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藉花卉以发墨客之豪
——谈张惠言词论观点在晏殊《蝶恋花》教学中的渗透

2020-02-23曹海霞

语文天地 2020年25期
关键词:晏殊蝶恋花情思

曹海霞

唐诗与宋词有很大的差别,这种差别不仅表现在韵律上,还表现在题材和思想上。诗人在写诗之前首先存有一种意念,如杜甫在《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中说“致君尧舜上”,“再使民俗淳”。而词,一般被认为是艳俗之作,仅单纯地描写相思爱情。但实际上文人真正的用意是“藉花卉以发骚人墨客之豪,托闺怨以写放臣逐子之感”,也就是将最幽微的情思藏匿进相思、怨别的词句中。所以,张惠言在《词选》中曾评价宋词“意内而言外”。这一点为高中语文宋词教学提供了一个角度,教师可以借鉴张惠言《词选》中的观点,实现对晏殊《蝶恋花》的巧妙解读。

一、深入剖析并非过度解读

教会学生以何种态度进行解读是宋词教学的关键。这是由于不好的态度往往会带来偏见,使学生对宋词怀有厌恶情绪。一旦这种情绪先入为主,便会影响学生客观、准确地鉴赏宋词。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对宋词的深入剖析并非是有意地过度解读,或对词人高尚情操的臆想,而是出于对文人志士文学修养及境界的信任。当然,教师要举出有力的实证来证明表面看上去写忧思闺怨的词实际上暗含豪情,透露着文人对文学品格的执着坚守,由此打消学生内心对宋词的误解,而将其与“光明”而“体面”的古诗同等看待。那么如何实现这种意识的启发呢?

教师可以以所学宋词篇章作为依托,并结合张惠言在《词选》当中提出的关于宋词的审美观点,对学生进行关于宋词鉴赏态度的指引。张惠言认为,宋词除了要具备“低徊要眇”的美感特质外,还要“意内言外”。所谓“低徊要眇”,即词要有往返回旋、悱恻缠绵、精细别致之美。当然,这一点只是张惠言对词最基本概念的陈述,而后者则是其对词最高审美追求的表达。所谓“意内言外”,是指词表层涵义与深层涵义的差距问题。这一点则启发学生能够将词的内外一分为二,既读表层的“男女哀乐,缠绵悱恻”,又读深层的“贤人幽思,君子深隐”。

晏殊的《蝶恋花》这首词被编入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是很有代表性的宋词。为了使学生能够深入剖析这首词的深层涵义,教师可将张惠言《词选》中对宋词的见解作为该词“意内言外”这一特点的理论支持,使学生有这样一个意识,即词人写闺怨相思皆是“空中语耳”,不过是“极命风谣里巷男女哀乐,以道贤人君子幽约怨悱不能自言之情”。另外,为了进一步验证这一理论,教师可以通过介绍晏殊,使学生对这一经历宦海沉浮的词人有直观的认识,并意识到闺怨相思之内容与词人形象不符。经过教师的介绍,学生了解晏殊是一位有德行、平易近人、唯贤是举、身居高位的人,这样的人无论如何是不能仅仅下笔写一些缠绵悱恻的词句的,所以其词必另有深意。

二、了解宋词的言外之意

汉语语言是博大精深的,这种博大精深不仅表现在语言量的丰富,语言意的多变,还表现在语言外在形式和真正所指的双重同步。简而言之,语言的表面意味可能与使用语言者所要指明的意义毫无关系,但同时存在,甚至语言表面上只是语言内部表现的一个“面具”。为了遮盖写作的真实目的,语言作为一层油彩被涂抹在真正情感思想的脸面上。所以,张惠言在《词选》中谈到词人一般会“藉花卉以发骚人墨客之豪,托闺怨以写放臣逐子之感”。为了引导学生体会到词人的“骚人墨客之豪”“放臣逐子之感”,教师应引导学生以感受词人笔下的“花卉”“闺怨”为重要途径,并从中找到花卉、闺怨所引证出的另外所指。

晏殊的《蝶恋花》首句“槛菊愁烟兰泣露”,虽然没有指明季节,但菊花、兰这两种意象却透露出已是寒冷时节。这是一种常用的技巧,以季节的描绘来奠基情感色调。“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二句,又将这种环境的冷瑟转移至内心情感的冷瑟,“双飞去”,透露出闺中女子的孤单和寂寥。“明月不谙离别苦”句则延续由环境对内心情感的映衬,窗外的明月一如既往,却不知道离别多么的令人忧伤,一个闺中女子对月相思的形象跃然纸上。“独上高楼”句则更加淋漓地展现出女子等待中的痴望和痛苦。而在这首词的最后,女子想将这种情愫化为“彩笺”,却感慨“山长水阔”,不知往哪里寄出。诗境就这样被勾勒出来,教师可引导学生去体会。如有学生通过阅读这首词,感受到相思无人可诉,愁苦无处可托的悲苦之情,整个诗情犹如秋天般的萧索。当然,教师的最终目的并不是让学生止于对语言表面内容的鉴赏,而是要以对表面内容的鉴赏作为通往词人内心境界的“索道”。所以,教师还要为进入词人内心世界深入挖掘做引导角度的铺垫。比如,教师在学生回答之后可进行追问:“词人果真是在写闺怨相思吗?这是否是一种内心幽思的象征?如果是象征,到底映衬着词人怎样一种情感和心境?”这无疑是为学生提供了一根爬杆,益于学生思维向“意在言外”过渡。

三、了解作者的幽微情思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宋人诗不如词,以其写之于诗者,不若写之于词者之真也。”为什么会是这样呢?大概源于写词更轻松自在,词人对词的创作如游戏,所以,更会有真实的一面流露出来。因此,有人说,观察人,不要观其揖让,而要观其嬉戏游戏,公众场合每个人都毕恭毕敬,但是和人游戏则会流露出本来的面目。可以说,宋词并不是很严肃的文学创作,所以,更能流露词人内心的幽微情思。但由于这些情思不能为外人道,所以会隐藏在语言的“面具”之下,教师教学的真正目的就是要引导学生将这张“面具”撕下来,看到词人鲜活的情感个性。这正是张惠言的《词选序》详述的观点,即“小词里存在君子的幽微情思”给我们带来的启发。

如温庭筠,有人告诫他不能再写艳歌小词,可温庭筠说我写的美女爱情并非是真的存在,这些反而使我精神上得以放松,更能流露出我真实的情思。以晏殊的《蝶恋花》为例,这首词未必是像其表面表达的那样,如王国维便从“独上西楼,望尽天涯路”句体会出一种修养、一种境界,觉得这是“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须历经的境界之一。因此,为了达到诗词鉴赏阅读的升华,实现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启发学生对这首词的内涵进行解读,试想晏殊到底在表达什么。如有学生结合其被罢相、贬为工部尚书的经历,揣测出他是借这首《蝶恋花》来抒发自己的愁苦之情,闺中相思的女主人公则是自己内心表达出口的影射。

文学是一种可以寄托个人感情的形式,有人选择诗作为体裁,有人则选择了词。两者比较并没有孰高孰低之分,这是在宋词教学中需要向学生表明的一个审美立场。另外,如张惠言所说,文人墨客会借用闺怨或是花月来抒发情思壮志,所以,读词不能止于语言,而要深入其肌理,感受语言所映衬的词人自己的情感影像。

猜你喜欢

晏殊蝶恋花情思
蝶恋花
晏殊换题
蝶恋花
蝶恋花
晏殊的忘年知音
当归寄情思
晏殊换题
丝路情思
蝶恋花
晏殊《完溪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