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解决某露天铜矿山采坑清淤难题
2020-02-25祝志强
祝志强
(江西铜业股份有限公司 城门山铜矿,江西 九江 332100)
城门山铜矿位于江西省九江市赛城湖南岸,是一座以铜、硫为主,共生钼、铁、锌,伴生金、银等多种金属的大型露天矿山。凹陷露天矿山水仓清淤工程是露天矿开采到一定阶段,采矿工作帮、采坑泵站、排水系统位置发生变化、端帮扩帮工程以及确保防洪度汛要求、生产(备采)矿量等满足矿山生产需要的一项系统性工程[1],涉及给排水、地质、测量、采矿等多专业联合作业。10#采坑-106m 水仓清淤工程距-94m 水仓清淤时间已有两年之久,本次清淤工程情况更为复杂、更为困难,汇水面积大、淤泥量大;并且关系着2021 年防洪度汛以及2021 年矿石保有量。
1 清淤困难的症结及生产现状
1.1 2014 年—2019 年历年矿区降雨量汇总表
表1 实验室统计数据 单位:mm
图1 降雨量月度对比
通过对2014~2019 年历年矿区降雨量数据分析,2019年属于近年来降雨量(975mm)最少的一年,且存在一定的规律性。
1.2 造成清淤困难的原因
1.2.1 地质原因
10 坑-106m 水仓经过两年的淤泥沉积厚度达到两米,水仓内汇水面积超8000m2,水仓周边矿石大部分作为入选矿石送入选厂,导致清淤干介质不足。
10#坑淤泥厚度大、淤泥含水率高,汇水面积大,水仓周围清淤所用干物料少。
1.2.2 水文原因
清淤前期三项工程及水沟等布置未完全施工到位;采区地下涌水量5800m³/d,且不断流入水仓。清淤前期准备工程未实施到位采区涌水量大,水沟不合理,汇水点单一不断流入10#坑-106m 水仓,清淤面积大。
1.3 生产现状分析
作为深凹露天矿山,树立“旱季防洪思想”不可动摇,2020 年的防洪压力势必大增;其次,“不搞大开发,共抓大保护”的环保高压态势,矿区三面环湖以及当前尾矿库库容压力的紧迫形势,在2020 年汛期来临前,10#坑水仓就必须形成蓄水能力以满足防洪度汛要求。
为保证防洪度汛工程的实施、当前及来年生产任务的完成[1],必须要将10#坑-106m 水仓清淤工程及水仓降至-118m。要确保矿山生产矿石保有量、保有期。
2 解决措施
2.1 优化布局创造空间
清淤前期三项工程需施工到位,确保清淤工程实施创造条件[2]。
(1)采区-94m 台阶逐步完成靠帮工程,在-94m 西、北帮形成工作面延伸,保证采区衔接正常以及并在-94m 东帮进行靠帮到界,形成排水系统通道,保证-82m 动力系统设施场地稳定。
(2)10#坑形成-118m 南侧水仓蓄水,确保-106m水仓蓄水引流至-118m,同时将-106m 台阶以上水引至-118m 水 仓,完 成-106m 浮 筏 移 至-118m 恢 复 采坑-118m 排水系统[3]。
(3)10#坑-106m 水仓的清淤工程,需先打开局部采掘空间,为安全高效生产创造条件。
图2 采区清淤现场图
2.2 控制源头超前排水
采坑-106m 以上逐个台阶梳理水流走向,水沟改道,控制源头[4],避免水源源不断进入-106m 水仓,同时加大排水能力,将水位降到允许设备作业高度。
2.3 创新思路高效清淤
(1)通过采取“化整为零”策略,将整个水仓利用挡坝一分为二,各个击破。北部清淤仓开沟引流沥水[5],南部清淤仓截水同时满负荷抽排水。挡坝参数:宽16m,长60m,达到铲运钻设备通行要求。
(2)清淤过程中,采取“水来土淹”策略,同时对清淤挡坝局部开浅沟进行引流,确保挖机作业平台平稳,降低淤泥含水率[6]。
(3)集中力量“白+黑”进行清淤,为加快清淤进度,白天采用两台套设备,中晚班采用一台套设备投入清淤工程。
(4)挖机清理淤泥时常常不能很好的作业,容易造成陷机和清淤进度不快,认真了解作业环境采用正确方法和装载车辆的配合,达到安全作业和高效清淤。以下是适用于露天矿山挖掘机清淤作业的先进操作法——清淤法。
①当挖机进入清淤作业点时先仔细观察四周环境找到合适清淤点。要求:将铲斗试探挖机行进路线和车辆倒车位置周边工作面是否安全。②清淤前应保持挖机平稳。要求:将周围大块垫至陷机点,防止挖机机身不稳。③将装载车辆尾部用土料做好挡泥墙。要求:将尾挡用铲斗压实,尽量将挡泥墙做至高于两边挡板高度防止车辆上坡淤泥外泄。④挖机装载淤泥时应低于车斗两边挡板高度。要求:装淤泥时应轻举慢放防止淤泥飞溅。
3 效果评估
清淤前期工程在规定时间内提前完成,为清淤工程安全高效完成创造了条件。此次采区清理淤泥车数3000 余车,提前完成了清淤任务,为下沟工程创造了有利条件。
4 结语
通过严格执行10#坑采矿设计,加强生产组织管理,圆满完成了清淤工程以及优化了开采程序:
(1)形成了采掘台阶,完成了新工作面的延伸。
(2)加快了采区排水管线以及动力系统的恢复移设。
(3)严格遵循设计组织生产,提高生产能力,避免了资源的浪费,保证了可采矿石的可靠性、可采性以及保有量,确保了矿山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