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通辽市林业外来有害生物种类与防控措施探析

2020-02-24韩凤英特格喜都冷吴青云白海军郑英华

防护林科技 2020年5期
关键词:白蛾国槐成虫

韩凤英 ,特格喜都冷 ,吴青云,白海军,郑英华

(1.通辽市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内蒙古 通辽 028000;2.通辽铁路林场,内蒙古 通辽 028000;3.通辽市林业种苗站,内蒙古 通辽 028000;4.内蒙古科尔沁左翼后旗林业工作站,内蒙古 通辽 028100;5.内蒙古奈曼旗森防站,内蒙古 通辽 028300)

通辽市地处内蒙古自治区东部、松辽平原西端、科尔沁沙地腹部,是吉林、辽宁、内蒙古三省区交界处。全市辖5旗1市1县2区。森林总面积159.47万hm2, 森林覆盖率26.62%,森林资源包括天然林和人工林。通辽有6条铁路交会,4条国道贯穿境内,民航机场已开通19条航线通达22座城市,高铁已开通至北京、沈阳、大连等地。随着全市对外开放和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加速,贸易额和生产值不断增加、交通飞速发展、物流持续增长,这都为外来物种入侵扩散蔓延提供了有利条件。自1998年在科尔沁区通北粮库院内桧柏苗上首次发现双条杉天牛以来,截至目前已先后发现了虫害9种、病害2种、有害植物1种,共11种外来入侵林业有害生物并大部分都成功定居。

1 外来入侵虫害

1.1双条杉天牛(SemanotusbifasciatusMotschulsky)

属鞘翅目天牛科天牛亚科。主要为害圆柏、侧柏、桧柏等柏类树种的衰弱木、枯立木及新伐倒木,严重损坏植株的韧皮部和木质部,切断或破坏输导组织,影响水分及养分的运输。受害树木长势衰弱,严重发生时整枝或整株枯死[1]。

1.1.1 传入时间及途径 1998年春季在科尔沁区通北粮库院内桧柏树上首次发现。随河北省调入的桧柏苗传入。

1.1.2 发生分布情况 在科尔沁区园林一苗圃和城郊林场苗圃桧柏树上少有分布。

1.1.3 采取防控措施及效果 清理被害株,集中烧毁。现已得到控制,基本不成危害。

1.2国槐尺蠖(SemiothisacinereariaBremeretGrey)

属鳞翅目尺蛾科,主要为害国槐、龙爪槐等。以幼虫食叶成缺刻,并吐丝下垂,随风飘散或借胸足和腹足攀附在树上运动。是国槐的暴食性害虫,大发生时短期内即可将整株树叶片食光[1]。

1.2.1 传入时间及途径 2001年于科尔沁区园林处从河北省调入的国槐大苗携带传入。

1.2.2 发生分布情况 当时主要分布于街道绿化带内。寄主植物为国槐,危害叶部。

1.2.3 采取防控措施及效果 监测及时、发现及时、防治及时。使用了高压喷水机往树冠喷清水的环保型防治方法,集中杀灭幼虫,早期即得到控制,虫害未发生扩散,截至目前再未发现该虫。

1.3美国白蛾(HyphantriacuneaDrury)

美国白蛾又名美国灯蛾、秋幕毛虫、秋幕蛾,属鳞翅目灯蛾科白蛾属,是国家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世界性检疫害虫,其危害性大、传播途径广、适应性强、繁殖量大、具有暴食性,是典型的多食性害虫,可取食危害绝大多数阔叶树以及灌木、花卉、蔬菜、农作物、杂草等。对园林树木、经济林、农田防护林等造成严重的危害[2]。2013年被国家环保总局列入中国首批16种外来入侵物种名单。2016 年国家林业局第 8 号公告公布通辽市科尔沁左翼后旗为美国白蛾疫区,2019 年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第 7 号公告公布通辽市科尔沁左翼中旗为美国白蛾疫区 。

1.3.1 传入时间途径 2011年7月26日在科尔沁左翼后旗金宝屯镇首次诱捕到美国白蛾成虫。2015年8月23日科尔沁左翼后旗散都苏木也调查到美国白蛾幼虫。其传入途经为自然传播或人为传播。

1.3.2 发生分布情况 2015 年以后,美国白蛾幼虫在科尔沁左翼后旗以点片发生为主,查日苏镇、散都苏木、常胜镇等3个苏木镇场的12个行政村36个自然屯的房前屋后以及周边的糖槭、榆树、果树、柳树、杨树等林木上发生,主要寄主为糖槭树。2019年在科尔沁左翼后旗散都苏木、查日苏镇,常胜镇发生1 613 hm2,防治面积1 613 hm2。科尔沁左翼中旗已经连续7年诱捕到美国白蛾成虫,幼虫疫情发生可能性非常大。

1.3.3 采取防控措施及效果 根据疫情现状和特点,防控区划分为重点防治、预防性防治、重点监控和常规监控区等4个区,实行了分类施策。同时建立了联防联治制度,加强同临近省市县的沟通协作,互通信息、相互配合,提升联防联治成效。

一是重点防治区:包括科尔沁左翼后旗查日苏镇、散都苏木、常胜镇等发生危害区域。防控对策:监测工作以生活史观测为主,检疫工作以调出检疫为主,防治以绑草把烧毁结合绑毒绳消灭为主,第一代幼虫期主要结合剪除网幕、第二代幼虫期主要采取喷洒灭幼脲、苦·烟乳油、噻虫啉、杀铃脲等无公害药剂。二是预防性防治区:2011年—2019年,在科尔沁左翼后旗及科尔沁左翼中旗严密监测成虫,全面系统调查幼虫,监测到美国白蛾成虫1个年度以上,但未发现幼虫区域。检疫工作以调出检疫为主;防治以疫点周围100 m范围内林木、主干线公路两侧、重点防治区周围、主要货物人员集散地周围林木为主。三是重点监控区:美国白蛾疫情区相连或相近的区域、主要风景区、交通要道两侧及重大活动场所周边等关键区域。防控对策:监测以加密监测为主,检疫以调入检疫为主,防治以及时发现、及时除治为主。四是常规监控区:目前未监测到美国白蛾成虫并离疫情发生区较远的区域。防控对策:布设固定监测点进行监测;检疫以复检苗木为主,发现疫情及时除治。

1.4新渡户树蜂(SirexnitobeiMatsumura)

属于膜翅目、广腰亚目、树蜂科。是我国重要的林木蛀干害虫,国内很少有关于该虫的报道。根据徐强等在大青自然保护区研究结果:目前发现的唯一寄主为樟子松,多在胸径11~19 cm 的衰弱树上发生,水平空间呈聚集分布,产卵后树干出现泪状流脂现象,羽化孔圆形,分布在树干90~180 cm处。该虫鉴别特征为:雌成虫足和触角全部为黑色;雄成虫腹部第3~10节全部为橙黄色[3,4]。

1.4.1 传入时间及途径 2011年,按照国家林业局要求,科尔沁左翼后旗森防站开展松树蜂调查过程中在大青自然保护区樟子松人工林内发现疑似松树蜂5头,采集的标本送到北京林业大学,经专家进行分子鉴定后确认为新渡户树蜂。

1.4.2 发生分布情况 在大青沟自然保护区樟子松林内分布,2011—2014年,发生危害面积533.3 hm2, 经过防控处置目前已不成灾。

1.4.3 采取防控措施及效果 加强检疫力度,严防其传播和蔓延;对新渡户树蜂采取了清理枯死木、临枯死木的营林措施。2013—2014年共清理被害枯死木、临枯死木8 000余株。经近几年监测观察,营林措施控制效果显著,樟子松人工林内很难找到被新渡户树蜂危害的树木。

1.5榛实象甲(CurculiodieckmanniFaust)

属于鞘翅目象甲科。又名吉氏象甲,是天然榛林及人工榛树经济林主要害虫,主要以幼虫危害果实造成损失。成虫取食幼嫩的芽、果、叶及枝,使芽残缺不全,叶呈针孔状,枝折断,影响新梢生长。成虫还可以细长头管刺入幼果,蛀食幼果内的幼胚,果内形状棕褐色干缩状物,幼胚停止发育,果实早期脱落,幼虫蛀入果实则将蛀食榛仁部分或全部吃掉,并将粪便排在果内[5]。

1.5.1 传入时间及途径 2012年,随辽宁省开原市调入的榛树1年生苗木传入科尔沁左翼后旗。

1.5.2 发生分布情况 分布在科尔沁左翼后旗金宝屯镇、努古斯台镇、查日苏镇,危害 2012—2015年栽植榛树,分布面积346.67 hm,危害程度重度。

1.5.3 采取防控措施及效果 榛实象甲发生面广,生活史长而复杂,世代重叠交替发生。因此,单纯化学药剂不能得到理想的效果,必须采取综合防治。

药物防治:在成虫产卵前补充营养期及产卵初期用1.2%苦参碱1 000倍液间隔时间15 d喷2~3次或3%高效氯氰菊酯微胶囊1 200倍液对榛园进行全面处理。

人工防治措施:集中采收果实时,集中消灭脱果幼虫:在幼虫未脱果前采摘坚果,集中堆放在干净的水泥地面或木板上,幼虫脱果后集中消灭。对于危害严重,已无采收食用价值的,8月提前采果集中消灭。

1.6松茸毒蛾(DasychiraaxuthaCollenette)

又名松毒蛾,属鳞翅目毒蛾科古毒蛾亚科,危害马尾松、油松、湿地松等。严重发生时吃光松针,形似火烧,影响林木生长,甚至使松树枯死。

1.6.1 传入时间及途径 2012年发生于科尔沁左翼后旗金宝屯林场东风营林区。此区域与有松茸毒蛾分布发生危害的辽宁省康平县接壤,自然传播进入科左后旗。

1.6.2 发生分布情况 目前在科尔沁左翼后旗金宝屯林场东风营林区分布,有虫不成灾。

1.6.3 采取防控措施及效果 加强监测及时发现,积极采取有效防治。发现危害以后,立即采取灯诱成虫防治措施,及时降低了虫口密度,分布范围没有扩大。

1.7松树蜂(SirexnoctilioFabricius)

属膜翅目树蜂科,为国际重大林业检疫害虫,其寄主广泛, 危害各类针叶树,最为偏好松属树种,对全球森林生态系统造成了巨大损失[2,6]。入侵后导致的林木死亡率高。松树蜂原产于欧洲、亚洲和北非, 1900年、1952年相继传入新西兰、澳大利亚,并暴发成灾,对两国的辐射松资源造成重大损失,至今尚未彻底根除。2007年,我国将松树蜂列入《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国家环境保护部办公厅于2016年12月20日发布松树蜂为第四批外来入侵物种。

1.7.1 传入时间及途径 2015年5月20日,科尔沁左翼后旗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工作队在普查工作中,金宝屯林场东风营林区樟子松林地内首次发现疑似松树蜂2头,标本送到北京林业大学,经专家进行分子鉴定确认为松树蜂。森防工作人员在持续监测过程中于6月17日、8月1日分别发现松树蜂1头和5头,从樟子松木段又培养出2头。2016年4月28日,金宝屯林场金宝屯营林区樟子松林地内也发现了松树蜂。目前传入途经尚不明确。

1.7.2 发生分布情况 金宝屯林场的东风营林区、金宝屯营林区樟子松林,多发生于衰退临枯死的樟子松人工林内, 分布面积253.33 hm。对科尔沁左翼后旗松树林资源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1.7.3 采取防控措施及效果 加强监测:割环诱捕、悬挂诱捕器诱捕、涂药诱捕、树干套纱袋抓虫等措施监测。采取了营林措施:危害严重林分进行皆伐。2016年金宝屯营林区樟子松林批复皆伐处理133.33 hm,危害较轻林分清理被危害木。

1.8红脂大小蠹(Dendroctonusvalens)

又名强大小蠹,属鞘翅目,小蠹科海小蠹亚科,林小蠹族,大小蠹属。是外来国家检疫性林业有害生物,具有繁殖快、成灾快、传播快和致死快的特点,一般2~4 a可以使树木死亡,是油松的毁灭性害虫。2018年5—6月与赤峰市疫区毗邻的通辽市奈曼旗、库伦旗初次发现疑似小蠹虫,经北京林业大学通过细微形态特征观察,鉴定为红脂大小蠹。

1.8.1 传入时间及途径 2018年5月30日,在与赤峰市疫区毗邻的通辽市奈曼旗初次发现疑似小蠹虫,属自然传播传入。

1.8.2 发生分布情况 目前在奈曼旗新镇林场、青龙山镇、青龙山林场和库伦旗边界杖子林场、水泉林场、先进林场发生,主要分布在火烧迹地松林里,发生面积1 209 hm。从两年的发生情况分析发生情况比较稳定。

1.8.3 采取防控措施及效果 根据松林资源分布情况及红脂大小蠹分布情况,将通辽市划分为除治作业区、重点防控区、一般监测区等三个区域分类施策。

一是除治作业区:奈曼旗、库伦旗该虫发生分布区域。防控措施:(1)悬挂诱捕器和踏查形势监测虫情。每年4月至9月底成虫扬飞期悬挂诱捕器,监测是否有虫情和虫口数量变化。根据诱捕器诱捕情况,全面踏查已经诱捕到成虫的区域以及周边松林。(2)严格疫木源头管理检疫封锁。严格检查区域内采伐的松木,对疑似被害木要就地进行剥皮或药物熏蒸处理,剥下的树皮要及时烧毁。杜绝带虫木材流出疫发生区。对区域内的木材收购和加工单位统一登记管理,定期检疫检查,坚决制止非法购买和使用无检疫证木材。(3)除治措施:a.树干密封熏杀。林地坡度25度以下,土层较厚的林地,新发生害虫林地进行密封熏杀树干皮下害虫方法拔点除源。b.清理衰弱木、濒死木、枯死木消灭虫源。c.悬挂诱捕器诱捕、降低虫口密度。4—9月成虫扬飞期,在严重危害林地悬挂诱捕器诱杀成虫。d.化学防治:成虫扬飞期,林地坡度大于25度或半石质山地等无法实施树干密封熏杀的地块于早晨4-6时利用静电喷粉机喷洒噻虫啉、氯氰菊酯防治,每年进行2次。

二是重点防控区:邻近发生红脂大小蠹的松林面积较多区域。防控措施:加强监测检疫力度。要严密监视采伐迹地、火烧迹地,濒死木和枯死木多的地区、交通要道、路边、阳坡或突出的高岗位置。一旦发现疑似红脂大小蠹成虫立即上报相关旗县市区林业和草原部门。技术人员鉴定,一旦确定红脂大小蠹发生,按除治作业区措施除治。

三是一般监测区:时行常规的监测检疫工作,做到及时发现。

2 外来入侵病害

2.1 国槐烂皮病

国槐烂皮病又名腐烂病,危害国槐、龙爪槐的苗木、幼树和大树,引起枝枯或使苗木枯死。该病有两种症状类型,分别有两种病原菌引起:一是国槐镰刀菌〔Fusariumtricinctum(corcla) Sacc〕引起的腐烂病,危害大苗主干和大树的绿色小枝,病斑一般在剪口或坏死皮孔处,初期呈浅黄褐色,近圆形,后扩展为梭形或环茎一周,黄褐色湿腐状,稍凹陷,有酒糟味,病斑上长红色分生孢子堆。二是国槐小穴壳菌〔DothiorellagregariaSacc〕引起的腐烂病,病斑颜色稍浅,且有紫褐色边缘。

2.1.1 传入时间及途径 2002年,随园林绿化部门从山东省调入的国槐大苗进入。

2.1.2 发生分布情况 目前该病只分布于甘旗卡镇区街道绿化林100多株国槐上发生,危害程度为轻。

2.1.3 采取防控措施及效果 药物防治和人工防治结合方法进行了防治。具体措施:发病期喷涂40%乙膦铝,40%多菌灵悬浮剂200~300倍液;人工剪除病枯枝,集中烧掉,减少病菌侵染扩散。

2.2 云杉球果锈病

属转主寄生病,云杉-稠李球果锈病系长循环型的锈菌,冬孢子堆阶段在稠李落叶上越冬,第二年当云杉球果鳞片张开授花粉时,担子孢子侵入。病原有稠李盖痂锈菌〔Thekopsoraareo-lata(Fr.)Magn.〕、鹿蹄草金锈菌〔Chrysomyxapiror-lata(Koern.)wint.〕、畸形金锈菌〔Chrysomyxadeformans(Diet.)Jaez.〕等三种。

2.2.1 传入时间及途径 2016年春,从黑龙江省、吉林省调入的云杉苗木传入,危害程度为轻度。

2.2.2 发生分布情况 在科尔沁左翼后旗甘旗卡镇、努古斯台苏木、常胜镇等三个苏木镇沿道路两侧云杉绿化带分布。

2.2.3 采取防控措施及效果 砍除附近稠李,改变环境阻断侵染条件;采集病果进行烧毁;在云杉球果鳞片开裂授粉期,喷洒1∶300~500倍粉锈宁。

3 外来林业有害植物

光梗蒺藜草(CenchruscalyculatusCav)

属禾本科、蒺藜草属1年生草本植物,近似蒺藜草。光梗蒺藜草须根较短、秆高400~600 mm、基部分蘖呈丛、茎横向匍匐后直立生长、近地面数节具根、茎节处稍有膝曲,花果期8月。光梗蒺藜草不但繁殖能力强,有耐旱、耐贫瘠、耐寒等适应能力,具有很强的生命力[7]。

3.1 传入时间及途径

2005年在通辽市发现,转入途经不明。该植物原产于北美洲和热带沿海地区[8],标本最早采集于1979年辽宁省[9]。

3.2 发生分布情况

光梗蒺藜草入侵以来快速扩展,目前除霍林郭勒市以外全市其他旗县区均有分布,影响林木生长,威胁着整个科尔沁沙地的生态平衡。

3.3 采取防控措施及效果

在林地,光梗蒺藜草长出4-6片叶子开始到种实成熟前用人工除草方法进行防治;采用针对性的不破坏林木的选择性除草剂进行喷药防治。

目前林业外来有害生物种类增多、入侵暴发频次加快、发生范围不断扩大、防控形势十分严峻。一定要充分认识防范外来物种入侵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提高检疫执法力度,提升监测预警水平和质量,建立区域之间防控联动机制而加强安全防御体系,及时有效的控制外来林业有害生物的入侵扩撒蔓延,保证林业建设可持续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白蛾国槐成虫
国槐主要病虫害的发生规律与防治要点探讨
欧黑抗虫杨N12对美国白蛾的抗虫性研究
栗山天牛成虫取食、交配和产卵行为
国槐的移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
柿树害虫枯叶夜蛾防治效果试验研究
四平地区美国白蛾的发生与无公害防治
美国白蛾的识别和危害特点及控制措施
美国白蛾防治技术
咏国槐
天牛,就在树上趴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