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优工程,擦亮辽河油建招牌
2020-02-24王宇翔刘建鹏
文/王宇翔 刘建鹏 白 帆
日前,国家工程建设质量奖审定委员会发布公告。和克拉苏气田大北区块地面建设工程一起,辽河油田建设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辽河油建)承建的中俄原油管道二线工程第三标段项目,获得2018-2019 年度国家优质工程奖。
从2016 年7 月25 日施工伊始,辽河油建克服了极度严寒、工期短以及穿越湿地、林区等复杂环境等诸多困难,科学组织,精心施工,在中国东北油气能源动脉上再次擦亮辽河油建的金字招牌。
● 冰天雪地之间,国优工程在此诞生。 摄影/陈允长
严管理
“我们油建人靠手艺吃饭,干的是百年大计的工程。只有严格管理,焊接完的管线才能不出问题。”谈起工程建设心得,项目部焊接二机组机组长宋明员如是说。
尽管在该工程后来的施工中,焊接二机组闯出了名头,但在项目初期,这支队伍遭遇过“滑铁卢”。
中俄原油管道二线工程是国内首条采用自动焊和机械化防腐补口施工的长输原油管道,无现场经验可供借鉴。在百口磨合阶段,由于人机磨合不畅,他们的一次焊接合格率出现了83%的最低值,一度面临被业主清出项目的尴尬局面。
质量是施工企业的生命线。项目部要求二机组立即停工,不把焊接合格率低的原因找准,不定出有效措施,宁可耽误工期也决不能开工。同时,项目部从焊接参数入手,首先对机组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分别进行再培训,并邀请公司培训中心的焊接教练到场给予技术指导,重新调整参数。此外,针对二机组焊接设备旧、工况不稳定的情况,专门调配了经验丰富的维修工常驻,给予贴身式服务。
措施有的放矢,效果立竿见影。一周后,二机组焊接合格率稳定在90%以上。一个月后,在业主竞赛评比中,他们从曾经的“老末”一跃成为全线优胜机组。
把质量视为生命线,项目部坚决加强质量管理。结合工程实际,组织编制了《质量、安全风险案例管理手册》,涵盖14 项工序风险案例,为现场操作规范性、标准化提供了坚实保证。
同时,项目部广泛开展质量意识教育,通过多媒体PPT 宣讲、组织交流、现场悬挂质量标题横幅、学习质量经典案例、开展各个工种理论考试培训等多样化活动,不断提高项目参建人员的质量意识。
效果无疑是显著的。整个工程单位竣工交验一次合格率100%,采购物资交付质量合格率100%,管道防腐补口、补伤一次合格率98%以上,焊口检测一次合格率95.28%,工程一次安全、平稳投产成功,各项性能指标达到设计要求,生产运行状况良好。
大投入
中俄原油管道二线工程新的工艺要求和施工标准,与传统的焊接、防腐施工技术存在很大的差别,对施工科技含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辽河油建将目光锁定在性能更优的自动焊。
“自动焊不仅焊接速度快,而且焊口实体质量从理化试验参数和机械性能试验来看,都优于半自动焊口,机械化补口加热效率高、温度分布均匀、管口喷砂质量整体性能好,补口质量高。”全自动焊接培训教练张金平说。
辽河油建加大了新设备投入力度。在此基础上,把参建队伍提前开到前线,进行培训与实战磨合。张金平天天盯在现场,加强对操作人员使用设备的培训。
不懈努力之下,参建人员克服了施工前期对设备性能的不熟悉,使自动焊、机械化补口施工技术在线路上成功实施运用。焊接一机组创下了月焊接长度13 公里的全线最高纪录。
面对严寒作业、地形地质复杂、“三穿”工程量大等难题,辽河油建深知科技就是生产力,不断加大新设备的投入力度,提高施工科技含量。
管线途经嫩江国堤,地下水位较高,常规挖沟、下沟方法不适用。项目部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调遣适合滩涂作业的水陆两用挖掘机,在水上安全行走。通过超长挖掘工作装置以及高效的回转机械,提高施工效率,保证管线埋深。
为保证管线下沟质量,项目部采取“吊篮式”机械下沟。采取5 台型号为GY70T吊管机,辅以管道下沟滚轮吊篮,同时建立数学模型,对管线曲率半径和设备就位安全距离进行计算,在保证安全、质量的前提下,提高下沟综合效率,有效解决了传统下沟产生的管线外防腐层损伤和焊口内应力隐患。
强创新
“可以说,中俄原油管道二线工程第三标段是公司建设历程施工中成果创新最多的项目。”项目执行经理周伟光总结说。
为了让项目人员尽快掌握全自动管线施工新工艺参数,项目部按照专业划分,设计制作现场便携式工艺卡。工艺参数集于一卡,简洁醒目,便于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查看,提高了对现场质量安全的把控。
项目主体位于高纬度高寒地区,冬季寒冷,白天平均气温在-35℃左右。施工受严寒影响较大,尤其是设备材料,如保护措施不当,则影响正常的生产施工。
针对冬季施工寒冷特点,项目部设计制作了“D813 内对口设备保温桶”“D813 外焊小车轨道运输装置”,保证设备材料符合使用标准。
冬季地表温度低,无法挖掘细土装填编织袋垫护管线外防腐层。为了避免冻土、石块划伤管线3PE 防腐层,现场采用了管墩顶端铺设草帘保护管线防腐层。
管道穿越讷谟尔河、嫩江国堤时,通过巧妙制作管线推进“组装式滑轮固定管线支架”,焊接完成后,接收井一侧利用固定卷扬机顺利将管线送进隧道内。
为保护现役管道安全,项目部技术、质量、安全三部门联合设计、制造了“便携式可移动钢过桥”,避免了在施工、拉运、设备倒场等过程中,地面承载力突然增大影响在役管道安全运行。
…… ……
整个工程施工过程中,项目部2 项工法被评为辽宁省省级施工工法,1 项QC 成果被评为辽宁省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小组一等奖,1 项施工技术研究与应用获得辽河油田公司级的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施工装置获得实用新型专利,累计创效880.04 万元,为项目优质高效完工提供了强劲的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