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学生生命发展,形成体育育人平台
2020-02-24东莞市麻涌镇古梅中心小学杨秋霆
文/东莞市麻涌镇古梅中心小学 杨秋霆 邱 玲
东莞市麻涌镇古梅中心小学坚持从体育的角度来审视学校教育,用体育人的思维来引领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立足学生发展实际,创新育人机制,贯彻“以体育人”的思想,打造并形成体育育人平台,切实发挥体育在全面育人、推进素质教育中的综合作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一、规划体育的育人平台
1.体育课程教学的核心
构建体育课程框架。学校体育中心以体育课纲为指导,拓展课程目标,打造特色课程,落实体育课标。将体育课程目标设定为:“培养兴趣、增强素质,掌握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合作精神,形成良好的体育习惯和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在此目标统领下,将体育教学内容分成必修和选修两部分;从运动能力、体育品德、健康行为、社会适应。
在体育活动中大力促进智力开发。推行“8-1>8”健康学习公式(即每天拿出一小时锻炼,效果比8小时进行学习效果好得多),统整学训矛盾,打破“运动必定影响成绩”的魔咒,追求“体育、读书、品行”新三好。
在体育运动中不断促进全人教育。在“融教育”主张引领下,倡导全人教育,营造全面育人氛围。学校足额选聘专兼职体育教师,通过体育课程、大课间、课外活动、专项训练、嘉年华、运动会等形式,实现全过程育人。
2.课外体育活动的整体
基于“全员参与、全面普及”的指导思想,学校强调课外体育活动的全员性——“一个都不能少”,体育课上学什么,大课间就练什么,运动会就赛什么。以足球为例,各年段足球课以基本脚法、传接停球、颠球、射门、比赛等基本技能为主,因而在足球大课间时学校要求人手一球,活动内容则以足球课堂中学习的传接球、运球、射准等基本技术为主,反复练习,熟练技能;足球运动会上设置的项目也以长传比准、运球过杆、一分钟颠球、三人制比赛、三人传球、射门等基本技能为主,每年加以调整。
3.运动项目文化的特色
在普遍的体育活动基础之上,依托体教融合,充分挖掘地方资源,开设多项目的体育社团,以“足球”为核心,打造体育特色文化。制定足球课程和活动相关制度,建设足球文化走廊,评选表彰足球特长生、打造以“赛、画、写、展、评”为内容的足球文化节,把足球纳入体育常规课程体系,人手一只足球,开设足球大课间、组建各级足球队、举办班级足球联赛、开设足球夏(冬)令营,足球嘉年华、足球运动会……孩子们玩足球、练足球、炫足球、赛足球的时间和平台更多了。目前,学校有教师队、爸爸(家长)队、妈妈(家长)队、校级男女生足球队11支,班级球队98支,通过日常训练、各级各类竞赛,引领校园足球发展。
二、践行体育的育人操作
1.学校全体员工的参与
“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增强学生体质是系统工程,需要方方面面的关心、支持和努力,更需要全体教师的共同参与。”其中校长的作用至关重要。在古梅中心小学,率先成立学校体育发展中心,校长室牵头制定体育发展、全员参与总体规划,开足开齐体育课时,保障体育经费,抓好体育大课间和专项体育训练。
2.树立体育教师的威信
在古梅中心小学,体育教师活跃在班级管理、教学、比赛、训练和学校管理的方方面面,他们言传身教,示范引领。一方面,学校充分信任和依靠体育教师,推荐担当班主任、辅导员等工作,推动校风、教风、学风建设。一方面,打破对综合学科的传统偏见,制定《古梅中心小学落实体育教师相关待遇的规定》,积极引领岗位提升,打造优势团队,全面落实体育教师各项待遇。一方面,科研引领,规范教学、训练、比赛,全面提高体育质量,全面提高学生体质,促进终生体育习惯养成。另一方面,制定《学校体育竞赛奖励办法》,对在学科教学、体育训练、体育科研等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老师,给予嘉奖。
3.学校家庭社区的一体
学校联手家长、社区,积极探索“家—校—社区一体化体育模式”,一是以学校为核心。定时开放学校运动场地,有效利用学校资源,以体育教师为指导,班主任和学生、家长积极参与其中。二是以社区为延展。挖掘社区资源,以社区体育辅导员为指导,有偿或义务开展武术、棋类、足球、游泳、篮球、门球等活动。三是以家庭为基础。通过家长会、家长开放日、学校体育热线,让家长了解并参与体育锻炼过程,掌握科学锻炼方法,开展亲子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