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概是清明

2020-02-24林婧妍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2020年3期
关键词:青团寒食海安

林婧妍

清明,大约始于周朝,在我国已有二千五百年历史。

——题记

1

每年的四月初左右,就是上山扫墓的日子了。在温州的方言中,这叫“添土”。大概扫墓也是分辈分的,妈妈告诉我,要先去扫“太上太”(方言)的墓。那地偏,也不好走,只有叔叔伯伯扛着锄头下去拔草。再是太爷爷、太奶奶。一大帮人逐渐各分东西,终于在爷爷的墓前,只剩下了我们一家。

爷爷的墓不高,修建得比前几位长辈好些。去年除过的草,似乎借着春风雨势长得很快。大家带上手套,一起干活,墓前是“皆清洁而明净”。

2

万物苏醒已有一段时间了,但工作似乎才刚开始。站在茶山上看,茶树林被调和成新绿。比早春要绿得多,点缀着淡黄花蕊。而说起清明,也要提一提寒食——这个民间吃寒食禁火的日子。记忆力有这个片段,看长辈揉做青团。作为江南地区的传统小吃,青团软糯糯的,裹着满满的豆沙馅。

今天的等待就是这个。看看手表,时间像是打年糕一样,一锤下去,又被黏住,吃力地拉起,秒针拖拉着走过一秒。外婆与邻居婆婆一同做青团,用青艾汁和糯米粉捣制,慢吞吞地放进蒸笼里。比起店里付款就有的抹茶绿舒芙蕾,这墨绿慢蒸的青团更得我心一些。

在清明时踏春最好,而踏春时尝青团更好。

3

春季,生机最盎然的,也是清明时节了。大人们放假踏春,连读书的学生,也可以春游。油菜花开得遍地都是,像是太阳来过人间后落下的光芒,暖洋洋的。温州海安这个地方不大,若你早些起来,还可以享受人少的悠闲,但随后不久,说是茫茫人海亦不足以形容。结伴同行,如若不跟紧半步,在芝麻大小的海安,你也会不分南北。

记得每年清明,感冒总是如雨般袭来,似乎是冷冬最后一点残存的寒气所致。在医院里打转,想着家人现在逛海安的热闹场景,心里如黑板一样冷瑟。扬言过拔针就走,演过哭闹的戏码,才换来妈妈一句敷衍的承诺:行行行,明天你跟外婆一起去逛。结果都是拖了好几天,才过去尝尝余留的一口糯米糍。

4

上了中學后,我才真真正正地体验过海安的热闹。那次是与同学去的,坐的是乡镇里的公车,橙皮蓝椅。不像62或48路那样,这种车是按需求随时让你靠边上下的。同理,也不用找站牌,只要路边伸手拦下就好。车上人很多,大家心里也都只有一个目的地——海安。

但今日的车子开得很慢,窗外的电瓶车也按着喇叭。司机不会让你在海安城口下车,总要隔十几米下——实在是太挤了!开车的羡慕骑行的,骑行的羡慕步行的,步行的打着伞自喜。卖糖葫芦的小贩悠闲地站在原地,等着客人主动上门;卖气球的阿姨,使劲踮起脚尖高举气球,才能保证她的商品不受损坏;高台上的演员,这才为自己的工作感到庆幸,不用吆喝,生意也会一单接一单。而逛街的你,只能在心里许愿人流空一点,快一些。

但今天,不会觉得厌烦,这大概是长于斯就习惯的清明节奏吧。

猜你喜欢

青团寒食海安
奶奶教我做青团
由表及里:深入思考新定义的本质
Child Vaccines and Autism
苏州青团
高考数学模拟试卷
渐行渐远寒食节
青团
寒食、清明与诗
清明节的由来
“寒食”的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