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古影像浸染下的现实困境
——评《小丑》的影像艺术表达
2020-02-24樊亚
□樊亚
在第76届威尼斯电影节上,一部根据DC漫画改编的美国电影《小丑》先是引爆了话题,随后众望所归获得金狮奖。漫画改编电影夺得A类艺术电影节最高荣誉,几乎可以说是开创了先河。之后的第92届奥斯卡金像奖,《小丑》共获得11项提名并最终夺得最佳男主角及最佳原创配乐两项大奖。如今,在各大评分网站,《小丑》的评分居高不下。同时,这部成本5000万美元的电影已收获10亿美元票房。
这样一部口碑票房双丰收的优质电影,各方面都值得研究。在影像风格上,和其他漫改电影不同,《小丑》摒弃了漫改电影常用的视觉特效及漫画风格的构图,而是采用了具有胶片质感的画面,包含大量小景深特写镜头,低照明摄影,以及色彩对比强烈的镜头。这些视觉手段的应用,丰富电影视觉语言的同时,还成为有效的表意手段,由表及里、由客观到主观,超越了影像的常规功能。
一、影像质感:复古情怀与心灵聚焦
《小丑》是一部独立于DC扩展宇宙(DCEU)的现实题材作品。和传统漫改电影不同,《小丑》没有离奇的剧情、没有超能力的角色、没有酷炫的特效,仅仅是借助“小丑”这个经典IP,聚焦于社会现实,讲述了一个普通人逐渐被社会抛弃最终沦为“小丑”的故事。内容赋予了影像写实的基调,同时在形式上呈现出复古的胶片色调以及小景深特写镜头。复古色调和小景深特写的有机结合,在复古的情调中实现了对现实的还原和对人性的窥探。
《小丑》的影像质感比较特别,画面呈现出胶片的色彩与质感,散发出浓浓的复古气息。据影片的摄影指导劳伦斯·谢尔说,影片一开始打算使用胶片进行拍摄,最终考虑到技术及演员表演等因素,不得不放弃胶片而使用数字摄影。和胶片摄影相比,数字摄影有其局限性,尤其是在色彩表现上,数字摄影色彩不够温润、饱满,除此之外,数字摄影影像质感过于锐利,在影像呈现上大打折扣。为了使影像质感接近胶片质感,摄影指导在镜头选择上下了不少功夫,最终选择一款能拍出低锐度、具有老旧玻璃感画面的镜头。在调色方案的选择上,影片选择了一种泛黄的、做旧的色系作为主要的参照标准,整体上呈现出胶片摄影所独有的色彩样式。《小丑》的故事背景为1981年的哥谭市,影片一开始画面就出现了一个颇具年代感的华纳LOGO。据考证,此LOGO为1972年到1984年期间华纳通讯公司出品的电影开场LOGO。《小丑》影像中呈现出的胶片质感,是一种时代的还原与再现,使观众在接触影像时第一时间联想到故事发生的年代。另外,故事的灵感来源于马丁·斯科塞斯拍摄于1976年的《出租车司机》,除了人物设置相似外,《小丑》在影像风格上跟《出租车司机》有一定的呼应,在借鉴的同时完成对经典的致敬。
除了胶片质感的影像,浅焦特写镜头也是《小丑》影像呈现的另一大特色。众所周知,景深镜头最大的特点在于前后景都处于清晰范围,画面提供多个可观看的点,目的在于客观呈现物质现实,景深镜头也是现代电影所提倡的美学样式。和景深镜头相反,浅焦镜头最大的特点在于小景深,背景虚化,视点单一。作为经典好莱坞时期最常用的摄影技法,浅焦镜头一开始是为了凸显明星的魅力,是一种商业利益驱动下催生出的表现技法。“最有能力展示一部影片的心理和戏剧含义的是人脸的特写镜头,而这种镜头也是内心电影最基本的、最终的也是最有价值的表现。”①《小丑》采用了大量小景深的特写镜头,一方面是为了呈现出一种复古的影像风格,另一方面是为了聚焦人物,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例如在表现主人公亚瑟的一个个浅焦特写镜头中,他的情绪变化被完全捕捉,尤其是标志性的狂笑不止,总能让观众感受到角色内心的辛酸和无奈,由此更能对主人公产生情感认同。
二、光线策略:现实隐喻和人物蜕变
“灯光的风格有很多种,而且往往与电影的主题、气氛及类型有关。”②根据光与影的比例,影像可以分为高调(high key)、高反差调(high contrast)和低调(low key)。整体明亮、阴影较少的为高调,明暗对比强烈的是高反差调,整体偏暗的为低调。从灯光风格上来划分,《小丑》则属于低调。影片场景大多为阴暗的室内及夜晚的户外,光线的使用大多为人造光源,很少使用自然光源。大量低照明摄影的使用,是社会现实以及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小人物生存困境的真实写照。
影片一开始就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社会背景:广播里播报了垃圾处理罢工导致大量垃圾堆积,老鼠泛滥,全城进入紧急状态,失业使得沮丧的气氛在社会上蔓延。还交代了主人公亚瑟的生存状态:亚瑟是一个底层小人物,以扮演小丑为生。在工作过程中,街头混混夺走他工作的广告牌并将之毁坏,还对他无端殴打欺凌,这样的遭遇不但得不到同情,反而被老板扣除了薪资;与卫生局社工的互动交代了亚瑟孤独无处可诉,同时服用了7种药物;公交车上的场景交代了亚瑟患有罕见精神疾病,经常在不合时宜的场合狂笑不止;相依为命的母亲,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精英阶层……这一系列情节的展开,勾勒出亚瑟生存的困境,显示出他正陷入一种无法逃离的命运怪圈。从社会到个体,影片传达出一种压抑的绝望感,低照明摄影是这种压抑感的外化体现。
光线作为主要的画面造型元素,除了参与叙事,还带有很强的象征意义。影片大部分场景为内景和夜景,光源大多为生活环境中的人工光源,如路灯、霓虹灯、室内灯、电视等,自然光源尤其是太阳光在电影中出现的频率屈指可数。影片前半部分展示了亚瑟的一系列遭遇,失业以及友情、爱情、亲情、梦想的全面幻灭,仅拥有的一点点生存空间被不断剥夺,这一系列情节在昏暗少光的场景中一一展开。阳光集中出现在影片后半部分,比如医院弑母、同事探访、楼梯舞蹈几场戏。“一个画面中的阴暗部分不但影响整个构图,也能引导观众去注意某些物体或动作——亮光可吸引我们的注意力,或泄露一个重要的举动。”③医院弑母的场景,阳光第一次洒在亚瑟身上。在说了一句“我曾以为我的生活是一部悲剧,但我现在意识到它是一部喜剧”后,他将母亲捂杀在病床上。这里的“喜剧”意味着他已经开始认识到生活的真相,也终于摆脱了社会对他的束缚,接受了那个漫画中小丑的角色。同事探访的场景,亚瑟沐浴在阳光之中,在轻快的音乐中化妆、染发、舞蹈,杀死同事兰道的过程是影片最血腥、暴力的场景。亚瑟在阶梯上舞蹈的场景是整部电影中阳光最充足的场景,这和之前的影调形成了强大的反差。楼梯的场景曾经在影片上半部分出现过多次,之前的场景光线昏暗、音乐沉重、配合着亚瑟缓慢的背影,压抑感挥之不去,而现在画面却充满阳光,亚瑟在轻快的音乐中畅快舞动,让人倍感轻松。阳光在这里代表了蜕变,讽刺的是,这种蜕变是变得更具破坏性与危险性,是一种毁灭性的蜕变,对个人处境和社会现状的改变起不到任何作用。
三、色彩设计:两级对立的无解困境
“色彩不仅能体现自然物的客观属性,还能唤起情绪,表达情感,传达意义,渲染气氛,甚至影响我们正常的生理感受。”④《小丑》的摄影指导劳伦斯·谢尔善于利用色彩讲述故事并帮助唤起特定的情感,他在《情归新泽西》《宿醉》《保罗》等影片中都有很好的色彩表现,尤其擅长色彩的对比,这种对比在《小丑》中被最大限度地放大。众所周知,色环上彼此相对的一组颜色互为补色,比如红色和绿色、蓝色和黄色,互为补色的两种颜色通常为一冷一暖,有着不同的属性,在心理感知上通常会出现两种不同的效果。《小丑》影像的色彩对比无处不在,体现在场景和场景之间,单个场景的镜头和镜头之间,甚至存在于单个镜头内。强烈的色彩对比在社会及个体层面起着一系列隐喻、象征的作用。
首先,在社会层面,影片通过反差极大的色彩设计,喻示了严重的阶级对立。例如,亚瑟一开始对脱口秀明星莫瑞·富兰克林心存敬佩,在观看莫瑞的节目时幻想着自己登上节目并成为莫瑞为之骄傲的对象。观看电视节目的场景一开始被钨丝灯营造的橘黄色所笼罩,之后却完全被电视机所带来的蓝色所取代。我们都知道,亚瑟最后上了莫瑞的节目,却是以被取笑的“小丑”的身份出现。影片色彩的对比还体现在两个不同的场景之间,比如亚瑟地铁杀人后躲入的厕所以及以托马斯·韦恩为代表的精英阶层娱乐消费的电影院厕所,前者呈现出幽暗的绿色,而后者却为明亮的黄色。亚瑟地铁杀人却成为英雄,成功掀起了一场抗议运动,在市民的抗议声中,精英阶层却齐聚电影院,观看着卓别林的《摩登时代》并散发出一阵阵潮水般的欢笑,阶级的对立可见一斑。
其次,在个体层面,颜色的对比体现了人性的两面性。在电影《小丑》中,经常会有两种互为补色的颜色出现在单个镜头内,这些镜头大多为主人公亚瑟的单人镜头,如亚瑟独自写日记那个场景的第一个镜头,还有认父失败当晚把自己关进冰箱的镜头。亚瑟一开始以一个普通人的身份出场:他没有暴力倾向,在被街头流氓暴打时甚至没有还手,同事兰道给他枪时他对携带枪支充满不解;他对周围的人心存善意,在公交车上跟陌生小孩的互动体现了这一点;他对生活充满期待,梦想着有一天可以成为优秀的相声演员。然而,现实最终一点点地夺走他的所有,并一步步把他变成冷血杀人凶手。善与恶可以同时存在于同一个人身体内,而把一个善良的普通人完全变成一个冷血杀人狂的则是一个让人绝望的体制。
在强烈的颜色对比中,影片的主题得到了极大的凸显:一个阶级对立严重的社会最终催生出“小丑”这样的人,这是现代政治文明最终的困境。然而,影片的目的并不在于展示这种困境,而在于引发思考。克泽齐把《小丑》称为“社会警钟”并这样评价:“它把机会留给了我们,让我们来建立某种积极的替代品。小丑是一个黑暗的、虚无主义的形象,他是为了唤醒我们而存在的。”⑤
注释:
①[美]路易斯·贾内梯.认识电影[M].焦雄屏 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17:2.
②[法]马塞尔·马尔丹.电影语言[M].何振淦 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0:20.
③[美]大卫·波德维尔,克里斯汀·汤普森.电影艺术:形式与风格[M].曾伟祯 译.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5:147.
④陈晓云.电影学概论[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5:110.
⑤Slavoj Žižek,csh.齐泽克谈《小丑》:虚无主义的僵局 [EB/OL].豆瓣电影,2019-11-25.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2053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