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积懒成笨

2020-02-24张丽钧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2020年3期
关键词:人祸志存高远木头人

张丽钧

关于“积……成……”的成语,我们知道得太多了:积少成多、积习成癖、积沙成塔、积水成渊、积善成德……偶尔在学生作文中读到了一个词——“积懒成笨”,以为甚妙,故而强烈建议将其收入《现代汉语词典》。

众所周知,懒,衔着一句最恶毒的诅咒——

身懒,毁人身体。心懒,毁人前程。身心俱懒,毁人一切。

你可能会说:我发誓远离懒!可你未必知晓,懒,经常会披着一件具有迷惑性的外衣,让你难以认清它的真容。

比如,懒可以披一件“不屑”的外衣,让人误以为外衣下面的那个生命志存高远,鄙薄燕雀。

懒还可以披一件“马虎”的外衣,让人误以为外衣下面的那个生命不是不够勤苦,而是有点疏忽大意。

懒还可以披一件“慢性”的外衣,让人误以为外衣下面的那个生命崇尚稳妥,喜欢鹅行鸭步。

懒更可以披一件“善守”的外衣,让人误以为外衣下面的那个生命反对冒进,赞成以守为攻。

身为教师,我目睹过太多的“积懒成笨”。

有人问:“同师、同时、同食、同室,为何却造成了學生的千差万别?”你坐到教室前面面对学生听一次课就找到答案了。课堂上,你会捕捉到一些“眼不动、嘴不动、手不动、身不动”的“木头人学生”,你下课去向老师探问吧!你肯定不会失望——那些“木头人学生”,人人都有着与自己“四不动”高度匹配的学习成绩。

世界上哪有生来就笨的人?是懒,恒久不懈地对一个人做功,最终,成功将其推入“笨”的境地。

若能将“积懒成笨”一词收入《现代汉语词典》,可以警醒那些正被“懒”死缠烂打的不幸者,促其及时回头,可谓善莫大焉。

对“懒”之危害阐释得最透辟的,要属朱光潜先生了吧?他的《谈修养》中有这样一段振聋发聩的话——

我常分析中国社会的病根,觉得它可以归原到一个字——懒。懒,所以萎靡因循,遇应该做的事拿不出一点勇气去做;懒,所以马虎苟且,遇不应该做的事拿不出一点勇气去决定不做;懒,于是对一切事情朝抵抗力最低的路径走,遇事偷安取巧,逐渐走到人格的堕落。

你瞧,这何止是“积懒成笨”?分明已经是“积懒成罪”了啊!

如果我们还有兴趣继续造词,我们是不是可以造出一批警人醒己的妙词呢——“积懒成丑”“积懒成疾”“积懒成庸”“积懒成废”“积懒成穷”“积懒成祸”……

拿破仑说:“你有一天将遭遇的灾祸,是你某一段时间疏懒的报应。”就让这句话戳痛你吧!这痛,必将成为你一辈子的护身符……

怦然心动

天灾具有偶然性和不可抗力,我们很难做到100%避免,而人祸却是可以控制和减量的。比如,“懒”就是一种很常见的人祸。如果不对疏懒这种恶习加以对抗和控制的话,终有一天它会酿成大祸,将我们的人生引入困境或绝境。这绝不是危言耸听,因为“懒”的伪装性太强,它会变换着各种面具,让我们对潜在的危险与祸患掉以轻心:“懒”表现为“不屑一顾”,这其实是好高骛远、好大喜功;“懒”表现为“马马虎虎”,这其实是浅尝辄止、得过且过;“懒”表现为“按部就班”,这其实是萎靡不振、因循守旧……我们身上都或多或少地带着“懒”的因子,倘若不加以重视,一定会出现“积懒成笨”和“积懒成罪”的恶果。我们不能心存侥幸,更不能低估积习的力量,应该时时提醒心灵,和“懒”保持距离。唯有如此,才能让志存高远、勤学苦练和积极进取成功落地,并开花结果。

猜你喜欢

人祸志存高远木头人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的食堂火了
好玩的木头人
奇怪的木头人
感恩母校志存高远
木头人
台湾救灾:关于“人祸”的追问
RED MUD
木头人学笑
周持:书法学习重在“志存高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