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杜鹃声声

2020-02-24刘德福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2020年3期
关键词:子规杜鹃鸟特立独行

泛舟后溪

【唐】羊士谔

雨余芳草净沙尘,

水绿滩平一带春。

唯有啼鹃似留客,

桃花深处更无人。

【注释】羊士谔:唐朝人,顺宗时,贬为汀州宁化尉。

浣溪纱·游蕲水肴泉寺

【宋】苏轼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模拟练习】

1.《泛舟后溪》诗的前两句写出了雨后后溪_____、_____的特点。

2.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泛舟后溪》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3.《浣溪纱·游蕲水清泉寺》词的上阕描写了哪个季节的景色?请写出其中一个体现这个季节特点的景物。

4.《浣溪纱·游蕲水清泉寺》词中“休将白发唱黄鸡”的意思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参考答案】

1.芳草萋萋,静美清澈

2.雨后芳草萋萋,桃花盛开,泛舟而游,如临仙境。杜鹃啼声阵阵,似在挽留归客。诗人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融情于景,借景抒情,写出了面对静美之景时的欣喜之情。

3.第一问:春季。第二问:短短的兰芽或:潇潇的春雨或:子规(杜鹃)的啼叫声。

4.第一问:不要在老年感叹时光流逝。第二问:表达了作者不自伤衰老(老当益壮)的思想感情。

【走近杜鹃文化】

1.杜鹃鸟意象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的常咏之物,关于它的诗词数不胜数,文化意蕴丰富多彩。一般来说,杜鹃鸟在古诗词中的文化含义有以下几种:

A.烘托伤春、惜春之情

B.抒发乡愁、思念之情

C.倾诉悲苦、哀怨之情

请指出以下诗词句子是表现那种文化含义的。

1.生怕子规声到耳,苦羞双燕语穿帘。

2.其问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3.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4.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5.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6.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7.杜鹃暮春至,哀哀叫其问。

【参考答案】

1.A 2.C 3.C 4.B 5.12 6.B 7.A

【下水美文】

布谷声声

◎刘德福

在我儿时的心目中,布谷鸟是吉祥鸟、益鸟。我所见到的布谷鸟像一种灰褐色的鸽子,体型比鸽子略小,飞行速度很快,它每天从早到晚不停地捕捉庄稼地里的害虫。听见它的叫声,我都会有一种虔诚的心理,有一种不能荒废时光、勤劳向上的踏实和自信。

我的故乡将布谷鸟的叫声说成“光棍背锄”。母亲说,布谷鸟就是催促那些平时不下地的懒汉,赶快起来吧,背上锄头,该去地里干活儿了。如果不背起锄头下地劳动,那长大以后一定讨不上老婆。我听了似乎明白,又似乎不明白。同时,在我的老家,布谷鸟也是象征丰收的使者,它的到来和叫声,预示着丰收季节到了,它催促人们要勤劳,赶快投入到收获的忙碌中,同时播下秋季的种子,开始耕耘下一份收获和喜悦。

参加工作后,住在城里多了,农忙季节也很少到地里劳动了。城市里高楼大厦,车水马龙,忙忙碌碌,好多年未听见布谷乌清脆的叫声了。一个初夏的周末,我回老家小住,第二天早上起来到田野里散步,空气清新,大地安静。太阳从东山顶慢慢爬了上来,静寂的早晨豁然有了生机。阳光漫散在村庄的角角落落,东山的山凹处迷漫着氤氲的水汽,一切变得灰蒙蒙的,西边的山在阳光的沐浴下却是一片澄明透亮,泛着青光,积攒着勃勃的生机。路边不知名的各色小花儿,白的、红的、黄的,在阳光下欣然盛开,还有勤劳的小蜜蜂上下翩飞,再稍远处则有几只灰雀蹦跳着,叽叽喳喳。此时的麦田开始发黄,延伸的远处有布谷鸟熟悉的声音传来……

对,是布谷鸟的声音,那久违的令人熟悉的声音,“光棍背锄、光棍背锄……”那么自然,那么真实,那么美好。我心生爱怜,不想惊扰它,轻轻地闭上了眼睛,恍惚间回到了很远的童年:在金黄的麦田里,一个十岁左右的小男孩,穿着农家的粗布衣服,手里拎着镰刀,一边聆听着布谷鸟的鸣叫,一边在心里和它低诉吟唱。

后来,当我阅读古诗词的时候,我发现了布谷鸟还有另外两个名字:杜鹃和子规,这些名字背后有迷人的传说。一种说法,杜鹃乌是蜀地望帝杜宇的化身,杜宇曾是周朝末年蜀地的君王,后禪让退位,归隐深山。最终杜宇不幸国亡身死,他的灵魂化为杜鹃鸟。从此以后,每年暮春,在杜鹃花开时节,杜鹃鸟会日夜鸣叫,悲鸣不已,直到口中滴血。杜鹃啼声凄切,于是人们借此倾诉悲苦和哀怨之情。其实杜鹃并不是真的“啼血”,而是杜鹃眼角下方靠近嘴部的地方各长了一小块类似血滴的红色斑点,所以才产生了杜鹃啼血的说法。

另外一种说法,杜鹃乌是不筑巢的,到了生殖季节,杜鹃鸟把卵产在莺巢中,让莺替它孵卵哺雏。雏鹃的体型比雏莺大,等到将长成时,甚至比母莺还大。每一次鹃雏被孵化出来之后,它都将莺雏挤出巢外,任它啼饥号寒而死,而它自己则独霸着母莺的哺育。莺受鹃欺而不自知,辛辛苦苦地哺育着比自己体型还大的雏鹃,这真是一件令人不平、令人流泪的情景。

但无论传说如何,我都觉得杜鹃、布谷、子规,这三个名字叫得真好。布谷,是呢喃的春日的一曲欢歌;杜鹃,是底蕴深厚的一道风景;子规,是痴情深厚的古典男郎。

随着人生的阅历渐深,我慢慢发觉杜鹃其实是值得称道的特立独行者。它个性鲜明,我行我素,活出了它自己。它有敞亮的嗓音,能让农人在它的声音里焕发精神,勤劳的手脚在布谷声声中应和了丰收的节奏;同时,它有凄切的情怀,能让远方的游子产生回归的渴望,思绪在子规啼鸣中叠印出故乡的风景。

然而,这个世界欢迎平庸的老好人,不待见特立独行者。人们也许只看到了特立独行者的缺点,而不能将缺点和优点都当做生命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宽容地接纳。

周国平曾说:“一个把自己的价值完全寄托于他人的理解上的人往往并无价值。”确实,如果人人都为博得他人的理解而委曲求全,全部磨掉自己的棱角,收敛起全部的锋芒,那么,终将千篇一律,全是过目即忘的模样。

因此,就有了这样一些人,像杜鹃乌一样,不顾他人眼光,以超出常人理解范围的行为,证明自己是具有独特自我的“特立独行者”。

例如庄子。在世人眼中,志得意满的美好生活大概就是金块珠玉、绫罗绸缎取之无尽用之不竭吧。然而,庄子不愿为世俗的眼光拘泥。他,是在妻子葬礼上高歌的大智若愚者;他,是将官职爵位比作腐鼠的狂人;他,是愿曳尾涂中做一只野龟的智者。是啊,“日望西山餐暮霞”的生活有何不好?以松为邻,与鹤为友,生活何愁不诗意?在逸笔水墨中做一个拈花扫云的贤者,以落英残云酿酒,邀夕阳共饮,醉了,便逍遥成庄周梦里的蝴蝶,飞到山的那头,袖卷菊香一片,难道不也是人生赢家吗?

万种风情在往昔,万般尴尬在现世。今天的人們,没有庄子的大智慧,往往被他人的理解束缚。有多少人,因父母执著于名牌大学,瑟缩着放下了画笔,紧闭了歌喉,一步三回头地在一条不适合的道路上行走,最后迷失方向?有多少人,因他人反复告诫勿多管闲事,是为明哲保身之不二方法,而犹豫着缩回扶起地上摔倒老人的手?又有多少人,为了同龄人的理解,成为了非主流,在北岛信念坍塌后代表集体的“我不相信”的呐喊里,在龙应台“中国,你可以说不”的怒吼中,嘻嘻哈哈来一句“我被你雷到”?求得他人的理解,换回内心的安定是人之常情,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随波逐流,将自己的人生推向毫无价值的悬崖。请记住,你独特的个性才是立身世界的最宝贵的价值。

所幸,我们看到了卡夫卡,用超乎常人理解的想象,描绘了一个变形的社会给人以警醒;我们看到了马丁·路德·金,在白人诧异的眼光里,大声呼喊:“我有一个梦想!”我们看到了屠呦呦,放弃了拿奖的野心,用几十年的时光,用一片青蒿叶,将自己的岁月,将无数为疾病所苦的病人的人生,一寸寸染香。

是啊,他人的理解或许会使你的人生旅程四平八稳,但有时也会让你陷入麻木的状态,忘了自己的价值与追求。因此,奋力挣脱他人理解的枷锁,劈开他人眼光的束缚吧。你有权利,为自己的梦想拼搏,为自己的善心自豪,为自己的“特立独行”骄傲!

世界会为这样的特立独行者鼓掌!我又想起了那布谷声声,你可以理解为督促农人勤劳的号角,也可以理解为游子凄切深挚的呼唤,当然,也不妨当做损人利己者为自己辩护的托词。但那声声吸引人的啼鸣,真的都是杜鹃乌生命的欢歌,不因你喜欢而高亢,也不因你贬低而低沉,特立独行者的轨迹,只有高昂的自我!

猜你喜欢

子规杜鹃鸟特立独行
子规声声
怀屈原
特立独行的艳镜
特立独行,看我行(二)
谁说得对?
巫山一段云·石榴花
古诗词中杜鹃鸟的文化意象与英译问题
杜鹃鸟的损人利己行为
锐与智 成就不套路
宣城见杜鹃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