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变脸”,有效延伸语文课堂
2020-02-23
作业是学生完成了课堂学习后,在课余时间进行的复习和回顾,好的课堂作业能促使学生进行知识内化,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继续学习和探索的兴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少教师布置的作业都围绕背诵、默写、抄写等展开,要求学生通过机械性学习的方式掌握各种知识。教师要适当设计一些新颖有趣的作业,激发学生继续参与学习的兴趣,起到有效拓展延伸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这样才能让学生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
一、动手操作,积累体验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小学生一般都比较活泼好动,喜欢动手操作,在语文教学中也可围绕课文的内容组织学生展开动手操作类的活动。在这样的作业中,学生积累了更多的生活体验,因此掌握知识也会更为扎实。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一文展现了一个生活中的小发现,作者用惟妙惟肖的笔墨将落叶铺满水泥道的场景展现了出来。在课后,为了促使学生更好地发现生活中的美,并感受美,鼓励学生尝试完成“树叶拼图”的作业。学生首先在花园里寻找自己觉得颜色鲜艳、造型美观的树叶,将它们捡拾起来,然后尝试运用剪贴的方式将其改造成各种不同的造型,最后再尝试利用树叶组成各种不同的图案,并且配上生动的文字,说明自己完成的是怎样的作品。这样的作业将动手操作、文字创作、创意展示等结合在了一起,而且和课文的内容密切相关,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参与兴趣。有学生便回忆起在古诗《夜书所见》中感受到的场景,用落叶展现了游子思乡的场景。在画面上展现了游船、翘首企盼的男子、远处游玩的孩童、近处偏旁的落叶等场景,很好地再现了诗歌的意境。学生的配文则将诗歌改写成了现代诗,体现了游子的思乡之情。
在教学中要将单纯的抄写生字转变为动手制作识字卡片等方面的作业,将背诵课文转变为通过实践再现课文内容等作业,将复习课文变成围绕课文涂写类的作业。这样的作业不仅丰富多彩,而且还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能让学生在动手活动的过程中积累更多的经验。
二、伙伴结盟,碰撞思维
同伴效应能促使学生从同伴的身上获得启迪,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在语文教学中也要适当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和同伴结盟,完成各种作业,在活动中碰撞思维,相互启迪。
《沙滩上的童话》展现的内容是几个孩子在沙滩上搭建城堡的故事。在现实生活中,鼓励学生参与到伙伴结盟的活动中,大家一起尝试创作一个工艺品,可以选择和课文一样,用沙子堆城堡,也可以选择捏泥人等其他的活动方式。在活动完成后,学生各自完成写日记的活动,将自己在活动中的感受和自己的构思、创意等写在日记中。最后学生相互交换自己的日记,看看对方的日记里写的是什么内容。如有学生在看到对方的日记后表示:“原来,我在你的心中就只是一个会跟着说‘好好好’的人吗?我知道了,我以后会多出主意,让你也看到我的创意。”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不仅一起完成创意制作,而且还展开了文字创作,并通过相互交流的方式进行思想沟通,有的学生还通过这样的沟通找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由于伙伴效应,学生更容易接受同伴提出的建议和批评,所以这样的活动能促使学生更好地认清自己,取得更大的进步。
若学生不喜欢完成写日记、写作文之类的作业,可以鼓励学生和同伴进行日记、作文的交流活动,学生发现自己在完成了写作后还能和同伴交流内心活动,那么就不会感到孤独,会更积极地参与到写作中。在尝试背诵、复述课文的时候,可以鼓励学生两两互动,辅以角色扮演等活动,这样也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三、亲子读写,营造氛围
组织学生展开亲子读写活动也是一种很好的作业形式,能促使学生有效进行拓展阅读。如有家长作伴,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会得到很大的提高,而且还能更好地和家长进行沟通。教师要积极联系学生的家长,引导其结合课文的主题选择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作品,并指导其怎样和学生更好地交流互动。
学习了《在牛肚子里旅行》后,鼓励学生在亲子活动中和家人一起阅读童话故事,并鼓励家长和学生围绕生活中的琐事进行交流。如有的学生喜欢说谎,喜欢用谎言将自己伪装成品行兼优的好学生,家长为此感到担忧,就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和学生进行沟通。和学生一起阅读《皇帝的新装》这个童话故事,并引导学生思考这个童话故事告诉了自己什么道理。在交流中,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进行体验:“你看,这个国王其实什么都没有穿,但是他却自己欺骗自己,说自己穿了好看的衣服。而你呢,你没有完成作业,但是却骗大家说今天没有布置作业,你觉得你这样做和这个国王是不是一样啊。”“你觉得这个小学生怎么样?只有他敢于说真话,那么你敢不敢说真话呢?”这样的问题将严肃的批评转换成了引导,能促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教育效果就会更好。
在亲子读写的过程中,家长可以围绕生活中的琐事,结合所读作品的主旨和学生展开交流,将一些道德观念方面的问题传输给学生。和直接进行思想品德方面说教相比,借助亲子作业展开交流更容易让学生接受,能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启迪。
四、社会实践,学以致用
小学生一般都比较活泼好动,而且《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积极展开社会实践活动,促使学生学以致用,通过社会调查、访谈、写参观笔记等方式温故知新。
在《草原》一文中,学生看到了少数民族同胞的热情,有很多学生也对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很感兴趣。此时鼓励学生组成小组,尝试合作完成作业,以“少数民族风俗大观”为主题,鼓励学生展开自主搜索的活动。学生可以通过上网搜索、去图书馆搜索的方式寻找相关的资料,也可以寻找身边的少数民族同胞,通过采访、调查的方式向他们了解情况。在收集完信息后则要进行自主整理,和小组同伴一起完成PPT的制作,并尝试撰写演讲词,用演讲的形式展现少数民族的风情,体现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如有学生便在作业中展现了蒙古族“那达慕”的场景,并绘声绘色地描述了自己采访某蒙古族叔叔的经历,通过自己的真实感受展现了蒙古族同胞的豪爽和好客。在这样的作业中,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得到了提升,听说读写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锻炼。
在组织学生完成社会实践类作业的时候,不仅要围绕课文的内容布置作业,还要围绕一些学生感兴趣的社会时事新闻设计作业主题。这样能促使学生积极关心社会时事,让学生意识到学习语文的目的是为了适应和满足社会进步与自身发展的需要。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若能结合学生的兴趣点和课堂所学的内容,设计形式丰富多彩的作业,那么就能促使学生将探究兴趣从课堂上有效延伸到课堂外。学生能主动连通课堂内外,更积极主动地展开语文探究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