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传承与创新视域下的团扇美术教学
2020-02-24广州市美术中学
文/广州市美术中学 唐 瑭
一、非遗项目团扇艺术的美学传承价值
团扇,又称宫扇、合欢扇。从最初的仪仗遮阳的羽扇,至西汉绢面团扇形制的出现,发展到宋代团扇制作进入到鼎盛时期。
如今,团扇工艺更是被确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成为温婉诗情的瑰宝,向世人传播它悠远的美学内涵。非遗文化在人文环境中产生,同样也需要在人文环境中传承,这对传承人的审美取向、价值观念、精神涵养具有一定要求。中国“团扇”艺术作为古典文化中妍秀的一支,不但其美学价值需要通过教育活动得到保护和持续的深化,而且在美术教育中,团扇这种传统美学的融入,对青少年的国学素养以及民族认同感的提升也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在美术教学情境中,团扇艺术能赋予学生以手工艺实操技能的启发,也能作为一种形式美感的独特媒介,丰富学生的多样化审美。
二、团扇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教学设计
非物质文化的一大特点就是它所经历的历史变迁和随之衍生的人文精神不是一成不变的。团扇文化的形态和内容是传承的目标对象,但其中又包含了时代的印迹。在扇面上绘画、书写,抒情达意,以收藏把玩或赠友人留念,是古代风流之士一大雅趣。在美术教学中,先帮助学生建立团扇的古典美学认知基础,再融入当代动漫、插画、表情包等符号元素,是我们的一个基本方法,在具体的美术教学设计上,我们还可以建立以下几个思路进行教学延伸。
1.从古典走向现代
团扇本身复杂的制作工艺对于普通青少年学生来说存在普及的难度,在美术课上,可以作为欣赏部分呈现。而将团扇作为载体,围绕扇面书画进行创新教学,在实际课堂中较易落实。古代扇面绘画具有以小见大、空灵洗练的特点,由于团扇尺幅限制,扇面画构图中的比例、面积与色彩都尤为讲究。其中“马一角、夏半边”的留白章法凸显出中国传统中自由裁剪的空间意识。这和现代平面构成理念、版面设计、插画艺术等均有相通之处。引导学生在扇面绘画中添加设计意识,拓宽构图美感的变化,使团扇原本唯独倾向于端庄典雅的韵味,也可表现出清新活泼甚或动感炫酷的现代气息。
2.从平面走向立体
团扇工艺虽然带有专业性,但是从装饰团扇的理念出发,还是可以让学生动起手来,不局限于书画平面装饰,而是利用不同材质进行更多类型的立体手工装饰,更利于学生发挥想象,使团扇形态焕发新的样式,创造更多的可能。
例如,本人开设的“簪花团扇”课程,是利用自然干制而成的花草植物,配以手机壳常用的水钻钉珠,甚至制作头饰用的古风流苏等,运用古典构图形式手法进行扇面黏贴,和水彩手绘搭配在一起,创造出层次鲜明、清新自然、熠熠生辉的扇面效果。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学生挑选花材时需要控制花草形态的层次空间,掌握图像与饰物的点线面构成,每一点思考都必须经历一次古典与现代的交融。
其实在团扇立体装饰样式上,前人也做过很多实践:立体刺绣、剪纸、纸雕、图案镂刻等等,这些形式都局限于传统媒介。在新式媒介不断被挖掘的当下,我们还可以思考如何运用一些声光电的效果,在扇子的功能和审美上带来全新的面貌。
3.从具象走向抽象
在团扇的“肌理”探索上,古代人比较注重扇面材质的运用,在绫罗绸缎及织法的选用上有着如若“一寸缂丝一寸金”细腻的执着。而“肌理”在当代艺术创作中,更倾向于代表 “抽象元素”。 在美术课堂里,抽象元素可以通过植物染、拓印、流体画、喷刷、泼墨等形式进行创意制作。相较于古典的肌理美感,抽象“肌理”创作的思维具有多元性、随机性,可以让学生尽情地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充分体验各种综合技法的使用,能在一个有限的空间里通过纯粹的线条、形状和色彩来唤起情绪和表达思想。
三、团扇美术创新教学的课堂交流
传统的中国团扇艺术背后蕴藏着文雅风流的诗意美学,执扇回眸、巧笑嫣然的美人形象在国际视角中屡屡惊艳,根植于本土又经过创新改造的团扇文化如果能将这种新的诗意散播在不同的文明土壤,接受更多的交融与养份,必定绽放另一种奇异的光彩。在美术课堂中创设前瞻性的团扇文化交流活动,在保护和传承中国非遗文化的对外宣传中,既可提升学生的文化思辨、跨界沟通等能力,还能增强民族自信和通过艺术建立友谊枢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