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音乐课堂的情境创设
2020-02-24万川
万川
摘要:核心素养要求学科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在此背景下,文章结合《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及教学实践,提出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关于人文底蕴、社会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音乐素养的情境创设,通过音乐课程的教学,有效提高学生的人文底蕴,建立学生的社会责任担当和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音乐;情境创设
当前,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已成为国内外教育领域的共识。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音乐课程作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的一门必修课程,《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总结其三个特性——人文性、审美性、创造性,明确提出其课程内容分为四大部分:感受与欣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课标》中与核心素养的要求共同的内容有以下三方面:1.“人文底蕴”内容中的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等基本要点;2.“责任担当”内容中的国家與民族文化了解,具有文化自信,尊重中华民族的优秀文明成果,能传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能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积极参与跨文化交流;3.“实践创新”内容中的创新人类文化。
对于小学生来说,音乐艺术主要是培养审美和情感体验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通过有效的课堂情境创设,让学生在课堂参与过程中获得知识和能力,升华情感和体验。本文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音乐课堂情境创设。
一、基于增强人文底蕴的课堂情境创设
核心素养中第一大领域“文化基础”中的“人文底蕴”是音乐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课程中的艺术作品和音乐活动都注入了各种各样的创作者、表演者和参与者的文化主张和思想感情,具有鲜明而深刻的人文性。音乐课堂不是单纯的技艺传授,而是要让学生具有艺术知识、技能与方法的积累,能理解和尊重文化艺术的多样性,并且能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内化为自身的人格、气质和修养。这就要求教师灵活创设不同的课堂情境,引导学生感知和理解不同作品中的人文文化。在日常的教学中,笔者主要创设“聆听”和“表现”这两种动静结合的课堂情境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中的情感、文化以及提高审美能力。
作品《凤阳花鼓》是花城版音乐课本小学三年级下册中的一首安徽民歌。在这个作品的教学中,首先创设聆听的环境,学生聆听两个不同版本的《凤阳花鼓》,其中一个版本旋律优美流畅、节奏鲜明生动,曲调抒情具有叙事性,歌舞相结合,富有浓郁的安徽花鼓的地方风格,展现了改革开放后新凤阳人民的生活状况,感受到凤阳人民的热情好客,对生活充满希望的情感。另外一个版本内容较为悲切,表现当时的凤阳人民由于荒灾不断,以打花鼓唱曲乞讨为生,凤阳花鼓是一种贫穷讨饭的象征。聆听后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从而理解不同的作品表达了创作者和演奏者不同的思想感情,学会发现、感知、欣赏、评价和尊重不同的美和文化。接下来,笔者创设“表现环节”,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动口等方式深入理解作品中的人文情感。三年级学生对于乐器的运用和安徽的地方曲艺知之甚少,需要教师循序渐进地引导。首先教学生用模唱的方法学习歌曲的歌词部分,用“咚”和“锵”模唱歌曲的歌词部分,学生跟琴学唱衬词部分,为学唱做好铺垫。接着学生分小组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引导学生体验凤阳花鼓独特的表演风格。最后结合视频用歌、舞、奏的形式完整地表现歌曲。通过编创与活动,能够运用表演、打击乐器伴奏等多种形式共同完成歌曲的表现,表达出歌曲欢快愉悦的情绪。学生在参与和表现过程中,充分感受作品的特色与情感,发现作品中的人文情感,提高审美能力。
二、基于建立社会责任担当的课堂情境创设
社会责任担当是核心素养中重要的一项,在音乐学科具体表现为:学生通过音乐课程内容的学习,了解国家历史和文化,尊重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具有文化自信和民族认同感,辩证地判断与参与社会文化建设。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创设一系列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和探究了解国家文化和民族文化,尊重世界的文化多样性,具有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京韵》是新课程人教版小学音乐第十册第六课的内容,在这一内容的教学中,笔者通过创设“赏—展—论—演”几个情境激发学生自主了解京剧文化,学习京剧精髓,增强对祖国传统艺术的热爱之情和民族自豪感。首先播放视频《说唱脸谱》,让学生欣赏京剧并说说感受;接着请各个小组代表分别上台展示课前搜集的关于京剧的相关知识,例如脸谱、行当、京剧念白等,学生在搜集资料的时候加深了对京剧的了解;接着就是小组之间的提问和交流,更加深入和辩证地了解京剧文化;最后请四位学生分别穿着四大行当服装,并戴上脸谱面具出场,表演一小段京剧,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各个代表的行当名称和特点。在学生对京剧文化深感兴趣和了解后,再通过播放视频《走向国际的京剧》,引导学生认识京剧作为国粹的独特魅力,增强学生对祖国传统艺术的热爱之情和民族自豪感。
三、基于培养实践创新能力的课堂情境创设
核心素养中“实践创新”素养要求学生能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课标》中也明确提出要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高学生创造美的能力。例如能够即兴创编同歌曲情绪一致的律动或舞蹈,并参与表演,能够以各种音源及不同的音乐表现形式,即兴创编音乐故事、音乐游戏并参与表演。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笔者主要通过创设以下情境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一)通过创设想象情境引导学生思考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过多讲解会阻碍学生的体验想象。因此可以在课堂中会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主动体验。在《小斑鸠对我说》这个作品的教学中,笔者先播放课件,以讲故事形式导入,学生边看课件边通过自己的想象,然后议一议、猜一猜小斑鸠对“我”究竟说了什么。接着学生欣赏歌曲,谈谈自己的体会,并验证自己的猜想和感受歌曲的情绪。通过故事的想象和歌曲的欣赏,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中的情感。
(二)通过鼓励实践创作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音乐艺术中的很多作品可能与学生有时间和空间上的距离,学生难以深切体会其中的情绪和感情。在实际的教学中,笔者创设情境还原作品体现的原发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创作的欲望和激情。《游击军》这节课中,笔者首先播放游击军抗战抗敌的视频,帮助学生了解游击军奋勇抗敌的爱国精神。请学生谈谈游击军有哪些特点,身上最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是什么。在交流过程中,许多学生被游击军的爱国精神感染,不由自主地都挺直了腰板。做好情感铺垫后,设置情景引导学生亲身体验军人的日常,例如学习军人踏步走路,学习军人喊口令,表现出游击军人的气魄。在学会歌曲后,笔者启发学生用多种方式表现歌曲,例如有的学生一边唱一边加入beatbox增强歌曲的节奏感,有的学生自编舞蹈为歌曲伴舞,有的学生通过情景剧表现歌曲内容。这样的课堂情境,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激情和创意,还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和创新能力。
不同的课堂情境创设能够从不同角度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但需要注意的是,课堂情境的创设要紧扣作品内涵,不能为了创设而创设,才能给学生良好的启发和帮助。另外,音乐课不是单一维度的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师应该综合核心素养不同维度的共同特征创设有效的课堂情境,真正将学生核心素养贯穿于实际的教学中。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张静.以美感人,以美育人——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小学生审美能力培养[J].教师,201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