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综合改革视野下高中英语教学的应然转向
2020-02-23曹翠莲
曹翠莲
引言
新高考改革取消了英语“一考定终身”的方式,采用一年两考考试制度。部分省份在高考英语科目中增加了口语考试。从高考英语改革可以看出,其意在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更加侧重培养其语言运用能力。在此背景下,教师要及时作出反应,积极改变教学思维、策略,使教学更加适应当下高考改革要求,从而有效提升教学水平。
一、新高考综合改革现状
当前,新高考综合改革已经进入第5个年头,上海市与浙江省是新高考综合改革的“排头兵”,在它们的示范带领下,我国更多省、直辖市加入新高考综合改革。据统计,截止到2019年6月,我国已有14个省、直辖市正式启动了高考综合改革计划方案。但原定于2018年正式执行新高考综合改革的河南、安徽、内蒙古等省、自治区因改革条件不成熟,宣布推迟1年启动新高考综合改革。主要原因有以下两点:一是虽然上海市与浙江省给新高考综合改革开了一个好头,取得了良好的改革成果,但依然暴露了一些问题;二是当前很多地区的学校的软硬件配套资源有待进一步完善,尚且无法满足新高考综合改革的要求,例如,一些地区在进行新高考综合改革后,部分科目的教学出现了教师数量不足的问题。虽然新高考综合改革依然困难重重,但是河南、四川、黑龙江、贵州等省仍会继续将改革进行到底,从而确保能够顺利达到2020年基本建立中国特色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保证人才选拔机制公平、科学和理性的目标。
从当前新高考综合改革内容来看,主要涵盖科目设置、考试、录取三个环节。下面以科目设置为例分析新高考综合改革现状。山东、北京、海南等六个作为第二批高考改革试点的省、直辖市,他们在高考科目设置上采用了“3+3”模式,即统考三个科目(语、数、外),外加从其他六个科目(地理、政治、历史、化学、物理、生物)中选择三个科目进行学业水平考试。其中个别省份是“7选3”,如浙江省在六门科目的基础上增加了一门“通用技术与信息技术”科目。广东、江苏、湖北等省在高考科目设置方面采用“3+2+1”模式,除了三个统考科目外,还需要从地理、化学、政治、生物中选择两门进行考试,另外还要从物理、历史两个科目中选择一个进行考试。
在新高考综合改革下,学生在科目选择上有了更大的自主性,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作出科目学习选择,同时可以用自己最擅长的科目作为高考成绩,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够选择自己喜欢的科目(李岩岩、李想 2016)。但是,仍然存在一些缺陷,如选考不同科目的学生,从考试原始分叠加方面来看,总体高考成绩没有可比性。
二、新高考综合改革对高中英语教学的影响
英语作为统考科目之一,在本次新高考综合改革中最大的变动是改变了以往“一锤(考)定音”的方式,学生能够通过参加两次英语考试确定最终的高考英语成绩,并且在具体英语考试内容方面作出了一些改变,如部分省、市增加了口语、听力考试内容。这对于目前高中英语教学均带来了较大的影响。具体可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更加注重教学的实用性。在高考改革前,针对英语的考查多倾向于词汇的积累、语法的应用等,整体缺乏实用性。教师紧跟“高考指挥棒”,在日常教学中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单词”或者采用“题海战术”,这直接导致英语教学整体枯燥乏味,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新高考英语改革为学生提供了两次考试机会,从而赋予了他们更大的英语学习空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其学习英语的自信心与积极性。同时,两次考试机会并不意味着学生能够在英语学习中有所放松。恰恰相反,改革的本意是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进行英语应用实践,这对于学生学习英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高中英语教学中,需要教师积极转变观念,注重增强教学的实用性,确保学生能够顺利通过考试,并提升其英语应用能力。
另一方面,从应试教学向应用教学转变。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我国对外交流日益频繁,高中生作为未来国家建设的主力军,讲一口流利的英语非常重要。只有如此,才能更好地开展对外交流,胜任未来的工作,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然而,传统高考英语有着浓重的应试色彩,导致日常英语教学应用性不足。新高考英语改革更注重对学生英语感知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的考查,应试色彩得以淡化。在此背景下,教师要积极顺应高考改革发展变化,创新教学策略,有效彰显英语教学的应用性特点(申海丽 2019)。
例如,在进行“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区别”的教学时,以往教师都是采取“灌输”方式,直接告诉学生两者的区别,并让他们重点记忆。这一教学方式较为简单粗暴,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无法亲自参与教学活动,从而对英语知识应用带来不利影响。在新高考英语改革下,针对上述知识点,教师可以以引导为主,通过创设一个语法知识实践情境,让学生亲自参与其中进行实践体验,这更有助于他们进行英语知识的实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向一名学生提出一个问题,然后要求该生向另一名学生转述。如教师可以提问一名学生:“Can you help me ask Li Gang to play basketball after class?”该生可以向名为李刚的学生转述:“Hello,Li Gang,Mr Li asked me if you want to play basketball after your class.”教师通过创设一些问题情境,能够让学生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了解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提高英语实践应用能力。
三、新高考综合改革视野下高中英语教学转向的途径
(一)推行选课“走班”教学模式
在同一个班级中,学生的英语水平及学习能力有较大的差异,这些差异表现在听、说、读、写等方面。每一名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的所思所想决定了对英语知识理解视角的不同。面对这一问题,选课“走班”教学模式的优点便有效凸显出来。
例如,在开展主题为first aid(急救)的英语教学活动时,为培养学生的英语知识理解能力与应用能力,教师要求学生课下从网上寻找一篇有关“急救”的短文,并自主选择其中一段,采用英语解说+演示的方式进行展示,然后谈论自己的感受与体会。在同一个班级里,英语基础好、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会认为这一学习任务非常简单,但基础差的“学困生”找一篇基本的任务材料都非常“费劲”,更不用说进行阅读与谈论心得了。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采用选课“走班”教学模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并基于自己的基础进行选择。这样能够实现因材施教,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新高考综合改革背景下,通过推行选课“走班”教学模式,教师能够开展分类辅导工作,最终实现学生的发展,从而更好地凸显教学的实践特点,顺利推动教学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过渡,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和水平。
(二)积极转变教学思维
在谈论英语教学思维转变前,可以先了解外国人是如何学习汉语的。事实上,相较于中国人学习英语,外国人学习汉语的难度更高。但实际情况是,很多汉语零基础的外国人能够在短短一两年时间内达到熟练运用汉语对话的程度。我国高中生自小学就开始接触英语,却无法较为熟练地运用英语进行对话。究其原因,除了语言环境、个人天分等因素外,很多外国人在学习汉语时“敢说”,并注重听说练习。另外,他们学习汉语的顺序是先学习日常的口语表达,不断进行听力练习,再进行书写学习。反观我国高中生学习英语的过程,他们更加注重阅读和写作,所学习的英语往往是“书面”语言,也就是说,他们所掌握的英语语言在实际场景中并不经常用到,再加上受自身口音影响,英语应用能力整体较差。这给高中英语教学带来了思维方式上的启示,即教师在进行英语教学时,要注重设置更加真实的语境,采用地道的英语表达方式,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例如,在评论一种食物很美味时,教师经常引导学生说delicious,但这一词语过于书面化。事实上,很多欧美国家人们在评论食物美味时并不常用这一词语,而用tasty,yummy等。在日常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经常播放一些反映中西方文化差异、语言差异的视频,让学生跟读地道的语句表达,同时锻炼听说能力,从而对西方文化有一定的了解,熟悉文化差异,使得自身的英语表达更加地道,英语实践应用能力更强(张国辉 2019)。
(三)开展丰富的教学实践活动
高中英语教学中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能够为学生提供锻炼的平台,让他们在具体的活动中完成知识应用,增强学习体验。更为重要的是,很多学生由于英语基础较差,对英语学习有一种“抵触”心理。针对学生英语学习兴趣低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有效提升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例如,在进行特殊疑问句教学时,教师可以模仿《声入人心》节目开展一个英语动画配音活动,选择一些能够反映教学实际的内容,让学生模仿英文版海绵宝宝与派大星对话:
A:Where are you going this afternoon,Sponge Bob.
B:Oh,I am going to catch the jellyfish!
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能够让学生正确理解语法的应用,还对于他们的发音、听力也有着积极的影响,更有助于提升其语言应用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高考综合改革给高中英语教学带来了重大影响。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并了解这一变化,并在日常教学中积极采取对策加以应对,从而使高中英语教学更加适应新高考综合改革需求,提高英语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