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党报副刊与广电融合的新思路
——以《钦州日报》副刊为例
2020-02-24李俊懋
□ 李俊懋
一、新媒体时代,副刊面临“双重压力”,处境艰难
新闻史学家方汉奇说:“每一个打算办好报纸的人,都必须同时办好它的副刊。”
最初,副刊只是文学传播的平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精神层面的需求不断增强,读者并不满足于仅有单纯的散文、小说和诗歌等体裁的副刊,更多的是希望从副刊中读到关于生活、娱乐、休闲的文字。所以,副刊在内容和形式上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单纯的文学性转变为兼顾人们在文化、艺术、娱乐、休闲等各方面需求的综合型副刊。
新媒体时代,报刊本身受到了互联网信息传播途径更迭的冲击,大部分读者都改变了获取信息的方式。这使报纸及其副刊的处境更加艰难,许多地方报纸副刊出现减版、压缩版面甚至撤销副刊版的现象。如今,地方报纸副刊面临着双重压力:一是新媒体时代的外在压力,二是渴望自身突破的内在压力。披荆斩棘,闯出一条新媒体时代的副刊新路子,是国内所有地方报纸副刊要面对,也必须面对的事情。
二、媒体融合背景下,副刊需挣脱束缚走出新道路
办好副刊是党报服务政府和人民群众的重要内容,也是办好办活党报的一种有效措施。“新闻招客,副刊留客。”作为党报的思想传播阵地,副刊的初衷就是进行文化思想传播。在新媒体时代的现阶段,党报副刊应以习近平总书记的新时代精神为指导,把文学文艺融入副刊。人们喜欢文学的初心不变,变的是阅读文字的方式和途径。党报副刊更应发挥自身的作用,引导民众积极向上,展现时代风貌。
面对新兴媒体的崛起和媒体融合的时代背景,报纸副刊在思想文化传播和读者信息吸取需求上有着独特的功能,甚至有读者称,“打开报纸第一件事是看副刊有什么好文章”,其地位显而易见。特别是在话题性引导下,读者可以通过文字发表己见,碰撞思想。这也是报纸新闻版面无法替代副刊的重要原因。发展报纸副刊是新时代的必然,而如何在媒体融合背景下发展副刊是应该思考的问题。
三、办一份可看可读、有特色的文化副刊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媒体融合中,副刊的发展之路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充满险阻。如何在融合发展中奋勇当先,抢先走出自己的一条道路,是副刊必须思考和面对的。许多地市级党报的副刊版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钦州日报》也不例外。
2018年7月2日,钦州新闻传媒中心成立,媒体融合已走在了广西乃至全国前列。借着媒体融合的契机,《钦州日报》副刊通过探索和创新,在以“融”为主的前提下,在提高地市级党报副刊的传播力和影响力上做出新变化,打造全新栏目,创作可听可视副刊,突出本土文化特色,争当文化引领者。
(一)“融”起来,打造可听可视栏目
在媒体融合的大环境下,报纸副刊要脱颖而出,就要融合新媒体的优势,在副刊的传播上下苦功,创新传播方式。《钦州日报》副刊也在新形势下走出了一条新道路。2019年2月5日,一份“有声副刊”呈现在读者面前。读者可以通过扫描报纸上的二维码,听到文章的朗诵,收看作品的相关视频。
2019年初,钦州新闻传媒中心结合报、台、网、微、端各部门工作性质,共同推出“倾听此刻”栏目。《钦州日报》文化副刊负责收集作品、整理稿件,由电台主持人录制音频,再将音频上传到“钦州此刻”客户端和钦州新闻网,制作音频、视频和文字结合的链接,所生成的链接转为二维码,送交到日报副刊,二维码随文刊登。读者可以通过扫描报纸上的二维码听到文章的朗诵;听众可以通过钦州电台收听“倾听此刻”的美文;网友可以通过钦州新闻网、“钦州此刻”客户端了解更多文章;作者可以动动手指,将链接转发到朋友圈,让更多人看到、听到自己的作品。报、网、台、客户端共同联手,这是媒体融合进程中的新突破,也是媒体改革后以“融”打造的精品栏目。而这一突破,也让党报副刊实现了“有声”的突破。
副刊的优势在媒体融合下第一次凸显,有声副刊推出半年以来,越来越多读者、作家喜欢上了副刊,更多人通过副刊了解钦州文化和历史。这不仅提升了副刊在市民读者中的传播力,更让其影响力波及市内外。
“有声副刊”的推出,得到了钦州市委宣传部部长韩流的肯定,他曾在市级宣传系统媒体改革讲座上,以《钦州日报》副刊“倾听此刻”为例,细讲融媒体形势下报纸的发展趋势。另外,“有声副刊”推出后得到了作家、读者的喜爱和推崇。钦州市作家协会主席谢凤芹说:“副刊上能听到自己作品的朗诵,是一个惊喜。”据“钦州此刻”客户端统计,截至目前“有声副刊”共刊发150 余篇文章,累计已有近10 万的点击率。
报纸既可读,又可听,这也令传统媒体副刊的文化优势和新兴媒体传播优势相得益彰。
(二)“潮”起来,紧跟时事引领潮流
在媒体融合的大环境下,党报副刊必须紧跟时事,发挥引领思想、反映时代进步的功能。各地方党报副刊应做到保持党性,延伸新闻性,紧跟时事,引领潮流,做一份潮流副刊、时尚副刊。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 周年,《钦州日报》副刊结合内容和版面实际,于2019年5月中旬开辟了“我和祖国共成长”栏目,受到了读者的点赞。栏目以散文、随笔、诗歌、绘画、曲谱和摄影、老照片等多种非新闻的形式,展现了广大作者与读者对党和国家的忠诚和热爱。
潮起来的还有副刊的新闻延伸性。想要做好副刊,就必须在文学作品的基础上拓展和延伸新闻报道。例如,2018年底钦州市“大美钦州”摄影大赛落幕,由于新闻版面篇幅的限制,获奖作品无法一一呈现在读者面前。有鉴于此,副刊开设“影像钦城”栏目,连载“大美钦州”获奖作品。这不仅延伸了大赛落幕的新闻,也让副刊版面更亮丽,图文并茂也成了《钦州日报》副刊的一大亮点。
(三)“土”起来,突出本土文化特色
新媒体时代,国内许多党报推陈出新,着重推出突出地方文化特色的副刊。有些地方党报盛行“拿来”副刊,对地方特色视而不见。坚持地方党报副刊的地方性和特色性,才是吸引读者的方式,也是在新形势下生存的根本。
赵超构说:“新闻是报纸的灵魂,副刊是报纸的面孔,报纸耐不耐看主要看副刊。”而副刊是否耐看,则要归于其是否能抓住读者和受众的心。“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想要打造精品副刊,一定要有自己的风格和特色,才能让读者喜爱。
《钦州日报》副刊不仅重视地方特色,更是采用多题材形式宣传本土文化,增强文化副刊的文化性、文艺性。如钦州是英雄故里,副刊在冯子材诞辰200 周年之际,开辟全新栏目“连载文学”,连载钦州文史专家李世川老先生的小说《鸿飞洲传奇——少年冯子材》;钦州是海豚故乡,副刊则采用全新题材报告文学,以连载的方式刊登钦州籍作家吴世林先生的报告文学《豚跃三娘湾》。《豚跃三娘湾》刊登之后,有关单位还组织作家、学者召开了《豚跃三娘湾》创作研讨会,进一步推出和宣传了钦州本土旅游文化。
此外,《钦州日报》副刊还汇集了钦州工匠大师制作的坭兴陶作品,本地音乐家的曲谱,摄影家的本地题材摄影,采风于本地的各类绘画、书法和富有传统文化韵味的采茶剧本等众多具有本地文化特色的题材,让副刊内容焕然一新,让更多的本土文化得到宣传,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四、结语
报纸是新时代人们需要的精神食粮,而副刊仍是报纸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文化多元化趋势的加速和新兴媒体的迅速发展,使地方党报副刊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有压力就有动力,地方党报副刊应在此机遇下继续探索、不断创新,立足人文精神,办出有特点、有精品、有风格的报纸副刊;不断挖掘本土文化瑰宝,纵观国内外的文化走势,更好地结合自身城市和报纸的特点,充分发挥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相互融合作用,走出一条“融媒体”环境下的全新道路,让地方报纸副刊不仅成为当地文化风潮的引领者、社会优良风尚的倡导者,而且力争成为新时代纸媒最重要的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