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建本科院校科研竞争力提升策略探讨

2020-02-24商小春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新建竞争力院校

商小春

(四川文理学院 科技处,四川 达州 635000)

新建本科院校是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据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发布的《中国本科教育质量报告》显示:21世纪以来,我国一大批新大学应运而生……新建本科院校678所,占全国普通本科高校1219所的55.6%,新建本科院校已实实在在占据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1]对一些三四线城市而言,新建本科院校的到来创造了其没有本科教育的历史。大部分新建本科院校生于地方,长于地方,与地方有着天然联系,他们是地方一张亮丽的文化名片,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许多新建本科院校顺应时代发展,走上了转型发展之路,更加明确了发展目标和特色,更好地满足了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为地方经济社会的繁荣发展献智献力,充分体现了高校服务地方的功能,科研竞争力有了一定提升。但部分新建本科院校却在转型发展的道路上遇到了一些阻碍,整体科研实力和水平还有待改善,科研竞争力没有得到明显提升。

一、科研竞争力内涵诠释

关于科研竞争力内涵的界定,学界的专家和学者对此有着不同的看法。在我国,大部分学者将科研竞争力理解为高校内部的科研能力和水平。例如,邱均平教授认为,高校的科研竞争力主要表现在科研资源、科研实力、科研项目、科研成果以及服务地方等方面,这些都是评价高校科研竞争力不可缺失的指标;孟现志教授指出:“高校科研竞争力指的是高校可以和能够进行并完成科研活动的能力,是高校为科学发现、发明和技术创新,为科学技术的应用和转移所面临的课题而提供的现有资源和实际运作及其效果的总和。”[2]在国外,学者们则倾向于把高校的科研竞争力叫做“学术竞争力”,通常翻译为“Academic Research Competitiveness”。他们把科研竞争力界定为高校获取外部科研资源的能力,并将其作为评价高校科研竞争力的主要标准,即获得外部资源多者,其科研竞争力就强,反之,科研竞争力则弱。

综上所述,国内外学者虽然在科研竞争力界定与理解方面存在着不同的看法和见解,但在科研资源获取方面意见基本一致。本文中所指的科研竞争力是指新建本科院校内部的科研实力和水平,主要体现在人才队伍、学科建设、平台建设以及服务地方等方面。

二、新建本科院校科研发展面临的困境分析

(一)缺资金

办学经费短缺是许多新建本科院校特别是地方新建本科院校面临的共同问题。大多数新建本科院校办学资金主要依靠财政拨款和银行贷款,自身创收能力相对薄弱,导致其整体办学经费有限,对科研软硬件设施建设投入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校的整体科研实力和水平。

1.学术资源相对匮乏。学术资源是高校科研的基础,是教师开展科学研究、获取资源数据、掌握最新研究动态的有效途径,丰富的学术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助力学校的科研发展。但截至目前,一些新建本科院校学术资源数据库中的会议资料、报刊资源、硕博论文等都还需要自己付费下载,这在无形中提高了教师的科研成本,增加了教师的科研负担,影响了教师的科研积极性,不利于教师的学术成长。

2.实验设备仪器陈旧。实验仪器设备的数量和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一个学校的科研实力和水平,并对学校理工学科的建设和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理工科教师而言,实验仪器设备的先进性直接影响着其产出科研成果的数量和质量。目前,一些新建本科院校理工科教师对于科研很苦恼,由于没有先进的科研仪器设备,他们无法进行科研实验。部分新建本科院校的青年教师表示,自己本身还是热衷于科研,但由于学校实验设备条件有限,很多数据没法测试,导致工作后科研一直在吃老本,基本没有进步,久而久之就产生了一种科研懈怠感,没有充足的信心去开展科研工作。当然,也有一些教师主动克服科研困难,坚持开展科研工作,充分发挥科研自主性,利用自身学术关系和人脉,依托其他高水平高校和科研机构的设备,开展科研实验工作。虽然这是一种资源共享的好事,但是毕竟既有学术热情、又有学术资源和人脉的教师占比较少,实验仪器设备的陈旧势必会给爱好科研的老师带来不便,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师的科研热情。

3.科研场所不足。一些新建本科院校教学、科研场所不足,导致学校教师没有相对集中的地方开展科学研究,往往连博士、教授等高层次人才也没有独立的科研工作室,影响了学校科研事业的发展。一位新建本科院校的博士、教授老师说:“我有一个国家级课题,但是由于没有独立或相对集中的科研工作室,大多数时间都只能在家里的小阳台上写论文,做研究。白天家里嘈杂,我就只能晚上开展科研工作,科研任务紧的时候,这样的状态甚至要持续1到2个月。如果不是评职称、科研考核、科研奖励等利益的驱动,我可能很难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坚持开展科学研究。教授评上后,除了完成每年的科研工作量,我也很难会付出更多的时间去搞科研。”科研场所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的科研激情,长此以往定会影响学校的整体科研气氛和氛围,不利于学校科整体研实力和水平的提升。

4.教师待遇相对较低。教师的工资待遇直接影响着教师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层次和水平。一些新建本科院校的教师工资普遍相对较低,随着物价、房价的不断上涨,新建本科院校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每月工资往往还不够买半平米房子,与同城其他类型学校教师相比,工资收入也存在着一定差距。在同等条件下,一所位于H市的新建本科院校A,其教师的工资待遇与同城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相比,每年人均要少25000元左右;与同城的中小学教师相比,每年人均要少10000元左右。另外,部分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的教师常常因为工资问题而觉得尴尬,原因不只是因为工资待遇低,而是外人眼中的工资与实际拿到的工资存在较大差距。在外界看来,高校教师的职业既光荣神圣,工资又高,但实际工资待遇却没有外界认为的那么好,在外面说工资低,别人都以为是在谦虚。因此,工资待遇较低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新建本科院校教师的科研热情,不利于学校科研事业的发展。

(二)缺人才

人才资源是学校的第一资源,是决定学校发展状态和发展高度的关键问题。[3]高校科研的竞争实质是人才的竞争,特别是高层次人才的竞争。高层次人才的数量、质量和结构直接关系着一个学校的科研实力和水平。就新建本科院校而言,高层次人才紧缺是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严重阻碍了学校科研事业的发展。

1.缺省级科研人才。本文谈到的省级科研人才是指在某个领域有独特学术见解、具有较高学术水平且在省内有较大学术影响的杰出人才,诸如省级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省级突出贡献专家、省级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等。大多数新建本科院校特别是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的省级科研人才数量都非常有限,并且这些省级科研人才基本都是出自本校,极少是外面引进而来,这在一定程度上局限了高层次人才的学缘结构,不利于学校科研事业的发展。另外,省级科研人才的缺乏直接导致新建本科院校优质学术带头人、科研创新团队带头人的缺乏,不利于学校科研竞争力的提升。

2.缺高级职称人才。职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一个人的学术能力和水平,同样,高级职称人才的占比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一个学校的科研实力和水平。目前,大多数新建本科院校的高级职称人数占比都不是很理想,一些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的高级职称占比更是让人堪忧,势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科研竞争力。

3.缺高学历人才。本文提到的高学历人才是指博士及以上学历的人才,大多数新建本科院校地处欠发达的三四线城市,近年来,虽然很多新建本科院校也意识到了缺高学历人才的严重性,采取了一些措施,诸如增加高学历人才的安家费、科研启动费,安排高学历人才家属工作等,但仍然很难引进高学历人才,导致其在整体教师数量中的占比也不多。例如,一所地方新建本科院校总共有教职工909人,博士和在读博士共计60余人,只占总人数的6%,与一些老牌本科院校相比,还存在着较大差距。

(三)难进人

新建本科院校大多数都是由专科院校升级而成,多数地处三、四线城市,自身优势和魅力彰显不足,很难吸引优秀的人才。有些紧缺岗位年年都在招人,但是基本都是无人问津,很难引进人才,特别是高层次、高水平人才 。新建本科院校难进人,直接影响着学校科研实力和水平的提升。

1.难进人直接导致教师人均工作量加重,用于科学研究时间较少。一些新建本科院校的教师除了完成基本的教学工作量,还得承担部分班主任、辅导员等行政工作,导致他们用于科学研究的时间和精力非常有限。一位新建本科院校的新进教师说,他虽然非常热爱科研,但是基本没有时间开展科研工作,一个人要上学院两三门课,备课、上课占据了大部分时间。繁重的教学、行政工作等往往让老师们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科学研究,影响了学校的整体科研实力和水平。

2.人才难进导致学校在招聘时容易出现重数量轻质量的现象,整体科研实力没有得到实质性充实。近年来,部分新建本科院校为了提高博士教师的占比,积极采取措施引进博士,往往招聘一个博士就只看他是一个博士,而没有认真审视他是不是一个优秀的博士,是不是学校需要的博士,导致一些学校博士教师的数量虽然有了一定增加,但是整体科研实力和水平却没有得到根本充实。

3.难进人导致学校教师学缘结构较单一,不利于科研人才结构的改善。一些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年年都在招人,但投简历应聘的人数却不多,有时一个岗位招聘1人,往往就只有两三个人应聘,有的岗位甚至还不能达到招考比例,很难有机会选择应聘者的学缘结构,结果会导致学校招聘的人才要么是某个学校或某几个学校的占据多数,要么就是家在学校所在地的占多数,很难引进省外学校或是省内高水平大学的人才,局限了学校的科研人才的学缘结构,不利于学校科研事业的发展。

(四)难留人

对于新建本科院校而言,引进人才是一个方面,能留住人才才是关键。在竞争如此激烈的情况下,新建本科院校很难真正留住人才,年年招人,年年走人,人员流动性太大是目前其面临的主要困境之一。一方面,新建本科院校很难留住学校培养的高层次人才。高层次人才是学校科研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近年来,许多新建本科院校大力支持学校教师进行继续教育,提升学历水平,但培养的高层次人才流失较为严重,许多教师博士毕业之日就是其选择离开学校之时,只有少部分教师博士毕业后会选择继续留在学校工作。另一方面,新建本科院校青年教师的流动性也很大,经常是来一年半载就走了,无法形成稳定的科研人才结构,不利于新建本科院校整体科研竞争力的提升。

三、提升新建本科院校科研竞争力的对策和建议

(一)加快师资队伍建设,夯实学校科研基础

一流的师资产出一流的成果,一流的成果代表一流的科研水平,直接影响着新建本科院校的科研竞争力。因此,对于新建本科院校而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壮大科研人才队伍、形成稳定的科研人才结构,是提升科研实力和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

1.要提高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青年教师是学校科研的后备力量,是学校科研事业发展的未来和希望,青年教师的科研实力和水平直接决定着未来学校科研事业的发展。为提升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新建本科院校可以组建科研“集团军”,或是课题“集团军”,进而实现集体攻关。在具体科研项目的研究中,实行“帮、扶、带”工程。一方面,选拔优秀的科研领军人物作为学术导师,对青年教师实行“一对一”帮扶,帮助青年教师尽快融入科研集体,准确定位研究方向,尽快产出科研成果。另一方面,实现青年教师之间的强强联合和强弱帮扶,加强青年教师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实现科研共赢,促进学术共同成长。

2.要加快引进和稳定高层次人才。科研竞争实质是科研人才、特别是高层次科研人才的竞争,高层次科研人才是学校科研事业发展的关键。首先,要根据学校发展实际,紧密对接科研专业人才缺口,严格把握高层次人才引进标准并注重其学缘结构,加快高层次人才引进步伐,进一步夯实学校科研人才队伍,增强学校智慧力量。其次,要加快科研场所的建设,在学校条件允许的条件下,尽量为学校高层次人才安排相对独立的科研场所,营造良好科研环境,让学校高层次人才能在地方、能在学校安营扎寨,全心全意为学校的科研事业发展贡献力量。再次,要完善高层次人才的科研考核制度,严格把握科研考核标准,最大限度激发他们的科研创新潜力,切实提高学校整体科研实力和水平。

3.要提高教师的科研积极性。科学研究是一项辛苦的脑力劳动,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如果科研人员缺乏热情和积极性,就会很难坚持下去,更不用说获取高级别项目和产出高质量科研成果。因此,对于新建本科院校而言,要认真贯彻落实《四川省激励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的十六条政策》、《关于全面加强基础研究的若干意见》等科研政策,积极修订完善学校科研管理制度,在国家政策允许的情况下,最大限度为学校教师提供方便,拓宽学校办学经费来源渠道,提高教师工资待遇,尽量留住现有科研人才,形成稳定的科研人才结构。同时,要加大科研奖励力度,提高科研人员研究热情,鼓励科研人员积极进行科学研究,产出更多高质量成果,提升学校整体科技创新能力。

(二)加强学校学科建设,凸显学校科研优势

学科是关于一门学问的知识的集成,是一种系统性的知识体系。从本质上而言,学科建设的过程是知识的保护、传承与创新的过程,是知识体系的构建、维护与更新的过程。[4]同时,学科建设是地方高校科研事业发展的重要部分,学科建设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学校的科研竞争力。

1.要充分发挥重点学科的优势。所谓重点学科建设,是指学校集中财力、物力和人力对一些具有优势和特色的学科进行重点培育和建设,促使其产出更多高质量成果,提高学科影响力和辐射力,促进学校整体科研实力和水平的提升。[5]因此,对于新建本科院校而言,一定要充分发挥重点学科的优势,进一步凝练重点学科的研究方向,突出研究特色。要通过学校重点学科建设进一步整合研究力量,组建学科研究团队,培养优秀的学科带头人,产出更多高质量研究成果。

2.要结合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着力建设特色学科。特色学科是“你无我有,你有我优”的学科,是能体现学校办学特色和办学优势的学科。随着区域经济的不断发展,区域文化需求也在不断变化,新建本科院校,特别是地方新建本科院校,一定要结合市场导向和区域文化特点,挖掘自己的特色学科,凸显学校学科优势,进一步扩大学校影响力和辐射力。

(三)重视科研平台建设,激发教师协同创新

科研平台在汇聚科研人才,产出高质量科研成果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科研平台的数量、层次和水平反映着一个学校的科研实力和水平,通过科研平台,老师们可以进行学术交流,探讨最新学术动态,了解最新科研政策等,为教师们孕育学术灵感,拓宽自身知识面、产出高质量科研成果起到了桥梁和纽带的作用。

1.加快组建科研创新团队。科研创新团队是高校科研的重要力量,新建本科院校要进一步凝练平台研究方向,通过平台聚合专门研究人才,组建相应的科研创新团队,形成稳定的人才结构,在具体研究工作中实现多学科的交叉和融合,进行集体攻关,进而产出更多高质量研究成果,获得更多高级别科研项目,提升平台的学术影响力,为学校的科研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2.加强高级别科研基地的建设。国家级、省部级重点基地的数量是评价一个学校科研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对几年的努力,产出标志性和代表性的科研成果,扩大其学术影响力和辐射力,尽力于新建本科院校而言,要根据学校发展的优势和特色,有针对性的加大对某一两个基地的投入和建设,争取经过将其培育成省部级,甚至国家级的科研基地(平台),进一步凸显学校特色,提升学校的科研竞争力。

(四)强化对外科技合作,提升服务地方能力

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国际交流与合作是高校的五大职能。大多数新建本科院校都地处地方,担负着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人才,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责任。因此,新建本科院校特别是地方新建本科院校要以应用性、地方性科研为重点,坚持“研以致用”,走“产学研用一体化”之路,不断增强社会服务能力。[6]

首先,学校层面要进行重大项目的前期培育,着力在技术研发、产品设计、文艺创作、体育与文化产业发展等方面提高自身的服务能力。积极推进与企业、政府机关的产学研用结合,建立形式多样的产学研联盟、科研工作站、文艺工作室、技术开发实验室等产学研合作平台,争取更多横向课题,大力提升学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其次,教师个人层面要提高自身服务地方意识,要增强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要积极主动对接地方企事业单位,必要时可以邀请其工作人员参与具体的科研项目研究。他们对地方经济社会的实际需求有着深入了解,他们的加入,不但可以充实项目研究队伍,整合项目研究人才,还可以提高成果的应用性,对后期成果的应用、转化、推广等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进一步提高成果的影响力和辐射力,为培育标志性科研成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利用高校帮扶政策,实现科研互利共赢

近年来,为了帮助地方院校更好更快地发展起来,一些省份已经相继出台了高校之间的对应帮扶政策,新建本科院校应该抓住时机,切实提升自身科研实力和水平,实现科研互利共赢。

1.实现科研软硬件设施的资源共享。部分新建本科院校由于经费短缺,导致用于科研的软硬件设施相对落后,因此,新建本科院校应找准时机,主动对接对应帮扶的高水平高校,实现科研软硬件资源的共享,让有志于从事科研的教师能利用他们丰富的学术资料、先进的设备、仪器等,助力教师开展科学研究,尽快产出高质量成果。

2.实现高级别项目获准率的有效突破。部分新建本科院校在高级别项目立项方面情况还不够乐观,每年获取国家级、省部级项目数量十分有限。因此,新建本科院校可以利用高校帮扶机遇,邀请高水平院校专家一对一指导学校教师的高级别项目申报,改变高级别项目获准靠天收的现状,争取在高级别项目获准方面有所突破。

3.实现标志性科研成果的产出。标志性科研成果反映着一个学校的整体科研实力和水平。新建本科院校可以通过高水平院校的帮助,在科研成果鉴定、专利研发、高质量成果培育、高级别奖励获得等方面取得进展,进而产出标志性成果,提升学校科研竞争力。

结 语

新建本科院校是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担负着培养人才、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重要责任和使命。经过了将近20年的发展,部分新建本科院校已经突破了发展瓶颈、转变了办学模式,取得了一些突出的成绩,整体科研竞争力正逐步向老牌本科院校靠近。但仍有一些新建本科院校正在发展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寻求发展机遇,正朝着预定的方向不断前进,虽然其中会历经磨难、挫折、阻碍,但只要不断奋进,永不言败,新建本科院校的发展将会迎来一片勃勃生机。

猜你喜欢

新建竞争力院校
重庆三年新建农村公路6.26×10~4 km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曹新建水彩画作品欣赏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万紫蝶、梁新建作品
论外卖品牌的竞争力
曹曙东、温新建作品
日本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