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营造良好的边疆治理国际人文交流环境

2020-02-23中共云南省委党校云南行政学院副校

社会主义论坛 2020年11期
关键词:云南人文交流

文 黄 颖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云南行政学院)副校(院)长

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力量对比和国际秩序正在发生巨大改变,影响我国加快发展的外部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习近平总书记2020 年1 月考察云南时指出:“云南作为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乃至环印度洋地区开放的大通道和桥头堡”,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不断增强边疆民族地区治理能力”。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必须紧紧围绕增强边疆民族地区治理能力这条主线,在营造良好周边环境上下功夫。

深刻把握国际环境对国家治理的作用

纵观近代世界发展,国际环境对国家治理的影响作用日益加深。

从理论逻辑看,马克思认为,由于生产和贸易将整个世界联系在一起,世界各国、各地区都将受到国际整体趋势的影响。虽然马克思并没直接提到“全球化”,但他敏锐地把握到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向全球扩展的历史进程,从“世界历史”的角度对全球化的内涵及发展规律做出精辟阐述。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是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马克思进一步指出资本的全球性扩张不可避免,世界各国相互影响、相互依存。历史和现实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个预言的科学价值。

从现实逻辑看,人类的命运从未像今天这样紧密相连,国际环境已经成为影响国家治理的关键因素。正如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演讲时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时提到的“这个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全球化是历史大势,中国是全球化最坚定的倡导者和维护者之一。

云南边疆民族地区治理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云南的民族问题、宗教问题同边疆问题、贫困问题相互交织,因此,云南增强边疆民族地区治理能力受到国际关系影响高于其他内陆地区。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云南重要讲话中作出了“正确认识和把握云南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地位和作用”的重要指示,这对我们营造、推动、维护良好国际环境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以人文交流为切入点加快构建新型国际关系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将“坚持和完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明确提出要“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构建新型国际关系、营造良好国际环境的方式、方法和途径多样,加强国际人文交流与合作是其中最重要的举措之一。

人文交流已经成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重要支柱。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可以通过人员交流、思想交流和文化交流,实现文明对话,从而实现交往主体的感情认同、思想认同和理性认同,促使双边乃至多边交往最终实现同频共振。从这个意义上看,国际人文交流是推进营造良好国际环境最基础、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一定程度上,人文交流与文明对话已经成为互利互信、务实合作的前提和基石,是建设好、发展好“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持续动力,是国与国、人与人加深理解与信任的纽带,它与其他外交手段相比更具有基础性、广泛性和可持续性。因此,我国以及世界各国均把广泛开展国际人文交流作为推进国际关系最有力武器之一。

云南省人文交流中心建设已经极大地改善了周边地缘政治环境。对于云南省沿边开放而言,强化与周边地区的人文交流,有利于发挥与南亚东南亚国家地缘相近、人缘相亲、文缘相通的优势,营造良好的边疆治理国际环境。为此,云南省一直致力于推进区域性人文交流中心建设,并取得了明显成效。从国际交流看,云南省已经与南亚东南亚11 个国家和33 个城市缔结了友好关系,与9 个国家建立了11 个双边、多边地方合作机制;从合作载体看,云南省已经与多个国家和地区合作,搭建了许多国际人文交流平台,“中国—南亚东南亚智库论坛”“中国南亚东南亚艺术周”“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国家文化艺术节”“中老越3 国丢包狂欢节”以及中缅媒体双城论坛(2019)昆明峰会等,已经成为云南省与周边国家文化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从医疗合作看,云南省每年定期向老挝、缅北地区派出医疗队,帮助老年人治疗白内障,帮助小孩治理先天性心脏病,“光明行”公益医疗活动成为我国对周边国家卫生合作的典范;从教育合作看,2 万余名南亚东南亚国家留学生到云南求学,留学生规模在全国排第八位,云南已经成为南亚东南亚国家来华留学的重要目的地;从文旅合作看,云南的广播电视节目已经实现在老挝、柬埔寨“落地”,在中国—东盟、大湄公河次区域旅游合作框架协议下,云南旅行社正在源源不断地向老挝输送客源,云南文投集团打造的《吴哥的微笑》成为柬埔寨一张靓丽的旅游名片。这些都极大地促进了云南省与周边国家的民心相通,为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营造了良好的周边环境。

发挥党校优势切实做好人文交流工作

构建新型国际关系、营造良好国际环境非一日之功、更非一人之力,而是每个人、每个部门、每个政府乃至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面对新形势新挑战,党校(行政学院)系统必须统筹好对外学术交流、对外传播平台、校际合作、涉外培训等形式和渠道,积极主动对外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营造良好外部环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云南行政学院)一直高度重视国际人文交流工作,从2000 年开始校际合作至今,通过20 年的努力,已经与俄罗斯、韩国、越南、老挝等国家的6 所院校建立了校际合作,定期互访;2016 年被确定为中联部涉外培训点后,校(院)外国政党和高级公务员培训量三年实现了翻番,2019 年共完成12 批次306 人次的培训任务。 未来,推进人文交流,学校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坚持超前谋划,提高党校开展国际人文交流的思想引领力。我们在校际合作、涉外培训、涉外科研中,将更加重视各种思潮的演变与对策研究,重点对逆全球化思潮、新民粹主义和极端主义、民族主义和国家主义、保护主义等进行跟踪分析,认清其本质,只有这样才能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有效化解逆全球化的负面效应,更好回应外籍学员的疑虑、不安和对“中国方案”“中国智慧”的质疑,坚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定力。

坚持深入挖掘,提高讲述中国故事、云南案例的能力和水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方案”,是解决当前世界各种难题、消弭全球各种乱象的“中国钥匙”。从2013年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至今,我国采取了切实行动,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不论是参与国际维和行动、开放国际空间站、“一带一路”建设的实际行动,还是疫情期间的大国担当以及云南推动构建澜湄命运共同体作出的积极探索,无不彰显出我国、云南省对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担当。这些生动的实践,充分彰显了中国人民具有卓越的制度创造力,中国共产党有着高超的国家治理能力,这些都为开展国际人文交流、涉外培训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我们要深入挖掘素材背后的共性特征,在讲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基础上,结合云南实践进行提炼,让关注发展相对滞后地区经验的学员更有共鸣。

坚持系统发力,进一步发挥党校整体优势。在国际人文交流中,我们将进一步注重资源整合,双管齐下,一方面努力形成线下合力,形成“ 倍增效应”。 坚持开放办学,在国际交流和涉外培训中,既要重点依靠校内力量,更要吸纳社科院、高校、研究机构的资源;既要充分发挥专家学者、教师的特长,也要借助省委宣传部、省外办、省商务厅等领导的管理特长;既要利用好校内资源,更要调动州市县党校积极性,参与现场教学点打造、教学案例挖掘、特色课程开发等工作。另一方面,努力打造线上合力,形成“乘数效应”。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借助网课、微课开发的机遇,积极运用大数据手段开展对学员兴趣点、思维特点等个性分析,并及时推送给授课教师,增强培训的针对性、时效性,提高外籍学员对中国方案、中国智慧的情感认同、理性认同和思想认同。

坚持改革创新,不断提高参与各方的获得感。人文交流本质上是人民的事业,主体是人民,根本动力也来自人民,目的也是实现人的更好发展。提高参与各主体的获得感是确保国际交流、涉外培训持续、成功推进的必然要求。对外籍学员,我们必须根据形势变化,在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授课方式、精细化服务上下功夫,提高他们对中国方案的认同度;对授课教师,要从更好服务老师出国调研访学、出席国际会议、开展学员互动等方面着力,努力让教师在更广阔的平台上成长、成功;对委托单位,必须在涉外培训成效拓展上做文章,努力挖掘外籍学员观点、思想,形成有价值的专报,为委托单位提供更多的决策咨询参考。

坚持久久为功,推动人文交流工作向纵深发展。国际人文交流属于意识形态领域范畴,做人的思想工作是一个长期、润物细无声的过程,是个系统化、精细化工程。我们必须下足“绣花功夫”,秉持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精神,多开展一些强基础、利长远的工作,不断强化外籍学员的后续管理和服务,提高教师队伍的能力和水平,开展跟踪性科研,建立健全外事工作、校际交流、涉外培训制度,努力营造国际化校院文化氛围,不断夯实做好国际人文交流的基础。

猜你喜欢

云南人文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云南茶,1200年的发现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云南邀您来“吸氧”
云南是你避暑的最佳选择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一图读懂云南两新党建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