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通市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0-02-22
(昭通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云南 昭通 657000)
0 引言
昭通市作为滇东北连接四川、重庆、贵州的重要节点,属于乌蒙山片区连片贫困地区,科技水平与周边相比较为落后。市委、市政府为推动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加快提升全市科技创新能力,为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只有以问题为导向,采取积极措施,不懈努力,才能充分发挥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的作用,不断把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促进昭通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1 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现状
1.1 科技创新环境不断优化
一是结合本市实际,创造性地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抓好赋予科研机构和人员更大自主权有关文件贯彻落实工作的通知》《关于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的意见》以及省出台的一系列科技创新政策。二是先后制定出台了《昭通市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管理实施办法》《昭通市对外科技合作与交流创新项目实施办法》《昭通市技术创新中心认定实施方案》《昭通市产业技术应用研究实验室认定管理实施方案》《昭通市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实施方案》等政策措施,为加快全市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导向。
1.2 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不断壮大
全市现有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众创空间5家,星创天地7家,市级技术创新中心、产业技术应用研究实验室等科技创新服务平台14个;高新技术企业14家,2019年新增3家;云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211家,2019年新增20家;2个省级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县。推荐申报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0多家。这些平台为昭通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在技术研发、技术咨询、分析检测、产品开发、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培训等方面提供大量的科技服务,平台自身也得到更好的发展。
1.3 科技对外交流合作不断深化
昭通现有院士(专家)工作站39个,其中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8个,涵盖医疗卫生、交通、运输、马铃薯、苹果、花椒、魔芋、水产业、畜牧业、野生动植物保护、酿酒业、新材料、竹产业、农药减量绿色防控技术、大数据等领域。从调研结果看,所建院士专家工作站均不同程度发挥了院士(专家)团队的作用,真正达到了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的目的,为昭通脱贫攻坚战略起到了人才帮扶、企业带动、产业扶贫的联动作用。
2 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取得的成效
2.1 引进一批高端科技人才及团队培育了一批本土科技人才
通过引进的39个院士(专家)及团队,在技术研究开发和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中通过实地培养、跟班学习、师带徒、举办技术培训班等培养科技人才和技能人才,培育本土科技人才2 60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硕士生等人才30余人,培训技能人才4 500余人。
2.2 形成了一批科技成果在昭通转化应用
通过院士(专家)工作站的建立,先后引进苹果、马铃薯、大樱桃、花椒、魔芋、蔬菜等优良品种近100个在昭通试验示范,选择了适合昭通发展的优良品种50多个转化应用。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引进研发新技术、新产品、新标准30余个在昭通转化应用。登记科技成果57项,技术合同认定登记53项,技术交易额1.5亿元,“青花椒精深加工技术研究及产品开发”等6项科技成果获云南省科技进步奖,其中1项获省技术发明三等奖,创历史新高。
2.3 一批科技项目支撑了昭通特色产业发展
依托院士(专家)工作站合作开展科技项目组织实施工作,昭通绿健果蔬商贸有限公司、鲁甸县明德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云南中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昭通市骅成制药有限公司、盐津新希望牧业有限责任公司等的科技项目“昭通苹果提质增效关键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花椒优质种苗繁育、高产栽培及精深加工产业化综合示范”“具有土壤修复功能的生物复混肥研究与开发”“白芨、川贝母规范化种植技术集成与加工技术研究示范”“昭通乌金猪保种选育技术研究开发”等16个项目获得省、市科技计划项目支持,申报认定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8个,获得科技经费支持3 000余万元,为昭通特色优势产业开发提供了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标准的支撑,新增产值2.5亿元。
2.4 创新基础进一步夯实
昭通市高原特色农业技术创新中心认定以来,获得中央引导地方科技专项资金支持。昭通市苹果产业技术创新中心主任入选昭通市“鲲鹏计划”高层次领军人才。昭通市检测技术创新中心建设中形成的示范基地、中试线、生产线规模及其实验室规模、均达到环境和职业卫生检测为主的乙级标准,在昭通范围内成为(安全、司法鉴定)示范机构。综合技术服务项目年收入不少于1 000万元。昭通市天麻产业技术应用研究实验室,获得中央引导地方科技专项资金支持。
2.5 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
在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中都注重专业技术人员能力的提升,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加大对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和专业技术的培训。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和自我造血功能。
2.6 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助推昭通脱贫攻坚
昭通市科技企业孵化器依托本土力量、优化组合组成技术攻关队伍,已产出昭通市精准扶贫(现更名为昭通市农村信息化管理平台)、大昭网、公车管理系统、城市网格化管理平台、大昭在线教育平台、党建管理平台、大学生及农民工管理系统、县级网约车管理平台等。昭通市科技企业孵化器的第一个孵化上线成果“昭通精准扶贫系统”所有数据测试完毕上线,并完成了全市扶贫大数据的采集和分析。
2.7 财政科技经费投入引导企事业单位加大了科技投入
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的建设,市级财政科技经费投入870万元,争取省级财政科技经费840万元,引导建站单位投入院士专家工作站经费1 010万元,支持建站单位加强与院士专家共同开展科研项目合作,实施省、市各类科技项目16项,引导企事业单位投入科技项目经费3 800多万元。
3 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存在的问题
3.1 企业科技创新意识不强
昭通市大部分企业对科技创新规律认识不足,缺乏科技创新意识,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主动性不强,怕担风险、不敢和不愿创新,能力有限、不会创新的现象较为普遍。同时,少数企业的产学研合作意识不强,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缺乏长期有效的科技合作,停留在自身低水平的科技活动层面,难以形成科技创新核心竞争力。
3.2 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不足
昭通市现有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结构中,人才分布不平衡,高精尖人才匮乏。目前,全市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314人,副高级专业技术人员25 463人,缺乏国家和省级高层次人才,且主要集中在教育和卫生系列,而向经济建设起主要支撑作用的专业技术人员的数量比重小,人才“引不进”“留不住”的现象同时存在。地区之间、行业之间也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现象,专业技术人员主要集中在昭通市直单位,其他县、市、区的高层次职业技术人才比例很低,各支柱产业的人才数量也不平衡,与科技创新体系相配套的产业高技术人才、复合型人才少。
3.3 科技创新投入不足
2019年全社会R&D经费投入合计为34 100万元,投入强度占全市GDP的0.29%,财政科技经费支出10 119万元,占财政经费支出比重0.16%。过去5年,全市财政科技支出平均水平远低于全省水平,市本级财政科技专项经费也非常低,财政科技引导资金投入不能实现常态化,财政科技经费对科技创新的引导力度不够,难以调动企业科技创新积极性。
3.4 部分院士(专家)工作站成效不大
部分建设单位因主观能动性较差,对院士(专家)工作站运行情况不重视,与合作的科研单位、专家团队对接工作不主动,因而目标任务与实际开展工作内容脱节,成效不显著,以至于专家团队到工作站的时间较少甚至从未到过工作站。
3.5 通过平台建设带动培养本土科技人才工作成效不显著
没有完成体现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的真正意义,只为解决当前瓶颈问题而引才用才。财政科技经费投入不足,建设单位其他配套科技项目实施难度较大。市级科技奖励措施不完善,科研人员积极性不高。
3.6 科研院校、企事业单位对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人才引进等的需求及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的力度还不适应昭通经济社会发展、科技创新发展、脱贫攻坚的需要
目前,市级只有14个科技创新平台,省级2个,大部分集中在市直和昭阳区,大部分县、市、区没有,严重制约了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制约了科技创新服务支撑经济建设和脱贫攻坚。
3.7 科技管理部门深入调研不够
科技管理部门主动深入基层、科技型企业、科研院所、科技服务平台调研、服务、指导不够。对外科技合作与交流同昭通经济社会发展、科技创新、脱贫攻坚、技术、人才引进、科技成果引进转化、科技平台建设的需求有差距。
4 加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的对策建议
4.1 落实政策措施,推进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
一是围绕昭通市重点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发展需求,构建一批特色和优势明显的科技创新平台,不断提升其研发水平和科技支撑能力,加快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突出平台对产业升级的有效支撑,对新兴产业发展的示范引领作用。二是加快发展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市级财政加大科技投入,支持技术创新中心、产业技术应用研究实验室、科技企业孵化器开展技术研究开发工作。三是支持培育建设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等各类科技型企业,推动科技型企业集群式融通发展,实现提质增效。四是持续做好政策措施宣传和解读工作,促进各地各部门和行业及时了解科技政策、用好科技政策,鼓励昭通学院、天麻研究院、农科院等科研院所积极创建省级科技创新平台,为全市经济增长、创新发展做出新贡献。五是进一步壮大区域创新平台实力。积极支持、服务、指导各类创新平台配强管理队伍,着力提升管理水平,鼓励支持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昭通企业、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在昭通共建分支机构,积极培育建设国家、省、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创新中心、产业技术应用研究实验室、重点实验室等。
4.2 整合资源,着力加强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
围绕产业和产业链建设院士(专家)工作站,合理布局防止资源浪费;提高建站经费补助标准,配套支持科技合作科研项目,深化院士(专家)工作站科技合作水平;对专家和建站单位的建设成果处于省内和国内领先水平的分层次奖励,对建站单位引进人才和培养人才政府给予优先支持和适当降低进入门槛,对建站单位在建设中培养的适用型人才通过荣誉称号来给予鼓励;大力支持建站单位牵头或参与跨地区或跨县区建设产业类科技项目。
4.3 健全体制机制,大力引进科技创新人才
要进一步创新人才引进方式,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增强人才政策的灵活性,吸引更多科技创新人才在昭通发展。在积极引进科技领军人才的同时,也要重视专业技术人才的引进、培养工作,凸显人才集聚效应。要加强对人才的工作、生活环境的服务保障,不定期组织开展培训、奖励等活动,进一步营造“重才、亲才、爱才”的良好环境和氛围。
4.4 培养建设昭通市技术创新团队,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提供人才支撑
围绕昭通经济社会发展重点目标任务对技术创新的需求,培育建设以首席专家领衔的不同层次人才组成的技术创新团队,把技术创新团队的建设同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有效衔接,以技术创新突破为目标任务,为昭通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通过创新团队培养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提供人才支撑。
4.5 进一步深入基层调研,了解掌握昭通市科技创新工作情况
切实指导基层科技管理部门提升科技管理水平,服务指导企业、科研机构等了解熟悉掌握科技政策措施,推动科技创新工作。加强对外科技交流与合作工作力度,了解掌握科技创新工作最新动态,引导本地企业、科研机构等加强同市内外科研院校、科技型企业、科技创新机构等的科技合作与交流,加强科技管理干部业务知识培训学习考察。
4.6 加大科技创新宣传力度,激发全社会创新热情
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强弱,决定着企业能否优化升级。要进一步加大对科技创新工作的宣传力度,大力弘扬创新精神,着力营造鼓励创新、服务创新的文化环境和舆论氛围,积极倡导敢为人先、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增强创新自信,要进一步提高广大企业家的创新意识,形成吸引更多人才从事创新活动和创业行为的社会导向,激发全社会的科技创新热情。