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会主持词的诗意美学风格探析
2020-02-24王嵘
□王嵘
文艺晚会主持词是在晚会或各类文艺演出活动中串联节目顺序,掌控舞台表演进度的应用型文体。晚会种类繁多,小到生日宴、婚礼和公司年会,大到节日庆典、商业公演和文艺演出,都离不开风格相宜的主持词发挥串联节目和活跃氛围的作用。精到出色的主持词可以让观众充分感受到晚会所要传达的精神内涵和美的风范。主持词的创作风格灵活多样,它常借用诗歌的表现手法让观众提前领略节目的艺术魅力。宗白华认为,好的诗歌要兼具“形”和“质”,“‘形’就是诗中的音节和词句的构造;‘质’就是诗人的感想情绪”①。本文将探讨文艺晚会主持词在内容、形式和思想几方面所体现出的诗性特质。
一、抒情和意象在内容中的体现
主持词的首要目的就是使观众对节目有所期待,达到先声夺人、以情动人的效果。“人生来就有情感,情感天然需要表现,而表现情感最适当的方式是诗歌。”②主持词也常以抒情的方式展现诗性特征。例如,厦门国防教育主题晚会中《我是一个兵》的节目串词:“(男)来自老百姓,心怀中华情。军人自有军人的情怀,军人自有军人的荣耀。(女)我们珍惜军旅岁月,我们感怀戎马生涯。那闪闪的军功章,记载着奉献;那深深的战友情,充满着阳光……”这段主持词直抒胸臆地传达出两种情怀:一种是精忠报国的爱国情,家国平安就是军人最大的荣耀;一种是患难与共的战友情,在枪林弹雨中支撑着彼此,让在场的观众对军人肃然起敬。又如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85周年主题晚会的主持词:“我常常遐想,我的心长着翅膀,能够像鸟儿一样飞翔。我常常祈盼,我的心就像浪花,能够和海水一样荡漾……是故乡,就盼望它的秀丽,树的端庄;是母亲,就梦想月圆人圆,梦回故乡;是山河,就会给予你春的翠,绿秋的金黄;是赤子,就不会放弃上下求索的伟大担当。”贵有一唱三叹之音,使情溢于辞。层层递进的语言体现出一种委婉而悠长的意味,以强烈的抒情性感染、激励着观众重新回望那段辉煌的历程。
主持词为了强化情感,常常使用诗歌中反复吟咏的艺术手法,以结构相近的句式抒写胸臆。如贵州省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主题晚会的开场白:“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的祖国;今天是你的盛典,我的母亲。滔滔江河水,奔腾着浩浩中华魂;巍巍昆仑山,耸立着凛凛赤子心。”文本顿挫有致的句式巧妙化用了《诗经》中重章叠句的艺术手法。诗的每个章节都只更换几个字,每章的含义往往差别不大,但诗人却一遍遍吟咏诉说,因为情感原是往复低回、缠绵不尽的。诗的章节在意义上确似重复,而在情感上则不重复③。又如“甲:长江,黄河,惊涛拍岸,为祖国奏响激越的赞歌;乙:泰山,珠峰,刺破蓝天,为祖国捧出成功的喜悦。甲:十月是阅不尽的画卷,篇篇精彩无限;乙:十月是诵不完的诗篇,句句动人心弦。甲:七十年风雨历程,烽烟已成过去,落后已成历史;乙:七十年筚路蓝缕,汗水染绿神州,春光永驻华夏。”撰稿人借山水表诗心,通过反复吟咏的表达方式给人以百转千回的审美感受,强化了文本的抒情节奏和艺术感染力,层层递进深化情感,展现出韵味悠长的诗性风采。
情感的表达可以直抒胸臆,也可以借意象寄托主观情思。意象是融入诗人思想感情和理想观念的客观物象,因此,托物言志、借物抒情成了诗歌最主要的表现手法,这也是主持词诗意美感的重要体现。例如晚会《英雄厦门》中的主持词:“当第一面五星红旗插上鼓浪屿英雄山,厦门人民便开始续写英雄的诗篇。铁锤—钢枪—银镰,日升—月落—星转。汗水如雨涨了东海大潮,鲜血挥洒红了挺拔木棉。”文本中的“铁锤”“钢枪”“东海”“木棉”等意象都象征了英雄坚毅不拔的高贵品格,任斗转星移,不变的是英雄牺牲自己、守护人民的责任与担当。又如2019年央视春晚结束语:“万家灯火时,四海笙歌起;春风十万里,九州新景开……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共庆新故岁,迎送欢笑中。”作者通过“灯火”“四海”“九州”等空间意象映衬举国欢庆新年的热闹景象,用俯仰天地的视角体察万象,体现出中国人特有的宇宙感和空间意识。意象交融所生成的含蓄意境和深沉情思,有时比直抒胸臆更引人回味。完满的意象可以充分贴近演出情境,达到情景交融、一字千金的表达效果。
二、文辞和音韵对形式美的建构
诗的艺术特征及其审美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诗人驾驭语言的能力及其表现在语言上的审美特征④。富有文采的主持词可以让其具备诗歌的审美价值,从而更加饱满有力地表达情感。如第十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文艺晚会的烟火表演环节,主持词这样表述:“烟花的造型和色彩,如同我们的想象,丰富而饱满:初春的似锦繁花,仲夏的云霞艳阳,深秋的金菊红枫,隆冬的万里银装。烟花如万马奔腾的潮水,后浪推前浪,一浪高一浪;时而如双龙戏水,时而如白练横江,时而如蛟龙脱锁,时而如月影银涛……人们心中的梦,心中的歌,心中的理想,都凝聚在那尽情燃放的烟花里!”
这段主持词的文辞之美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作者综合运用排比、比喻、想象等修辞手法,让烟花具有瞬息万变、神秘莫测的动态美感而更加耐人寻味;另一方面,作者赞美烟花,是为了引发观众回想自己“心中的梦”和“心中的理想”,这样借外物以明人事的艺术手法恰似《诗经》中的“比兴”修辞技法。朱熹《诗集传》称,“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⑤,“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⑥。“比”“兴”经常连在一起,很难绝对区分,都是通过外物和景象而抒发、寄托、传达情感和观念⑦,使主观情感与想象联系在一起。主持词在华丽的铺陈排比过后,进一步借烟花之美隐喻人们心中的美好理想,得到了客观化、对象化、饱含情感的艺术形象。
主持词的文辞美还体现在对韵律的灵活运用上。朱光潜认为,诗的音律对于表达情趣非常重要:“诗的情趣是缠绵不尽、往而复返的,诗的音律也是如此。”他列举了《诗经》中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若转换成译文“从前我走的时候,杨柳还正在春风中摇曳;现在我回来,天已经在下大雪了”,原诗的意义虽大致还在,它的情致却不知去向了,就因为译文没有保留住原文的音节⑧。晚会主持词的诗意也在于其巧妙编织的韵脚增强了文本的节奏和余韵。例如国庆晚会《今天是你的生日》开场白:“女: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神州大地描绘民族复兴的画廊;男:迈着与时俱进的步伐,华夏子孙高唱继往开来的篇章!女:跨越新的千年,人民正沐浴世纪曙光!男:带着新的希望,祖国正走向新的辉煌!”句末押韵的齐整形式为文本增添了气势和力量,也为晚会的开场定下了高昂的基调。又如鸡年新春晚会“喜鹊登枝迎新岁,金鸡起舞报福音。万事亨通时运好,九州昌盛气象新”,江苏省元宵晚会“新年绽春意,上元花颜开。火树银光照,明月逐影来”,这类主持词语言凝练,音韵和谐,内容浅近,朗朗上口,以唐诗的形式赋予文本深远的意境,充分展现出主持词作为一种独特文体的艺术魅力。
三、哲理性对思想境界的深化
主持词对抒情、意象和文辞的重视,正体现了诗歌对情感性、形象性、审美性的内在追求。然而人有感性和理性两种认识需求,主持词在关注语言和情感的同时,也不能遗忘思想和灵魂;在满足观众感性想象的同时,也要具备一定的理性思辨才更具意蕴。“意蕴总是比直接显现的形象更为深远。艺术作品应该具有意蕴,它不只是用了某种线条、音调、文字乃至于其他媒介,就算尽了它的能事,而是要显现出一种内在的生气、情感、灵魂、风骨和精神,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艺术作品的意蕴。”⑨主持词也可以于细微之处隐现哲思,以启人心智的语言提升节目的精神境界。
例如,2018年“CCTV慈善之夜”晚会的主持词以发人深省的诗句传递出大爱无疆的主题思想,让一台晚会成为千万观众心中的感人记忆:“唯有向上,才能走出苦难;唯有拼搏,才能跨越艰险;唯有自强,才能托起美丽家园;这就是我们血脉中的中国精神,不屈不挠,勇往直前……人生难免会有困苦和悲伤,但是希望,就如同一颗坚韧的种子,在发芽、生长、茁壮……”这些激励的话语为大爱发声,让人们在艰难困苦中昂首迎接风雪的洗礼,让爱心世代传递温暖被尘世遗忘的角落。主持词融入对生命意义和价值的反思,可以将观众引入哲学的思想高度,进而拥有更加豁达和博爱的人生视角。“真正的诗把一种特殊的体验突出到对其意义之反思的高度……诗的灵魂是呈现出生活的意义,意义的给出是诗人通过体验和反思而超越自身狭窄境地的结果。”⑩
又如厦门老年大学成立二十周年庆典“人生的风帆”的开场白,以一种“心有不甘”的口吻鼓励老年人重新扬起生命的风帆:“不要说,我们已两鬓斑斑。我要告诉大家,我们只有20岁,刚刚扬起生命的风帆。不要说,我们已经步入晚年,我要告诉大家,我们的青春刚刚开始,像朝霞一样火红鲜艳。面对大海,波涛是我们奔腾的情怀;仰望长天,红日是我们永恒的信念……”光阴逝去,风烛残年,本是令人伤怀的状态,但撰稿人却传达出老当益壮的乐观精神。容颜易老,但青春并不仓促,青春在于心态而不在于年龄。两鬓斑白的老年人只要重拾莘莘学子的追求,就能让生命像朝霞一样火红鲜艳。撰稿人在主持词中匠心独运地彰显哲思,隽永的文字充满温情,极大地慰藉了老年人脆弱而敏感的内心,字里行间闪烁着人文关怀,引人进入意味深长的艺术境界。
综上所述,主持词并非独立的文体,它依附于晚会而存在,因此人们常常关注节目本身而忽略了主持词特有的艺术特性和美学风格。本文以各类文艺晚会中精彩妥帖的主持词为例,探索其从内容、形式到思想几个方面所展现出的诗意美学风格。艺术化的主持词具有文质兼备的美学品质,既可以让文辞游走于质朴与华美之间,又善于从细微之处隐现哲思,从而提升晚会的精神内涵。我们在观赏晚会节目的同时,也要留心品味那富于艺术创造力的主持词,感受字里行间流露出的诗情画意。
注释:
①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9:287.
②⑧朱光潜.诗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6,108.
③朱光潜.谈美[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82.
④张怀瑾.钟嵘诗品评注[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7:30.
⑤⑥朱熹.诗集传[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4,1.
⑦李泽厚.美的历程[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59.
⑨[德]黑格尔.美学·第一卷[M].朱光潜 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8:25.
⑩王岳川.二十世纪西方哲性诗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