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和而不同的智慧

2020-02-24张敦行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20年3期
关键词:参差多态共生

张敦行

中国的古人爱“和”,从《国语·郑国》的“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到孔子的“君子和而不同”,乃至无数的字画诗词,总有一个“和”字。

史伯把“和”上升到了一种理论高度,成了世界运转中的规律之一,体现在每一件事物的背后。

物有“和”,萬物并行而不悖。即使物各有性,也总是同处一个空间之中,共存共生是谓和。而不同性质的物的组合碰撞,总能产生绚烂多姿的结果,化学世界中的种种物质和物质的转变正说明了这一点。

事有“和”,纷繁错落归于和。当初,四大文明古国在彼此封闭的世界中演化,有先有后的文明进程,在两次工业革命之后达到顶峰,极端的不平衡引发两次世界大战;而现在,整体的和平取代了战争,要发展取代了掠夺,不和只有毁灭,要生存就必须有“和”。

人有“和”,从“和”的土壤中才能长出秩序的果。中国创始的外交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各国的赞扬,以此行事,方能停止无意义的争论,从混乱中找到秩序,促进共同发展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立。周总理曾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这就是一个达到“和”的办法:将人们的关注点集中到相同的地方,保留各自的不同之处,从而促进了整体的发展进步。

无论是物、事还是人,其“和”都是建立在不同的基础上的。秦始皇渴望大一统,统一度量衡的行为大大有利,但焚书坑儒的罪行难以抹去;更不必说明清的八股文,禁锢的不仅是人们的头脑,还有民族的生存与发展。这就是“同”的害处之一吧,“同”的行为违反了这个充满矛盾的世界的规律。一时的“同”,固然给人整齐划一、威力巨大的感觉,但后患无穷,最终只能使人自食恶果。在一些开放的年代,“不同”催生了纷繁美丽的花朵:百家争鸣、大唐盛世、双百方针……“不同”促进了进步,矛盾才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和”即对立面的统一,是以往不知多少思想家追求的最高境界。西方思想家罗素这样道出了生活的本质:“须知参差多态乃是幸福本源。”参差多态的人生,参差多态的世界,这些不都是“和而不同”的智慧吗?

(编辑:李跃)

评点:夏云陶

文章从“和”的发展说起,将话题置于广阔的历史背景中。结构清晰,呈总分式,阐述物、人、事均体现出“和”的内蕴,探讨“和”对于万象共存共生的影响;可惜的是文中对于意义更为深刻的“共生”阐述尚不充分、举例不够丰富。然而,作为一名中学生,能认识到“和”对于社会发展的积极意义,已经值得肯定。最后,作者拿“和”与“同”相比较,树立了追求和谐生存与发展的原则,在对立中求统一,表达了对“和”字内涵的时代性思考。这样的文字具有指导人生、展望世界的意义。

猜你喜欢

参差多态共生
分层多态加权k/n系统的可用性建模与设计优化
人与熊猫 和谐共生
共生
参差多态而功不唐捐
优生共生圈培养模式探索
优生共生圈培养模式探索
硬性角膜接触镜在矫正屈光参差中的应用
屈光参差的配镜原则
参差是一种乐器
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基因多态与早发性精神分裂症的关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