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开展劳模精神教育的时代价值及路径分析

2020-02-25杜人杰

山东工会论坛 2020年4期
关键词:劳模劳动价值观

杜人杰

(沈阳建筑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沈阳 100168)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也提出要弘扬劳模精神。新时代高校开展劳模精神教育,对培养学生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对引领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至关重要,其有助于引导学生在增强劳动情感、激发劳动意识的基础上,深化爱国情感、明确时代责任,自觉在劳模精神的引领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奋斗。因此,新时代高校开展劳模精神教育意义重大。

一、劳模精神的时代内涵

劳模精神本质上是劳动模范群体优秀品格的集中外现,体现着工人阶级的先进性,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当下,全社会要大力弘扬以“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1]为核心的劳模精神,充分发挥劳动模范典型的示范导向作用,引领广大劳动者以高昂的热情和饱满的精神状态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懈奋斗。

爱岗敬业、争创一流是劳模精神的基础,是广大劳动者的价值追求。爱岗敬业从狭义上讲,要求劳动者热爱自己的岗位,尊重自己的职业,提倡广大劳动者热爱本职工作,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迹。从广义上讲,要求劳动者要热爱劳动。劳动者没有对劳动的真挚情感,爱岗和敬业也就无从谈起。争创一流是劳动者在工作中鼓足干劲、力争上游的精神源泉。争创一流要求广大劳动者保持“争先创优”的干劲,有敢于成为各行各业排头兵的担当和工作中面对困难披荆斩棘的勇气。

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是劳模精神永葆时代本色的关键。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历经五千年的传承深深烙印于广大人民群众的肌体中。艰苦奋斗是党提倡的工作作风,是凝聚广大人民群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懈奋斗的强大动力。勇于创新是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推动经济建设和科技创新的关键所在。

淡泊名利、甘于奉献是劳模精神的崇高境界。淡泊名利彰显了中华民族“为而不争”的优秀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传统名利观的集中体现,是一种工作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为了党和国家事业不计个人得失的高尚品格。甘于奉献是党大力提倡的社会主义道德,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动力,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是当代广大劳动者遵循的崇高价值标准,是在党和国家利益面前,牺牲小我、服从大局的崇高情怀。

二、高校开展劳模精神教育的育人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激励广大青年在各行各业发挥生力军和突击队的作用”[2]。青年一代能否承担起应有的责任,像无数前辈一样淡泊名利、乐于奉献、敢于拼搏、勇于创新,是目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劳模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引导广大青年学生肯定劳动、推崇劳动、尊重劳动,自觉向劳模学习,在工作生活中践行劳模精神,让劳模精神在当代青年身上永不褪色。

(一)以榜样力量引领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高校开展劳模精神教育有助于引导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3](p163),劳模精神教育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抓手。第一,以“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为核心的劳模精神,丰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个人层面 “爱国、敬业”的内涵。劳模精神教育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营造劳动光荣的校园风尚,引导大学生自觉在爱岗敬业的基础上,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不断奋斗。第二,劳模精神教育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方法。高校通过劳模精神教育,以劳模精神作为大学生的精神引领,通过榜样示范有助于提高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性,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认同。第三,劳模精神教育给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有效载体。劳模精神教育的内容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取向和教育要求,高校以劳模精神教育为载体,有助于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进一步开展。

(二)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领学生坚定文化自信

劳模精神作为新时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坚定大学生文化自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4],劳模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大学生增强对社会主义文化的认同。一方面,劳模精神是对中华民族五千年来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传承,深深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另一方面,劳模精神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具体体现了当代劳动者艰苦奋斗、甘于奉献、锐意进取、争创一流的精神风貌,体现了当代劳动者的价值追求。劳模精神所蕴含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激励大学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此外,高校开展劳模精神教育有助于增强大学生对中华民族精神的情感认同。劳模精神体现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又不断结合时代特质赋予时代精神新的内涵。开展劳模精神教育将极大地激发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引领大学生坚定文化自信。

(三)以劳模先进事迹厚植学生爱国主义品格

高校开展劳模精神教育有助于推进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劳模精神教育用广大劳动模范的先进事迹感染大学生,旨在引导大学生在热爱劳动的基础上,自觉形成向劳模群体学习的观念,在学习和生活中把劳模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自觉抵御西方享乐主义、拜金主义错误思潮。大学生在劳模精神的引领下有助于形成艰苦奋斗、淡泊名利的高尚品格,正确处理个人理想和共同理想的关系,增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自觉性,进而树立为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远大理想,自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共产主义而努力奋斗。劳模精神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爱国情怀。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新时代中国青年要听党话、跟党走,胸怀忧国忧民之心、爱国爱民之情,奉献祖国奉献人民”[5]。高校开展劳模精神教育有助于将劳模精神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有机结合。大学生通过学习劳模先进事迹,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自觉以劳模精神为指引,在党的领导下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四)以劳模精神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高校开展劳模精神教育对于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十分重要,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重要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讲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续奋斗”[6]。劳模精神教育有助于大学生明确自身使命,强化责任担当;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助于引导学生自觉树立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和吃苦耐劳、精益求精、敢于创造、甘于奉献的劳动精神。当代大学生是承上启下的一代,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后备军,大学生应该认清时代使命,在劳模精神的引领下,不断增强劳动意识,树立在劳动中实现人生价值、找到人生真谛,在劳动中创造美好生活的理念,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三、高校开展劳模精神教育的有效路径

(一)用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

要充分运用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开展劳模精神教育。劳模精神教育要“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思政课教师要找准劳模精神教育与“三进”工作的契合点。一方面,要保证契合的广度,即同五门思政课相契合,让劳模精神教育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要保证契合的深度,即教师要选择有深度、契合度高的教育内容开展劳模精神教育。思政课教师要通过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和针对性,发挥教育者的主导作用,切实开展好劳模精神教育。思政课教师可把劳模事迹作为思政课教学的重要资源引入课堂,把建党近百年来不同时代劳模的先进事迹,尤其是新时代广大劳动模范的感人事迹融入思政课教学内容之中,以劳模先进事迹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增强劳模精神教育的生动性、形象性,从而让劳模精神教育内容更好地入脑入心。

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为例。思政课教师可以把劳模精神教育同理想信念教育相结合,不断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立志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同弘扬中国精神教育相结合,厚植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感,激发创新意识;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相结合,帮助大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践行者;同职业道德教育相结合,引导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在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的基础上形成爱岗敬业、艰苦奋斗的精神品质。

(二)营造崇尚劳模精神的文化氛围

高校依托校园文化开展劳模精神教育有助于增强学生对劳模精神的理论认同,拉近学生和劳模群体的情感距离,提升劳模精神教育的实效性。

高校要利用好“五一”劳动节等重要时间节点或纪念日。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五一”劳动节前后出席劳模表彰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高校要抓住这一契机,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劳模精神的重要论述,开展与劳模精神教育相关的校园活动。高校还可结合学校具体情况,利用寒暑假或校园文化日、寝室文化节等开展形式多样的劳模精神教育活动,打造劳模精神教育文化活动品牌,营造学习劳模精神的文化氛围。可开展以劳模精神教育为主题的文化活动或把劳模精神教育要素融入其他文化活动之中,在学生广泛参与的过程中营造崇尚劳模精神的校园文化氛围。

近年来,部分高校建设了例如“英雄模范墙”“院士墙”“荣誉校友墙”等校园景观,力求通过榜样力量教育学生。高校可借鉴相关经验打造“劳模墙”,通过“劳模墙”这一文化载体把劳模精神融入校园文化景观建设之中。“劳模墙”的打造应注重“典型性”和“代表性”。“典型性”即所选取的劳模要具有典型意义。打造“劳模墙”绝不是简单地张贴劳模照片,而是要通过必要的文字介绍,使大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劳模事迹,学习劳模为了党和人民事业奋斗、进取的精神。“代表性”即指选取的劳模榜样要涵盖不同时代。各时代极具影响力的劳模可以穿越时空,汇聚劳模精神的力量,感召和激励大学生。此外,有条件的高校还可以开辟劳模文化活动室、劳模文化书籍阅览室,建设劳模精神教育主题庭院等,打造劳模精神文化校园景观。

(三)加强劳模精神网络文化建设

高校利用网络开展劳模精神教育是劳模精神教育深入学生的保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利用互联网特点和优势,推进理念、内容、手段、体制机制等全方位创新”[7](p45)。新时代高校应顺应网络发展潮流,转变教育方式,利用网络开展劳模精神教育,把劳模精神教育融入网络载体建设的全过程,发挥好第三课堂的重要作用。

一方面,高校可将劳模精神教育融入高校官方微博、公众号或德育工作者的思政博客之中,借助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化”,开辟劳模精神教育的新领域;可利用校园网络载体开辟劳模精神教育板块,引入劳模精神教育相关内容;可组织学生在线观看反映劳模风采的纪录片和影视作品,增强其对劳模精神的理解和认同。另一方面,高校也可借助“学习强国”“易班”等网络平台开展劳模精神教育。通过这些网络平台丰富的教育资源丰富劳模精神教育,进而“以传播力提升影响力,使劳模精神在高校的宣传及培育更为多样化、立体化、具象化”[8]。高校要积极利用优秀网络文化成果,加强劳模精神教育“第三课堂”建设。这里的网络成果 “包括但不限于优秀网络文章、优秀思想政治教育类微视频和优秀思想政治理论课微课”[9](p1)。可通过创作劳模精神教育的微视频、网课、慕课等方式,发挥网络载体内容丰富、有强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点击量高等特点,让学生随时随地能够学习劳模精神教育内容,提高劳模精神网络教育的实效性,打造“超越空间和地域”的劳模精神教育体系。

(四)把劳模精神教育作为大学生劳动观教育的重要内容

高校要以劳模精神教育促进学生养成正确劳动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指出,要开展劳动精神、劳模精神专题教育。高校应把劳模精神融入劳动观教育之中,在劳动实践中引导学生践行新时代劳模精神。高校可聘请劳模和各级别“五一劳动奖章”的获得者作为学生劳动教育课程或劳动社团的指导教师,把劳模精神教育贯穿于大学生劳动观教育的全过程,不断激发学生的劳动意识。

高校要以劳模精神教育塑造学生的劳动“品格”。高校可联系社会、企业,也可和其他高校联合开展实践活动,积极建设劳动实践教育基地,为学生搭建包括工厂、工业园区类的劳动基地,让学生在参与劳动、从事劳动中,明白劳模精神的真谛。高校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参与宿舍清扫、校内劳动,激励学生践行劳模精神,树立正确的劳动观。也可组织学生走出课堂、走进城乡社区,参与各种公益服务项目,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提升服务意识、践行奉献精神。高校在学生参与劳动的基础上,要不断塑造学生的劳动“品格”,帮助学生培育艰苦奋斗的品质,引导学生学习劳模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的精神,帮助学生立志毕业后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到党和人民需要的地方去,为实现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五)提升劳模精神教育活动的吸引力

激发学生参与教育的积极性是提升学生学习劳模精神内生动力的重要保证。高校组织的活动要能 “拉近学生和模范的距离”,有效吸引学生。一方面,高校在组织学生参观劳模纪念馆、劳模工作室等参观类活动时,要让学生 “走近劳模”,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劳模在工作生活中的点滴,真正了解劳模的伟大之处。另一方面,高校在邀请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走进校园、走进课堂时也要让劳模“走近学生”。高校可聘请劳模作为学生的成长导师,在对学生具体指导和规划未来的过程中拉近与同学生的距离。通过双方在实践活动中的“相互走近”,提升教育的吸引力。

此外,高校还可把劳模精神教育融入其他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之中,在其他教育活动中挖掘(增添)劳模精神教育要素,从而增强劳模精神教育融入的广度和深度,最大限度发挥教育合力作用。例如,高校可利用红色资源助力劳模精神薪火相传。高校在组织学生参观革命圣地、爱国主义红色教育基地时,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感、深化爱国主义精神的同时,提升学生对“艰苦奋斗”的理解。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劳模精神教育活动,激发大学生参与教育活动的积极性。

四、结语

新时代高校开展劳模精神教育意义重大。一方面,有助于学生把劳模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劳模精神的引领下,明确自身时代使命,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10]。另一方面,有助于扭转学生对劳模精神的错误认知,引导学生自觉抵制劳模精神“无用论”“过时论”等错误言论,在不断的自我学习、自我教育中,矫治错误观念,积极践行劳模精神,争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猜你喜欢

劳模劳动价值观
动物“劳模”竞选
陕甘宁边区的劳模运动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我的价值观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劳模村”里的幸福密码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