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儿童写作动机的“三个意识”
2020-02-24深圳市海涛小学彭秀清
文/深圳市海涛小学 彭秀清
“动机”是决定学生是否能启动一项学习、能投入多少精力、能坚持多长时间的关键动力。“写作动机”能激发起学生内心的情感波动,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表达需要和欲望,以提高习作教学效果。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的过程中,如何激发他们的写作动机呢?以部编版四年级下册《我的乐园》为例,谈谈培养“读者意识”“发表意识”“修改意识”对于激发儿童写作动机的重要性。
一、儿童写作前,要有“读者意识”
读者意识,也称对象意识,即写作时心中存有倾诉或交流的对象。我国的小学写作教学长期以来一直不强调习作对象,导致学生没有对象意识,为写作而写作,习作就是写给老师看的,这样不仅扭曲了习作的交际功能,也影响了儿童写作的内在动机。教学《我的乐园》时,我强调了习作要求:把自己的乐园介绍给同学,即,要求写给同学看。
一个写作者,一旦有了读者意识,作文就会发生多方面的变化。如,陈姝颖同学,她本来只介绍了自己的乐园——阳台“晴天”“雨天”的两种场景给她带来的快乐;有了读者意识后,她积极地去丰富角色的体验,择取与之匹配的内容、词汇、语气等因素来介绍她的乐园,特别加了一段“同学来我家做客时”的情形。
由此可见,写作教学中倡导读者意识是十分有必要的,能引导儿童进入真实的写作状态,从而激发儿童写作的内驱力,让儿童的写作充满生机与活力。
二、儿童写作中,要有“发表意识”
为激发儿童的写作动机,使之成为自觉的写作者,教师要多搭建发表习作的平台,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
如在班级QQ群上传佳作,既扩大了学生作品的“读者群”,也起到了督促的作用。双休日,雍子瑶同学把习作的电子稿发给我,我稍作润色,发到班级群,并附上一段点评:作者写的乐园是特教室(特殊教育课室)。为了向同学介绍清楚“乐园”的样子、可以玩什么项目及带来的快乐,她安排多位人物出场,有陈品笺、高丁、黄弓上等,他们分别出现在各个项目中,一人承担一个项目,通过写各位同伴的表现来写这个乐园给他们带来的乐趣,这种构思有别于大多数同学的作文——仅有“我”一人。如此“发表”,既表扬了作者,又能给其他同学以启发。紧接着,许多学生又发来电子稿,我一一修改润色后,逐一发布到班级群里,再指出普遍存在的问题和修改意见。如此一来,学生修改后的稿子比一稿的质量有了很大的进步。
每次习作,学生完成后,教师都选择佳作,适时在班内朗读讲评;定稿后,学生用A4纸誊抄或打印,还可配图,教师将其装订成册,在班内传阅,并请读者推荐心目中的佳作;同学推荐出来的优秀作品,再抽出来在班级的“学习园地”或走廊“公告栏”张贴,让他们切实感受到读者的存在。有了“发表意识”后的小作者,对写作更积极了。
三、儿童写作后,要有“修改意识”
“文章不厌百回改”,“好文章都是改出来的”,大家对这些理念非常认同。然而学生参与作文修改的积极性并不高。多数情况是“剃头的挑子——一头热”,教师给学生改得多,但学生很少看或基本不看的情况比比皆是。
如何指导学生改呢?叶圣陶曾经说过:“改与作关系密切,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者本人。”改什么,怎么改,放手让学生自己先作出判断和修改,教师则做好组织交流总结的工作。学生的兴趣较浓,都会精心地把自己的作文“打扮”得更完美,对提高写作水平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还可以同学交换改。同位换改、各组换改、写作水平悬殊的同学换改等。这样做,既有利于学生互相发现作文中的毛病,又能取长补短。
最后是师生共改。学生初次学习修改作文,修改的大部分是字、词、句,而对一些深层次的问题还不能准确判断。教师应当提出来,让学生对照自己的习作,并试着修改。
指导学生修改习作,应让学生站在读者的立场、角度来试着修改自己的作文;而教师修改时注意力不应花在错别字上,而应提出建设性意见,为学生进一步修改提供帮助。
指导儿童写作,“读者意识”“发表意识”“修改意识”要着重强调。培养了这“三个意识”,就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习作的原动力问题。学生的作文会越写越好,教师的作文教学也会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