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人类天生爱触摸
2020-02-24何吴明
何吴明
古语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似乎只有看得到的东西才能让我们信任。其实我们还忽视了另外一种感觉,也就是触觉对我们心理的影响。人类天生喜欢触摸,因为触摸也会带来真实和可靠的感觉。比如很多旅游景点的雕像都被人们摸得光滑褪色。为此,人们经常被警告“禁止触碰”。最近西班牙马德里的普拉多博物馆通过3D技术重现了包括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的微笑》在内的6幅名画,可以让观赏者随意触摸,满足“到此一摸”的愿望。由此可见,触摸是人的一种天然需求。人们通过触觉通道与外界产生的信息交流跟视听觉通道一样重要。
恒河猴与依恋理论
身体接触带来的舒适感是情感连结的基础。美国心理学家哈洛在20世纪50年代进行的一系列恒河猴实验证实了这一点。在第一个实验场景中,小恒河猴面对两个假的猴妈妈,一个是铁丝网制成,并带有奶瓶,另一个包裹着毛绒绒的绒布。研究者观察到小恒河猴会到铁丝网妈妈身上找奶喝,但是除了喝奶时间,其他时候则喜欢依偎在绒布妈妈身上。统计显示,这只小猴子70%以上的时间都是跟绒布妈妈在一起。在第二个实验场景中,哈洛制作了一个能发出巨大声响、张牙舞爪、面容古怪的假猴子。然后他把这个假猴子摆在小恒河猴面前。小恒河猴受到惊吓,赶紧逃跑。它有两个选择,一个是跑到铁丝网妈妈那里,一个是跑到绒布妈妈那里。不出所料,小恒河猴跑到绒布妈妈身上并紧紧抱住了它。过了一会儿,小恒河猴从绒布妈妈身上下来,走近假猴子并对它发出叫喊,似乎反过来吓唬假猴子。在第三个实验场景中,小恒河猴被放入一个陌生但有很多小玩具的房间。房间地上还有一条毛毯,而铁丝网妈妈也在房间里。结果小恒河猴一进来就跑到毛毯那里蜷缩着,紧紧俯身抱着毛毯,一动不动,对铁丝网妈妈视而不见。在第四个实验场景中,铁丝网妈妈被撤走,被绒布妈妈替换。结果发现,小恒河猴抛弃了毛毯,快速跳到绒布妈妈身上,抱着它。过了一会儿,小恒河猴似乎心情安定下来了,它从绒布妈妈身上下来,开始在这个陌生的房间里探索和玩耍。正如实验员所说的:“它又变回了那个开心而好奇的小猴子。”
哈洛的恒河猴实验表明,对于小恒河猴来说,并非有奶便是娘,身体上的舒适接触是建立情感纽带的关键。小恒河猴与绒布妈妈建立了情感连结,它从绒布妈妈身上获得安全感。对它来说,绒布妈妈是一个安全基地,让它变得勇敢,从而能够自由地探索周围环境。几乎在同一时期,英国心理学家鲍尔比观察到人类的孩子失去与母亲的联系后往往出现心理问题。他结合哈洛的实验证据,提出了依恋理论。他认为依恋关系的形成不仅对于幼小个体的生存非常关键,而且是心理健康的基础,影响人的终身发展。小恒河猴的依恋对象就是绒布妈妈,而与绒布妈妈(而不是铁丝网妈妈)建立依恋关系的要素在于身体的接触。对于人类来说,婴幼儿的依恋对象是照料者,一般是母亲。后来心理学家安斯沃斯开发了陌生情境实验,将人类的婴幼儿的依恋关系类型划分成安全型和非安全型,对依恋关系的质量进行了描述。
被拥抱的宝宝更健康
对于人类来说,舒适的触感也是依恋的重要成分。胎儿在母体中通过在羊水中悬浮及接受母亲腹壁的触碰刺激来体验触摸。新生儿通过拥抱和哺乳来接受触摸。这不仅有利于成长发育,而且婴儿因为接触温暖而柔软的东西,特别是母亲的肌肤,可获得安全的感觉。研究观察发现,如果母亲患上产后抑郁,婴儿会自己抚摸自己。这是因为婴儿需要触摸,但是产后抑郁的母亲对整个世界都不感兴趣,很少去拥抱自己的孩子,因此婴儿自发形成了触碰自己身体的行为。在医院里,保温箱里的早产儿也需要护士每天进行抚摸以促进其发育。有些早教机构的神经发育课程也是由护理人员给婴幼儿进行身体按摩。这也能够解释为什么很多小孩子的“过渡性客体”往往是绒布娃娃。例如,笔者曾遇到一个小学二年级的小男孩无论到哪里都要带着他的绒布小乌龟,时常要抱在怀里。此外,在寄养机构或孤儿院长大的婴幼儿,常常出现认知和神经发育迟滞。学者斯皮茨对孤儿院中儿童的观察显示,虽然这些孩子衣食无忧,干净整洁,但是与由母亲或其他照料者带大的孩子相比,更容易产生身体和情感上的问题。斯皮茨将此归因为他们缺乏刺激,尤其是身体接触,他们与照料者很少有肢体接触,无法像一般孩子那样得到抚摸和拥抱。
近期有研究者观察亲子互动中母亲与孩子的身体接触的次数,然后在两周内对孩子们的大脑进行静息态成像扫描。结果发现,身体接触多的孩子在包括右侧颞上沟、额下回和左侧脑岛在内的“社会脑”区域更加活跃,它们之间的联结也更紧密。“社会脑”区的活跃可能预示着共情和换位思考的能力更强。相反,研究认为自闭症患者的社交困难与他们对触觉信息的加工不正常有关。
成人也需要爱的碰触
对于成年人来说,来自他人的触觉刺激也是放松和缓解压力的方式之一。身体接触的形式很多,包括拥抱、抚摸等。有研究者开发了温暖接触疗法,接受这种干预的夫妻,相比于控制組,唾液中催产素的含量更高,而且该组丈夫的血压更低。另有研究表明,受到伴侣更多拥抱的女性的催产素水平更高,血压更低。催产素的生理功能包括促使子宫收缩,但它的心理功能是让人获得信任感并感到放松。还有研究表明,想象中的抚摸也能产生类似效果。比起想象口头支持的被试者,想象抚摸支持的被试者更能有效地减轻痛苦体验,因而能够在一个叫作冷压任务的实验中将手放在冰水混合物中坚持更长时间。身体接触也包括抚摸宠物这种形式。在一个研究中,抚摸小猫、小狗的大学生唾液中的皮质醇水平下降更多。皮质醇这种应激激素的下降意味着压力得到了缓解。
人类对触摸的需求还可能通过触觉以外的形式来实现。以心理学家艾瑞克·伯恩为代表的沟通分析理论用安抚(stroke)这个概念来指代婴儿对抚摸的需求。他们认为成人后的人类依然需要肢体接触,但是学会了用其他形式的关注来代替肢体抚摸,包括微笑、称赞、皱眉或责骂等。只要我们的存在得到了关注,即受到了安抚。我们人类具有被他人关注的需求,即关注饥渴。这一点在近期一项青少年的脑神经研究结果中得到体现。研究者设计了两个情境,在一个情境中青少年在社交网络发表的照片和心情动态得到了自己伙伴们的点赞和回复,在另一个情境中青少年没有得到朋友的点赞,也没有回复。结果对这两组青少年大脑神经活动的功能成像扫描显示,受到点赞的青少年大脑中奖赏回路被激活,而没有获得点赞的青少年大脑中与痛觉有关的区域被激活。这表明未获回复的青少年感到了社会排斥和孤独,这对他们而言是一种心理疼痛。
这些研究可说明,人类的触觉让他们能够接收到他人的爱,同时也因为爱的输入而能够输出爱。善用我们的触觉通道不仅能促进身心健康,还能让人与人之间增进理解和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