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淡若湖水 温婉如玉

2020-02-24秦欣欣

收藏与投资 2020年9期
关键词:青釉釉色青花

秦欣欣

青釉是中国最古老的单色釉之一,包含很多颜色,有月白、天青、粉青、梅子青、豆青、豆绿、翠青等,古人习惯将青、绿、蓝这三种颜色统称为“青色”。民国许之衡先生所著《饮流斋说瓷》有载:“古瓷尚青,凡绿也、蓝也,皆以青括之。”民国刘子芬先生所著《竹园陶说》也有载:“青色一种,常与蓝色相混。雨过天晴,钧窑、元窑之青,皆近蓝色。”“惟千峰翠色、梅子青、豆青,乃为纯青耳。天色本蓝,有时为青。”青釉瓷器色若碧玉,与古人的审美情趣相投,器物造型精致高雅,有着自身独特的艺术魅力。

青釉前身可以追溯到早期瓷器的青黄色釉,到了汉代,颜色纯正的青釉瓷器烧制成功。唐朝时,青釉技艺更加成熟了,被唐代诗人陆龟蒙赞为“千峰翠色”。宋朝时,匠人们在前朝基础上创制粉青色、梅子青色等,釉色美如青玉,可以说青釉瓷器发展到了一个巅峰时期。明清时,青釉烧制技艺炉火纯青,仿历代窑口烧制青瓷,出现了很多名贵的釉色,比如明永乐朝的翠青、冬青(东青)釉与清雍正朝的粉青、豆青釉等,釉色均匀洁净,色泽细腻,青翠如嫩竹。

1.豆青釉青花五福捧寿纹盘

豆青釉青花五福捧寿纹盘产自清代乾隆时期,通高5.5厘米,口径29厘米,底径14.6厘米。此盘葵口,折沿,浅腹,圈足,盘通体施豆青釉。折沿处青花绘八只蝙蝠,盘心青花绘五福捧寿纹,五只变形蝙蝠纹头朝盘心,双翅相连围绕着盘心一团状寿字纹,寿字外围饰有一圈八组如意云头,底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青花篆书款。蝙蝠之“蝠”与“福”字同音,被古人视为吉祥之物,常用来与其他纹饰组合成吉祥纹饰,例如,与如意、寿桃等组成“福寿如意”;与海波纹等组成“福如东海”;与铜钱纹组成“福在眼前”;与祥云纹组成“洪福齐天”等。五福捧寿是中国古代汉族传统的吉祥纹样,始创于清康熙景德镇窑,之后历朝均有烧制。五只蝙蝠象征五种福气,据《尚书·洪范》所载:“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这类图案多为五只蝙蝠围着寿桃或寿字,寓意“多福多寿”,习称“五福捧寿”。

2.豆青釉鼓钉洗

豆青釉鼓钉洗产自清代乾隆时期,通高5厘米,口径16.7厘米,底径12.3厘米。洗敞口,浅盘状,下承四组山形足。通体施豆青釉,釉色柔和淡雅,莹润似玉,清新自然,外壁上下各饰有一圈12个凸起的鼓钉纹,足部饰如意头纹,底部青花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这款鼓钉洗造型最早流行于宋代龙泉窑,因清代乾隆帝颇爱宋瓷的清雅风韵,令景德镇御窑厂仿制。笔洗是文房四宝之外的一种文房用具,是用来盛水洗笔的器皿。此笔洗造型雅致精美,陈设于书房文案,古朴有致,是一件不可多得的文房佳器。

3.冬青釉矾红团凤纹碗

冬青釉矾红团凤纹碗产自清代嘉庆时期,1980年故宫博物院拨交于新乡市博物馆收藏,通高6.9厘米,腹径12.6厘米,口径14.5厘米,底径6.3厘米。碗撇口,弧壁深腹,平底圈足。通体施冬青釉,釉色匀净淡雅。内底、外壁分绘一只和五只矾红彩团凤,团凤以圆形为界,长颈大眼,张口啼鸣,翼尾长羽,身披彩衣,舞动飞转,身姿优美,高贵华丽,极富动感。底书“大清嘉庆年制”六字青花篆书款。凤是神鸟、瑞鸟,是百鸟之王,头似锦鸡,身如鸳鸯,翅如大鹏,腿如仙鹤,嘴如鹦鹉,尾如孔雀。团凤纹是凤纹构成的圆形纹样,为清代瓷器流行装饰纹样之一。

4.豆青地青花加紫开光寿字纹瓶

豆青地青花加紫开光寿字纹瓶产自清代,通高38厘米,口徑14.2厘米,腹径21.5厘米,底径15厘米。瓶口外撇,短颈微束,鼓腹,圈足外撇,器形规整,温婉端丽。通体施豆青釉,釉色晶莹如玉,口沿下饰一圈回形纹,颈部两个寿字纹对称,肩部有两圈如意纹,腹部有两组开光青花加紫山水纹饰,纹饰中间亦有两个对称的寿字纹,近足处再镀以一圈小型变形寿字纹作饰,下接一圈菊瓣纹,纹饰层次分明,精工完美。寿字纹是中国古代传统吉祥纹饰之一,属于文字纹的一种,主要装饰于瓷器和布帛上。

5.豆青釉高足碗

豆青釉高足碗产自清代,通高9.5厘米,口径11.8厘米,底径6.4厘米。碗圆口,弧腹,下承高足,高足处有一道凸起弦纹为饰,圈足外撇,碗心有青花书“春江花月楼”五字款。通体施豆青釉,釉色纯净淡雅,釉面光滑如玉,口沿处微露胎色,呈现出酱口的效果,为整件器物增添了一抹颜色。“春江花月楼”款识是清代嘉庆年间出现的堂名款。款识起源于古代的彝器(中国古代青铜器中礼器的通称),东汉时期就已经运用到瓷器上,在瓷器的底部或其他部位,用文字表明年代、窑名、人名、堂名或者表示赞颂、祝愿等内容,各朝各代均有自身的特色,嘉庆朝的款识以朝代款为主,也有一些堂名款,常见的有青花、红彩款,多书写于文具、餐具、祭器等器物上。

6.青釉青花夔龙纹象首耳瓶

青釉青花夔龙纹象首耳瓶产自清代,通高44.5厘米,口径18.2厘米,腹径27.5厘米,底径15.2厘米。瓶口外撇,束颈,溜肩,圆弧腹,圈足平底,颈部两侧各附一象首耳。通体施青釉,饰青花团夔龙纹,以如意云头纹为点缀,纹饰繁而不缛、密而不乱。器身造型规整,釉色温润匀净,纹饰精美,青花发色明快艳丽。夔龙是龙的前身,《山海经·大荒东经》有载:“状如牛,苍身而无角,一足,出入水则必有风雨,其光如日月,其声如雷,其名曰夔。”也有文字记载其为蛇状怪物,例如《说文解字》载:“夔,神魅也,如龙一足。”夔龙纹主要是商周时期的青铜器纹饰,清代仿古流行,此纹饰亦装饰于瓷器之上。象耳瓶是双耳瓶的一种,流行于元明清时期,花瓶左右两边的耳环取象的眼鼻,有“太平有象”之吉祥寓意。

7.梅子青釉三足瓷炉

梅子青釉三足瓷炉产自清代,通高10.2厘米,口径11.9厘米,腹径12.6厘米。此炉圆口,平折沿,短直颈,扁腹,下承三个乳状实心足。此炉肩部有一条凸弦纹,腹部及足部凸起三条明显竖棱,这种样式统称为“出筋”,略有弯曲起伏,自肩部延伸至足部。通体施梅子青釉,足底露朱红色胎,釉色清碧似玉,柔和典雅,造型庄重古朴,美观大方。此炉造型仿制青铜鬲,又称“鬲式炉”,鬲式炉是宋代常见的仿古瓷器,此款清代鬲式炉仿宋代器型、釉色而制,将实用性和艺术性完美地融于一身,深受时人喜爱。

8.青釉贴云鹤纹三足瓷花盆

青釉贴云鹤纹三足瓷花盆产自清代,通高30厘米,口径36.5厘米,腹径30.7厘米。盆圆口折沿,弧形深腹,下承三个兽形足。通体施青釉,釉质莹润,色泽清幽淡雅,盆腹部塑贴云鹤纹,双鹤展翅腾飞,旁伴如意祥云,渗透福寿吉庆之美意。云鹤纹为典型的道家装饰纹样,自宋代时就作为装饰题材流行于瓷器相关行业。古人认为“鹤寿千年”,仙鹤具有延年益寿的寓意,常作为明清时期的纹饰图案。清代皇帝品味精致高雅,多爱花事,养花养心,彰显心境与情趣。这一时期的花盆自然样式繁多,装饰题材丰富,纹饰精美,兼具实用性。

9.豆青釉里紅倒流壶

青釉贴云鹤纹三足瓷花盆产自清代,通高15厘米,底径8.3厘米。壶身为扁桃形,弧形执手,曲形流与壶身相连,连接处左右对称地装饰着桃叶,平底圈足,底部有一注水口。器物整体造型规整,壶身施豆青釉,顶部有一处红彩,釉色光亮润泽,精致美观。此壶釉色被称为“豆青釉里红”或“豆青地釉里红”,是指在瓷胎上用红彩绘制图案纹饰等,外面再施豆青釉,流行于清代康熙、乾隆年间。倒流壶是中国古代壶式之一,现存最早的器物是陕西历史博物馆馆藏的五代耀州窑青釉剔刻花狮流倒装瓷壶。到了宋、辽、金、元时期,随着陶瓷制造业的发展,倒流壶工艺得到持续发展,明清时期此类器物开始流行,尤以清代存世品最多,造型多为桃形,以寓意祝寿的纹饰为主要装饰。

10.豆青釉人物荷叶形公道杯

青釉贴云鹤纹三足瓷花盆产自清代,通高5.3厘米。此杯口呈荷叶形,杯身施豆青釉,杯中心站立一寿星老翁,蓝衫长须,安详自然,底部有一漏孔,寿星体内有一空心瓷管与此孔相连。此杯造型别致,原理复杂,称为“公道杯”,据说始于宋辽时期,主要流行于明清时期,常见的造型除荷叶形外,还有圆形、八角形等,杯中多站立人形(以寿星居多),也有龙形的。根据物理学的虹吸原理,向公道杯杯内注水或酒时,浅则滴水不漏,满则一滴不留,如此最为公道,这也就是“知足者酒存,贪心者酒尽”。此杯暗合“满招损,谦受益”的处世之道,警示世人为人必须讲究公道公正、公平合理,切不可贪得无厌,对当今世人亦为适用。

猜你喜欢

青釉釉色青花
青花志展览
浅谈宋瓷
追寻青花的东方之美
探索铜官陶釉色应用于室内空间设计
寿州窑瓷器釉色之流变
吴昌硕篆刻实践研究
龙泉窑三问
青花·木 产品设计
琵金顿珍藏的明青花将亮相苏富比
浅谈毡包青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