操作的传统审计已经无法更好地满足现代审计发展的需求,基于大数据环境的审计方法便顺势而生。

二、文献综述

Lynch(2008)首次在《Nature》杂志论文中提出了大数据的概念。随着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大数据的研究和应用已经成为国内外的热点。对大数据背景下的审计方法研究也逐渐从理论发展到技术探讨,从概念框架发展到具体实施方法,简单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

1、大数据审计的理论研究:Michael Alles(2016)等通过对比研究,发现了大数据审计比传统审计具有更大的优势,提出了大数据分析与审计实践相融合等可探究方向;Gepp(2018)研究了目前大数据在审计研究与实践中的现状;

2、审计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模型探究:Wally、Chen Wei(2017)提出了大数据审计的云平台模式。首先,通过云平台将数据源根据审计特性进行集成,并通过储存与管理对审计大数据进行技术性分析,最后可视化展示。既结合了大数据时代的特点,同时兼顾审计方法的创新;陈伟(2017)研究了大数据环境下基于可视化技术的电子数据审计方法,并与居江宁(2018)以医院审计为例,提出了大数据可视化技术的审计线索特征挖掘方法并对其进行了验证。

3、审计模式的创新研究:Vasarhelyi(1991)、Bill Franks(1999)等学者已经开始研究持续审计并论证了持续审计技术的可行性;郑伟(2016)等通过结合审计模式、审计能力及成本效益角度和供需角度对数据式审计及其可行性进行研究;孙丽(2019)提出了多专业融合、多角度分析、多方式结合的数字化审计模式。

虽然近年来学者对大数据下的审计方法有了一定研究,但是综合来看主要集中在审计方法的理论研究、审计方法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探究以及审计模式的创新上,将审计方法与企业相结合进行研究的文献寥寥无几。本文以独立审计的角度,将审计方法与企业能力指标相融合进行高质量、高效率审计的初步探究。在大数据背景下,对审计方法进行探究不仅能够丰富审计方法的理论知识,还能够为审计人员在进行企业审计时提供有效方法和理论依据,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充实的实际意义。

三、基于企业能力指标分析为导向的审计方法的研究

审计从16世纪发展至今,传统审计经历了账项基础审计模式、制度基础审计模式和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三个阶段,可以明显发现审计方法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使用者的需求在不断改变和创新。无论是审计内容、审计范围、审计对象的变化,还是审计人员的专业性要求、政策的颁布、法律的完善。从应用层面来讲,审计方法的发展反映了审计所依赖的社会环境。随着新时代的来临,审计方法创新的必然性毋庸置疑。虽然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弥补了制度基础审计模式固有风险不易发现等缺点,但在大数据背景下仍存在审计风险因素考虑不周全、审计程序固化、审计证据不充分、审计模式单一等缺陷。

基于企业能力指标分析为导向的审计方法能够弥补传统审计方法在审计内容、审计需求、审计模式、审计流程等方面的缺陷,该方法基于企业能力指标分析为导向,以企业盈利能力、运营能力、偿债能力及增长能力四个指标分析为基础,结合批处理工具、流处理工具及交互式分析工具三种大数据分析技术,从审计流程、审计模式进行创新的一种新型审计方法。

(一)优点

1、降低审计风险

大数据背景下,受网络结构复杂、信息清洗难度增加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审计面临的风险逐年增加。但是,万变不离其宗,作为独立审计,最终的落脚点都是企业,所以从企业的财务实况作为切入点能够使得审计结果合理保证。首先,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得信息收集、撷取、调用、储存更加方便、安全,有效从技术层面保证了信息质量,降低了大数据下数据的采集风险、真实性风险以及丢失风险。其次,将企业财务情况转化为盈利能力、运营能力、偿债能力及增长能力四个指标模块,再结合行业情况,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交叉进行定性和定量的综合分析,能够快速查找异常情况,有效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和相关性,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

2、从“验证型审计”转化为“发现式审计”

基于企业能力指标分析为导向的审计方法能够打破固化的审计程序,提高审计独立性,提升审计品质。该方法是将数据归集到企业盈利能力、运营能力、偿债能力及增长能力四个集合内,一方面是将庞大的数据进行有序整理,从逻辑上先将数据进行分类,简化信息;另一方面是将审计从“验证型审计”转化为“发现式审计”。传统审计是从企业及其相关企业或单位提供的财务报表资料进行验证,发现是否存在舞弊现象。在大数据下,审计人员可以运用信息渠道多样、撷取方便等特点自主获取相关信息,不再仅仅依靠企业提供的资料,提高审计质量、减少审计风险。打破传统审计程序固化的特点,使得审计方法、审计程序更加灵活,不可探测,不可提前预知,对审计的独立性有积极作用。

3、实现数据可视化

时代的发展伴随着技术的革新。在大数据下,传统审计方法的适应性在逐渐减弱,为了保证审计质量,亟待适应性更强的审计方法。大数据下审计人员通过数据可视化技术,使得数据更为直观,更容易把控数据之间的关系,快速甄别异常数据。并有针对性地对审计对象进行审计,节省审计时间,提高审计效率。

计算机技术发展同时可以促进数据可视化技术的发展,将数据可视化运用到审计方法中,有助于审计人员对庞大且复杂的数据进行探索、甄别、撷取、分析和研究,并将数据转化为图表方式进行展示,为审计人员提供最直观的结果,能够通过比较快速查看审计中的异常数据,并对异常数据进行跟踪,究其源头;并且,有助于审计人员对审计内容进行进一步分析。如果数据采集不完善,那么对数据进行批处理、流处理及交互式处理时,分析只会流于表面,效果不显著。同时,计算机技术也要不断创新,与时俱进,才能更好处理不断出现的新的金融工具及衍生工具。

4、降低时间成本

传统审计成本较高、耗时较长,在企业数量不断增加、宏观环境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合理的审计成本更有利于审计行业的健康发展。依托于互联网行业的迅猛发展,将计算机技术与审计方法相结合,在数据挖掘技术和爬虫技术愈加成熟的条件下,通过计算机技术便可以轻易获取企业历年的经营情况,节省了大量查看纸质资料的时间,有效缩减审计时长,降低审计成本。

5、保证持续性审计

借助审计云平台进行交互式审计可以有效保证审计的持续性,首先将数量庞大、杂乱无章的审计数据转化为企业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运营能力、增长能力四个能力指标模块,其次对四个模块进行可视化分析从而得到企业的状况评估结果,最后观察是否有异常数据等。这个过程直接可以通过审计云平台进行操作,不需要再发函向前一个审计人员进行询问,也不需要各种已经经过审计的企业资料作为依据,直接在平台上进行数据分析和评估,无异常情况下可以重新开始新的一轮审计。既节省了时间,又节约了资源。

6、有机融合审计模式

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网状化和行业之间的相互渗透,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紧密联系使得审计工作的敏感度、风险性都大幅提高,单一的审计模式无法充分保证审计报告使用者对审计质量的期望。具有事后审计特点的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对企业进行审计的结果往往具有滞后性,效率和有用性会大打折扣。目前,持续审计、跟踪审计、数字化审计模式、联网审计等多种审计模式层出不穷,各有所长。在大数据下,根据企业所处行业、所处生命周期等特点,通过信息技术将多种审计模式进行有机结合,减少识别误差,有效甄别信息,提高审计效率。

(二)实现大数据审计方法的流程

基于企业能力指标分析为导向的审计方法是在哈佛分析框架理论的基础上,从企业盈利能力、运营能力、偿债能力及增长能力四个指标分析为出发点,结合批处理工具、流处理工具以及交互式分析工具三种大数据分析技术进行审计方法流程的建立,具体流程如下:

步骤一:数据采集

1、首次进行数据采集,审计人员需要从不同渠道包括但不限于被审计企业、互联网信息、金融平台等获取有关该企业的相关信息,将得到的信息进行分类和简单整理,分别归集到企业的盈利能力、运营能力、偿债能力及增长能力四个集合内。

2、该批数据在经过核实的情况下将上传至事务所审计云平台进行储存以便随时撷取和多次使用。

3、非首次进行数据采集,从审计云平台直接获取为主,同时审计人员也需要从不同渠道包括但不限于被审计企业、互联网信息、金融平台等获取有关该企业的相关信息进行归集。

步骤二:数据处理及分析

步骤一收集到的数据将分别通过批处理工具、流处理工具及交互式分析工具,该过程为不可逆的数据处理流程,总结出来就是将在第一模块采集到的单个企业的数据从四个集合内进行一系列的计算机技术的处理,从而将零散的不可直观的信息、复杂且数量庞大的数据进行整理并通过图表等形式进行展示,达到数据可视化效果。

步骤三:数据储存

在数据储存模块,将收集到的单个企业的全部信息按照图片、文字、视频、音频四个方面进行整理。单个企业的可视化数据储存便于资料查找和调用,起着保险及承上启下的作用。

步骤四:审计云平台数据储存

该平台的主要功能是进行所有被审计企业数据的储存和管理。数据的获取,除了以单个企业为目标进行数据的收集,还会将有关该企业发生的时事进行收集,即归集微观环境和宏观环境的共同数据达到数据同步反映的效果,保证审计数据持续更新,为持续审计、预测审计等提供足够且有效的数据保障。

审计云平台将对数据进行多维度多层次的管理,单个企业可以形成一个完整的审计数据管理,也可以将同一行业不同企业进行数据可视化或数据分析,从而对行业发展进行预测,快速甄别行业中异常发展的企业。还可以就每个能力对不同行业进行细致化对比,对不同行业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因子进行定量分析。

在大数据背景下,基于企业能力指标分析为导向的审计方法能够弥补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存在的缺陷,达到审计效用最大化,具有及时性、持续性、科学性、积极性等优点。

四、结语

从历史的发展上来看,审计与企业财会是一个斗智斗勇的关系,由于社会环境的发展,多种新型金融工具及衍生工具不断产生,审计技术、审计内容、审计程序等也在不断完善。如果仅仅站在审计(第三方)的角度对审计进行分析,只能看到冰山一角,所以,还应该将审计结合企业的发展,从企业的发展来促进审计的发展,从审计的发展来验证企业的发展。只有立足于审计对象的审计才能真正发展成为使用者需要的审计。

随着互联网行业和计算机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大数据时代对审计行业的冲击力度只增不减。将审计与大数据相结合,从大数据中探索审计发展的渠道,提升审计效率、保证审计质量、降低审计成本、培养审计人才将会成为审计方法不断创新、不断前进的方向。在审计需求日益增加、审计条件不断革新的时代,将审计与计算机科学技术等不同领域进行恰到好处的有机结合,有效促进科学、高效、健康、积极的审计行业的发展。

猜你喜欢

可视化分析方法
基于CiteSpace的足三里穴研究可视化分析
思维可视化
隐蔽失效适航要求符合性验证分析
基于CGAL和OpenGL的海底地形三维可视化
“融评”:党媒评论的可视化创新
电力系统不平衡分析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发展趋势分析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赚钱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