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整本书阅读现状及其指导
2020-02-23毛永欣
◎毛永欣
语文教材里每一篇课文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典范文章,各具艺术特色。因此学生如果能够把握好整本书的阅读,形成知识框架,更有利于语文整体水平的提高。这就要求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将教材中蕴含的价值观融入到具体的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这样也有助于教师对整本书的了解,更有助于学生对整本书的阅读学习。因此如何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是每个小学语文老师迫切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现状
1.学生缺乏阅读兴趣。现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尤其是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由于教师无法将整本书的知识点讲授给学生,无法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书中的课文对学生来讲在理解和运用上又有一定的难度。这就导致学生不愿意阅读整本书,长期下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也会逐渐降低。
2.阅读方法欠缺。受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的影响,现阶段大多数小学语文教师仍然使用泛读和精读两种阅读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文章阅读。教师并未意识到,不管是泛读还是精读,都不能够有效地让学生理解文章意思,在一定程度上也都会阻碍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正确的阅读教学方法应当是教师要求学生先进行阅读,然后形成对文章的大概理解。多次阅读之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并重点讲解难以理解的地方。
二、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重要意义
1.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教师使用整本书阅读教学模式对小学生进行阅读教学,有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量。拓展学生的阅读是语文教师必须完成的重要任务,对小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教学可为完成教学任务提供助力。
2.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使用整本书阅读教学模式对小学生进行阅读教学,可以让学生对整本书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让学生对整本书形成知识框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掌握整本书阅读的教学策略,若学生拥有良好的整本书阅读的能力,对每篇文章来讲就会轻而易举的理解。
3.克服快餐式阅读的弊端与不足。使用整本书阅读教学模式对小学生进行阅读教学,可以有效处理因为快餐式阅读带来的弊端与不足,学生也不会为了完成任务或得到奖励而阅读书籍,可以依据促进个体身心健康发展的原则而阅读整本书。为此,语文教师要大力推广整本书阅读教学模式,以此提升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兴趣,进而更高效地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1]。
三、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1.激发阅读兴趣。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章有很多,还有的来自文学经典作品的选段,有的来自伟人轶事的选段,有的来自历史事件的选段。教师在进行讲解时一定要提前介绍作者的背景,比如作者当时所处的社会政治背景、文化背景等,来拓宽学生的眼界,使学生产生意犹未尽的感觉。然后教师趁机向学生推荐跟课文有关的其它文章,带领学生有针对性地对本篇文章进行扩展阅读。比如在学习有关红军的《飞夺泸定桥》《丰碑》《金色的鱼钩》等课文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观看电视连续剧《长征》,阅读有关长征的文章;学完《景阳冈》后,向学生介绍全本《水浒传》;学习《草船借箭》时,教师可以穿插讲授《三国演义》中其它的精彩事件;学习《鲸》之后,教师可向学生推荐一些与自然知识有关的科学普及读物。在推荐读物时,教师应当注意培养学生选择阅读材料的能力,带领学生判断所选材料是否科学,是否有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创建阅读环境,设立各种奖励手段等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比如在教室内设置图书角,让学生将自己喜爱的读物与其他同学进行分享;以主题班会形式开展好书推荐会、故事会、美文欣赏会、摘录笔记评比、课前三分钟展示等活动,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扩大阅读面[2]。
2.精选阅读书籍。俗话说:开卷有益。但是小学语文教师在实际整本书阅读教学中,一定要引导学生选择适合的“卷”。教师要综合考虑教学实际以及教学需求精选阅读书籍,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丰富学生的阅读量,让学生在阅读中自己找到重要的知识,体会阅读的乐趣。此外,教师还应选择符合小学生特点的名人名著,确保学生通过阅读这些书籍能够学到有价值的东西,以此才能充分发挥阅读的作用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比如,《变色龙》这篇文章详细描写了作者发现并仔细研究变色龙后将其放走的故事。整篇文章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让学生可以从中体会到作者对动物的热爱。对于小学生来说这篇文章的内容很新鲜,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所以教师可以为学生搜集与这篇文章相关的书籍让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教师共为学生寻找了《最有趣的生物教科书》《萤火虫回来了》《酷虫成长记》和《昆虫的家》等有关昆虫的书籍,这些书籍的内容丰富且科学严谨;有些偏向童话的书籍,不具备较强的科普性。在反复比较中教师最后为学生推荐了法国法布尔的《昆虫记》,这本具有科普性和文学性的数据更适合学生阅读,教师应为学生挑选精品书籍,让学生通过阅读这些精品书籍获得科学的文化知识。
3.明确阅读教学目标。教师在整本书阅读教学前应该先制定科学有效的读书目标,让学生带着目标阅读整本书。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在阅读的前中后各个阶段都能勇敢提出自己在阅读中产生的质疑。这样学生在之后的阅读中能够做到有的放矢,提升学生的阅读效率,使其学到有用的知识[2]。
比如阅读《我和祖父的园子》时,这篇文章主要阐述了作者在祖父园中的所见所闻。这篇散文小说选自著名作家萧红的《呼兰河传》,主要是从儿童的角度出发展开写作的。这本书中的小说内容都是分开的,没有什么必然联系,这本类似于散文的小说非常有诗意。教师可以依据小说的艺术特点制定以下三个阅读目标:一是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呼兰河当地的风土人情;二是从儿童的视角了解世间百态,感受儿童的真善美;三是体会小说中的散文化语言,感受其中蕴含的诗意美。通过制定这三个目标不仅能让学生理解小说,也贴近了小学生的阅读和心理认知特点,这样可以让学生快乐地阅读文章。制定明确的阅读目标,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带着阅读目标阅读书籍,这样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获得更多的阅读体验,提升整个阅读的意义,学生能通过阅读学到更多知识。
4.科学指导阅读方法。对于阅读教学来讲,教师指导学生使用科学的阅读方法尤为重要。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缺乏生活经验,对事物的总结概括能力相对较弱。在语文阅读方法的选择上,若没有教师的科学引导,很难保证阅读质量的提升。因此,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基本情况,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为学生降低阅读难度,避免学生出现半途而废的阅读现象。比如,教师可以通过示范演示的方法为学生提供阅读思路。例如教师以《小王子》这本书的阅读为例,让学生学习整本书阅读的具体策略。首先,引导学生对整本书有大致的了解,比如封面人物、序言、目录、插图等,让学生通过这些信息大致猜想文章中具体表达的主要内容,然后带领学生进行第一步的泛读。其次,教师为不同学生制定不同的阅读计划:对阅读能力比较好的学生,短期内比如一星期就可以将此书阅完;而对阅读能力较慢的学生,教师可以先制定每周任务,然后制定月任务,最后引导学生坚持把书读完。这样下来,学生就不觉得整本书的内容较多,反而会愿意为了完成教师制定的任务而进行阅读。再次,教师一定要让学生养成摘抄好字好句的习惯。在阅读经典语句时,让学生将其记录到笔记本上,定期翻阅笔记本,朗诵好词好句。这样可以为将来的写作打下良好基础。最后,可以画一张思维导图来概括文章内容,这样更容易凸显整本书的本结构,让学生从整体上多角度理解文章内容[3]。
5.开展精彩活动促阅读。学校和教师首先应当重视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然后对读书活动提供一定支持,激发学生阅读的成就感。比如,学校可以定期举办诗歌朗诵,读书报告,话剧表演等活动,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并鼓励学生进行创作,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在阅读经典诗集《泰戈尔诗选》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来一场诗歌朗诵会,让学生将自己认为优美的诗歌拿出来朗诵;以《围城》《三国演义》等经典文学作品为主的班级读书会,可以邀请学生将自己读书过程中认为比较精彩的片段进行分享,这样也能增加学生之间互相交流的机会;班级舞台剧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雷雨》进行改编,并且搬到舞台剧上,这样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还能提升学生的表演能力,组织能力等。
总而言之,语文教师一定要充分了解学生的阅读特点及需求,在此基础上选择最适合学生的阅读教学内容,进而让学生逐渐喜欢上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达到提升学生语文水平的阅读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