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德育批评教育艺术
2020-02-24郭艳嫦
郭艳嫦
摘要:批评教育作为德育的一部分往往容易被教师忽视。小学生正处在理解规矩和形成道德品质的初期阶段,是容易犯错的群体。在对犯错的小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时,教师的感性多于理性,容易忽略小学生在接受批评时的接受程度和心理感受。笔者对小学生的批评教育做了一些探讨,并归纳总结了在对小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时的批评艺术——在进行批评教育时,教师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更要以礼相待、相机而行、巧妙“赞美”、因人施教,有艺术的批评,往往能触动小学生的心灵,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生;批评教育;思想教育;批评艺术
“德育为首,教学为主”这句话已深入每一个从教者的心。教书育人是每一位教师的职责,一直以来,家长都特别关注教师的教学水平,学生的学习情况。然而,一个好的教师,不仅仅是他的教学水平高超,更重要的是他能育人塑魂。因为培育学生健全的人格比成绩更重要,教学与育人不是独立的,是相辅相成的,做好德育工作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但德育工作更为复杂,规律更难把握,可以说“育人”比“教书”更讲技巧,特别是对学生的批评教育,批评的方式方法不恰当,往往会事与愿违。反之,讲究技巧、方法,不但能让被批评者愉快接受,而且能重新改过,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因此,批评学生是一项看似简单实则复杂的工作,应该引起教师的重视,探究其中的技巧、方法。
一、批评教育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对学生的缺点和错误要像医生治病那样,首先辨明病情,才能对症下药。“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生命之舟,覆于疏忽。”对有严重错误的学生,要像医生对危重病人那样通过多方“会诊”后再进行相应的治疗。因而在批评学生时,教师不能不明真相就先呵斥学生,或冷嘲热讽,这样容易使学生形成对立情绪,不利于弄清事情的真相。教师应该微笑从容倾听,对学生的不满情绪和过激言行,必须待他们冷静下来再做处理。特别是对一些脾气比较暴躁的学生,更不能“硬碰硬”,否则只会适得其反。
在进行批评教育时,面对一言不发的学生,教师更要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学生面对批评似乎无动于衷,这其实是学生极度愤怒或遭受委屈的表现。为人师者不能简单地下定论,以为理屈词穷,无可驳斥;在倾听学生诉说时,要防止以哭代诉,可以让对方先冷静下来,情绪稳定后再进行。了解事情的过程要有耐心,不可随意打断,也不要轻易否定,弄清来龙去脉才好判断。教师只有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有理有据,褒贬分明,才能达到批评教育的最佳效果。
二、批评教育要以礼相待
在教育学生的时候,不少教师为了显示自己的威严,往往摆出高高在上的姿态。其实不然,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承认错误,并接受批评。所谓通“情”达
“理”,为人师者,要与学生平等相处,用心沟通,“情”通了,“理”自然就达了。这样,学生才会感受到教师对他的关心和爱护。世人处事讲究先“礼”后“兵”。对待批评教育也应讲究“兵”“礼”适度。不管平时学生学习、行为如何,批评时不宜在人格上倾斜,不能挖苦、变相讥讽学生。
即使有的学生在接受批评教育后仍不改正错误,教师仍然要循循劝导,耐心对待。以“礼”待人,慢慢从心理上靠近他们。比如:递张纸巾擦眼泪;梳理一下凌乱的头发,轻轻拍拍肩膀以示鼓励......都是一种“礼”,这种“礼”往往也会使学生反省自己。而“礼”后的说理也有技巧,简单粗暴的批评方式只会使学生表面屈服,实质内心抗拒更加强烈,而不是心悦诚服地接受教育。如果有的学生经过反复的教育,仍不听劝告,甚至越走越偏,就要实行纪律处分。这也是教育的一种形式。
三、批评教育要相机而行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缺点,所以在批评时,先要肯定他的优点,再就事论事,指出他的缺点。人都有被尊重、被认可的渴望。教师切勿凭平时对学生的印象妄加定论,给学生贴标签。上课时,讲话的学生可能在讨论自己对问题的独特见解,而不盲从权威;打架、用语不文明的可能是出于重义气而帮助同学;迟到的,可能是家里或在上学的路上发生了一些意想不到的事。但肯定他们的优点也不要形式化,否则,会让学生觉得教师不够真诚。因此明事理后,表扬要有个度,批评要有力度。当然,要把握时机,时间上及时,方法上合理运用,一个人经过批评教育和各方面的帮助,加上自己认真思考后,会在某时刻产生向上的灵感和激情,有迷途知返之心。教师应当通过细心观察,及时发现这一点,对学生进行教育,往往比千言万语更有感召力。
四、批评教育要巧用“赞美”
对于个别自尊心比较强的学生,领悟教师意图的能力也较强,这类学生,可通过表扬他人或其好的一面,让学生下意识地检讨不好的一面。如来到一个新的班级上课,看到一些学生坐得不够端正,还在磨磨蹭蹭地整理桌面上的学习用具时,教师可以表扬另一个坐得特别好的学生:“老师第一次来你们班上课,看谁先给老师留下好印象。看,这位同学坐姿端正,真帅气!你能把名字告诉我吗?”实践证明,这种表扬方式特别适合低年级,效果明显。曾听说一位教师在上课时,看见一位学生将左脚高高翘起,摇着腿,但对教师的课倒听得挺入迷。这个学生听课入神,本无可厚非,但他那高高翘起的左脚实在让人难以接受。此刻教师是这样批评学生的:“我应该表扬这位同学的右脚,他的右脚很规矩,他听课也很入神。”这样略带幽默的说法顿时让这位同学不好意思地把左脚放了下来。當然,这种方式也要注意度,注意方式,否则学生会认为自己被嘲笑而产生不良情绪。
五、批评教育要因人施教
每个人都有自尊心,小学生也不例外。如果教师不管学生的自尊,不问青红皂白则加以批评一通,即使教师有理,学生也不甘于接受。批评的场合应是先私下个别批评,根据个别批评的效果做些微调之后再当众公布。而私下教育的地方最好不要在办公室,因为学生一听到要去办公室,往往会产生恐惧心理,教师可以找一个比较安静的室场或一个角落,最好师生都坐下来。这样,师生双方也有时间冷静考虑,避免不必要的冲突。私下批评可以获得公开批评所不能获得的许多东西,如事情背景、动机,以及牵连的相关人物等。个别教育最可贵的是保护了学生的自尊,提高了教师的威信。个别教育还要遵循“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原则。
某种方法对某个学生可能很有效果,而对另一个学生可能收效甚微,甚至起反作用......因此,批评教育要因人施教。当然,为了强化批评后的示范作用,绝大多数批评仍需公开。但是事先要征得学生同意,而且讲究用词,达到警示的目的,让学生辨别是非,认识哪些行为是对的,哪些行为是不应该做的,切不可成为“批评大会”。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作为教师,担负着教学育人的任务。而教师往往忽视教育而偏袒教学,往往只是简单的批评教育,则收效甚微。因此,探索批评教育的艺术,追求技巧、方法,是每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总之,小学德育中的批评教育应该以帮助和改进学生的错误为基本出发点,灵活地采用各种方式实现教育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