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融媒体平台的新闻采写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
2020-02-24杨杰
□杨杰
新闻采写是新闻传播专业的基础核心课程。以媒介融合理念创新新闻采写教学,将融媒平台运用于新闻采写课程的各环节,是对新闻采写课程教学改革的有益尝试。
一、混合式教学理念与新闻采写课程的结合
混合式教学是一种将线上线下两种形式进行结合的教学模式。它通过环境、资源、手法的结合,以线上海量资源扩充线下教学内容,以线下实时应变对接线上既定流程,以线上线下多重体验翻转课堂教学场景,使学生在经过系统设计而形式多样的教学形态中将课程内容融会贯通。
混合式教学注重开发学生的个性化能力,在充分挖掘学生优势和特长的前提下,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和学习水平进行团队合作,在协同和探索的基础上,由授课教师主导,创新学习手段,更新知识体系,发展自主能力。混合式教学模式对教师的课堂把控能力提出挑战,要求在课程设计上前置教学资源和导入,课中运用教学课件并有所互动,后续教学操练和反馈环环相扣,创设开放、有序、能动的教学空间,塑造双向主体的教学关系,提高学习的信度和效度。
新闻采写是培养新闻传播专业学生新闻业务能力的必修课程,应用性很强。将融媒体新闻采编平台“中央厨房”运作模式与新闻传播教学实践深度融合,在理论学习、操作学习、媒体实践中找到一个恰当的平衡机制,能推进自主学习,增加教学深度,提升教学效能。
二、新闻采写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原则
(一)融媒体贯穿课前、课中、课后全过程
课前通过微助教、雨课堂、钉钉等线上学习平台发布教学资料,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中利用国家虚拟仿真实验室、爱课堂、大学慕课等课程资源对课堂理论进行多形态演示;课后以融媒体采编平台为依托,将微信、微博、网站、报纸、电视台、杂志等新老校园媒体结合建成“校园融媒体新闻厨房”,借助纸质媒体的内容采写优势、微博微信的“微传播”渠道、“中央厨房”式的高效工作模式,将“新闻产品”生产、新闻传播学习实践、校园文化传播融为一体。
(二)混合式教学课程的结构安排
新闻采写课程的混合式教学课程结构不仅包括线上线下的结合,更强调将教学课程内容的整体设计置于多种教学模式之下。混合式教学要求课堂结构要有全新设计,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自主讨论学习,在实践中进行知识探索,教学形式更加多元化和主观化,更注重实践性教学和能力教学。在课程项目教学结构设计内容上,要与新闻采写实际工作的逻辑和流程相结合,让教学内容更加贴近新闻采写工作内容。
(三)根据学生兴趣实行新闻工作室式教学
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同时不能忽视对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因此,在课程教学上讲与练双管齐下,缺一不可。在完成基础理论的学习之后,可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将学生分为若干个新闻工作室,包括总编策划组、热点追踪组、深度报道组、视频采编组、后台编辑组等。每个小组与校园媒体采编对接,根据媒体需求采编写稿件,在实战中演练新闻采写的各环节,并出具成熟的新闻作品。
(四)创建动态化立体式的评价体系
把学生在各个教学模块中的表现作为考核成绩的一部分。任务驱动模块考查学生对任务的理解和专注程度;情景模拟模块考查学生的应变能力和新闻敏感度;分解型教学模块考查学生的新闻要素分析能力和提炼水平;小组合作教学模块考查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信息获取的技巧。混合式教学把教学内容实际化、形态化,在评价系统上也应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动态化立体式体系,教师根据每个模块表现给学生做一个有效评分,把累积的评分作为期末考试分数的一部分。
三、新闻采写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一)基于融媒体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课程开设之初围绕提高新闻实战能力这个中心任务展开,在授课老师的指引下,以学生为主体,依托融媒体资源创设任务实现路径,实现教学目标的自主化完成。设定难度逐级递增的分解任务,推动学生课下自主学习课本,阅读参考书目,搜集典型案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主动运用和自主探索掌握采写技能。
针对教学内容“新闻的体裁”的模块设计,课前通过微助教设置预习任务,要求学生提前准备相关报道,作为课堂练习备用。在微助教平台上设定“对收集到的新闻进行体裁分类”共性总任务和“用一种新闻体裁记录你所在的地区正在发生的事件”个性分任务,限定完成时间、具体内容和发布平台,引领学生按步骤、分计划完成。如未能完成,不能进入下一模块的学习;对于完成度较好的同学,可给予在学院微信、网站、报纸、杂志等融合媒体平台刊登、首页展示或置顶等奖励。
(二)基于线上资源的情境模拟式教学模式
情境模拟教学法是以模拟新闻实际场景为教学环境的方法,“是培养学生新闻判断能力、观察能力、采访能力等的有效途径”①,注重在教学实践中为学生创造具体形象的新闻场景,从而帮助学生摆脱对新闻采写的“空中阁楼”式幻想,产生真实可感的职业体验。通过沉浸式学习,可以提升学生对新闻写作规律的理解,提高其实战应对能力。情境式新闻写作教学的核心在于结合不同媒体特点创设逼真的新闻情境,唤起学习主体的情感,激发其采写激情,让新闻采写成为学生内在驱动的主动行为。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线上教学的距离感疏离了学生对新闻采写的现场感受。依托国家虚拟仿真实验室既有资源,设置情境式采访现场“当你在疫情发布会”,采用模拟新闻发布会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全景式采访的实践。将班级学生根据个性和自我需求划分为新闻发言人、受访者、采访记者、摄影记者等不同身份,创设生动、具体且具有感染力的场景,能够刺激学生的态度体验,理解新闻写作规律,提高新闻写作能力。
(三)基于支架式的分解型教学模式
支架式写作教学法源于建构主义的认识:学习的目的是为学习者提供一种概念框架②。支架式新闻写作教学法的指导思想是把新闻采写的学习内容分解成若干单元,先通过单元理论知识的学习再汇总进行实训的方式达成学习目标。
在学习新闻采写的重要章节《消息的写作》中,由于消息的内容模块较多,在实际教学中,将该章节内容分解成消息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尾等五个单元,每个单元在上课前通过线上学习平台发布新闻素材进行预习,要求学生根据自身理解,结合课本理论选择相对应的案例,对各单元进行新闻要素分析,课上带领学生依次攻破理论难点,在该单元结课后再布置课下采访写作环节进行汇总训练。
(四)基于项目引导的小组合作式教学模式
小组合作式教学模式在充分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将学生分成不同类型的新闻项目组,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下达新闻采写项目,依主题、体裁、媒体等特点进行区分。将教室延展成采编室,完整操作新闻采访、写作、编辑、制作各环节,要求学生充分发挥团队合作精神和组织协调能力,按照新闻采编室的工作流程来完成项目任务。
以主题相同新闻不同为例,在“大学生记录南宁”这个共同主题下,设置“杰出校友代表”“北部湾航空公司的前世今生”“老南宁人看三街两巷”等项目任务,项目组根据小组成员的兴趣自由选择选题,合力进行采访及编写。
以新闻相同体裁不同为例,在“疫情后的第一场招聘会”校园新闻事件现场,针对擅长模式化写作的项目组下达会议新闻写作的任务,针对擅长沟通的项目组下达人物专访写作的任务,针对擅长描写的项目组下达特写写作的任务。同一新闻事件的不同新闻体裁进行汇总后,再根据微信、网站、报纸、院刊等融媒体的不同要求,择优刊登。
注释:
①张林贺.新闻采写课核心任务驱动教学法研究——以非虚构故事化新闻写作教学为例[J].青年记者,2019(09):97-98.
②何克抗,郑永柏,谢幼如.教学系统设计[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