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市科技型企业的发展路径探析

2020-02-23

上海商业 2020年10期
关键词:科技型比重产学研

邓 钺

作者单位: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会计学院

近年来,国家十分重视科技型企业发展。本文通过对京沪深三地上市科技型企业特点的分析,总结上海市上市科技型企业的优势,明确上海市上市科技型企业的发展定位,进一步提出上海市上市科技型企业的发展路径。科技成果转化和知识产权保护是科技型企业发展的核心要素,本文提出具体的鼓励上海市科技型企业成果转化和知识产权保护的政策建议。

一、京沪深三地上市科技型企业的特点分析

(一)京沪深三地中小科技型企业显示出勃勃生机,上海最为明显

科技型企业的规模特征主要包括资产规模、负债规模和经营状况这三个指标,从中分别看出企业的规模大小、盈利情况和经营潜力。从资产规模上来看,京沪深三地科技型企业以小规模轻资产的中小科技型企业为主,资产规模在5亿以下的企业均占总数的接近或超过80%。北京和深圳两地高资产科技型企业相对较多,北京和深圳资产规模超过10亿的企业占总数的10%-15%左右。京沪深三地负债规模在1亿以下的科技型企业均占总数约70%-80%。北京和深圳两地高负债科技型企业相对较多,负债规模超过10亿的企业占总数的6%-7%左右,而上海高负债的科技型企业相对较少。三地总产值在5亿以下的企业均占总数超过80%,北京和上海大部分科技型企业的年总产值小于1亿(比重超过60%)。其中上海中小科技型企业数量近年来持续增长,体现出上海科技创新的源源活力与技术发展的勃勃生机。

(二)京沪深三地在新三板上市的科技型企业最多

科技型企业上市板块可分为主板科技型企业、新三板科技型企业和创业板科技型企业。

从资产规模来看,京沪深三地科技型企业资产规模大同小异。主板上市的科技型企业资产规模集中在10亿-50亿(比重超过50%);创业板上市的科技型企业资产规模普遍大于20亿(比重超过40%);新三板上市的科技型企业资产规模小于5亿的居多(比重超过95%),且在1亿-5亿、5000万-1亿以及小于5000万三个资产规模区间内分布较为平均。

京沪深三地科技型企业的负债规模对比与资产规模的结论具有相似性。不同板块上市的科技型企业的负债规模相差不大,创业板上市的科技型企业的负债规模集中于1亿-5亿(比重接近50%)和10亿以上(比重接近30%);主板上市的科技型企业负债规模大多小于50亿(比重超过85%);新三板上市的科技型企业负债规模通常小于5000万(比重接近75%),且在1000万-5000万以及小于1000万两个负债规模区间内分布较为平均。

对比不同板块上市的科技型企业的经营状况,在不同板块上市的科技型企业的经营状况差异较大。创业板上市的科技型企业的年均总产值基本超过1亿,并且较为均匀地分布在1亿-5亿(比重超过40%)、5亿-10亿(比重超过25%)以及10亿以上(比重超过30%)三个区间内。主板上市的科技型企业的年均总产值主要位于小于10亿(比重接近40%)和10亿-50亿(比重接近45%)两个区间;新三板上市的科技型企业的年均总产值几乎全部大于1000万(比重超过99%)。

(三)在主板上市的科技型企业研发投入最多,新三板最少

通过对比京沪深三地在不同板块上市的科技型企业的产业R&D内部经费投入,本文发现不同板块的科技型企业的产业R&D内部经费投入分布各不相同。创业板上市的科技型企业的产业R&D内部经费投入集中于1000万-5000万;主板上市的科技型企业的产业R&D内部经费投入普遍小于5亿(比重接近90%);新三板上市的科技型企业的产业R&D内部经费投入大多在100万-500万左右(比重超过90%)。

二、上海市上市科技型企业的发展定位

上海是一所国际化城市,要想打造成全球的金融科技创新中心,必须利用自身的金融优势,明确目标定位,大力发展科技型企业尤其是中小科技型企业,从而把自己打造成全球的科技金融创新中心。

(一)形成以企业为中心的技术创新体系

以企业为技术创新的主体, 鼓励科研院所、高校一起参与技术创新,同时以政府为导向、市场为奖励的一个发展机制才是上海市理想的创新体系。政府作用是引导和推动,而市场才是关键因素。这样将形成一个以产学研为基础,企业为创新主体,产品研发、产品中试和产品成果转化的链式结构,同时形成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的新型创新体系。

(二)明确上海上市科技型企业重点发展方向

从三地经济环境分析看,北京上市科技型企业主要集中在信息技术服务产业,而深圳的下一代信息网络产业迅猛,占据了不可忽视的地位,上海生物医药产业研发中心最多,产业集群效应明显。但是生物医药产业相比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产品研发费用多、研发周期长、风险大以及收效慢,因此,上海的产品成果转化率较低。而且上海的新一代信息技术行业发展较慢,不及北京和深圳。因此,上海在大力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的同时,加大对生物医药产业的成果转化,提高企业的利润和研发积极性。同时加快对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支持力度,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研发。

(三)重视对中小科技型企业的发展

上海的新一代信息技术行业主要集中在新三板,而新三板企业多是中小科技型企业。因此,为中小科技型企业提供专项资金支持和融资贷款扶持,促进中小科技型企业的发展是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措施。

(四)切实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完善科技型企业发展的法律法规,营造一个创新创业文化环境

美国纽约为鼓励硅巷的发展,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创新创业文化环境,吸引了大批的优秀人才。上海可借鉴硅巷经验,对上海市科技型企业进行适当的引导,营造一个相似的创新创业环境。首先,对上海在高科技园区的科技型企业实行税收减免政策。其次,充分利用上海的金融优势,为科技型企业的科技创新提供资金支持。建设与上海科技型企业的创新和研发的基础设施,保障科技研发的顺利进行。同时,建立一流的大学和实验室,培养高科技人才,进一步促进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

三、上海市上市科技型企业的发展路径

上海要打造成全球的科技创新中心,首先要提高自身科技型企业的研发水平,加大对上市科技型企业的研发支持,建立全球一流的高校、研发中心和技术平台,为上市科技型企业的发展提供足够的人才储备和技术支持。

(一)建立以企业为中心的产学研示范基地,促进上海产学研的发展

促进产学研的措施有以下两点:第一,支持企业接受高校的技术转让,委托高校进行技术研发或直接与高校合作进行技术开发,给予企业资金扶持。第二,鼓励企业与高校、研究所共建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形成技术研发、人才培养、产学研平台建设和产品成果产业化的长效机制,对参与的企业给予补贴。

(二)加大一流高校、科研院所和公共技术平台的建设

高校、科研院所的技术平台建设能为科技型企业的发展提供充足的人才储备和技术支持。研发机构和科研院所是专门进行科技研发的组织,保持它们的独立性,确保政企管理分开,是确保研发机构研发积极性和灵活性的保障。纽约政府和北京都很注重一流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建设,纽约建设了世界上一流的大学,北京有全国最多的科研院所,深圳更加注重公共技术平台的建设,对于落户深圳的公共技术平台给予最高1000万元的支持。上海可以借鉴北京、深圳和硅巷模式,建立更多的科研院所,建设一流高校,鼓励公共技术平台落户上海,根据公共技术平台的级别不同,分别给予不同金额的奖励,从而为上海科技型企业的研发水平。

(三)建立完善有序的技术创新中介服务体系,促进创新发展

由于技术创新过程内在的技术的不确定性、市场不确定性、权益分配的不确定性和市场机制在激励创新中的不完善性, 政府需要建立完善的评估仲裁机构,确定企业的权责,从而对于企业的奖励能够分清主次。

(四)设立更多的科技型研发基金

通过基金支持更多的上海上市科技型企业研发创新。上海的专项资金多以建立科技研发基金的形式进行发放,这样可以有计划地发放专项资金,同时下放政府的权利,使对上海科技型企业的资助形式更加灵活,同时使政府的工作更有效率。上海可以建立更多的科创基金促进科技研发和创新,推动上海科技型企业的发展。

四、鼓励和促进上海市科技型企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科技型企业具有研发投入资金大、成果转换周期长、利润增长见效慢、配套政策要求高等特点。因此,上海市打造科技创新中心不仅需要明确科技企业的发展路径,还需要配套更多的支持政策。特别是在科技型企业的成果转化和知识产权保护方面,要“下大决心”、要“出大力气”、要“显真诚意”,让科技企业“敢创新”、“愿创新”、“争创新”。本文基于上海市上市科技型企业发展路径提出以下鼓励科技成果转换和保护知识产权的政策建议。

(一)制定相应的政策,提高上海科技型成果转化率

通过对比京沪深三地的高新技术产值转化率,发现三地中上海的科技成果转化率最低。北京和深圳都对产品中试和科技孵化器都非常重视,最高奖励100万元,而上海最高奖励只有60万元。因此,上海可以提高对产品中试和科技孵化器的奖励额度,从而促进上海科技型企业的成果转化。

(二)改革现有科研机制, 加快科研成果转化

上海现有的体制是科研院所研发,企业进行生产销售。但是企业与科研院所的合作并不强,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并不是很高。因此,建立以企业为核心的产学研合作机制,促进产品研发、中试和转化的提高,带动企业和高校的发展。同时也可以参照国外技术开发机构的管理经验, 引导一些科研机构实行项目负责制。保持科研机构的独立性,使行政与科研体制分开,从而保持科研机构的灵活性,最大限度地发展科技型企业。

(三)推动产学研联盟的建设

产学研联盟可以促进产品的中试和研发,同时为国家和科技型企业培养相关的人才,因此,上海市政府可以给予产学研联盟以及促进产学研联盟的活动资金奖励。建设科技研发、产品中试和科技成果转化的循环机制,保持创新的流动性和可持续性。通过推动上海产学研的发展,促进上海科技成果转化率的提高。

(四)鼓励企业参与产品标准化的制定,推动产品的标准化生产

根据北京和深圳鼓励企业参与标准化制定的政策,上海也可以支持企业参与标准化的制定,对于表现优秀的企业给予奖励。对使用国际先进标准进行生产的企业给予一定的资助,同时北京还设立“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奖励获奖的企业。上海也可以对于参与国内外标准的企业给予资金支持,同时设立“上海标准创新贡献奖”,奖励对上海标准做出突出贡献的企业或集体。

(五)加大对上市科技型企业的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

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促进科技研发。对于保护科技型企业的知识产权,本文主要提出以下两点建议:

第一,提高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加大对国际知识产权和成果的引进。同时,扩大对国外科技成果的引进范围和力度,双管齐下,共同促进上市科技型企业的发展。

第二,完善法律法规,奖励自主创新。上市科技型企业的产品研发往往都耗费巨额资金,尤其是生物医药产业的研发投入更为巨大,因此,保护知识产权,打击知识产权的剽窃与盗用对于保护科技型企业研发的积极性。完善法律法规,更好地保护上市科技型企业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猜你喜欢

科技型比重产学研
精益求精产学研 继往开来朝阳人
云创新助推科技型中小企业构建持续性学习机制
今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或仍下降
“政产学研用”:培养卓越新闻人才的新探索
完善转化机制 推动产学研融合
中央和地方财政收入及比重
中央和地方财政支出及比重
民营科技型集团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实践
助力科技型中小企业铺天盖地顶天立地
论科技型中小企业科技人才供给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