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心”开始 筑牢交通安全之基

2020-02-22

汽车与安全 2020年12期
关键词:宣传教育交通文明

维护交通安全最深沉持久的力量,归根到底在于人心。

转眼已是第九个年头。自2012年首个“全国交通安全日”活动开展以来,在各部门精心组织和全国各地积极参与下,法治的力量、道德的力量交汇交融,全方位多角度开展宣传教育,让交通安全意识更加深入人心,安全文明出行的全民认知持续强化。可以说,近年来我国交通安全形势稳中向好,交通文明风尚不断彰显,正是得益于交通安全宣传在润物无声中发挥着培基固本的作用。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环境和深度变革的传播环境,要求交通安全宣传教育与时俱进。如果宣传工作还停留在登报纸、上电视、播广播或者“上一堂课”“开一场会”“发一堆宣传单”等老套路,必然不能适应新的形势要求,甚至会让群众产生审美疲劳、厌倦抵触心理。可以看到,今年“全国交通安全日”活动中,围绕“知危险会避险,安全文明出行”主题,全国各地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活动,既有实地宣讲体验、现场教育劝导、交通安全知识问答等,也有精心打造的专题电视节目、主题宣传新媒体产品等。与往年的活动相比,涌现出更多有创意的亮点,展现出更重实效、创新求变的思考和努力。

人的行为,是影响交通安全的核心要素。近年来,道路交通领域的法治建设加快推进,广大交通参与者的守法出行意识不断强化。在执法力量不能达到的地方,如何有效确保人们的出行行为不走样、同样规范有序?这就要更多地依靠“内心的法律”也即道德发挥作用。面向未来,要更好地“治心”,让交通安全意识更有效地抵达人们心中、外化为自觉行动,那么,继续改进和加强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就是我们必须全力作答的課题。

宣传教育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从目前的情况看,需要重点在两方面发力。一是优化话语体系。是传统语境中正襟危坐式的说教管用,还是新兴舆论场中平等对话式的劝导更易于让人接受?大概率还是后者。一些地方的交通标语变“高冷”为“软萌”,引入生动、接地气的元素,如人们耳熟能详的电影台词“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又如“刘翔不好当,跨栏易受伤”等俏皮话,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二是改进呈现方式。当前各类交通安全宣传产品中,短视频、H5、动漫等尤其受欢迎,从网友们“秒懂”“get到了”等回复中,能够清晰地感受到其传播效果。这些经验做法所体现的新思路,应当在实践中继续坚持和发展。

宣传教育要构建大格局,也要完善小细节。近年来,以“全国交通安全日”为抓手,政府主导、部门联动、行业尽责、公众参与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格局基本形成。与此同时,大的格局之下,更需要把工作细化到制度和机制。以“警媒合作”为例,已有地方在探索“中央厨房”式的分工合作模式,由公安交管部门提供基本内容素材,新闻媒体进行专业制作、包装推广,推动宣传教育提质增效。又如“警保合作”,有的农村地区将警保合作劝导站拓展为宣传窗口,每一次服务就是一次宣传,预防和减少农村道路交通事故收效明显。正所谓细节决定成败,宣传教育要落实落细,实现从“大水漫灌”走向“精准滴灌”,才能更深地入脑入心、更好地成风化人。

目标受众在哪里,宣传教育的阵地就在哪里。一方面,要紧盯重点车辆驾驶人、新手驾驶人等重点群体,结合交通违法和交通事故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另一方面,要广泛覆盖行人、非机动车驾驶人群体,不断推进宣传教育大众化、日常化。特别是要结合网络传播、移动传播、分众传播、融合传播等趋势特点,在互联网主战场推进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此外,应坚持“交通安全从娃娃抓起”,创新教育方式,在可塑性最强的年龄段强化干预塑造,促进新一代人安全文明出行习惯的普遍养成,进而辐射家庭、辐射未来,真正让每天都成为交通安全日,每个人都成为交通文明的使者。

猜你喜欢

宣传教育交通文明
广泛开展“四史”宣传教育
金融风险防范宣传教育
漫说文明
文明过春节
对不文明说“不”
新时期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要有所创新
文明歌
图说交通
发达交通之磁悬浮列车
阅读理解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