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全人教育理念下的高职学生管理工作分析
2020-02-24彭轶
彭 轶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云南·昆明 650106)
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与中央的要求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相比,职业教育还存在诸多弊病,职业教育还面临“社会认识存在偏差,技术技能人才发展的渠道窄;办学特色不鲜明,职业教育吸引力不强”等问题。随着高职扩招、单独招生范围扩大,学生群体基数扩大,但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偏低,学生在校时间短,高等职业教育实践以“教人做事”为出发点,“学会做人”的教育内容被淡化;把职业技术技能训练推向更高点,重技能轻德育的现状日趋严重。因此,在理论知识水平和技术技能提高的基础上,如何在全人教育理念下,加强形成健全人格的教育,培养学生人文精神、整合思维、团队协作能力,值得我们深入探索。
一、全人教育理念下高职学生管理现状
(一)价值多元化背景下,高职学生德育教育难度加大
改革开放以来,世界也在开放,迎来了科技的飞速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各种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与渗透加强,而价值观的多元化是文化多元化的结果。现在的高职学生思想活跃、兴趣广泛,获取信息的渠道宽,对新事物充满好奇心。同时,高职学生文化底子薄弱,自我意识薄弱。作为在校学生,一名“准”社会成员,他们的道德面貌还不清晰,社会道德规范的内化还不深刻,道德行为的表现上还不稳定,没有形成成熟的价值观,容易被新的观念改变自己的道德行为。
由此造成的结果,导致部分学生在校期间自我目标定位不清晰,不会与人相处,宿舍矛盾频发;吃苦耐劳精神缺乏,甚至陷入网络贷款;喜爱流行文化,对中华传统文化与时政知识的关注度较低;坐享其成的思想严重,减压方式和能力有限,心理处于亚健康状态的学生比例增多。这些因素都给学校在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候,造成了一定的阻碍。
(二)当传统的学生教育管理方法遇到自我意识强烈的“00”后,导致方法难以适应学生需求
传统的学生教育管理方式是以学校或学院为管理主体,逐级将有关理念传达给学生,处理学生群体的突发事件,对学生进行日常教育管理。其特点是:以说教式、管束式为主。如今的学生群体多以“00”后为主,个性化要求较高,容易滋生逆反、攀比、自卑、敏感等心理问题,年龄差距和观念差异,以及生活成长背景和对社会认知的不同,使学生工作者和学生之间存在代沟。这是对高职学生管理工作者提出的新挑战。
传统的学生工作管理模式虽然在某种程度上节省了成本,但是在实践过程中,该模式已暴露出诸多弊病,如:自上而下的管理制度难以反映学生的需求。而“00”后学生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敢于对权威提出质疑和挑战是他们的特点。这就需要转变学生工作管理者队伍的固有思想,研究新的管理模式,或者从传统管理模式中吸取精华,使之与新模式相结合。本着“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在制度制定的时候听取学生的意见,让学生代表参与到学生管理工作中来,形成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和谐相处的氛围。在日常管理中教会学生换位思考、学会做人,破解学生管理工作“供需”矛盾。
(三)学生人文精神的培育空间与时间欠缺
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是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可以为学生提供精神动力、补足“精神钙”。缺少人文精神,会让学生缺少对世界发展的正确价值观、缺少对周围事物的关心与思考,一味的成为物质生产的工具,变得急功近利。
人文精神不仅需要思政课堂形式的多样化,也需要在日常生活学习中,为学生提供创造更多文化空间。高职学生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强化了实践动手与实习实训,学生在校时间相对较短。第二课堂与校园文化对于学生的影响时间短,容易造成学生对学校的认可度低。在专业技能和知识水平都相差无几的情况下,人文精神与通识知识的补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沟通能力、表达能力,对于工作的理解能力。也是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高职学生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
二、全人教育理念下创新高职学生管理工作的作用
(一)提升高职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毕业学生质量
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要始终围绕“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加强对学生的教育、管理、引导;需要始终围绕学生的成长需求,实行多种管理模式并用,实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高职学生在校期间,是他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确立、发展、成熟的重要阶段。全人教育的理念,是让学生在健全人格的基础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让个体生命的潜能得到自由、充分、和谐、全面发展,培养学生成为有道德、有知识、有能力、和谐发展的“全人”。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成为有本领有能力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的人。作为高职学生,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这是全人教育的培养目的所在。让用人单位通过毕业生感受到学生的整体素质较高,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也有利于学校的发展。
(二)拓展高职学生个人发展空间
由于高校毕业生逐年增加,在经济转型升级的特殊时期,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非常严峻。高职毕业生如果没有明确的职业定位,寻找正确的职业角色,合理规划职业发展方向,做好职业计划和知识储备,在职场竞争中是没有优势的。全人教育关注每个人的智力、情感、社会性、物质性、创造性与潜力的全面发掘。强调人与人相互理解、培养整合思维,通过全人教育理念的培育,可以让学生更好的认识自己、认识世界,做好个人职业生涯的规划,提高自身竞争力,为未来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精神基础。
三、全人教育理念下学生教育管理的措施
(一)优化全人教育顶层设计,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主要依托于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优化全人教育顶层设计的工作方案,充分发挥学校第一课堂主渠道的作用,提升师生对于全人教育的理解。同时不断增强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坚定跟着党走的信念和决心。通过思政课、通识课等素质教育课程的开设,拓宽学生的人生视野,丰富学生的认知,使学生能够明辨是非、提高思想站位。
(二)运用“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形成分层分类精细化管理模式
高职学生来源广泛,结构多元,学生的年龄、思想都有较大差异,自我意识、民主意识、权利意识和竞争意识也逐步增强。目前,“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与时俱进的基础。
高职学生管理工作,需要整合多方资源、优化手段,以满足学生在校期间的合理需求、解决学生的基本诉求,运用多种途径为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生活、自身发展提供帮助。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潜能,增强学生自信心、激发学习的欲望,带来学习各种知识的动力。在实际工作中,让趣味性、开放性和综合性的“对话方式”管理方法融入到高职学生管理工作中,切实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给予学生充分信任,并且做好挫折承受能力教育。
管理者弱化管理与教育,增强“服务”意识,提升在学生工作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精细化管理的服务意识和服务理念,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和服务水平,才能将学生工作做到细致入微,深入学生的心。
(三)将通识教育贯穿教学始终,培养学生人文精神
高职学生在校时间有限,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专业课和实践课比重较高,通识课内容的渗透性不强。因此,将通识课贯穿教学始终,注重学用结合,知行合一,将优秀传统文化导读、诗词鉴赏等课程加强考核,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感知组织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中的精髓。将沟通与写作、就业指导、法律常识、心理健康等通识素质课程开设并开足,是实施全人教育的基础,也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
(四)以第二课堂为抓手,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
第二课堂是学生感受校园文化,参与校园活动,展示自身特长的重要平台。打造有特色的高职校园育人环境,营造环境育人良好氛围。积极提升基层党团组织的活力,发挥学生社团的凝聚作用,将素质教育与校园文化结合在一起,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在学生的每一次文体活动、知识竞赛、主题教育、社会实践中。让学生在有限的在校时间中,留下无尽的欢乐,养成受益终身的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