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转专业后学习适应性研究
——以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20-02-23倪江忠黄衬开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34期
关键词:调查结果专业学校

倪江忠 黄衬开 戴 维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广州 510650)

0 引言

2003年1月,复旦大学200多名学生重新选专业转到新系,首开中国高校转专业之门。2005年3月,教育部发布《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教育部令第21号),从2005年9月1日起施行,第三节《转专业与转学》中第十八条规定,学生可以按学校的规定申请转专业,学生转专业由所在学校批准。2017年2月,教育部颁布了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教育部令第41号),从2017年9月1日起施行,第三节《转专业与转学》中第二十一条规定,学生在学习期间对其他专业有兴趣和专长的,可以申请转专业。由此可见,学生转专业由最初的学校自发、学校自定到学生自愿,体现了大学生转专业正朝着人性化、学生自身发展规律发展,而非一考定终生。自新政策实施,学生转专业后学习适应如何呢?本文以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生转专业后学生适应性进行研究。

1 学校学生转专业情况

2017年9月,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教育部令第41号)的精神,按照“以生为本,因材施教”的原则,学校出台了《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生转专业、大类招生专业分流管理办法(修订稿)》(以下简称“办法”)。该办法出台后,学校近三年转专业学生共167人,人数呈稳步上升趋势,详见表1。

表1:学校近三年学生转专业情况

2 调查结果分析

本文以学校近三年转专业学生为调查研究对象,共发放167份调查问卷,有效回收160份,转专业学生年级、性别情况如表2。

表2:转专业学生年级、性别情况

2.1 转专业动因分析

调查问题1:您填报被录取专业的主要原因是?(可多选)

高考填报哪所学校、哪个专业,大部分人需要综合考虑个人、家庭、学校以及未来就业等因素,但也有少数人是凭一时的想象、热情。从图1的数据可得出,考虑就业前景和录取率这两个因素人最多,导致进入学校后,学习专业有可能不适应或者学习吃力,后面转专业也就理所当然。但有30%的人因个人爱好填报志愿,进入学校后也转专业,引起笔者的好奇。通过访谈发现,这些学生所说的爱好并非真的喜欢某个学科,而是一种想当然的喜欢。

图1:填报被录取专业的主要原因

调查问题2:您被录取专业在您志愿中属于?

从图2调查结果来看,好像是两个极端:转专业学生中42.5%因为被调剂,不难理解,但40%人是第一志愿,有点匪夷所思。通过访谈发现,一是学生心中想象的专业与现实存在差异,这部分学生大都是有理想、有追求的,符合学校《办法》中规定的以学生学习成绩在所在专业考前的可申请转专业;二是学校有两个校区:天河校区和花都校区,一部分人不太愿意在偏僻的花都校区学习、生活。

图2:被录取专业是第几志愿

调查问题3:您什么时候有转专业的念头?

从图3调查结果来看,62.5%的学生是进学校学习一段时间后才发现自己不适合这个专业想转专业,意味着高校需要做的是如何让学生在填报志愿前真正的了解这个专业。也有27.5%的学生是在收到录取通知书以后才有了转专业的念头,还有小部分的学生是在刚刚进入学校的时候决定转专业和转专业之前临时决定的,这类学生的转专业可以说是缺乏一定的理性思考的。

图3:什么时候有转专业的念头?

调查问题4:当时决定转专业的原因?(多选)

从图4调查结果来看,影响学生转专业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原因对所学专业没兴趣、就业前景不好。其中82.5%是对所学专业没兴趣,由此兴趣是好的老师,其根本原因还是对所学专业不了解。其次是对所学的专业就业前景不看好,可能与就业难有关,年年岁岁说就业,岁岁年年就业难,就业难成了常态。

图4:转专业的原因

2.2 学生转专业后学习适应性研究

调查问题1:转入新专业后,您学习新专业的适应性情况?

从调查结果来看,有57.5%的学生适应,40%的学生非常适应,仅2.5%的学生不适应,非常不适应无。

图5:学习新专业的适应情况

调查问题2:您选择新转入专业理由是?(可多选)

从图6调查结果来看,在就业难成为常态下,学生选择新转入的专业偏向于就业前景好或热门专业,也正是因为学生意识到就业难,迫使学生不得不努力学习。但也有很少的学生因为有熟悉的学生或一时冲动而转专业,这也是导致有2.5%学生转专业后学习不适应的原因。

图6:选择新转入专业理由

调查问题3:转入新专业后,您的学习成绩是?

从图7调查结果来看,60%和原来差不多,20%稳定并有所提升,15%成绩有所下降,5%成绩先下降后有所提升。学校出台的《办法》中规定,学生能申请转专业的条件是成绩须排在所在专业前列,再加上转专业是在第二学期初,落下一学期课程是必然,所以成绩和原来差不多、稳中有升或先降升都是属于正常现象。但也有15%成绩有所下降,应该和前面学生选择转专业的原因有很多关系。

图7:转入新专业后学习成绩

调查问题4:转入新专业后,您对未来就业前景?

从图8调查结果来看,60%学生对就业有信心和27.5%充满信心,只要有了信心,就会有动力,有了动力就会有行动,说明绝大多数学生已努力在学习新专业,只有小部分人因为学习的不适应或者其他方面的原因,导致信心不足或迷茫。

图8:新专业的就业前景

2.3 学生转专业后其他方面适应性研究

调查问题1:转入新专业后,您的学习态度是?

从调查结果来看,40%充满热情,40%比原来上进,20%没区别,比原来消极无。态度决定一切,你有什么样的态度,就会决定你有怎样的行为。有了好的态度,就有了好的开始。

调查问题2:转入新专业后,您的人际关系是?

从调查结果来看,72.5%没有区别,也就说大部分学生不会因为在那个专业学习,而影响自己的人际关系;20%比原来好,7.5%比原来差。总体来说学生转专业后人际关系是适应的。

调查问题3:转入新专业后,您认为自身最大变化是?

调查结果:35%更加自信、乐观,30%学习更加积极、主动,35%没什么变化,比以前更加悲观、学习更加被动无。从调查结果来看,学那个专业对个人影响还是蛮大的,一考定终身还是急需改进、完善,尽量遵循以人为本,因材施教。

3 结论和建议

学校本着以生为本,多样化成才,实行“一次转专业、二次分流、三次订单”,即学生因成绩突出、有特长、身体不适、退役等原因可以申请转专业,其中因成绩突出的,可以在第二学期初申请转专业;大类招生的学生在专业群公共课程平台培养后的第三学期末开展二次分流的转专业;经选拔,进入企业订单班、创新班的学生可在二年级期间(第三或第四学期初)申请转专业。通过调查发现,在国家和学校现有政策下,笔者所在学校学生转专业后是可以适应新专业学习的,同时学生的人际关系、自身变化等都明显的改善或进步。如全面放开专业或者“零门槛”转专业,不以成绩排名作为转专业的前提,学生是否能适应转专业后的学习有待进一步研究。

为提高各高职院校学生转专业学习的适应性,笔者建议各高职院校:第一是做好顶层设计,包括转专业有关政策、运行机制和转专业学生后续的管理,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标准、制度和程序。第二是抓好源头,加大专业宣传力度,尤其是真实性和准确性,确保学生报考前、转专业前全面了解所报读或新转入的专业,从源头断绝学生入错行。第三是教好转专业学生,专业教师和辅导员要本着以生为本,因材施教,尽早帮助学生适应新专业的学习,尽快帮助学生补修新专业有关课,尽力帮助学生融入新班级集体,随时关注学生学习、心理和心态变化。

猜你喜欢

调查结果专业学校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课程学生学习需求调查结果分析
学校推介
过去十年中国城乡居民WHOQOL-100调查结果的元分析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