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规模奶牛养殖场犊牛腹泻病例分析

2020-02-24谌志伟邓海军

中国畜禽种业 2020年1期
关键词:方用方药白术

谌志伟 邓海军

(1,河北省迁安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064400; 2,河北省迁安市农业农村局 064400)

近年来,调查迁安市规模奶牛场常见牛病发现,犊牛腹泻病占比较高,给奶牛养殖场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深入奶牛场探究分析犊牛腹泻病的病因,并提出综合防治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

腹泻病又称犊牛泻痢,全年四个季节都可发生。 泄泻为排粪次数增多,粪便稀薄,甚至泄粪如水样。 痢疾指的是排粪次数增多而量少,腹痛,里急后重,排黏液脓血样粪便。 犊牛大多在5d 至半月发病,有出生后2 日发病的,也有1 月龄后发病的,以 1~7 日龄发病和 0.5~1 月龄犊牛发病率最高,该病直接影响犊牛成活率,对犊牛生长发育影响很大。 在现代奶牛牧场,集约化养殖导致犊牛腹泻发生率达到50%~70%,高的可达到80%~100%,死亡率可达30%以上,因此,该病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奶牛场健康发展。

1 病因病机

导致犊牛腹泻的因素有很多,外因如季节更替、气候变化、饲养管理不当等,内因如热积胃肠、饮食所伤、脾胃虚弱及久病体弱肾阳虚亏等。

1.1 感受寒湿

季节更替、气候变化,致使外感寒湿,传于脾胃,或者内伤阴冷致使脾胃虚弱,引起运化失司,腐熟无力,寒湿下注,清浊不分遂成泄泻。

1.2 热积胃肠

暑月炎天,郁而生热,损伤脾胃,津液不能化水,水反为湿,湿热下注,形成泄泻。

1.3 伤食泄泻

饮食失节致宿食停滞,损伤脾胃,不能运化水谷精微,水反为湿,谷反为滞,致使合污下降而成泄泻。

1.4 脾虚泄泻

一般断奶期间多发,患牛被毛粗乱,四肢无力,唇色苍白,腹部胀满,食欲时好时坏,粪便稀薄,常黏附于肛门周围及尾根,清晨泄重,体消瘦。

1.5 肾阳虚衰

体弱,肾阳亏虚,脾失温养,运化失常,而至泄泻。

1.6 寄生虫泄泻

粪便稀薄、无臭味、色灰白,从粪中可查出虫体,消瘦、结膜苍白、毛焦背弓,有的可出现磨牙等症状。

1.7 惊泻

由于各种应激因素导致的犊牛泄泻,泻黄绿色稀粪,里面夹杂未消化完的奶瓣。

1.8 细菌性泄泻

大肠杆菌病泄泻,患牛初体温可达40℃以上,数小时后下痢,体温正常,粪便初呈粥样、黄色,后呈水样、灰白色,夹杂着灰白色的凝乳块。 病末期肛门失禁,腹痛,蹄踢腹壁。

2 治则

2.1 寒湿泄泻

乃阳气亏虚、寒湿内阻而发的大肠虚寒证。 证见泻粪清稀如水样,质地均匀; 重者肛门失禁,气味淡酸; 兼有胃寒少食证候,偶有肚胀或呕吐,肠鸣如雷,口色青黄,脉象沉滑。

治宜温中散寒,燥湿健脾,分利阴阳; 方用胃苓散、参苓白术散、猪苓散等加减。 方药可选用猪苓、泽泻、青皮、陈皮、二丑、青木香、枳壳、茯苓; 寒重及火弱者,加肉桂、附片,或高良姜、吴茱萸; 肚胀者加醋香附、青皮、枳实; 呕吐,加藿香、半夏,或旋覆花、代赭石; 肛门失禁,加党参、白术、黄芪、升麻、柴胡; 泻久者,加四君子汤,或用四神丸、养脏汤加减。

2.2 湿热泄泻

证见体温升高、耳鼻发热,精神沉郁,食欲减少或废绝;粪便稀溏,或荡泻如水,气味恶臭,或混有黏液,口渴喜饮,尿赤短,口色赤红或红黄如橘,舌苔黄,口津干枯,脉象沉数或沉涩。

治则清热解毒、利湿止泻。 方用郁金散、白头翁饧加减,或用四黄元金汤或龙胆泻肝汤加减。 方药可用郁金、诃子、黄连、黄芩、栀子、大黄、黄檗、白芍等加减。

2.3 伤食泄泻

饮食积于胃肠,运化失职,升降失调所致。 证见泻粪酸臭,食呆腹满,舌苔厚浊,脉滑数,有时呕吐、泻后病减。

治则消食导滞,方用枳实导滞丸; 或单用三仙。 方药可用大黄、炒枳实、炒神曲、茯苓、黄芩。 黄连、白术、泽泻等加减。

2.4 脾虚泄泻

其成因为脾气虚弱,运化无权。 因 《金匮翼》 中说 “脾主为胃行其津液者脾气虚弱,不能分布,则津液糟粕并趋一窍而下。” 证见粪稀不成形,或完谷不化,体瘦毛焦。 四肢无力,重则肛弛粪淌; 舌淡,脉虚软。

治则益气健脾,方用四君子汤或参苓白术散; 虚而偏寒者用理中汤; 久泄气陷者用补中益气汤; 滑脱不禁者可用四君子汤加肉蔻、诃子。 方药可用黄芪、白术、甘草、当归、陈皮、升麻、柴胡等加减。

2.5 肾虚泄泻

又称脾肾阳虚泻。 其成因为肾阳不振,胃关不固。 《黄帝内经》 云: “肾者,胃之关也,关门不利,故聚水而从其类也。” 关、可理解为水液出入的关口,肾阳虚衰,一则不能助脾阳以化谷,一则不能助膀胱以利水,故成泄泻。 《医原》 中说: “盖虚寒之泻,本非水有余,实为火不足; 本非水不利,实因气不行。” 证见久泻不止,遇寒则甚,或黎明腹泻,肛门不收,形寒肢冷,腰胯痿软,四肢无力、口淡,脉沉细。

治则温肾健脾,固涩止泻,方用四神丸加减。 方药可用破故纸、肉豆蔻、五味子、吴茱萸、白术、乌梅等加减。

2.6 寄生虫泄泻

化虫丸加减,方用使君子、槟榔、鹤虱、枯矾、大黄、苦楝皮、芜荑、党参、当归、焦三仙等加减。

2.7 肝郁泄泻

由于肝气乘脾,运化失常所致。 多于精神兴奋有关,因惊恐躁闹导致泄泻。 由于各种应激因素导致的犊牛泄泻,泻黄绿色稀粪,里面夹杂未消化完的奶瓣。

治宜抑肝扶脾。 方用白术芍药散加减。 方药可用炒白术,炒白芍,炒陈皮,防风等加减。

2.8 鱼肠痢

乃寒热暑湿或毒物内伤肠胃,致使机体发生变态反应,渗出纤维蛋白和大量黏液形成膜状物排出的病证。 本病初期,既有恶寒发热表征,又有湿浊内阻,清浊不分而成的泄泻的里证。 证见精神不振、食欲、反刍减少,粪稀而黄,畏寒肢冷,鼻冷微汗,汗不成珠,耳尖发冷而耳根发热,呼吸急促。 口色淡红,舌面黄白; 脉象浮数。

(1) 治宜解表散寒、温中除湿、消食和中。 方用五积散加减: 麻黄、苍术、陈皮、厚朴、枳壳,干姜、细辛、槟榔,山楂炭、生六曲,茯苓、当归、川芎、桔梗,甘草、白芍等加减; 或用清火固肠汤加减。

(2) 本病进一步发展,病情加重,则见鱼肠痢的典型症状。 粪便稀薄,色黑、白、红、黄不定,粪味腥臭,腹痛明显,经常怒责,排出索状物,形如鱼肠,长短不一。 有的病情好转,有的病例严重,泻下不止,卧地难起,耳鼻及四肢厥冷,脉微欲绝,出现亡阳等危象。

(3) 治宜清火固肠。 方用清火固肠汤、槐花散加减: 槐花、地榆、白芍、黄连、枳壳,防风、秦艽、柴胡、大腹皮、苍术、升麻等加减。

2.9 热毒入血、迫血妄行

乃肠络出血而腹泻、下血、腹痛的病证。 证见精神不振,饮食欲大减或废绝,粪便稀薄,或荡泻无度,多为热溏清水,混有血丝血片,或粪血齐下,或泻血便; 兼有便秘者; 回头顾腹,腹痛不安; 肚胀,肠音极弱或绝止; 体温不高,仅个别的升高或低于正常。 口色赤红,或黄红,苔黄厚,舌津干燥,气味恶臭; 脉象数或虚数。

治宜清热解毒,凉血止泻。 方用郁金散合槐花散加减,也可用清火解毒药: 生地、地榆、桑白皮、五加皮、牵牛子、甘草、滑石、泽泻、大黄、火麻仁、栀子、玄参、当归、白芍、木通、车前仁等。 也可用大黄、生地、火麻仁、虎杖、滑石、芒硝、木通、青蒿、红花、归尾、桃仁、灯芯、车前子、泽泻、牛膝等加减。

2.10 大泻亡阳

乃重笃胃肠炎,阳令虚亏、阳虚欲脱的危急重证,证见精神极度委顿,反应痴呆,四肢及耳鼻厥冷,汗出身凉,体温下降,口色紫绛,苔黄燥或灰黄,脉象虚细或脉微欲绝。

治宜回阳救逆。 方用四逆汤合理中汤、通脉四逆汤、回阳救急汤等加减; 方药可用炙甘草、干姜、附子、党参、白术等加减。

2.11 细菌性泄泻

对于寒战高热、泄泻频数、脓血多的,用白头翁汤加味,方用白头翁、黄连、黄檗、穿心莲、苦参、马齿苋、秦皮、鱼腥草等加减。 对于脱水严重的用5%葡萄糖生理盐水、10%葡萄糖注射液、头孢静脉滴注; 0.9%生理盐水、庆大霉素静脉滴注; VB1、VB12肌内注射。

3 结果与分析

在2018 年1~12 月对全市六家奶牛场地从出生到3 月龄前的600 头犊牛分成两个组进行调查分析,西药治疗为对照组,中西兽医结合治疗为试验组。 在用中兽医疗法前,用西医疗法治疗犊牛腹泻康复率为46%,死亡率为30%。 采用中西兽医结合疗法治疗犊牛腹泻康复率为74%,死亡率为6%,见附表。从以上结论可以看出,中兽医合并西医疗法能显著提高犊牛腹泻的治愈率。

附表 中兽医和西医对犊牛腹泻的治疗效果比较 (%)

猜你喜欢

方用方药白术
白术质量评价的研究进展
三款药膳,养血安神
三款药膳,养血安神
单纯针刺与针刺配合半夏白术天麻汤的治疗对比
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腹泻
口中有异味 中医巧辨治
中医药治疗骨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基于智能算法的中医治疗糖尿病数据挖掘
白术治小儿磨牙
高血压中医证候特点及方药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