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治理能力视角下高职生应对重大疫情综合素养的提升对策

2020-02-22潘正茂李灿辉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防控院校高职

潘正茂 李灿辉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岳阳 414000)

自2002 年非典爆发以来,重大疫情不断,特别是当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极大地危害了人们的生命健康安全,干扰了正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秩序,造成了诸多不便和重大损失。作为人员高密集、来源地广泛、职业特点较为明显的高职院校,面对重大疫情,在考量学校治理能力的基础上,努力提升学生的应对能力和综合素养,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治理环境,加强自身预防,确保生命安全,增长知识才干,更好地服务社会。

1 高职院校在重大疫情应对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1.1 学校层面的问题

1.1.1 对重大疫情的认识站位不高

自国家对高职院校治理能力建设行动计划出台后,治理能力已作为重要内容广泛列入国家示范、骨干、优质、“双高计划”院校的评估、考核和验收之中。目前,高职院校普遍建立了以大学章程为统领的大学制度体系,形成了较为科学的治理结构。尽管国内高职院校经历了以前的非典、甲流等疫情,但从未有这次冠状病毒这么严重和普遍,也从没有经历过这么时长的疫情。从一般的预防到全方位的防控,思想认识在猝不及防中来不及提升。部分高职院校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仅体现在教育教学、专业建设和思政工作及安全保卫上,对重大疫情的危害性认识不深,没有未雨绸缪地全方位考虑重大疫情时对学生的预防、控制、保护和教育,没有从根本上把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与应对重大疫情结合起来。

1.1.2 应对重大疫情的工作经验不足

这次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爆发时间正值寒假期间,学校大面的防控工作负担转交给了各级政府和社区,在减轻学校负担的同时,也使学校失去了一次很好的历练机会,形成了依赖心理。而以前的几次疫情虽然正处学生校期间,但因传播范围不广、持续时间较短、危害性不大等因素,以及地方政府强有力的干预,致使学校并没有积累多少应对经验。平时对传染病的相关知识缺少科普宣传,缺少应对措施,没有形成有效的工作系统。

1.1.3 应对重大疫情的运行机制不全

建立顺畅高效的内部运行机制是衡量高职院校现代化治理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标志。很多高职院校并没有建立常态化的疫情应对行政决策机制,而是临时调配人员,仓促上阵;没有建立责、权、利明晰的应对疫情的内部管理和执行体系,疫情来袭时,无明确的部门和人员管理,二级院系平时也没有考虑这方面的责任担当,基本处于无机构、无人员、无责权、无方案、无管理、无监督的无秩序状态。

1.2 学生层面的问题

1.2.1 心理恐慌

这次新新冠病毒疫情使学生由以前只是对重大疫情的听说,变成了直接的亲历者、受害者,病毒始终看不见、摸不着,十分“诡异”,看到的只有每天的上升确诊病例数据和死亡数据,由此便产生了极度的恐慌心理,也由此带来了害怕、紧张、担忧、烦燥不安等系列心理问题。

1.2.2 无所适从

突然面对发生在身边、危及自身安全的类似无形杀手的疫情,一片茫然。尤其平时缺乏对传染病相关知识的了解和学习,导致一些工科类学生更加不知所措,无所应对。

1.2.3 空虚无聊

天天宅在家里,甚至是居家隔离,主要事情为追剧、上网、看手机和吃饭、睡觉,时间长了便感到十分无聊,心里非常空虚。加之高职生普遍学习自觉性和自主学习能力不够强,不能主动有计划地安排自已的学习和锻炼,心中无所寄托,更加空虚无聊。

1.2.4 盲目跟风

在这次冠状病毒疫情期间,一方面是舆情信息的盲从。海量的信息风暴,各种舆情翻转,甚至真相颠覆,尤其是国外敌对势力别有用心的炒作,很容易使青年学生难辨是非,盲目跟风。在网络微博、微信朋友圈中不该信的信了,不该转的转了,甚至成为信谣传谣者,触犯法律法规。另一方面是预防知识的盲从。一些学生对科普知识的辩识能力不强,盲目相信一些毫无依据的所谓预防措施,给自己及家人带来许多不必要的麻烦和损失。

2 增强治理能力是提升学生应对重大疫情综合素养的坚实基础

2.1 织牢科学严密的防控网络,为提升学生应对重大疫情的综合素养提供组织保障

把疫情防控作为以学生为中心的重要工作来抓,设立并及时调整常态化的领导小组,负责各种疫情防控的研讨、指挥、调度和督查;以平时的爱卫办为主,由教务、学工、后勤、保卫等部门参与,成立常设的疫情防控办公室,负责疫情防控的业务指导、上传下达、信息反馈、消毒防治等工作;以各职能处室牵头,分线成立若干疫情防控工作小组,负责各线的排查、检测、预防、宣传、情况汇报等工作;各二级学院和二级机构成立相应的防控领导小组,以教研室和班级为单位建立由教研室主任和班主任牵头的师生防控工作小组,负责做好本教研室教师和班级学生的防控工作;以学院纪委牵头,监察、组织人事、督导等部门参与,组成疫情防控工作督查组,负责对整个防控工作的检查督促,对工作不力的人和事及时予以通报、追责。形成“学校总体指挥、部门全程履职、二级机构靠前作战、教研室与班级一线落实”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络式决策、指挥、落实、督查系统,使学生在重大疫情中切实感受到组织力量的强大与温暖。

2.2 形成长效疫情防控运行机制,为提升学生应对重大疫情的综合素养提供制度引领

制定完善并适时调整学校重大疫情防控工作总体方案,拟定防控办公室和各工作小组及二级学院、二级机构防控工作子方案及工作细则,不断改革完善学校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健全重大疫情应急响应机制,建立集中统一高效的领导指挥体系,做到指令清晰、系统有序、条块畅达、执行有力,精准解决疫情第一线问题[1]。明确学校党委和二级学院党总支书记及部门一把手为第一责任人,各级领导小组成员履行“一岗双责任”;各具体的工作小组分工履责,各二级机构守土有责,各教研室和班主任守岗担责。形成责权明晰、上下联动、相互配合的顺畅高效的执行机制,达到制度、标准、流程管理一体化,决策、执行、监督行为共联化[2],使学生在疫情应对中学会听从指挥,忙而不乱。

2.3 推行校园封闭管理和“小单元”防控,为提升学生应对重大疫情的综合素养提供实战体验

为应对新冠病毒疫情,各地通过实践摸索出台了许多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如安徽、湖南等省实行的“网格化管理,小单元作战”等产生了很好的效果[3]。高职院校应当将疫情防控纳入智慧校园建设平台,引入网格化社会管理理念和模式。在疫情爆发的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响应机制,对校园实行封闭管理,建立院级领导及相关处室包二级学院、二级学院领导及辅导员包班级,班级干部包教室、寝室的层层包干、小单元末端管理模式,使学生在网格化管理中亲身体验到应对疫情的有效方法和成功效果。

2.4 构建校地齐抓共管的疫情防控联动格局,为提升学生应对重大疫情的综合素养提供外部环境

学校不是独立王国,也不只是教育业务指导部门单线联系单位。高校师生在假期中大都回到各乡镇、社区,留校人员很少,如遇在校期间爆发疫情,所在地政府也会积极管控。因此,高职院校的疫情防控必须主动对接和配合地方政府、社区的属地管理,接受地方政府的统一调度、集中防控和重点督查,及时向地方政府反馈情况,建立属地管理、信息共享、整体联动、群防群治、齐抓共管、综合治理的防控格局,使学生在疫情应对中感受到人民战争的威力。

2.5 出台激励疫情研究的相关措施,为提升学生应对重大疫情的综合素养提供创新驱动

疫情爆发难以预料,这次新冠肺炎的蔓延带来的深刻教训,将改变人们的生存和生活规律与步骤,也必将被各级政府及单位作为以后常规的中心工作。作为高职院校,尤其是开办了医卫类专业的高职院校,要利用专业和师资优势,发挥职业特长和服务职能,努力创新方法,出台激励措施,鼓励教师和学生展开疫情研究,开展横向项目合作和科研成果转化,并结合乡村振兴,积极服务“三农”,服务社区居民,服务全社会。

3 提升高职生应对重大疫情综合素养的对策

3.1 引导学生了解疫情,提高自我防护能力

每一次疫情的爆发都有其根源。教师可利用专业知识和科普知识,通过微信、QQ、公开信、专栏、报纸、在线课堂等各种形式进行科普宣传,组织学生象平时的消防、反恐、地震防护等演练一样,积极开展疫情防控演练,让学生充分认识疫情的危害性,了解疫情的来龙去脉,分析病毒是怎么盯上人类的,掌握疫情的防控措施,告诉学生人体应当如何反击病毒,养成严格的规则意识、自治意识和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和免疫力[4]。通过班主任、辅导员的管理和任课教师及学校的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培养学生抗击疫情的自律意识和自理习惯,使教育者的教育与学生的自主教育协调共振。开办了医卫类专业的高职院校,要引导医卫类学生率先成为科普知识的宣传员、科学预防的示范者、良好习惯的带头人,引领所有高职生提高自我防护能力。

3.2 引导学生认知社会,提高履行责任的担当能力

每一次疫情和灾害来临,总能看到成批的逆行者迎难而上。要积极引导学生走出书本、走出课堂、走出教与学的桎梏,让他们认知社会、认知生命、认知正能量,正视危机,培育正向发展素养[5]。立德树人、服务社会、担当责任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最终目的。要把思政课堂和课堂思政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认知社会、服务社会,讲真话、干实事,担当责任、知行合一。

3.3 引导学生加强学习,提高服务社会的专业能力

为减少人员的聚集,无论疫情发生在假期还是学生在校期间,应尽量利用线上开课学习,因校施策、因专业施策、因人施策,做到“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高职院校要将传染病的防治作为公共课开设,从专业角度讲解疫情。开办了医卫类专业的高职院校要加大预防医学的课时量,强化医疗救护的技能实训课,有条件的高职院校要根据社会市场需要,及时调整专业布局,增开预防医学专业,努力提升学生专业能力,为应对重大疫情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3.4 引导学生分析舆情,提高独立思考的辨识能力

每一次公共事件,都会引发海量舆情,是是非非,真假难辨。高职院校应当坚持党对网络舆情的监督管控,统一口径,规范渠道,正面引导。尤其要坚决抵制谣言,谣言的背后往往伴随着别有用心。“谣言止于智者”,教师应当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利用官方发布的正式信息、文件资料和大量典型事迹,积极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学法守法教育、道德教育、科普教育,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学生正确分析,独立思考,相信科学,尊重事实,遵纪守法,传递正能量,不信谣传谣。利用高职院校的职业特点,认真总结经验,邀请参加防疫一线的临床、护理专业毕业生、实习生和志愿者代表回校作经验介绍,并给予表彰,用身边的典型激励在校学生。要引导学生从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角度更加辩证地看待事物、认知世界、思考人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6]。

3.5 引导学生调适心理,提高自我减压能力

每一场灾难之后,与亲人的生离死别,在灾难中的死里逃生,惊恐之后必然使人们心理上出现问题。高职生大都来自贫困地区,贫困生和单亲家庭的学生比较多,有资料显示,一些高职院校平时每届新生心理测试有高达25%的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重大疫情对其心理健康更是一个重大考验。为了破解冠状病毒疫情带来的心理问题,湖南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会和思政工作创新发展中心积极开展疫情防控心理援助工作,开通心理服务热线,编写心理支持手册。至2 月初,全省有61 所高校开通心理服务热线电话36部,邮箱、QQ、微信等网络服务平台110多个,每天接待咨询的师生及家长上万人次,产生了良好效果。高职院校教师应当结合专业、疫情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从认知疫情、了解不同疫情下的应激反应、健康应对入手,积极调适、干预,帮助学生走出恐慌等心理困境。

3.6 引导学生热爱自然,提高保护环境的践行能力

据相关报道,非典和新型冠状病毒均来自蝙蝠对野生动物的感染,再通过人食用野生动物而感染病毒。巨大的灾难,深刻的教训,仅仅来自人类的贪食,这是人类对自然和生命的长期不尊重所造成的恶果。高职院校及其教师要将热爱自然、保护环境作为基础的公共课程,以挽回学生曾经的缺失,教育学生遵守法律,树立公共卫生法治意识和生物安全意识,引导学生尊重自然、敬畏自然,并以实际行动带头践行。

4 结束语

高职院校肩负着培养人才、服务社会的重要职能。面对重大疫情等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应当不断健全应对疫情的体制机制,强化防控措施,提升治理能力,营造安全稳定的教学环境,并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着力培养高职生应对疫情的自治自理、责任担当、社会服务、独立思考、自我调适、保护自然等多方面的能力和素养,锻造学生的人格人品,使他们真正成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猜你喜欢

防控院校高职
配合防控 人人有责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猪常见腹泻病症状及防控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守牢防控一线 静待春暖花开
夏季羊中暑的防控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