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式盘中餐 鸡鱼庆除夕
2020-02-24李璧如
李璧如
无“鸡”不成宴
“没有一只鸡能活着走出广东。”作为一个地图轮廓就酷似“鸡腿”的省份,广东人对鸡肉的热爱闻名全国。从肉源追溯,这块土地上分布着食用口感最好的肉鸡,清远走地鸡、肇庆杏花鸡、茂名怀乡鸡、中山石岐鸡、惠州龙门三黄胡须鸡……要烹鸡,广东人完全可以“就地取材”,而鸡鸭鱼肉一类为“硬菜”,加上“无鸡不成宴”的说法,在一年中最丰盛的除夕年夜饭中,每户人家家中的饭桌大小与造型虽然各异,但是上面都会摆放着一道必不可少的鸡肴。
年夜饭最早源于古代年终祭祀礼仪,许多菜品除了本身的美味之外,还有民俗原因,讲究寓意。其中鸡为日中鸟,鸡鸣日出,带来光明,而且“鸡”的发音与“吉”字相似,象征着万事吉当头,大吉大利。此外鸡身上能够体现好寓意的地方极多,例如鸡翅寓意展翅高飞、飞黄腾达,鸡汤寓意着清泰平安,鸡爪寓意新年抓财等等。
不过这些良好的谐音与寓意皆为锦上添花,味觉才是第一要义,人们吃鸡时,一般会关注鸡肉中最好吃的部分。在牛肉里,牛不同部位不同口感被吃货们认真甄别,各式名称琳琅满目,而鸡不像牛肉那么多门道,整盘一端,一目了然——鸡腿肉块完整,肉质细腻,家中做年夜饭时一般会特意斩出完整的鸡腿,有些还会连着鸡腿那块肉一块斩成“全鸡腿”,届时让饭桌上年纪最小的孩子吃。在记忆里,童年老家的饭厅天花板很高,灯泡是温馨的暖黄色,在早早黑下来的冬夜里持续稳定地散发着带有温度的光,将圆木桌上摆得满满当当的一桌饭菜全都映得色泽泛金,让人食欲大增。一家人入座,动筷,碗里的饭还没扒几口,饭桌对面的奶奶就往盛着白切鸡的盘子里夹肉,却不是夹给自己,而是夹给年龄最小的我:“来来,把这只鸡腿吃了。”而我早就眼巴巴地瞅着,等待这道心照不宣的吩咐,对我来说,这只鸡腿就是整桌年夜饭中的精髓。奶奶将鸡腿放进了我的酱油碟子里,而我如获至宝,还拿着勺子舀起酱油在鸡腿表面涂涂抹抹用以入味,再大快朵颐,不一会儿,鸡腿就只剩下一根光洁的骨头,连骨柄处的筋与皮都啃得干干净净。
岁月匆匆,十几年时光弹指,爷爷奶奶也从家乡来到了城里居住,我家早已不回老家过年,但每年除夕,一家人依然会在家里吃团圆的年夜饭。家里的饭厅顶灯雪白明亮,方石桌上依然摆满了一桌佳肴,一盘白切鸡放置在餐桌中心,酱油碟里配了蒜和香油。如今的孩子已经没有年少时的“鸡腿情结”,可是每次年夜饭时,饭桌对面的爷爷奶奶依然会习惯性地对我说,把鸡腿吃了吧。对老人来说,孩子在他们心中永远是孩子,即便我早过了惦记鸡腿的年纪了。
广东人的年夜饭中必有鸡,不过这鸡是采用何种烹饪方法,则“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了。要知道粤菜为中国八大菜系之一,在粤菜厨坛中,鸡的菜式有数百种之多,每一种都各具特色与风味,如嫩滑细腻的手撕鸡、焦黄咸香的盐焗鸡、入味鲜甜的酱油鸡、醇厚辛香的豆酱鸡等,不过要说最驰名的粤式吃法,以及广东人年夜饭桌上的常见“明星”,还是白切鸡。
白切鸡,因烹鸡时不加调味白煮而成,它听上去轻巧简单,实际上大巧若拙,十分讲究。要想做出正宗纯粹的白切鸡,首先关注食材选择,一般白切鸡的食材为未生蛋的青春期母鸡以及被阉割的公鸡,因为这两种鸡的“使命”只有长肉,肉质更为出色。选好鸡后,先将水烧至微微沸腾,形成了无数气泡如虾眼大小黏着煲底的“虾眼水”,再将鸡放入中反复浸烫。白切鸡不是被煮熟的,而是被“浸熟”的,这样才能让白切鸡鸡肉不至老柴。浸水浸到鸡肉变得紧实、肉熟骨不熟之后,还要将鸡迅速地浸入冷水中,俗称“过冷河”,通过热胀冷缩的作用,让鸡皮和鸡肉鲜味急速收缩,更为鲜美爽口。而且为了让白切鸡更有“鸡味”,有些酒楼浸鸡用的热鸡水和“过冷河”的水均为鸡汤,里面还会加入葱姜、芭蕉、丁香、香叶、陈皮等香料,让这些香料在冷热两重天里渗入鸡肉之中,滋味更为浓郁。
大功告成后,端上饭桌的白切鸡鲜黄油亮,皮爽肉滑,肌理细嫩,原汁原味。鸡骨周围的肉略显微红,骨髓尚且带血,这并不是失误,反而体现出厨师精准的把握。有“食神”美称的美食家蔡澜曾说:“白切鸡绝对不能全熟。全熟的肉就像是烂布,完全吃不出鸡的香味。”而带有血丝的状态实际上说明火候控制得好,肉质极嫩。“懂得吃鸡的人,最享受那层皮。所谓的鸡皮不肥不好吃,皮和肉之间有一层喱状的胶汁最上乘。”白切鸡鸡皮因浸制而变得软糯适口,皮下脂肪因为自然冷却而微微凝结,这种有些像啫喱一样的胶汁也正是白切鸡中口感独到之处。食材至纯,才能回归原始的美味体验。
年年得有“鱼”
就如鸡通“吉”一样,年夜饭桌上必不可少的鱼,自然也是应了“年年有余”的好寓意,有些人家做鱼甚至连鱼的类别也是专门挑上吉祥话,又如代表“繁荣昌盛”的鲳鱼、“连年有余”的鲢鱼、谐音为“吉”的鲫鱼与谐音为“利”的鲤鱼,又或者鱼体带红的红目鲢、赤鯮、马头鱼等,而多产于广东沿海一带的多宝鱼,由于它吉利的名字寓意着招财进宝,富贵多福,再加上鱼肉丰厚白嫩,胶质蛋白含量高,现在也成为除夕烹鱼中的热门选择。
实际上吃鱼也有颇多细节寓意。除夕在家中吃鱼的话,有时候会做两条鱼,一条是除夕年夜饭时吃,一条是大年初一吃,寓意着“连年有余”;倘若只做一条,一般也不会将整条鱼全部吃完,而是剩下鱼头和鱼尾,寓意着来年有头有尾。鱼这道菜在餐桌的摆放上有时也有讲究,鱼头朝向长辈表示尊重,而鱼肚对文,一般对准的是正在上学的学生,寓意“肚中有墨”;鱼背对武,意在称赞人豪放担当,如今一般对准是家中的男主人。
年夜饭吃鱼是一个“全国通用”的习惯,但是在广东这地处临海、美食也多有海鲜海味的省份来说,吃鱼不是年夜饭中的隆重,而更贴近于家常的温馨。除夕当天,先在菜市场里选好了鱼,提着鱼和小半袋的水回家,鱼在水袋里偶尔还会动弹,尾巴甩到塑料袋上,发出一阵啪啪的声响。回到家,将鱼放在盛了水的盆里或者是厨房里的蓄水池里,鱼卧在浅水里,鱼鳃处还有轻微翕动。活鱼现做,才更能保鲜,拎一条活鱼归家对买菜掌厨的大人来说是一件稀松平常的事情,可是对充满好奇地扒着蓄水池边缘的孩子来说,这却是过节的“象征”之一。因为平日吃鱼,一向直接在市场里杀鱼刮鳞,回到家即可直接烹饪,只有在除夕这样的日子里,菜品丰富,所需时间也长,为了让鱼肉保持最鲜,才会特意从菜市场带回活鱼。
广东人喜欢感受食材本身的鲜美,注重原汁原味,所以在对鱼的烹饪方式里清蒸最为常见。用刀背刮净鳞片,除腮开肚取肠,将姜丝放在鲜鱼上去腥,如果是大鱼,则可以中间剖开蒸,以便熟得更快。把握火候,等鱼蒸好,倒掉蒸鱼水,铺入葱丝与香菜,再淋入蒸鱼豉油,一道广式蒸鱼便完成了,最后以蒸盘夹子把它夹至饭桌上,热气缭绕,香气扑鼻。鱼肉本身的清鲜可口,辅以豉油的鲜甜,是一份为味蕾准备的独特礼物。
除了清蒸鱼,红烧鱼、红焖鱼等做法也受很多人家青睐,对鱼这种常见的食材来说,家家户户可能都有独属的拿手做法。有些做工复杂的菜肴,平日里闲暇时间短,不轻易制作,但是在除夕这一天,有些人家可能从上午就开始忙碌,用整整一个白日为晚上这一桌团圆丰盛的年夜饭准备,哪怕是制作过程再如何复杂的菜肴,也到了大显身手的时候。年夜饭固然讲究丰富与美味,但它不仅是最后在家中饭桌上铺满的菜肴,早在当天与亲人一同在厨房里忙碌时,除夕与年夜饭的特别意义便已开始浮现。
在几代人的回忆里,只有过年时才能吃到肉,弥足珍贵的一口肉曾经象征着年夜饭的独特意义。如今物质渐渐丰裕,大多数家庭已经告别了只有在过年时才买肉吃的窘况,但是在生活水平提高后,不由也让人心想,年夜饭桌上的鸡和鱼与平时晚餐吃的有什么不同?如今不少人觉得过年时“年味”渐淡,其中也许就有年夜饭的“菜谱”已在日常生活普及的原因,当以前的珍贵之物变得常见,人们的满足阈值也会随之提升。
可是千百年來,人们将对亲人最温暖的感情都融入这一顿除夕盛宴之中。即便鸡肉鱼肉已经变得普遍,即便年夜饭已经逐渐失去了过去因对比而显得丰盛的光环,可是温暖的细节依然潜藏被夹进碗里的一条鸡腿里,又或是塑料袋里将尾巴甩得啪啪作响的活鱼中。春节作为中国人最隆重盛大的节日,带有天然的仪式感,但是对每个个体而言,仪式感的真正落地生根,不能离开细节中的情感触动,一些点滴虽然琐碎,但它也是人们心中对年夜饭珍藏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