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工作方法创新大学生资助工作的思考

2020-02-22谭睿

科技风 2020年5期
关键词:社会工作资助大学生

谭睿

摘 要:我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日趋完善,基本保障了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日常生活。然而各高校普遍存在资助对象识别难精准、资助育人功能未充分发挥等问题。探讨利用社会工作方法介入到大学生资助工作中,利用社会工作“助人自助”理念,实现大学生资助工作的内涵式发展。

关键词:社会工作;资助;大学生

2018年中国学生资助发展报告显示,政府、高校及社会设立的各项高校学生资助政策共资助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学生4387.89万人次,资助资金达1150.30亿元,银行发放国家助学贷款325.54亿元。资助政策效果初步凸显,基本保障了大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以资助质量增强、育人实效提升为特征的内涵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资助工作发展的主要趋势。[1]然而目前大学生资助工作还存在一问题,影响到了资助政策的实施效果。结合社会工作专业背景、辅导员及资助工作实践,拟探讨利用社会工作方法创新大学生资助工作。

一、大学生资助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资助对象识别难精准

扶贫的前提精准识贫,是实施精准扶贫战略的第一步,精准扶贫就是要“扶真贫”。[2]大学生资助作为精准扶贫的重要范畴,精准识别是高校实施大学学生资助的前提与基础。然而,资助对象的精准识别历来都是大学生资助工作开展的难点。一方面,大学生资助工作的任务重、时间紧、要求高,很难深入学生家庭所在地了解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只能通过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和相关佐证材料来加以审核。而有些班级还将困难生认定办成了“诉苦会”,大家投票表决,这种主观性做法,即不能保护学生隐私,也很难做到精准识别。还有些学校采取量表法对家庭困难程度进行量化,这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主观性,但是冰冷的数字的背后,很难呈现出学生的具体情况。另一方面,也有些家庭经济并不困难的学生认为国家助学金等资助项目就是一种无偿资助,他们动用各种资源、提供虚假证明、争夺资助名额,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精准识别资助对象的难度,也产生了不少投诉。

(二)资助育人功能未充分发挥

国家不断建立健全大学生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一方面是基本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顺利入学、上得起大学,[3]另一方面也是希望这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能够成长、成才、成功。然而各高校资助工作目前多偏重物质资助,忽略了资助的育人功能,造成物质贫困和精神贫困的双重困境。学生从入学开始,往往关注的只是国家助学金、减免学费这些无偿的资金资助,出现了依赖思想和“福利病”,认为自己家庭经济困难,就理所应当的应该享受各类资助,而不主动加强学习、提升自己综合素质,更别说是培养自身感恩、回报社会意识的培养。例如有些获取了资助的同学,资助资金乱花乱用、或者无心学习,甚至出现成绩不合格、留级、违反校纪校规等行为。

二、利用社会工作方法创新大学生资助工作

(一)利用社会工作评估、提升资助对象识别的精准度

学校应成立社会工作中心,解决师生面临的各种问题,实现助人自助。由社会工作中心牵头,对资助干事、辅导员、学生干部等进行针对性培训,使他们掌握社会工作基本方法,形成一个强有力的资助社会工作团队。资助工作启动后,团队成员通过综合运用社会工作方法,收集学生的家庭背景资料,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社工团队可以深入学生的班级和寝室,访谈有关老师、同学及公寓管理员,了解学生的消费情况和日常表现。学校资助中心和社会工作中心还可以取得后勤集团、图书馆、通信运营商等校内外单位的支持,通过查询学生的校园一卡通,分析学生的食堂就餐数、图书借阅量、手机话费额等相关数据,为精准识别资助对象提供大数据支持。

(二)利用个案工作、凸显人文关怀、提高资助质量

一是评估过程中,利用社会工作接案和会谈相关技巧,改变“哭诉会”的评选方式,和学生建立起良好的专业关系,保护学生的隐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二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面临着物质上窘迫的同时,还可能存在一些适应困难、人际交往困难、学习困难、就业困难等心理问题,对这些同学需通危机介入、行为治疗等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学习指导、就业辅导和思想教育,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三是目前资助范围仍有限,无法保障所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均能享受到资助,对于这部分学生要分析他们的需求,然后进行危机干预和帮扶。四是引导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自理自强,如通过提供勤工俭学、技能培训、创新创业指导等方式,使资助工作由输血式向造血式转变,提高资助质量。

(三)通过团体介入、开展小组工作、引导资助育人

在严格遵循“学生自愿、按需开展、小组同质性与异质性平衡”的原则下,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可以根据他们的共性问题,建立支持小组,指导和协助小组成员讨论自己生命中的重要事件,建立相互理解、相互信赖的共同关系,达到相互支持、共同进步的目的;也可以建立成长小组,帮助这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了解、认识和探索自己,从而最大限度的运用自己的内外部资源,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实现自助,拓展大学生资助的内涵;而针对部分存在的诚信意识缺失、感恩意识缺位、综合能力缺乏等问题的学生,学校要积极取得领导、辅导员、班主任的支持,有针对性地成立教育小组、成长小组等,帮助小组成员认识到自我存在的问题并自我解决,进而改变对学生资助的错误看法,引导学生向学向善,实现资助育人。

(四)通过社区工作、加强社会联结、促进全面发展

社区工作是现代社会工作的特征和最常用的方式,社区发展模式、社会策划模式和社会行动模式是社区介入模式的常见方式。通过构筑学校与社区联系的桥梁,引导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加强他们与社会的联结,提升他们的綜合能力,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如充分利用社区人力资源,邀请专家、学者、自立自强先进个人等进行讲学、座谈,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综合素质和自我意识;充分挖掘社区经济、文化资源、组织学生走出学校,走进社区,开展社会调查和社会实践,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识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运用社区发展的方法、通过组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积极到社区为居民、为社会开展义工活动和志愿服务活动,提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服务意识、实践能力和社会化水平。

参考文献:

[1]周山东.资助育人问题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6).

[2]左焱.做好精准识贫推进精准扶贫[J].中国市场,2016.47.

[3]徐兵,周田.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的探讨[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8).

猜你喜欢

社会工作资助大学生
上海大幅修订《专利资助办法》
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关于开展专利申请相关政策专项督查的通知》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黑龙江省启动2017年专利资助资金申报工作
教育部发布《2016年中国学生资助发展报告》
社区退休老人的老有所为与社会工作介入
以社会工作视角解决四大国有控股银行服务质量提高困境
浅析儒家文化对老年社会工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