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制造认知冲突,启动深度阅读

2020-02-22吕影影

语文天地 2020年24期
关键词:乡思辩论冲突

吕影影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制造认知冲突,往往能够给学生带来更多学习思考机会,让学生在新旧知识对接、质疑辩论对话、猜想类比整合时形成阅读冲突,并在深度阅读思考之中建立崭新认知。教师要充分利用冲突建立学习亮点,促使学生顺利进入文本核心,通过对文本要素展开深度解析,自然形成完善的阅读认知体系。

一、在新旧知识对接时设置冲突

学生面对阅读文本时,需要结合已有知识展开阅读学习,教师适时给出教学引导,让学生展开多重对话讨论,允许不同阅读见解的存在,都能够给学生带来更多思维冲击。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与学生展开平等对话,让学生自由发表阅读见解,其阅读思维也才能顺利调动起来。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是对个性阅读的直观诠释,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意鼓励学生展开个性阅读,学生阅读认知基础还存在一些短板,在新旧知识对接时,也容易出现一些不和谐,教师需要针对性展开设计,引发学生思维冲突,以便生成崭新阅读成长契机。

文本阅读时,教师需要做好充分学情调查,对学生学习旧知有更多了解,这样才能为学生做出更适合调度。教学第十册语文《月是故乡明》,教师先发动学生展示积累的关于乡思、月亮的名句,学生纷纷展示自己的所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教师对学生展示给予更多肯定,并为学生投放阅读思考问题:写乡思大多会写月亮,难道离愁别绪都是月亮惹的祸吗?有歌曲这样唱到,你对此有什么见解?学生针对这个问题展开了热议。教师与学生展开直接对话,要求学生给出自己的个性观点。有学生结合展示的名句,对乡思从美感角度展开思考。也有学生不以为然,认为乡愁乡思的相通的,思念未必都是美好的回忆,也有痛苦和折磨。

教师先要求学生展示描写月亮和乡思的名句,为后面的讨论做好铺垫。学生根据自己的见解展开对话讨论,思维冲突准时发生。教师故意设置冲突,目的是让学生展开深入阅读讨论,从情感体验中阐释思想,在争辩讨论中建立有形认知。

二、在学生意见分歧时诱发冲突

学生出现阅读意见分歧是最为正常的事情,教师要给予更多鼓励和支持,让学生主动展开质疑阅读,为学生投放辩论话题,让这种分歧讨论来得更猛烈。设置质疑阅读。让学生大胆质疑,这是阅读学习中最需要提倡的。学生阅读时难免要遇到一些阅读困惑,提出质疑问题是必然选择,如果教师能够为学生提供质疑的机会,让学生在质疑中不断提升问题品质,对学生带来的心理冲击为会更为剧烈。质疑性阅读有不同取点,教师需要给出必要的引导,以矫正学生阅读思考方向。

创设课堂辩论。课堂辩论是最为典型的思维冲击展示形式,因为阅读观点对立,其冲突更为火爆,经过唇枪舌剑的较量,达成最大限度的共识,这样的阅读对话无疑是最有价值的。教师要及时为学生投放争辩话题,有效组织学生展开有序辩论,让学生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自然建立个性观点。

学生出现阅读争议,这是最为正常的事情,教师要抓住这难得教学生成资源,适时引导学生展开争辩讨论,让“理”在“辩”中自然诞生。如教学《草船借箭》时,教师先引导学生展开梳理性阅读,让学生提出质疑问题。学生开始了阅读,教师跟进给出一些启迪,让学生从人物关系、情节转换等角度展开思考,提出个性阅读见解。随着阅读的不断推进,质疑问题不断涌现。如诸葛亮和周瑜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为什么两个人有合作,也有争斗呢?作者通过这件事,其表达意向很鲜明,对周瑜是贬损,对诸葛亮是褒奖,为什么要这样设计?教师针对学生质疑,要求学生对这些问题展开课堂辩论,并设计了统一的辩题:有人说周瑜是小肚鸡肠之人,也有说周瑜是因嫉妒才为难诸葛亮,你赞成哪种观点呢?说说你的见解。学生拿到这个辩题后,都能够展开主动思考,课堂学习进入激烈互动环节。因为各执己见,学生很快就展开了辩论。

教师为学生布设课堂辩论活动,目的是挑起冲突,让学生通过激烈观点碰撞,形成更深刻阅读认知。学生辩论没有输赢之分,从辩论中获得的学习认知都是丰富。如果要说胜负,应该是多赢局面,教师对此需要有正确认知,不可人为否定学生的表现。让学生展开直接辩论,需要做好相关组织工作,确保观点碰撞更激烈。

三、在猜想类比整合时激发冲突

学生进入文本阅读环节,需要借助猜想类比等思维方式,对文本进行内化处理,在具体操作中,很容易出现一些个性认知,教师需要给予更多鼓励,让学生展开创意读写、拓展阅读。教师要创新读写训练设计。读写结合是阅读训练的基本形式,教师要有创新意识,为学生提供更多参考视角,以便形成读写良机。读后感、阅读反思、读写展览、主题征文、主题演讲等,都带有思维冲突意味,教师让更多学生展开思想交流,不仅能够达成学习共识,还可以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并在不断历练中形成学习认知。

教师还要发动延伸阅读讨论。阅读不能局限在文本之内,教师不妨为学生布设一些拓展性阅读任务,让学生借助网络等信息渠道,搜集到一些课外的阅读信息,对这些信息进行整合处理,形成丰富阅读感知。课内课外结合、展示素材信息、规划读写方案,都能够形成阅读感知体验。

《自相矛盾》是一篇简短文言文,故事情节很简单,教师在阅读梳理时,为学生设计了阅读任务:发挥想象力,为这个故事加上续篇,后来会发生什么情节,结果会怎样呢?学生接受任务后,都表现出更高的参与热情。续写情节很快就生成了,教师组织学生小组内展示,并进行集体讨论,对续写合理性展开讨论。学生有续写卖矛盾的人用自己的毛刺自己的盾,结果毛折断了,他顿时哑口无言了……也有学生设计矛盾对拼时,出现了平均局面,矛盾都没有损坏,但卖矛盾的人还是无话可说了。教师深入到学习小组内,对学生续写情况进行观察,给学生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学生续写结果各异,但结局都没有改变,卖矛盾的人最终无法自解。教师从其他角度给出引导,让学生展开创新思考,课堂再度热烈起来。

教师为学生设定猜想续写任务,给学生带来延伸阅读机会。教师给出必要的引导,挑起学生的想象思维,让学生从更多方向展开考虑,自然能够成功触动学生深入思考的冲动。学生猜想结果是不是合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调动学生进入思维场,其助学效果才会呈现出来。

阅读学习没有固定模式需要遵循,教师需要有制造冲突的主动意识,让学生在阅读对话中、在质疑讨论中、在课堂辩论中达成更多阅读共识,这样可以有效提升课堂学习品质。小学生习惯教师阅读讲解,很难形成激烈阅读冲突,教师需要正视学生阅读思维现实,多创造一些冲突机会,这样才能做出针对性调度。

猜你喜欢

乡思辩论冲突
耶路撒冷爆发大规模冲突
央行行长们就应对气候变化展开辩论 精读
月夜乡思
词典引发的政治辩论由来已久 精读
如何赢得每一场辩论
IBM推出可与人类“辩论”的计算机系统
乡思
《西江月·乡思》创作心得
论跨文化交流中的冲突与调解
“邻避冲突”的破解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