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泛联系,让节选类文本展现丰富的教学价值

2020-02-22

语文天地 2020年33期
关键词:漂流记鲁滨逊荒岛

闻 静

语文能力离不开广泛而深入的阅读,统编版教材主编温儒敏先生就曾经说过:“统编版教材专治不读书。”统编版六下第二单元,将经典的外国文学名著,以原著节选的方式,编入单元的精读类文本。面对这种独特的文本形式,如何才能彰显其应有的教学价值,更好地推动学生语文综合性素养地发展呢?笔者即以统编版第二单元《鲁滨逊漂流记(节选)》这篇课文的教学为例,谈一些自己的实践与思考。

一、整体把握,利用梗概概括文本大意

节选类文本与普通类的课文相比,有着较大的不同,尤其是节选类文本呈现出来的故事虽然相对独立,但并不能成为一个完整的故事。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关注的应该是,了解节选文本在整本书中所处的位置,以及整本书的来龙去脉,对选文所讲述的故事、所呈现的人物,形成初步的理解。

这篇《鲁滨逊漂流记(节选)》在编排上独具特色,不仅呈现了节选内容,同时也将整本书的故事梗概一起展现了出来,这对于还没有完全阅读过原著的学生来说,提供了有效的认知支撑。教师在学生阅读节选类文本之前,对整本书的整体板块、发展趋势、人物经历进行初步了解,相机感知整本书中主人公鲁滨逊的经历和遭遇,并以小标题的形式加以概括:从一开始的“流落荒岛”,到“搭盖住所”“驯养野羊”,再到“播种粮食”和“搭救星期五”,直到最后的“夺船回国”。在这样的基础上,教师再组织学生将梗概与节选文本统整起来,站立在整本书的角度,认识到课文所节选的内容是鲁滨逊因为海难,刚刚来到孤岛的经过。有了对文本主要内容的轮廓性认知,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对节选内容进行深入细读。

在这一案例中,教师一改普通类文本的教学,先将节选类文本置放在整本书内容的框架之中,然后再细致阅读,提炼信息,在整体把握和细致阅读相融通的方式,概括节选类文本的主要内容。

二、深入生活,利用信息感知生活艰辛

很多教师和家长都存在着这样的困惑:孩子阅读的书并不少,阅读的状态也很认真,但为什么却总是看不到效果呢?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很多,但最为关键的是很多学生只是做一个纯粹的阅读者,只能以置身事外的方式被动吸收,其效果必然受到影响。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吸收信息,积极与生活进行关联,与文本中的人物形成情感的体验。

比如,《鲁滨逊漂流记(节选)》以详细的笔墨描写了鲁滨逊流落荒岛初期的艰辛和想到的解决办法。如果学生就是被动的阅读者,仅仅吸收信息,是无法真正体悟鲁滨逊在荒岛上的艰辛。为此,教师引导学生与自己的生活相关联,借助生活经验,与人物形成对话。比如,缺乏生活用品,就从船上得到了不少东西;缺乏工具,就自己利用为数不多的材料来制作;缺乏食物,就自己利用有限的空间来寻找并种植;感受到孤独,就与船上的一条狗和两只猫进行聊天……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将这些困难进行分类:第一,生存:陷入荒岛,与世隔绝;第二,生活:缺乏必备的工具和生活用品;第三,生命意义:活下去的价值与意义。基于这样的过程,教师再鼓励学生与自己的生活进行关联,巧妙地利用文本中的信息,来体验鲁滨逊孤身一人,在荒岛上流浪的情景,感受缺乏食品、工具和内心恐惧和孤独的感受。

正是由于有了生活的介入,学生的认知就有了属于自己独特的真实感受,最终与文本中的人物形成了深入的对话,深化了学生在阅读中的体验状态。

三、联系对比,走进人物洞察内心世界

俗语有云:“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缺乏了对比就没有了真正的阅读。因此,教师要善于从文本内容中开掘出丰富的资源,引导学生在深入对比,统整和重组文本中的信息,逐步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

比如,《鲁滨逊漂流记(节选)》有这样一个情节:鲁滨逊在完成任务之后,用文字将自己遭遇的经历与感受写下来。这一环节的重要性在于,可以让学生感受到鲁滨逊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教师就可以采用对比的方式,与文本、与人物进行对话。比如,在描写自己遭遇海难的经历时,鲁滨逊这样写道:我被抛弃在一座可怕的荒岛上,没有重见天日的希望。针对这样的状况,鲁滨逊采用的态度则是:但是我还活着,没有和我的伙伴们一样被淹死。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借助对比展开阅读,将自己经历中的“坏处”和自己内心感受中所想到的“好处”对比起来,鼓励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很多学生认为当时鲁滨逊其实已经身陷绝境,他很有可能永远都无法走出孤岛,这样的生活其实可以说是“生不如死”,很多人面对这样的情况,可能都会就此放弃,但鲁滨逊却以自己还活着而兴奋,庆幸自己没有和小伙伴一样被淹死,由此就不难看出鲁滨逊的乐观与积极。有了这样的对比,学生不仅读懂了课文中的内容,同时也走进了人物的内在心理,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基于此,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继续对比鲁滨逊文字记载的其他内容:比如“好处”的“我被单独剔出来,与世隔绝,受尽苦难”以及表示“坏处”的“但是,我也免于死亡,而船上其他人员都已丧命”,表示“好处”的“我被从人类中分离出来,成为一个孤独的人”以及表示对应坏处的“但是,我在这片荒芜的土地上既没有挨饿,也没有奄奄待毙”,让学生在对比的过程中理解鲁滨逊是怎样看待自己的生活状态的,从而走进人物的内心。

四、明晰方向,体悟形象放眼整体阅读

节选类文本除了要关注文本的内容之外,更为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让学生在阅读节选类文本的过程中进行感知,找准从一篇向整本书过渡的纽带,将学生的认知思维从节选类文本推向整本书的阅读中去。

比如,教学《鲁滨逊漂流记(节选)》这篇课文时,教师就不能完全将教学的关注点局限在教材中的课文上,而需要胸怀整本书,找准文本与整本书过渡、衔接的教学点。在教学《鲁滨逊漂流记(节选)》之后,教师就设置了三种链接方式:首先,从情节发展的角度来推进。比如在该哭梗概中的几个小标题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进行深入性质疑:鲁滨逊是怎么种植粮食的,第一年就直接有收成了吗?鲁滨逊是怎么搭救星期五的,他与星期五在相处的过程中是如何团结合作的?这些经历都是学生急于想要知道的,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在阅读节选和梗概时展开质疑,真正推动学生对整本书的阅读兴趣;其次,可以借助于人物形象的探究来链接。比如,在荒岛上生活28年,仅仅依托乐观和积极就可以了吗?从鲁滨逊所遭遇的困难来看,他还需要具备哪些精神与品质,才能更好地在荒岛上独自生活。

在这样的教学中,教师始终都将教学的视野放置在整本书的阅读中,处处为联系与拓展寻找通道和切入口,推动了学生对整本书阅读的兴趣。

节选类文本有着自己独特的教学价值,教师要让学生在理解洞察、感知体验以及连接拓展中,深入研读节选类文本,将认知视野不断地向着更广处延伸,从而为铸造学生整体性的认识奠基。

猜你喜欢

漂流记鲁滨逊荒岛
勇闯荒岛
鲁滨逊真的有问题
漂流记
荒岛求生
荒岛求生记(第二站)
勇敢坚强,永不放弃
读《鲁滨逊漂流记》有感
鲁滨逊漂流记
荒岛培训班
漂流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