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共育构建多向度育人模式
2020-02-24黎丽
黎丽
摘要:现代教育认为培养新时代的新型人才,不再是学校教育单方面的职责,而是学校、家庭、社会应共同承担的责任,加强这三方特别是家校的关系,是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保证。家长学校沟通了学校与家庭、教师与家长的关系,对学生正确的学习目的性的培养、健康的心理品质的形成等具有积极的意义。为此,我校用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积极开展家长学校的建设工作,落实指导家长“为国教子,立德为重”的任务,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体系,形成家校联动的良好氛围,构筑教育合力。
关键词:家校共育;家长学校;家校联动
在新时期德育工作背景下,为深入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等文件精神,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
《意见》)精神为指引,明确“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育德与育心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健全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体制机制,充分发掘各门课程中的德育内涵,加强德育課程、思政课程。加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有机结合,构建各级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及街道、社区、镇村、家庭共同育人的格局”。我校认真践行充分发挥家庭的重要教育功能,实现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进而探索有效的家校共育模式,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保持有效沟通,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学生在品德、学业以及身心各方面的良好发展。
学校要完善家校教育合作制度,建构多元化、多向度的家校文化育人互动模式,提升家庭文化力,就必须加强家庭教育指导,提升家长的文化育儿素养。积极搭建家校共育平台,交流家庭教育经验,深度开展文化德育活动,盘活家长德育资源,整合社区教育资源,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合力共育,达成长效。
一、多管齐下,提升家校师资
(一)抓专职教师,提升家校工作水平
学校主管德育与家长学校工作的行政每学年必须按要求参加市级以上家庭教育方面的培训。每学年定期组织正副班主任进行培训和研讨学习,如参加永博明学校有关家庭教育的师资培训班,参加心理健康教育师资C级、B级及A级证书的培训,参加网络远程培训,学习《特殊教育导论》《智力障碍的概述》等专业知识,让教师有更高的理论和实践水平胜任家长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
德育处每学期利用班主任业务学习时间进行不少于一次的家长培训业务交流,就如何授课、如何让家长更好地投入课堂等问题组织有经验的教师现身说法,邀请家校合作方面的专家,如市关工委蔡婉主任为全体正副班主任作家教水平提升专题讲座,广州市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李颖老师做“家校同心,共享和美”专题讲座。因此,教师相当重视每一次的家长学校授课,为了让家长每次到校都有收获,各年级级长组织班主任提前集体备课,确定教育专题,研究授课方法,切实提升教学水平。
(二)请专家学者,引领家长观念更新
学校一直坚持通过专家引路的方式,改变家长观念、提升家教水平,先后邀请知名家庭教育专家学者向家长开办专题讲座或活动。德育处每年还组织全校家长代表参加市桥城区“家长学堂”活动,聆听许化利、张仲庆等家庭教育专家的专题讲座,家长现场咨询请教孩子教育中的困惑和解决方法......通过专家们专业的研究、翔实的数据、真实的案例,从理论的高度为家长剖析利弊,更新家长的家教观念和水平。
(三)用校本资源,助力引导家校联动
家校联动,家长就是最好的资源。学校发动家长和社会人士到年级或各班级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主题活动,每学期坚持邀请家长义工到校为学生做家长学堂讲座,同时通过学校微信平台及时播报,让师生、家长关注、了解,从而收获更多的教育好方法。校长坚持每学期面向家长亲自授课,授课时她总是强调她也是一位母亲,教书育人的同时,自己的孩子也在成长。她的“陪着孩子慢慢地成长”“做麦田的守候者”“今天怎样教孩子”等讲座精彩纷呈,让家长受益匪浅。这些都是我校的校本资源,立足于学生,取之于实践,更多呈现给家长的是身边的一个个小问题的处理经验,既有成功的样板,也有失败的思考,有效地为家长的教育实践提供了帮助。
二、学研结合,保证办学实效
(一)家长会与家长学校授课相结合
一直以来,家长总是把眼光放到孩子的成绩上,所以家长会往往成了成绩汇报会,无法实现家长学校的功能。因此,我校每次开家长会前安排家长集中参加1—2个课时的家庭教育专题讲座。讲座结束由班主任再根据班中的实际问题进行班级授课,最后更针对班里的问题科学讲解,力求让家长从中受益,逐步改变落后、错误的观念,对家庭教育有新的认知。
(二)分级授课与集中授课相结合
根据学校工作的实际,为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我校家长学校会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分年级授课和集中授课相结合的方式。如组织一年级的新生家长开展“孩子小学阶段良好习惯(学习、生活等)的养成教育”专题讲座,组织毕业班的家长开展“帮助孩子顺利进行初小衔接”专题讲座,学期中进行全校家长学校培训,学期末安排“如何让孩子过一个有意义的假期”“关注孩子的假期安全教育”等专题讲座的教学活动。无论是课室,还是多媒体阶梯室,家长在良好的环境中,听主讲者讲针对本年级段的相关内容,保证时间和人员到位,确保教学质量。
(三)班级授课与个别辅导相结合
在推进过程中,我校遵循班级授课、班主任主讲这一指导思想,积极开展教学实践。班主任既是学生的班主任,也是家长的班主任。他们的工作性质和特点,决定了他们是家庭和学校沟通、交流、合作的最佳实施者。由他们主讲,最容易扣动家长的心弦,可以有针对性地解决困惑家长的焦点、热点、难点问题。
教育是具有个性的过程,所以我校还要求课后每个授课教师必须留时间给有需要的家长进行一对一的辅导,做到针对学生特点,指导合适方法,解决讲座与授课中没能解决的个性问题。
为提升家长学习的积极性和有效性,我校注重“评”与“推”的结合。“评”是对家长学习的心得、参与活动的情况进行评比;“推”是将好的经验向广大家长推送,达到让他们相互交流、相互促进的目的。通过评选“星星学生”“优秀家长”等方式,我校要求家长认真学习,注意总结经验,积极参加相关的比赛。学校定期开展家长经验交流,邀请优秀家长分享教子心得或经验,征集家长优秀经验进行传播介绍,使家长学习的积极性得到提升。如举行每年一届的“书香家庭”评选活动,选出72个当学年在家庭教育方面有方法、有贡献的书香家庭,参加全校“书香家庭”交流会,由校长为家长颁奖,让家长进一步交流经验。
三、多元互动,创新家校特色
“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要切实开展家校联动,很多功夫也在课外。为紧密联系家长,让和谐的关系成为实现指导家庭教育成功有效的基础,学校除常规教学外,还注重多元互动,通过特色创新帮助家长学员。
(一)教育理念创新
经过多年实践,学校发现,家庭教育必须让家长脱离单纯的训话模式,甚至要转变家长的身份,成为孩子的合作者、引导者,更应该意识到自己也是一个学习者、成长者。例如,将学科减负工作与家庭教育结合,要求教师每天作业严格按照教育部精神执行,一、二年级不留书面作业,三至六年级作业不超一小时,鼓励孩子每天在家阅读30分钟;每学期,全校9个学科均开展十多个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校内学科比赛,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积极报名参加,参赛次数不限,参赛名额不限,让全校绝大部分学生有多次展示、锻炼的机会;每周一的升旗礼后,
进行班级才艺展示;发动家长带领学生参加义工服务;与番禺区义工联合作,发动全校师生、家长为云南贫困地区的孩子捐书、捐学习用品,献爱心;重阳节为敬老院的老人送上爱心与心意。家长积极参与、踊跃支持,以身作则引领孩子成长。
(二)传播载体创新
一个学年十几个课时,无法满足每一个家长的需求。为此,学校开始寻找更多的有助于家教知识传播的载体。一方面,建设学校网站家庭教育专栏,把
《我与孩子同读书共成长》等家长的优秀文章通过家教园地公布并分享,为家长育儿经验的交流提供平台;另一方面,通过开通“家校通”、组建班级家长QQ群、微信群,发动家长关注校园公众微信号,利用学校电子屏滚动播放家教箴言,形成信息网络课堂,让家长学员随时随地可以参与学习、讨论、交流。此外,继续通过传统纸质媒介加强家教注意事项提醒及学生品德行为养成指导等方面的宣传教育。学校有意识地在平时发放的活动卡、贺卡、邀请函、书签等载体的封面、封底上印制《德兴学生十二行为规范》等精彩内容,用这些独特的载体传播科学的理念。
(三)特色活動创新
人的成长源于生活的经历,单纯引导家长如何教育孩子,不如尽所能为他们创造一些教育孩子的生活场景,让他们与孩子共同成长。为此,学校每年定期开展家教亲子共育活动,积极搭建平台帮助家长沟通与子女间的感情,家长之间交流分享教子的心得,促进家长与家长之间的传帮带,共同提升家教理论和实践水平。亲子共育活动开展精彩纷呈,形成常规、形成系列、形成传统,卓有成效。
学校还有一个优良传统,每学年的新生开学典礼以及新生入队仪式都邀请家长参加,让家长见证孩子成长中的意义时刻。如“筑梦童年,伴爱飞翔”“让梦想邮筒启航”等,有意识地引导家长参与学校教育,让家长与教师一起分享孩子成长的点滴,进一步增进家长与子女间的感情。孩子在活动中成长,家长也在活动中成长。众多的特色活动,为广大家长提供了教育孩子的机会,这些经历让家长的观念与教育行为得到了改变。
另外,将家庭教育与综合实践相结合是我校家校工作的另一亮点。如“我是家务小能手”“小小利是封,变身靓手工”等实践活动都得到家长的大力支持、参与和认同,活动通过学生影响家长,通过家长影响整个社区,从而形成一种学生、学校、社区和谐共进的学习行为,这不仅提高了学校的美誉度,还深化了“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的研究,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会三方的积极性。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是息息相关的。只有当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了合力,学校的教育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收到良好的教育效益。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只有学校教育而没有家庭教育,或只有家庭教育而无学校教育,都不能完成培养人才这一极其复杂而又艰巨的任务。”从这可见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及开展家长学校的必要性,我们将进一步研究论证实践,深挖其潜能,促使家校联动发挥更大的教育合力。
参考文献:
[1]陈昱福.如何当好幼儿家长[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2][苏]A.C.马卡连柯著;丽娃译.家庭和儿童教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
[3]陈鹤琴.家庭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