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疫情传播下的多色段子:民众的政治表达与精神消解

2020-02-24

视听 2020年6期
关键词:段子民众公众

□ 李 觅

与2003年的非典疫情相比,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所处的传播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革——移动互联网环境下,以主流媒体为代表的官方舆论场与以“自媒体”为代表的民间舆论场,互相角力,互为补充。而在民间舆论场中,网络段子蔚然成风。

“段子”是相声中的一个艺术术语,指的是相声作品中的一节或者一段艺术内容。段子的文化形态最早可以追溯到《诗经》的“风”。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网络空间的扁平化、去中心化、高交互性等特征,为网络民意的表达提供了充分的空间、技术与手段。作为一种根植于草根群体的非主流、原生态文化,网络段子不经过精英文化和主流文化的规训和改造,民众通过调侃、反讽、隐喻等方式,表达真实的生活状态和情绪。

一、疫情传播下段子的基本特征

疫情期间网络上流传的段子,议题内容涉及公共权力、民生与经济、道德与法律、文化与生活等多个领域,体现了多元化的社会心态与价值取向。

(一)呈现“多色”与“多元”

社会心态、生活方式的多样性,造成疫情期间段子的表现形式“多色”与“多元”。

“多色”体现在网络段子的主题风格上,包括红段子、灰段子、蓝段子三种类型。“红段子”内容积极向上,具有较强的宣教功能,主要存在于网络空间中的主流语境下,在疫情期间,网上流传的一条正能量段子写道:“军医、中医、西医,三医战病毒!党心、军心、民心,三心稳神州!”“灰段子”通过戏谑与反讽的语言风格,对社会热点进行政治化表达。相比“红段子”与“灰段子”,疫情期间,民间还创作出了大量的“蓝段子”,这类段子没有明确的价值取向,仅是民众心态的幽默反馈。例如,针对目前的疫情状态,有微信公众号重新解释了一些熟悉的成语——“特立独行:特殊时期外出,尽量独自行走。”

“多元”体现在段子的表现形式、传播渠道上。随着媒体技术的进步,段子的表现形式由单一的文字文本形式向以图文、音频、动漫、视频为主要形式的富媒体转变。小故事、对话体、顺口溜、诗文改造等个性化的形式出现在微博、微信、抖音、快手、B站等新媒体平台上,满足了用户的心理需求。

(二)反馈民众情绪的“阶段性”

疫情期间,随着政府政策变化和媒体的公开透明的报道,公众的情绪发生了阶段性的变化。作为民意最直接、最生动的表现形式,网络段子的主题、内容与社会热点、公众情绪息息相关。

第一阶段为公众的轻视期。此时朋友圈里轻松调侃的段子居多,如“全世界都知道武汉被隔离了,只有武汉不知道自己被隔离了。”1月21日钟南山院士在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时表示病毒存在“人传人”,公众情绪进入第二阶段——初步恐慌期。这一阶段,公众出现恐慌、担忧等情绪,此时的网络段子反讽、隐喻的程度加重,公众展示出对政治的参与热情,也出现了非理性的情绪。第三阶段为反思期,出现了民众抢购“双黄连口服液”等不理智行为,网上出现了兼具理性的嘲讽段子,如“很快与双黄连有关的东西都要卖断货了,包括双黄莲蓉月饼。”第四阶段,随着政府建设方舱医院等政策力度的加大,公众情绪逐步恢复理性。此时,网络段子的关注点转向日常生活,如“疫情结束后,卖凉皮、手抓饼、珍珠奶茶,做面包的都要失业了,因为这段时间朋友圈的人都会了。”这类调侃居家生活的段子,是公众情绪缓和的反映,彰显出公众对政府的信任。

(三)满足互联网用户的“需求性”

疫情期间,网络段子的内容生产者不再是个体,微信公众号上的自媒体账号也通过持续、专业的内容生产,使段子从人际传播进入公共传播。这一过程中,网络段子成为趣味性、个性化且满足用户需求的新媒体产品。

用户需求是用户需要解决的问题和达到的目标。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用户需求从低到高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疫情期间,用户在各类互联网信息的裹挟中,表现出焦虑、担忧等复杂情绪,此时的段子满足了用户的安全与社交需求。如GQ实验室的《男同事买菜:哈哈哈哈哈哈哈哈我笑了》、二更的《当一个成年人居家隔离14天后》等微信公众号文章,通过卡通配图、动画包装等数字化表现形式,借助宣泄性的叙述,在嬉笑怒骂间,满足了用户的情感归属需求,用户体验极佳。

二、疫情传播下段子的多重功能

(一)政治的主动参与功能

政治参与,是民众的一种政治行为,它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政府政策或公共活动。在传统媒体时代,民众的政治参与往往寄托在重要的权力精英上,希望通过权力精英采取行动,间接地进行政治表达。然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给民众提供了方便、快捷、有效的表达空间,民众通过互联网平台实现对政治的建设性与自主性参与,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传统精英的表达作用。在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扩散早期,互联网成为民众情绪宣泄的平台,此时的网络段子真实反映了民众对与个人利益密切相关的公共事务的参与意愿。这一阶段的网络段子,是民众政治参与的表现,也是舆情的及时反馈,因此政府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否则将会造成“官”与“民”的隔阂。

(二)情绪的娱乐治愈功能

段子使民众话语进入公共话语空间。疫情期间,封闭在家的普通民众通过段子直接抒发情绪,日常生活中的片段为网民段子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例如,针对疫情期间学生开展线上教育的情况,有网友通过“鬼畜视频”等新媒体形态调侃了钉钉等社交软件。这些段子在自媒体平台传播,实现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力。这些段子短小精悍、形式多样、积极主动,对疫情期间封闭在家的普通民众有着鲜明的娱乐治愈效果。

(三)防控的另类“宣教”功能

网络段子是官方话语与民间话语空间相互碰撞的结果,蕴含着丰富的智慧与情感。疫情期间,正面的网络段子将疫情知识普及化、口语化,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疫情宣教的功能。例如,在武汉封闭城市通道初期,有些市民不理解,仍去超市等人流密集的地方购物,对此,有网民创作出段子写道:“只要家有一粒米,不往人多地方挤;只要还有一根葱,不往菜场里面冲;只要还有一块肉,超市里面不露头;只要还有一口气,呆在家里守阵地。”一些自媒体还将段子制作成小视频在抖音、快手等平台传播。这些段子容易产生共鸣,有利于推动政府政策的有效施行。

三、结语

在疫情传播下的段子能够有效地疏导情绪,释放民众的压力和无奈,获取精神上的快感。但是,目前网络段子仍然有许多言语粗鄙的过激声音,这不仅会扩大社会矛盾、引发民众的不满,还会消解主流媒体的权威声音,形成“娱乐至上”的不良趋势。因此,对于网络段子,政府要正视、重视,一方面加大监管力度,另一方面进行有效的舆论引导,让理性、平和、积极的声音占领舆论场。我们还注意到,疫情期间一些流传较广的“红段子”多为民众或自媒体平台创作。面对互联网纷繁复杂的舆论环境,政府宣传部门应推动段子生产的PGC模式(专业化内容生产),通过主流媒体创作、传播正能量段子,抢占话语权。

猜你喜欢

段子民众公众
兑现“将青瓦台还给民众”的承诺
乌克兰当地民众撤离
公众号3月热榜
公众号9月热榜
公众号8月热榜
公众号5月热榜
嘻哈段子铺
嘻哈段子铺
嘻哈段子铺
段子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