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方案

2020-02-23徐爽张浩

教育现代化 2020年102期
关键词:纲要历史评价

徐爽,张浩

(1.浙江理工大学,浙江 杭州;2.浙江工业大学, 浙江 杭州)

一 引言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是通过对中国的近现代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发展变迁的线索的梳理,来指引学生认识社会发展的大变动,透过历史的表象深入体会历史发展的大环境,提升纵向的历史智慧,以全方位提高大学生的历史人文及政治素养[1]。系统全面地认识近代中华民族历尽沧桑、饱经忧患的历史历程,了解先辈们坚定爱国主义信念,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国家的独立富强而进行斗争,学习救国救民的时代意识,培养学生的时代使命意识,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事业中。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从历史教育的角度,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发挥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树立民族自信、弘扬红色文化精神、增强对祖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承担着人文素质教育的独特作用,可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健康发展[2]。

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网络时代,我们可以通过线上线下混合的教学改革,来优化配置课程的相关教学内容、来改进教学的一般方法,同时也要更新教学的理念,从而优化提高教学质量。线上线下混合的教学模式,是把现代科学教育技术与传统教学相融合的模式,完成在线学习与课堂教学的优势互补,从而实现教学方式的多元化和多样化,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改革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案[3]。

二 课程教学分析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是面向大学一年级学生开设的一门思想政治理论必修课,他们学习的起点、动机、认知方式及学习风格都有自己的特点。第一,起点水平。大学一年级学生,他们在高中阶段已经学习过相关历史课程,有一定的知识基础。第二,动机。同学们经常有的疑问是“高中已经学过了,为什么大学还要学?”也有学生认为学习历史,自己看书就可以了,不需要开设课程。对大学阶段开设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重要性和思政性认识不足。而且,学生的学习就业导向严重,尤其是工科专业学生认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对就业竞争力的提高作用不大,学习积极性不足。第三,认知特点。本科生对事物的甄别能力还有待提高,被误导的风险较大。而且也存在认知偏差,认为历史就是历史事件的记忆,对历史发展内在规律,历史理论和观念的分析等方面是缺乏认识的。第四,学习风格。受限于中学阶段的学习方式,在大学环境下,学生存在自主性学习能力较差的现象,处于被动听课的状态中,学生缺乏主动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主动的知识再加工较少[4]。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明确指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主要讲授中国近代以来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推翻反动统治、实现人民解放的历史,帮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课程主要包括19世纪中叶中国封建社会解体至今的历史,贯穿整个中国近现代史的主线是寻求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开创和推进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奋斗进程。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使用的在线课程资源是中国大学MOOC平台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浙江理工大学),该在线课程有六个教学专题,每讲有讲课视频、辅助教学视频、推荐书目、课堂讨论问题、单元测验、单元作业等。以浙江精神与浙江发展为主要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同时为大家提供了实践教学的精彩方案、实践视频和学生实践成果。该在线资源非常适合作为我们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建设项目的在线资源,从而开展“翻转课堂”的教学改革。

三 课程教学改革实施

教学改革的实践旨在开发、整合线上与线下两种资源,基于 MOOC、SPOC构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新模式,探索课程建设新方法,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探索的能力,教师主持整个教学过程,学生主动推进教学的进程[5],最终形成线上线下混合式的教学设计与课程建设方案。课程教学改革思路图如图1所示。

图1 教学改革思路图

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课程目标,设计相应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课程目标主要有知识、能力和素质三块。第一,知识目标主要是使大学生在中学所学历史知识的基础上,对有关的重大历史问题、历史发展的经验以及规律性有更加深入的理解。第二,能力目标在于能够有更多维的历史观,并在这样的观念关照下,更深刻地解读历史事件,使其更接近真实的历史面貌,避免偏颇和情绪化的反应,也在现实生活中更理性的对待民族情绪。能够同情地理解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转化自己为评判家或“键盘侠”的角色,不用我们的后见之明去轻易抨击批评,而是分析历史事件中的各方局势,同情的理解历史人物当时决策的不易,学习对整体格局的认知能力、对事态发展的判断能力,以及在一定的环境中可能带来成功的品性。第三,素质目标在于能够怀有历史的素养,如曾国藩所言“未来不迎,当时不杂,过往不恋”,只关注于当下的事情不让其杂乱,未来之事还未来、过往之事已成昔,焦躁或眷恋的情怀都于事无补。能够有理性的爱国主义素养,爱国主义固然重要,但被利用的、被煽动的爱国主义则会导向反面,爱国的情绪和国家利益并非时时刻刻都是等同的,需要我们历史、政治、文化等等的教育所涵养的理性,来为爱国主义保驾护航[6]。

线上利用各种资源,多维地呈现问题本身、揭示其中不同的面向以及大的历史进程和方向,在此基础之上,学生聚集起自己感兴趣的问题,那些引起他们疑惑的问题,那些他们学习的理论没法解释的历史现象,或者是对这些解释学生自己觉得不满意,对于这些问题的疑惑就是问题意识的来源[7]。我们汇聚起这些问题,同时学生自己再利用各种线上资源,搜索那些让他们自己满意、为他们所接受的理论解释,并且整理好相关的理论观点准备做课堂展示。线上学习的学时分配占全部学时的三分之一,即16学时。线下现场教学,结合选定的问题,和学生协商确定现场教学的手段和方法,比如案例讨论、问题辩论、主题展示及点评、师生和师生对话研讨,根据问题和学生线上学习情况选定最合适的教学方式。在现场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主体,发表演讲、参与讨论,进行思想的交锋。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以主持人、点评人和引导人的角色出现,组织整场教学活动。线下教学的学时分配占全部学时的三分之二,即32学时[8]。

教学内容及进度安排,MOOC的线上课程有六个教学专题,每两次课完成一个教学专题,分别就两个中心问题进行专题研讨,每次课一个中心问题,每个中心问题都附带若干小问题,组成一个问题链,深入了解各个专题[9]。帮助学生了解国情国史,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主本质的发展规律,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如何选择的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从而,增强大学生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四 课程考核和评价

课程的考核和评价颠覆传统的课程教学的评价方式,采用形成性评价方式,这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传统的课程教学评价采用统一的、标准化的、规范化的期末闭卷考试方式,即终结性评价方式,以分数的高低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活动。该单一化的评价方式没有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阶段性学习成果,无法对学生进行中期的帮扶和关注。传统的教学评价教师存在评价主体单一化现象,教师是评价的唯一主体,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的评价,缺乏对自己学习效果的自我评价,以及对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的反思。而且传统评价内容只注重学生的知识评价和学业内容的单一化评价,缺乏对团队合作、沟通交流、学习意识、职业规范等非技术因素的能力评价。

形成性评价方式,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即时、动态、多次进行的评价。教师采用的各种形成性评价举措,都是放在教育评价的框架内予以设计的。形成性评价也是依据教学目标设定的评价标准,并选择那些合适的评价任务来收集信息。形成性评价的设计原则有如下几点:要适合课程特点;加强课堂表现成绩的权重;评价角度涵盖沟通交流、团队合作、终身学习、社会同感等素质方面;评价重点在于学生的课程学习能力。如图2所示。

图2 形成性评价框图

形成性评价是“为学习的评价”,其目的主要在帮助和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相对而言,终结性的评价是对学生最终的学习成绩进行评分和验证,并不注重学生平时的学习,只评价了最终的考试卷面成绩。形成性的评价方式可以促教,同时促学,老师和学生都可以通过相互的评价分析了解情况。老师端可以及时了解自身的教学方法是否得当,可以根据评价反馈的信息,及时地调整教学方案和教学方法,因材施教调教,提高教学水平。学生端可以清晰地了解自己的进步以及不足,在此基础之上,教师对学生的进步做激励,对学生的不足提出相应的建议,学生就有了自己的努力方向,有了学习的自信心。形成性的评价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非常有利,也更易于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意识及探究精神。终结性的评价,因为反馈不及时,刺激和反应的弧度过大,学习的不足在课程考试结束后才被发现,学生学习的动力就不足。与现代智能社会相一致的教学模式,应当注重师生互动,“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培育创新精神[10]。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化,为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学业的发展,更加公平、公正、科学地评价课程学习质量势在必行。课程教学质量的评价方式具有多样性,形成性评价有效地克服了传统评价方式的缺陷,能全面了解教师的教学过程和学生学习的全过程,能及时发现问题和诊断问题。本项目在充分结合中国近现代史课程特点的基础上,对形成性评价体系进行深入研究,构建适合该课程的形成性评价体系,形成对学生在学习该课程中的知识、能力、素质的综合考评,以保障课程教学质量。

依据形成性评价的原则,成绩组成主要有线上的MOOC成绩,根据学生观看视频时长、完成作业与测试情况、讨论区互动情况等系统自动形成分数,线下现场教学部分,从到课转态、围绕问题的平时学习状态以及研究学习状态,还有期末测试的状态这几个方面来评价。评价的标准依据到课率、现场教学的报告质量、期末的卷面得分等来综合评价。

五 结语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方案,充分利用了MOOC等线上课程的资源共享的便捷、大数据分析等的优势,在课前、课堂和课后的教学活动以及学习评价等方面进行优化整合,以学生为主体,安排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效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满足学生的求知需求,也有效提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教学质量。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化,为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学业的发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势在必行,亦有助于全面了解教师的教学过程和学生学习的全过程,能及时发现问题和诊断问题,保障课程的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纲要历史评价
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
纺织行业“十四五”发展纲要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一图读懂这本《学习纲要》
新历史
《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解读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